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得功

揭秘:南明政权的灭亡之因

南京的弘光政权为了抵抗东进的左良玉,将江淮一带的大部分兵力抽调至南京的西边,只是江淮一带的防御力量十分空虚。北方的清军不会放过这样好的机会,迅速南下一举瓦解了弘光政权。虽然说弘光王朝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左良玉的叛乱是导致南明弘光政权的直接原因。袁继咸三次跳入长江自杀,均被救起没有成功。南明所依靠的江淮四镇中的高杰、刘良佐、刘泽清三镇投降清军,共投降士兵23万8千人。

明末著名将领黄得功的生平简介,黄得功的人物事迹

黄蜚与黄得功同姓,以兄弟相称,所以他给黄得功写信请为他派些兵防备意外。于是黄得功向朝廷做了上诉,并表示愿意同高杰决一死战。高杰一家人和他的将士还留在扬州,黄得功想袭击他们。朝廷赶忙派遣卢九德去指示他停止报复,黄得功于是移驻庐州。黄得功在铜陵打败了左梦庚,解除了他们的包围。在这场战役中,黄得功身中三箭,弘光朝廷听闻捷报,加封其为太傅,并派遣太监王肇基慰劳。

为什么会说明朝是因为黄得功而灭亡的 原因是什么

黄得功在明朝历史上不算有名,徐达是明朝开国将军,那么黄得功可以算是“灭国将军”了,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明朝的国家是国因黄得功而灭亡的,只是他死后,明朝就真没了。黄得功虽然不识字,却通情达理,更得忠心为国,也是母亲徐氏教子有方。此时在远定县镇守的黄得功已是太子太师,总兵军衔,由于离朱由菘非常近,朱由菘视他为手下得力战将,封他为靖南伯。后,被一箭射中,黄得功抱恨割喉...。

南明四藩镇之一 明末兴平伯高杰简介

南明朝廷追赠其为太子太保。孙传庭向各位将领讯问对策,高杰请求出战,白广恩认为不行。朱由菘继位后,开设四藩:兴平伯高杰镇守徐州、泗州,东平伯刘泽清防守淮安、扬州,广昌伯刘良佐镇守凤阳、寿州,而黄得功晋为侯爵,镇守滁州、和州。于是黄得功向朝廷做了上诉,并表示愿意同高杰决一死战。史可法命令高杰赔偿他的战马,又拿出一千两银子作为得功母亲办丧事的费用。高杰坚决督促他出兵,许定国恼了,夜间埋下伏兵点炮大喊。

周遇吉的实力有多强 在多一个他李自成就能进入京师了

那就是大力提拔优秀的年轻将领进入京营,以恢复京营战力。在周遇吉、黄得功等的努力下,京营也确实有了一些能战之师。但是王朝积弊绝非是几个周遇吉和黄得功类的人物就能改变的。周遇吉任总兵的山西是李自成东征的第一战。对于宁武关李自成是非攻下不可,周遇吉是以其为京师屏障绝不可失。只奈何以一镇之兵如何抵挡李自成的几十万大军,虽然周遇吉带领所部浴血奋战,但还是被李自成军攻入了城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