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中文名:于立群

别 名:佩珊

国 籍:中国

出生地:广西贺县(今贺州)

出生日期:1916年

逝世日期:1979年2月25日

职 业:书法家,画家、演员、政治革命家

毕业院校:上海电影学校

信 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于立群遗墨》

政 党:中国 ...

于立群——郭沫若第三位妻子

  于立群 (1916年-1979年),广西贺县人(今广西贺州市)。郭沫若夫人,女书画家。

  青年时期曾从事歌舞及电影表演。自幼喜爱书法艺术,以习颜字起步,后在郭沫若身边,受其熏陶指教,研读历代碑帖,专擅篆隶,喜作大字。其作品被毛主席故居、成都杜甫草堂等博物馆收藏。出版有《于立群遗墨》。

  人物生平

  中国有名的才女、书法家

  贺州市平桂管理区原来是成立于1938年10月1日的平桂矿务局。矿务局本部设于钟山县西湾镇,局大门上仍保存完好的“平桂矿务局”几个大字是郭沫若所题。郭沫若为什么要为一个岭南小镇的矿务局题名呢?原来这位世界有名的大文豪是贺县姑爷。他的夫人于立群是广西贺县(今贺州)人,中国有名的才女、书法家。

  名门出身的大家闺秀

  于立群,贺县(今贺州)桂岭人。她的祖父于式枚,是清朝同治年间的“榜眼”。 于式枚榜眼及第以后,首任的官职是广东学台,相当于当今的教育厅长。这位科举出身的学台,却大力主张废除科举、创办学校,是位洋务派。广东省立优等师范创办后,他就兼任学校的学监并亲自上台讲课。后来出任驻德大使、吏部侍郎等职。其后任李鸿章幕僚十余年。官至正二品,从一品,对两广的教育事业贡献较大。

  于式枚是一个笃信佛教的人,没有结婚。他将胞弟于式棱的儿子于孝侯收为继子。这便是于立群的父亲。

  于立群的母亲是西林县人,两广总督岑春煊之女。她一共生育了五女一男,最后一个才是男孩。立群排行第三,原名佩珊,“立群”是后改的。

  民国后,于家逐渐衰落。于立群的母亲不得已带着最小的一男一女,住到上海外祖父岑春煊家。于立群父亲没有正当的职业,主要是靠遗产度日。所继承的房产和不少字画,都逐渐被变卖掉了,最后就连于立群四姐妹上学所需的经费也无法应付了。

  于立群的长姐于佩琛写得一笔好字,为使姐妹不至失学,每到春节前一个星期,就在北平和平门外国立师范大学对面的厂甸处,摆桌代人书写春联。她的字好,对联也做得好,加之长得漂亮,人们都喜欢请她代写。每年写上几天,居然也可维持自己和三个妹妹求学费用。

  1930年,他们的父亲在生活越来越困难的情况下,把家搬到北平的平乐会馆居住,平乐会馆是平乐府所辖各县在北平的学生经常聚会的场所。大姐于佩琛考上了北平师范大学后,就搬进学生宿舍寄宿。于立群也到上海外祖父家,与母亲弟妹生活在一起。

  于立群健康貌美,少年时天真活泼。外祖父岑春煊对她格外宠爱。岑春煊和于式枚既是广西同乡,又是亲家,还是政坛上的密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京津地区。慈禧太后挟光绪帝出德胜门仓皇外逃。各省抚督都没来“勤王”,只有甘肃布政使岑春煊率马步兵2000余人从兰州日夜兼程北上“救驾”。慈禧表示:“若得复国,必无敢忘德也”,行至潼关,即授岑春煊陜西巡抚。后调山西巡抚,四川总督,日后一路青云,成为清末最显赫的重臣之一。据说,岑春煊“勤王”之举,是得时任吏部侍郎的于式枚授意后所为。

  于立群到上海那年,才十四岁,便考入上海明月歌舞剧社,后又进上海电影学校,演过话剧,也拍过电影,艺名黎明健,是上海有名的明星。

  从姐到妹的移情之爱

  于立群的长姐于佩琛,也就是于立忱,在师范大学时是一个很活跃的青年,喜欢文学,善演话剧。著名话剧导演熊佛西所导演的法国名剧——《哑妻》,就是由她主演的。她还被选出席过太平洋学会。还在大学三年级时,她的 ... 身份被 ... 特务发现,被捕获释后为《大公报》社长张季鸾所聘在该报工作。

  1934年,于立忱得了肺病,靠《大公报》的津贴,到日本治病并兼东京特派记者。她住在东京郊区,与流亡日本的郭沫若家相距不远,常去访问郭沫若。于立忱长得亭亭玉立,白 ... 嫩,两道柳眉、配着满口贝齿,说起话来有条有理,一见面就给人亲切可爱的印象,好一个标准的女记者。

  一个是多情才子、浪漫诗人,一个是似花女郎,两人一见钟情,令郭沫若的日本夫人郭安娜深感不安。《大公报》社长张季鸾曾追求于立忱,但她却痴情于郭沫若。

  后来《大公报》表示不再承担她旅日的费用,她只好于1937年初返回上海。被疾病,忧郁苦缠,1937年5月,于立忱竟自缢身亡。

  同年,郭沫若从日本回到上海后,立刻投身于抗战的洪流之中。没多久,由诗人林林等介绍,他认识了于立群。那时候她经常参加抗日救亡文艺演出。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内容来源于觐学网,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于立群简介_于立群姐姐_于立群的丈夫_于立群的作品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2. 郭沫若本是文化名人,为何热衷于挖坟掘墓,梦想是破解秦始皇陵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3. 曾暴打黄金荣的"民国公子"卢筱嘉,后来结局如何?

    1920年的某晚,彼时的上海滩法国巡捕房华人督查探长,「”通吃”江湖的上海滩大佬黄金荣,正在他为情人露兰春搭建的「”共舞台”里悠闲看戏。却不料突然一队士兵闹哄哄闯入,当场把黄金荣捆了塞车里,直接押到了淞沪护军使何丰林的公馆里。满头雾水的黄金荣,在何公馆地牢里活活关了两天,接着又被拉了出来。然后当着何丰林的面,一个暴怒的公子哥当场啪啪甩了黄金荣两个耳光,外加一声怒喝:「”这是老子还你的”。跺一脚上海

  4.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5. 王羲之家族真的是一个书法家辈出的世家吗

    王羲之这个家族,就是非常重视文化的一个家族。王羲之除了把书法传给王羲之和所有的儿子以外。王羲之的后代在唐代武后时期,还有一位叫王方庆的,给武后献出了王氏家族十人的书法作品,这就是著名的《万岁通天帖》。王羲之家族确实是一个善于书法传统的家族。说到根本上来说,还在于王羲之家族非常庞大,而且重视文化教育,是文化水平较高的家族。

  6. 100年前,孙中山设想建设3个世界级港口:以港口来带动中国的复兴

    一,孙中山的港口建设思想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不就孙中山将临时大总统的位置按照「”南北议和”的协约让给了袁世凯。孙中山认为此时已经实现了「”三民主义”中的民族和民权,只有民生尚待实现。于是孙中山从当年就开始到全国各地进行考察,收集资料,并且宣传「”平均地权”、「”兴办实业”「”修建铁路”等思想。到1918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孙中山便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上海写下了《实业计划》、《民权初成》,

  7. 晚清李氏后人要捐文物,博物馆拉了6卡车后,接着又上交14箱黄金

    新中国成立之后,李凤章的孙子李国森,由于担心家中的文物遭到破坏,于是紧忙给上海博物馆打掉话,要求将家中文物系数捐赠给博物馆,最终,博物馆整整拉了6大卡车,才将李国森家中的青铜器等珍贵文物拉走,博物馆工作人员为了登记这些文物,足足花费了两天多的时间。而且对于李氏家族中如此富有的人物,却在子孙后代上落下了遗憾。

  8. 明朝最高冷的书法家,29岁开始隐居,上流人士为了见他挤破头皮

    可下面这位大佬,他从29岁就开始隐居了,这样的奇闻您可能还是头一回听说吧!雅君就不给大家卖关子了,他就是明朝文学家、书法家陈继儒。在陈继儒看来啊,人世间最高的追求莫过于高雅的志趣和崇高的品性。

  9. 秦始皇另一功劳,莫过于篆书变成隶书,对后世影响很大

    今天来讲讲秦文化和篆书以及隶书间的故事,从中可以了解到由篆书到隶书的一个演化过程,从而也看到了先进的秦文化,它对我们后世的影响可是非常巨大的。

  10. 宋徽宗的瘦金体境界有多高?没人能够临摹,一字值千金

    宋徽宗的瘦金体有多好?因此,虽然后代有很多人练习瘦金体,但却鲜有人能够临摹成功,可知其难度之高,也可知宋徽宗书法功力之深厚。宋徽宗流传下来的瘦金体作品有很多,比较有名的有《楷书千字文》《夏日诗帖》《牡丹》《瘦金体草书千字文》等等,每一幅作品都是无人能够超越的传世精品,字字值千金。

随机推荐

  1. 药齐坑与药齐顶

    陶弘景隐居在瑞安福泉山中,经常背着药篓,上山采药,串村行医。陶公带着小童,汗淋淋地来到十字坑溪边,坐在树荫下歇凉。那人跳入溪坑潭凉水里游泳。陶公心想,这样的人都不吃药没有病,别人的小病小痛还用得着我治吗?后来,陶公抛掉的中草药,在那儿蔓延开来,长满整个山头,那常用草药种类很多,采药方便多了。大家就把这个村庄叫做“药齐坑”,村后面的山顶就叫做“药齐顶”,一直叫到如今。

  2. 如果有人背后"捅你刀子",该怎么办?

    一人请教禅师,说有人在背地里捅他刀子,该怎么办?禅师拿起一把斧子,走出室外。禅师对那人说,现在他把斧子扔向天空,会怎么样呢?“斧子又没有伤及到天空,天空怎么会喊疼呢?”“是啊,天空高远、辽阔,那是天空的心胸大。如果一个人有天空般宽阔的心胸,别人就是再向他放暗箭、捅刀子,也无法伤及到他的心灵啊。”那人低头看了一眼那把掉在地上暗淡无光的斧子,又抬头望了望高远蔚蓝的天空,心里不由开朗了。

  3. 吉州窑木叶天目盏之谜

    吉州窑木叶天目盏之谜黑釉瓷是代表吉州窑陶瓷面貌的一种主要类别,这种被日本称之为“天目”的宋代吉州窑独创的黑釉产品,应该是宋代“斗茶”之风盛行的产物。在这众多的吉州窑天目品种中,恐怕最具艺术魅力的就是木叶天目了。如今,吉州窑木叶盏已成为吉州窑天目中的极品,亦是无数古陶瓷藏家梦寐以求的器物。这倒使笔者更坚信吉州窑木叶天目的产生与禅宗有一定的关系,而作为寺院僧侣专用茶盏器物的推测了。

  4. 清 ... 到底有多腐朽?看看曾國藩一個月的工資,你就知道了

    中國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之中,要是問起最爲無奈和...的時期,那恐怕會有不少人都認爲,是五代十國時期和清朝末期。而清朝末期,是其中可以說是最可惜的一段時間了。數千年來的積累,在短短百年之內,就被揮霍一空。一個大國就這樣錯失了走向世界的良機,最後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淪爲了任人宰割的肥肉。然而在此之前,可以說清朝還是有過盛世的,比如說康乾盛世,就被稱爲農業時代最後的輝煌。只可惜在此之後,清朝就開始由盛轉衰,

  5. 乾隆: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

    《铁齿铜牙纪晓岚》给人留下个印象,皇帝的工作轻松得很,想出宫跟玩似的,说走就走。乾隆带着和珅、纪晓岚两个人,走南闯北,各种历险,好不快活。想想也是,历史上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可不就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1758年,左副都御史孙灏上了个折子,实名反对乾隆皇帝出巡索约尔济。堂堂一个大清的皇帝,跑边疆一个小城视察什么?莫非是要看北极光?都御史是个监察官,本来就有义务挑挑皇帝的毛病,隔靴搔搔痒。

  6. 失望的个性签名

    失望的个性签名一:你也不必牵强再说爱我,反正我的灵魂已片片凋落。

  7. 返本还原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ǎnběnhuányuán【解释】本、原:根本,原来面貌。返回原来的地方。佛教说法,指忘了本原的人通过拜佛修行,回到本原状态;或指贬谪人世的仙人又回到仙界【出处】元·刘志渊《江神志令》:“返本还原真体现,魂魄聚,净无阴。”【例子】后来直使得一尊古佛,来度柳翠,归依正道,返本还原,成佛作祖。(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二十九)【相关】百度“返本还原”

  8. 慧律法师:一切如梦幻泡影

    所以说,电视上辩论的人说:“成佛并不一定要出家。”卫生纸,这是一,从小老师就教我们:这是一,这是一张卫生纸。“一”不过是人类生命的一种执著的观念,错误的观念。圣人没有一定的标准,也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对大多数的人有利益的,利益多数的众生,这样叫做善,那么有害一切的众生、多数的众生,这叫做恶。

  9. 带有爨的成语

    包含有“爨”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樵苏不爨——柴草做不成饭。分居异爨——指兄弟分家过日子。析骸以爨——指被围日久,粮尽柴绝的困境。亦以形容战乱或灾荒时期百姓的悲惨生活。樵苏失爨——虽有柴草,却无米为炊。暮爨朝舂——早晨舂米晚上烧火煮饭,形容生活清苦。柴禾难得如桂木,米价贵得如珠玉。称柴而爨——称了薪柴才去生火煮饭。比喻斤斤于细节而不识大体。同“称薪而爨”。秤薪而爨——薪:柴;爨:烧火煮饭。

  10. 心脏不好,舌头会出现三种信号,快来对照一下自己的舌头

    心脏是人体的中枢器官,虽然它的大小和成人的拳头相似,但一旦心脏出现问题,会直接威胁其生命健康。所以,养心等同于养命。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