颉利可汗

唐突厥战争背景与过程:唐突厥战争有何影响

唐突厥战争背景是唐朝与东、西突厥利益纠缠下的产物。唐朝同东突厥西突厥的战争称为唐突厥战争。突厥一开始是游牧在中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后来活动于阿尔泰山(当时称为金山),后来东突厥实力不断增强,开始威胁到中原安宁,因此突厥展开了于中原的一系列战争,称为唐突厥战争。 唐突厥战...

渭水之盟 唐朝代价 唐太宗李世民渭水之盟的传奇故事

唐太宗渭水之盟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明君,他的贞观之治成为后世多少皇帝借鉴的典范。但众所周知的是他皇位的得来并不是名正言顺而是杀了身为太子的哥哥之后,逼着他的父皇传位于他的。也正是因为玄武门之变,引起了外族突厥的侵犯。唐太宗渭水之盟是他在玄武门之变后的第一个传颂万世...

唐突厥战争 重要关口唐突厥战争

唐与突厥的战争(620年—657年1)是7世纪中国唐朝建立初期同突厥两个汗国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主要的战役和事件有五陇阪之战(624年)、泾阳之战和(626年)、定襄之战(639年)、(640年)、庭州之战(651年)、(657年)等。战争期间,唐朝由开...

揭秘唐朝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真相之谜

特别是在唐朝定国后,为稳定局势而进行的六次大规模的征讨活动中,李世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李世民虽然连年在外打仗,但并不是对朝内情况一无所知。当了解到李建成的最新动态后,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一定程度上表明了李世民对权力的向往。原来,李世民是想在半路拦截突厥部队。没想到,李世民一个人径直来到桥上,大呼其名。,点评:李世民亲手弑兄之举,常被后人诟病。

特进、卫国公李靖

李靖为庐江王出谋划策,一举击败了蛮兵,俘虏甚多。不久,开州蛮人首领冉肇则叛唐,率众进犯夔州,赵郡王李孝恭率唐军出战失利,李靖则率八百士卒袭击其营垒,大破蛮兵。李靖实际上已成为三军统帅。果然不出李靖所料,双方一交战,孝恭军大败,即逃奔南岸,损失很大。李靖见敌军队伍大乱,遂不失时机,迅即指挥唐军出战。李靖率军进入城内,号令严肃,秋毫无犯。

玄武门之变真相:李世民亲手弑兄真是被迫?

李世民虽然连年在外打仗,但并不是对朝内情况一无所知。当了解到李建成的最新动态后,李世民决定先发制人。原来,李世民是想在半路拦截突厥部队。两天后,颉利可汗与李世民再次相聚渭水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斩杀白马立盟,史称“渭水之盟”。对于败军之将,李世民没有赶尽杀绝,而是恩威并重,以德服人。同年,李世民被突厥各部尊为“天可汗”。

机不可失成语故事_成语“机不可失”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成语】机不可失 【拼音】jībùkěshī 【解释】机:机会;时:时机。好的时机不可放过,失掉了不会再来。 【成语故事】 唐朝初年,北方的东突厥出动骑兵,不断骚扰北部边境,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的损失,并威胁著国都长安的安全。 朝廷派大将军李...

阿史那社尔简介 唐初名将可汗阿史那社尔生平

阿史那·社尔,亦称阿史那·社尔汆,突厥人,唐初,东突厥处罗可汗的次子。阿史那·社尔宽松的政策休兵养民,为居官十年未征赋税。后颉利可汗四次用兵,阿史那社尔前去劝阻,但颉利可汗未纳。阿史那·社尔出兵相助,也被薛延陀打败。>贞观二年,阿史那·社尔率众西走,依附可汗浮图,发展势力,以图自立。阿史那·社尔乘机前去诈降,然后引兵突然攻打西突厥,攻占近一半国土,有十余万人,自称都布可汗。

唐突厥战争 重要关口 唐朝反击突厥战争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不久重新统一全国。突厥统治者看到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各个割据者手中勒索财 物了,因此趁此时唐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东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公元...

渭水之盟空府库 简论“渭水之盟”

摘 要:唐高祖武德九年八月东突厥兵临渭水,刚即位的唐太宗亲率六骑与之隔桥交涉,最终刑白马设盟。此即“渭水之盟”。“渭水之盟”在唐与东突厥关系中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唐太宗;东突厥;颉利可汗 一、“渭水之盟”的签订 东突厥是一个游牧性质的国家,其生产方式是逐水草而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