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三種最勝香

過去,佛陀居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阿難尊者在閑靜之處思惟佛法,心中忽然生起一個疑問:「世間上是否有一種香,不論在遇到逆風時、順風時,或是逆順之風時,都可以聞得到香氣呢?」為了解除心中的疑惑,尊者來到世尊前,恭敬頂禮後,坐在一旁,請問世尊:「弟子方才思惟佛法時,心中有一個疑問:『在這個世界上,是否有一種香,遇到逆風時可以聞得到香,遇順風、逆順之風時也會香呢?」世尊回答阿難尊者:「世上確實

愚人守門

臨走時,交代僕人:「你要好好看門啊,別讓我們的驢子、繩子甚麼的,被偷走了!」僕人說:「您放心好了,交給我就沒問題了!」長者走後,僕人一個人覺得很無聊。僕人高興地拔腿就往外衝,腳剛踏出門檻,耳邊突然響起長者交代的話:「你要好好看家,別讓……」苦惱的僕人,搔頭想著該怎麼辦呢?「有了!」他拆下門板,用繩子綁在驢子身上,快快樂樂地牽著驢子看戲去了。

冤冤相報何時了

■傳茗眾生因貪愛而輪迴三界,因瞋恨而冤冤相報,苦不堪言。有幸生而為人又能親近三寶,應時時觀照起心動念,不要於冤親相逢時又造新殃。

藥草喻

地面上的所有植物,不論是花草、樹木或叢林的根、莖、枝、葉等,都平等地接受雨水的澆灌。一切花草、樹木、叢林都是在同一片土地上生長,受著一樣的雨水所潤澤,但因根、莖、枝、葉本身的吸收力有大小之分,因此獲得的雨水有所差別,而各有不同的成長、開花、結果。佛契眾生之機而演說法音,令其各得法益,就像大雲一般,普降甘霖於一切草木、叢林及諸藥草,令其皆能平等接受雨水的潤澤,各得成長。

清淨乞食住

昔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一日清晨,舍利弗尊者著衣持缽,入城裡乞食,回到祇樹給孤獨園後,收衣缽,洗足畢,即持具入林中坐禪。舍利弗尊者從禪坐中出定後,前往佛所,頂禮佛陀後退坐一旁。在瞬息萬變的因緣中,保持作主的心清楚明白、如如不動,不為物轉。

五陰纏縛乃眾生

若能如理思惟「五蘊皆空」,時時智慧心回光返照,不攀緣、不顛倒,就能破除無始以來的執著,得到真正的解脫。

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

為報三寶恩德,阿育王欲造八萬四千塔供養佛舍利,便率兵至當初佛涅槃時八大國王共分佛舍利,各自起塔供養的地點,首先來到王舍城,取阿闍世王佛塔中所存的佛舍利,回復並修治此塔。當時的龍王亦請得佛舍利供養,於是阿育王又來到羅摩村,向龍王請求希望能取得佛舍利,廣造舍利塔利益眾生,龍王遂捨舍利予阿育王。因此,於一天當中造八萬四千塔,所有眾生慶喜無比,人人皆稱之為法阿育王。

掃地的功德

佛為比丘們開示:「掃地有五種殊勝的功德,一者,自心清淨;二者,令他人內心清淨;三者,諸天歡喜讚歎;四者,植下來世相貌端正莊嚴的善因;五者,命終往生天界。」給孤獨長者忙完事務後,來到精舍,聽說佛陀及大聲聞弟子們親自清掃園林的事,心想:「世尊和諸聖比丘親自拿掃帚清掃的園林,我怎麼敢踩在上面行走呢!」因此心生慚愧與惶恐,不敢前行。

香積法味供養

長者對化菩薩說道:「請您前往上方世界,過如四十二恆河沙佛土,有國名眾香,佛號香積。香積佛現正與諸菩薩用齋,請代我頂禮問訊香積佛,並請如來慈悲布施一些齋食,與娑婆世界的行者們結緣,令『樂小法者』得上妙供養,皆發廣大菩提心、宣揚佛德。」化菩薩即刻前往眾香國。

求神應先求己

過去,有一位貧窮的人起了一個念頭:「我應當到天神廟去祭拜天神,祈求上天賜我財寶。於是,他告訴弟弟:「你要勤勞地耕作以維持生活,不要讓家裡有所短缺。」說完,他便帶著弟弟到田裡,對弟弟說:「這一區播種胡麻,那一區播種大小麥,那邊播種禾穀及大、小豆。」交代完畢,他便前去天神廟舉辦大齋會,以香華供養、香泥塗地、晝夜禮拜天神,祈求天神賜福,使今生今世財寶豐足。天神看到哥哥這般虔祈求,便思惟:「我看看這個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