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得士心之人”李自成何以為戰?有才無德,注定走不遠

《明史》“盜賊之禍,歷代恆有,至明末李自成、張獻忠極矣”。這是張廷玉撰寫的史書中,對於李自成的評價。在明末崇禎年間,弊政積重難返。雖然他一心銳意改革,但也終不能扶大廈於將傾。最終,吊死在煤山之上。當時的明朝貪官汙吏橫行,國庫虧空。外有後金虎視眈眈,內有農民發起動亂,內憂外患,悲困交加。一、闖王李自成明末迅捷官員馬世奇曾說:“今闖、獻並負滔天之逆,而治獻易,治闖難”。意思是張獻忠與李自成起兵謀反,平

清代“大挑制度”:范進中舉變瘋,他究竟能當多大的官?

相信很多朋友在中學的時候都學過《范進中舉》這篇文章,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印象。這部小說的創作者清代的吳敬梓,他在這部作品中辛辣地諷刺了清代人們趨炎附勢又熱衷仕途,捧高踩低的風氣,同時也深刻揭示了封建制度對知識分子的毒害。那麽范進中舉後究竟能做什麽級別的官員呢?我們在課本中似乎沒有學過。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范進的母親聽到中舉的消息,樂極生悲,暈死了過去,所以范進為母親守孝三年,科舉之路也

魏延被殺後,第二任漢中都督為何是吳懿,而不是王平呢?

早在赤壁之戰前後,魏延就投靠到劉備麾下。劉備入川時,魏延因為多次立下戰功,升為牙門將軍。到了公元219年,劉備攻下漢中,晉升魏延為鎮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一方的大將,鎮守漢中十多年。由此,對於魏延來說,也因此成為蜀漢之一任漢中都督。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在諸葛亮去世後,楊儀和魏延發生爭執,結果,漢中都督魏延眾叛親離,還被馬超的從弟馬岱斬殺。而這,無疑是蜀漢的一大損失。在魏延

世上沒有不撒謊的人

曾擔任谷歌大數據科學家的賽斯·史蒂芬斯·大衛德維茨寫了一本有關大數據的書,叫《人人都會說謊》。這本書裡有個觀點:無論是有意還是無心,每個人都可能說謊。你別覺得這話不順耳,事實就是如此。有時候是善意的謊言,有時候是情不自禁的“自欺欺人”。有時候我們對自己撒謊,可能是自信或好高騖遠的想法,也可能是宏大的計劃,卻無法抵擋住誘惑。人們說撒謊的例子太多了,舉不勝舉。我們就找個偉大人物來說說,民族英雄林則徐是

為何安史之亂後,各藩王擁兵自重,唐朝反而更太平了?

安史之亂,又稱天寶之亂,是中國唐朝唐玄宗末年至唐代宗初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為了爭奪統治權而發動的內戰,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這場內戰給唐朝帶來了巨大的損失,人口大量喪失,國力銳減,並且各地藩王開始擁兵自重,唐朝中央集權被極大地削弱,但是,安史之亂後,唐朝反而更太平了,這是為什麽呢?首先,雖然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成為唐王朝的更大威脅,唐朝境內的戰爭卻明顯減少了,朝廷與各藩鎮就像是東周時期天

明朝滅亡後,如果清朝沒有入關,中國的局勢會是什麽樣?

明朝末年,神州大地上的穩定被破壞,農民起義軍大規模活動,而在關外,女真人建立了後金,對中原地區虎視眈眈。崇禎皇帝雖然想著要鎮壓起義,延續明朝的壽命,可惜他本人沒什麽本事,手底下的臣子們也和他貌合神離。當袁崇煥和孫傳庭等人死後,明朝的氣數就已經沒了,剩下來的幾年,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崇禎十七年,李自成帶領農民軍攻破北京城。崇禎帝跑到了煤山上面,用三尺白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至此,明朝宣布滅亡,神州大地

慈禧太后入葬前,竟然發生了三件怪事,其中有一件至今無解

慈禧的一生,經歷了從1840年至1900年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5次戰爭。之一次鴉片戰爭,她還是一個5歲的孩子。第二次鴉片戰爭,她已是鹹豐皇帝的懿貴妃,以後的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她則是清王朝的更高決策者,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這個女人還是有一定手腕的。到了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一月,慈禧太后身患重病,已是時日無多了。作為晚清...中權力更大的女性,慈禧太后在彌留之際仍然不忘對政局的

三國演義武將英雄譜,趙雲呼聲很高啊,並列之一?

《三國演義》的那些猛將,上回我們聊了聊呂布,這回該輪到三國人氣更高的名將——趙雲了。趙雲在《三國演義》中是忠勇的象徵,常勝將軍似乎就是為他量身打造的,加上趙雲一表人才,故而深受人們喜愛。要論《三國演義》中最完美的武將,相信非趙雲莫屬。雄壯英武、儀表堂堂、武藝非凡、有勇有謀、忠肝義膽、氣節高尚,這些都是這位“常勝將軍”的標簽,如此完美的武將在三國演義中實屬不多見。故而趙雲在中國一直人氣極高,堪稱三國

五國伐齊時,為何秦國選擇加入,這對秦國有什麽好處嗎?

五國伐齊,也即樂毅伐齊,是戰國時期的重要歷史事件,甚至可以說對戰國七雄的走向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拜樂毅為上將軍,聯合秦、韓、趙、魏四國共同伐齊。五國聯軍和齊軍激戰於濟西,結果齊軍遭到重創。樂毅率燕軍乘勝攻克齊72城,直入都城臨淄。並燒齊都宮廟宗室,掠珍寶巨財一空,盡歸燕國。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在五國伐齊時,燕國成為更大的贏家,不僅報了齊國曾經消滅燕國的深仇大恨,而

從古羅馬到意大利,一文讀懂

漢朝雲大秦者(古羅馬),清人謂義大利,今意大利也,常為泰西(歐洲)勝國。大秦處泰西之南,三面臨海,複有大島橫其前,一曰撒丁,一曰西西裡。大秦之強,地方數千里,有城四百餘,以羅馬為都,兼米蘭、都靈、翡冷翠、熱那亞、拿波利為雄城。當周敬王時,大秦共和,自號羅馬國。其政三分,曰元老者、執政者、會議者。彼時,大秦尚弱,不敵鄰近,常為俯首。內海(地中海)之南有迦太基國,勢甚勝,其將漢尼拔欲並大秦。秦王怒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