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谡

从正史上魏延的悲剧,来看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失败的用人策略

魏延大概是三国时期被丑化最严重的一个人物,其误读之深,相信大部分一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很难相信,其实魏延并不是一个反面人物。正史上的蜀汉名将魏延到底有多厉害?很明显,魏延被罗贯中写残了,在真正的历史上,魏延并不是依靠背叛主公打开城门投降给刘备的,赤壁之战后,蜀地的刘璋邀请刘备入蜀去抵御张鲁,这个时候魏延以部曲追随刘备,为刘备所看重。

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期间浪费了多少人才?两位名将,三大谋臣

虽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他在刘备死后力挽狂澜和苦心经营,蜀汉可能撑不到司马昭三路伐蜀就要亡国了,但是不得不说在知人善任上,诸葛亮不如刘备,两个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对魏延和马谡的使用上,两人的眼光和判断截然不同。那么刘备死后,诸葛亮主政期间浪费了多少人才呢?两位名将,三大谋臣,我们来看一下。

如果诸葛亮让姜维守街亭,是否能守得住

史称第一次诸葛亮北伐。诸葛亮由于熬不住马谡的苦苦哀求而命其守街亭,自作聪明的马谡放弃水源,上山设伏,反被张郃围而歼之。此时,我们无疑能明白,马谡实在是个庸才,那么如果让日后和诸葛亮一样匡扶蜀汉朝廷的姜维镇守街亭,是不是结局会不同呢?但是我们假设一下,问题还是要分析的,假如说姜维他真的被诸葛亮托以重任来守街亭,那他能守的住吗?所以说综上所述,如果姜维有幸被诸葛亮任命守街亭,那么他是可以守住的。

诸葛亮聪明绝顶,为何还看错这四个人?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三国最聪明的人之一,人称「”智绝”,「”多智如妖”,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算五百年。然而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绝顶之人,看人眼光极差,和慧眼识英才的刘备相比,差距太大了,看走眼好多人,如杨仪、魏延、马谡、姜维等人。诸葛亮看走眼的第一个:杨仪杨仪,字威公,襄阳人,他是诸葛亮的老乡兼嫡系。刘备死后,后主刘禅年幼,蜀汉大权落到了丞相诸葛亮身上。诸葛亮自然是重用自己的亲信杨仪等

诸葛亮为何执意挥泪斩马谡?真正目的太狠了,赵云都后怕

真正目的太狠了,赵云都后怕导语:刘备死后诸葛亮成为蜀汉的实际统治者,经过几年的修生养息蜀汉渐渐恢复国力,此时诸葛亮也已经平定了南中的叛乱,趁着魏国内乱之际他请示刘禅北伐,刘禅自然同意这个计划。但马谡丢失了街亭要塞之后诸葛亮却挥泪斩了他。世人都以为这是马谡的失误导致的,但其实并不是,他的真正目的太狠了,连赵云都后怕,到底是什么呢?

此人在曹营不受重用转投刘备,一投降就被封为牙门将军

结果王平被刘备俘虏,刘备也是个爱才的人,对他非常敬重,王平思前想后,决定新投主公,于是就加入了刘备阵营,刘备一时高兴,立马把他封为牙门将军。王平投奔到刘备阵营后,他比较出名的事件就是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当时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不过诸葛亮担心马谡心浮气躁,就派王平担任马谡的副手,结果马谡果然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蜀国大将王平的生平简介,王平的一些人物事迹

唯有王平所领的千余人士兵鸣鼓自持,张郃怀疑王平有伏兵,不敢进攻。于是王平将诸营军士统一起来,率领他们平安归还。司马懿率领大军攻诸葛亮,遣张郃进攻王平,王平坚守不动,张郃不能胜。任王平为前监军、镇北大将军,统领汉中。唯有护军刘敏赞成王平的意见,于是就按王平的计策行事,涪城诸军以及大将军费祎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被击退,如同王平当初料想的一样。然而不足的是,王平性狭侵疑,为人自轻。

诸葛亮为何斩马谡?马谡失街亭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故事家喻户晓。此次战役,诸葛亮兵分三路:一路是由赵云、邓芝带军占据箕谷;一路由诸葛亮亲率十万大军突袭祁山;另外一路由马谡镇守战略要地街亭。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为此,诸葛亮下令将马谡革职入狱,斩首示众。他们认为,诸葛亮斩马谡的主因不在于失街亭,失街亭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已。>此外,史学界对诸葛亮斩马谡的真实性也提出了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