青铜

[专家点评] 西周 鱼国青铜銎内钺

[专家点评]西周鱼国青铜銎内钺西周鱼国人首青铜銎内钺出土于宝鸡竹园沟13号墓。钺身长方形,舌形刃较宽,有明显的磨损痕迹。通长14.3厘米,刃宽7.8厘米,内长2.6厘米,宽3.3厘米,重0.45千克。钺刃后部装饰有兽首,本部装饰蛇纹,蛇昂首曲体。内部两侧装饰蛇首,蛇身曲体于銎口之上,布局别致。銎上齿端接有人首。人面部表情憨厚朴实。此钺华丽精美,更像是一件艺术品,而非实用的兵器。

[专家点评] 战国 青铜错银带钩

[专家点评]战国青铜错银带钩战国青铜错银带钩(侧面)战国青铜错银带钩(另面)战国青铜错银带钩(细部)战国青铜错银带钩(细部)战国错银带钩为青铜铸造,呈流线型,全素面,主体部分施以错金银工艺,形成了富丽辉煌的视觉效果,掩饰了素面单调的缺憾。错金银工艺大约始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战国中晚期到西汉,最初主要用于铭文。至战国以后,带钩的...也日趋精巧。

[专家点评] 汉代 青铜钮环龙首提梁鋞

[专家点评]汉代青铜钮环龙首提梁鋞汉代青铜钮环龙首提梁鋞该器物口径14.5厘米,高21厘米。器身圆筒形,子母口,有盖,盖微鼓,顶部有小扁平鼻钮。器腹上部两侧对出两衔环圆钮,钮环与龙首弧形提梁通过两“∞”形链节相连。器腹中部及近底部各饰一周凸宽带纹。平底,三矮兽蹄足。1994年6月,这件珍贵的三足提梁器被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为一级文物。1992年出土于阜阳地区医药公司仓库基建工地,现藏于阜阳市文物管理所。

[专家点评] 春秋曲刃式青铜短剑

[专家点评]春秋曲刃式青铜短剑春秋时期曲刃式青铜短剑通长为43.3厘米。曲刃状柱脊,波浪状叶刃肥大,剑刃起一明显突棘,剑尖呈弧形内收。剑首有黑色矿石质加重器,侧视如枕,其用法应为用绳子或皮革缚于剑柄后部。西周到战国时期,辽河流域流行一丁形柄曲刃青铜短剑为特征的青铜文化,人称“辽式青铜剑”,此剑即为典型的一型。该器物出土于辽宁朝阳凌源三官甸子村,现收藏在辽宁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宋 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

[专家点评]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镜面)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细部)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直径19.3厘米,该器物为六出葵花形,圆钮,钮两边对称的分布一对凤凰,纹饰精美,凤凰身上的鳞片及尾部羽毛上的花翎皆刻画清晰细腻。这面铜镜在近千年的历史风霜中逐渐老化,整体已生铜绿,只有纹饰的沟壑中还残留着微微发光的金色,细细看去,似乎向我们展示着它曾经有过的鎏金的辉煌。

[专家点评] 唐 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

[专家点评]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面)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细部)唐代青铜人物花鸟菱花镜直径18.5厘米。为菱花形镜,窄缘,圆形钮。中区饰相间的花鸟人物纹饰,外区饰花蝶纹一圈。此镜纹饰刻画细腻,柔美自然,是典型的唐代花鸟镜。

[专家点评] 战国早期 曾候乙青铜尊、盘

[专家点评]战国早期曾候乙青铜尊、盘战国曾候乙青铜尊、盘附图这套战国早期的曾候乙青铜尊、盘,出土于湖北随州曾侯乙墓。通高41.6厘米、尊高30.1厘米、口径25厘米、盘高23.5厘米、口径58厘米。这套青铜器由尊和盘组成,尊置于盘中,也可以分开。尊盘的口沿附加精细、繁褥的透空附饰,系采用“失蜡法”铸成。尊盘铸有变形龙纹和龙形附饰,显得十分华丽精美。尊和盘均铸有“曾候乙作持用终”铭文。

[专家点评] 商 嵌红铜云纹青铜钺

[专家点评]商嵌红铜云纹青铜钺这件商代的青铜钺,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通高36.5厘米,刃宽36.3厘米,肩厚1厘米,重11.4千克,身厚体重,是目前所见最重的青铜钺。镂出的大口上下各排列双行利齿,口周一圈鱼形几何纹。上边和两侧饰云纹,纹饰宽凹线中嵌满红铜。在红铜衬托之下白亮的青铜纹饰十分漂亮、耀眼,增添了华美和贵重之感,营造出庄严、肃穆的仪仗氛围。它是我国现存最早采用错金属工艺的商代器物之一。

[专家点评] 商 羊角青铜兽面

[专家点评]商羊角青铜兽面这件兽面高16.5厘米,重560克。薄体面具,浇铸成形,浮雕造型。额顶一对粗大羊角,外翻卷曲。面庞狭窄,臣字眶目,大眼圆睁,十分突出。鼻低微隆,两翼宽阔,似见鼻孔,面无下颌。巫师本为常人,通神之事,非人可为,凭借面具改头换面,似神才能近神通神。现今江西农村每逢年节罩套面具,群跳摊舞,驱邪逐疫,祈求丰年习俗的文化渊源可追溯至此。这件兽面1989年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现藏于江西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商 兽面纹虎耳虎形扁足鼎

[专家点评]商兽面纹虎耳虎形扁足鼎商兽面纹虎耳虎形扁足鼎(另面)这件鼎通高44.5厘米,重13.1千克。鼎腹由三组兽面纹相连而成。兽面纹兽面纹高扉棱鼻,乳丁突出,体展,尾上卷。虎耳虎足青铜鼎一改鼎足或圆柱、或圆锥状的常形,采用了独特的扁足,表现为稍有变形的虎。耳上双虎形象写实,与虎足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