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抛妻弃子,秦琼也抛弃妻子,他们皆因抛弃妻子受到皇帝表彰 北魏时期,有一个被正史誉为「”塞外俊郎”的独孤如愿。独孤如愿是部落酋长的儿子,手下有一支骑兵部队。独孤如愿有颜征,有实力,有武功,是当时的钻石王老五。独孤如愿迷倒了当时的一大片少女,如罗氏战胜了一大片情敌,成了独孤如愿的结发妻子。古代的时候,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男人只能有一个正妻,正妻的儿子是嫡子。如罗氏为独孤信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嫡长子独孤罗。在独孤信春风得意的时候,北魏发生了「”孝武西迁”事件,
文治武功完胜诸葛亮的前秦汉族名臣 苻坚一统北方功不可没的干将 五胡十六国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统一混乱无序北方的胡族政权——前秦,虽然其在淝水之战成为东晋的政权的背景板,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当时作为北方最为强盛的政权,即便是拥有名将如云,强盛鲜卑族军队的前燕也不是其对手。在那个文人武将还不是那么泾渭分明的时代,王猛在前秦的强盛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把它称之为五胡十六国最负盛名的丞相也不为过。
这位皇帝,成功阻止华夏文明分裂,其功绩可媲美秦皇汉武 公元316年五胡乱华,汉族遇到了第一次的亡族危机,"一汉当五胡「”的气势就此土崩瓦解,胡人成为了中国北方的主人。五胡乱华不仅带来了一个民族的衰落,也意味着自汉末大乱以来的短暂中国统一局面结束,中国迎来了长达几百年的分裂时期。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必定有一个乱世英雄重新一统山河,再造华夏,这个英雄就是隋文帝杨坚,他的功绩完全可以和秦皇汉武媲美。隋文帝杨坚杨坚,生于公元541年,父亲杨忠是西魏十二大将军
辟谣淝水之战:东晋7万胜前秦87万?兵力真如此悬殊东晋早灭亡了 特别是淝水之战,作为软弱的南朝对强盛的北方政权少见的空前大胜,更是被人津津乐道,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东晋以7万多兵力战胜前秦87万大军,兵力对比达1:12然而令人遗憾的是,东晋在淝水之战中虽然做到以少胜多,但双方兵力并没有夸张到1:12。在以往的说法中,基本上对秦晋这两组兵力数字予以概略性比较,即东晋7万对前秦87万。而东晋北府军有7万多人,前秦只拥有3倍多的优势。
古代打仗,为什么从北向南好打,从南向北却难打?有一个致命原因 但是,当时的天下并未太平,依旧是一个分裂的状态,趁热打铁的杨坚,随后发动攻势与南朝势力对抗。可以说,陈朝的灭亡,标志着隋朝统一了中国的南北地区。当时,各国地方割据势力针锋相对,其中,前秦的皇帝符坚,率领几十万大军向南方的东晋宣战,企图灭掉东晋从而实现南北统一,后因失败而告终。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和古代多次的南北统一战争有着相似之处。
关陇集团第一代领导人 南北朝时期织田信长式人物 出师未捷身先死 这一年,因不满六镇随着北魏迁都洛阳待遇升迁大不如前,于是六镇军民发动叛乱。526年,原本平息的六镇叛乱随着内迁安置在河北地区的二十多万军民因为天灾无法生存,于是再次掀起叛乱,恒州被叛军攻陷。贺拔岳正式组建自己的势力班底,这就是关陇集团的起源。
南朝的一个小吏,竟能控制亲王,连吃什么都得他批准!咄咄怪事 有这样一个职位,不知起于何时何朝,反正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吏,在南朝史书的「”职官志”中也没有丝毫的记载。但就是这样一个吏职,在南朝历史上特别是刘宋和萧齐时期特别活跃,一度权势熏天,炙手可热。这个吏职名称叫做「”典签”。什么意思呢?典就是掌管,签就是一种文书,其实就是掌管文书的办事员。这个职位不是官位,是没有品级的,也就是说比七品芝麻官还小。到了刘宋初期,才由吏升为士。那么究竟什么原因导致典签拥有无上
五胡十六国春秋(一):大风起于青萍之末,内迁游牧民族概况 五胡十六国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一览表十六国时期,从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时间长达135年。六、经过这一时期的推动,以汉族为主体的华夏民族的民族特质和民族性格得到改变和提升。以这条线为基准,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划定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活动范围,之后双方的活动范围随着历史的改变而相互增减。南匈奴内附,开启了游牧民族向农耕民族活动区域迁徙定居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