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百韬

历史上哪个将军,本不应该死,但是因为队友的不作为走向了灭亡的

两人由此发生了辩说,打了起来,被其他人拉开了。监军王本知道杨业已率军退至陈家谷口,但据说辽武士数浩瀚,不敢前去策应,率兵逃脱。在这一场战争中,若是潘美有潜伏戎行在陈家谷,亦或许王能带兵策应,或许杨业就不会含恨被擒,最后绝食而死,就是因为他们都不作为,才导致了一代名将含恨而终。而潘美正本是宋初名将,也因为这件事,而被演义描绘成一个繁言吝啬,心计恶毒的人,遗臭万年。

1948年哪场战斗让宋时轮下令: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

当时宋时轮奉命指挥3个纵队在徐州以东阻击援敌,保障主力全歼第7兵团作战。部队了解了这次的阻援任务,认识已经得到统一,感到这次作战责任重大;为了吃掉黄百韬兵团,咱就是倾家荡产也在所不惜;挡不住邱、李兵团,就歼灭不了黄百韬兵团。11日部队进入阵地。

纸上山河:解误有误的《一个 ... 师长的淮海战役日记》

第二历史档案馆研究馆员王晓华老师写的《一个...师长的淮海战役日记》,对国军第25军第148师副师长钱卓俨《企大日记》进行了解读,有几处比较大的谬误。这个解读有两个错误:一148师师长不是刘清昶,是廖敬安。22日,廖敬安晋任陆军少将官位。11月3日,刘伯承复电陈毅、...同意作战计划。我死伤官兵二千余,失踪官兵千余,脱险归来者六百余。呈阅,已分报顾总长。

淮海战役因何故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名不副实”战役

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牺牲最大、歼敌数量最多、形势最复杂的,很多外国军事学者也非常重视对淮海战役的研究。因为是在“两淮至海州”一带作战,故称“淮海战役”。于是,...“淮海战役”的目标已经不可能实现。有意思的是,这场战役主要作战地区是徐州东、西、南部的几个小村庄。可以说,“淮海战役”是一场地道的“名不副实”的战争。

黄百韬有何本领令他成为 ... 杂牌军中的王牌将星

黄百韬接任的25军军长,面临着国民革命军普遍的贪腐严重,军纪松弛,外强中干,色厉内荏,一触即溃的问题。解放战争爆发后,黄百韬在胶东扫荡成为他军事生涯上一个光辉的亮点,当时25师雄踞胶东,胶东...几乎没有与之抗衡的能力。另一说黄百韬在其总统府出入证背后书“黄百韬尽忠报国”,1949年1月被国民...追赠为陆军二级上将。

粟裕欲围歼黄百韬险遭邱清泉反攻 谁助粟力挽危局

粟裕围歼黄百韬,反被邱清泉攻歼,叶飞断后巧妙脱敌豫东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情况变化最复杂、战役过程最长的一个战役。在他的严令下,邱清泉兵团绕过十纵的桃林岗正面阵地,从尹店迂回,竟然使得战局逆转——粟裕围歼黄百韬,变成了邱清泉攻击华野攻击黄百韬兵团部队的侧后。这样,华野部队成为了邱清泉兵团围歼的对象。粟裕见无法在短时间内全歼敌黄兵团,为保住已歼敌9万的战果,决心主动撤出战斗。

周志坚身上布满了50处伤疤,最后一处伤痕在哪?谁也不给看

建国后,有一次,周志坚和几个朋友一起去游泳,脱掉衣服后,朋友见他身上布满了伤疤,就数了数,惊叹地说:“49个!”>周志坚一笑,指着隐秘的地方说:“不对,还有一个在这里,50个,谁也不给看。”>在开国中将里面,除了周志坚,还有一位铁匠司令,谁呢?皖南事变后,周志坚担任新四军第五师十三旅旅长,成为鄂豫皖地区的一只铁拳。>这样不要命的打法,也让周志坚屡屡受伤,身上那50处伤疤,就是最好的见证。

大将就怕犯地名 这5个地名一语成谶 断送一代骁勇战将

从古到今,民间一直都有「”大将怕犯地名”之说,比如,三国时期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死于落凤坡,偏偏庞统号「”凤雏”;戴笠乘坐的飞机失事,撞毁在南京郊区「”戴山”,飞机残骸掉落于「”困雨沟”,偏偏戴笠姓「”戴”,字「”雨农”。淮海战役中,也有多个败落的...将领「”犯了地名”,有人说那是巧合,而笔者更愿意相信那是天意,是历史的必然。邱清泉拒守商丘邱清泉出过国,留过洋,按理来说应该是个「”新派”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