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死前密奏康熙,康熙連回8字,牽出清宮秘檔往事 眾所周知,清朝有個軍機處,內有重大國家機密,是其軍事上的情報局。但是清朝還有一個比軍機處更加機密的地方,裡面存放的是清朝皇帝與大臣們往來的密折,被稱為“清宮秘檔”。“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密折正是如此,所奏內容只有君臣兩人知道。那麽,康熙的密折中都藏了哪些秘密呢?普通折子和密折,區別很大清朝的普通奏折一般先通過通政司再呈報皇上。通政司是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機構,設立之初,通政司一把手權力很大。但是,
胡適拿了36個博士?大部分是送的,只有1個貨真價實 以倡導白話文、領導新文化運動聞名於世的胡適先生,被人尊稱為“胡博士”,這是因為他一生擁有36個博士頭銜。然而,這36個博士中,大部分是送的。胡適晚年的秘書胡頌平寫過一篇文章《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裡面說了這樣一段話:“先生一生共有三十六個博士學位。他自己用功得來的是哥倫比亞大學的哲學博士,其余三十五個,都是歐、美各大學贈送的。”我們先來看貨真價實的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胡適是安徽徽州績溪人,生
抗日戰爭中,投敵的雜牌將軍龐炳勳,戰後希望重新做人 蔣介石對待自己的嫡系部隊和雜牌軍的態度可以說是天差地別,如果大家了解過民國那段歷史的話就會發現,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的往往都是雜牌軍,只有到了危急時刻,蔣介石才會動用嫡系部隊。蔣介石這樣搞特殊待遇,底下的人自然不滿,所以才會發生了有些雜牌軍寧願投降日本人都不願意再效忠國軍的事情。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就屬於國民黨中的雜牌軍出身,後因在抗戰中投敵而一夜成名,他的名字叫龐炳勳。龐炳勳年輕的時候清朝還沒
大清會不會抄作業? 作者:霍小山鴉片戰爭剛剛打響,清軍就被英軍的堅船利炮吊著打,那種場面,就像是黃飛鴻在“男兒當自強”這首BGM都沒有開的情況下,就輕易暴揍了美國西部劫匪。1840年4月,兩廣總督林則徐仿照西式船艦的樣子建造了兩艘戰船,“底用銅包,篷如洋式”。但是貌似這兩艘船只是個花架子,並沒有什麽實際戰鬥力。不然我們無法解釋為何兩個月之後林則徐在廣東操練水軍時,有大號米艇20隻、拖風船26隻,卻不見這兩艘船的參與。
年羹堯被解除兵權後,無造反能力,雍正為何還將他處死 說到年羹堯,很多人都不陌生,是清朝歷史上比較有名的一位大將軍,然而,年羹堯先是被雍正給解除了兵權,之後調任到杭州,成了光杆司令,按理說沒有兵權的年羹堯已經沒有了造反的能力,但是,沒過多久雍正還是下令處死了年羹堯,雍正皇帝為何要這樣做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年羹堯出身於官宦人家,家境比較好,他本是進士,是一個標準的讀書人,然而由於一些陰差陽錯的原因,年羹堯棄文從武,成為了一名武將,在康熙皇帝時,年
兩漢400年,唯一坐過牢的皇帝,開啟了中興局面 漢宣帝本始二年(前72年),朝廷發生了一件誹謗案。誹謗對象可不得了,是宣帝的曾祖父漢武帝。這一年,即位不久的漢宣帝下詔頌揚漢武帝的豐功偉績,命群臣議論武帝的“廟號”和“廟樂”。眾臣舉雙手讚成,歌功頌德可是他們的看家本領,唯獨長信少府夏侯勝公開唱反調。夏侯勝認為,武帝“亡德澤於民,不宜為立廟樂”,說不好聽的,就是他不配。夏侯勝是經學大家,算是當時的大V。一石激起千層浪,以丞相為首的大臣對夏侯勝群起而
郡縣製與焚書 秦始皇創立了一個新的政體創立了新的制度,促成了一統天下局面的發生,他的發明至少有這樣三點:一、皇帝制度。從嬴政開始有皇帝,所以他是始皇帝,以後就是二世、三世直到萬世;二、官僚制度。他創立了一整套三公九卿的制度,這樣一個執政群體支持著皇帝,在皇帝的領導之下管理整個國家;三、郡縣制度。中央對地方的控制是通過郡縣制度。國家設立郡,郡下面又設縣。郡設立一個行政長官、一個軍事長官、一個監察長官直接對皇帝負責
青萍文藝‖飛來的子彈讓女子受孕生子 『匪石稗官野史系列』說明稗官,古代專門給皇帝老兒搜集街談巷語,道聽途說的小官;野史,民間人士根據傳聞,神話等編撰的歷史,其真實性有待考察。因此『匪石稗官野史』自然也是風言風語,沒個正經,想想這符合我說話做事寫文的風格。人生在世,太正經會被認為是“綠茶婊”,所謂嬉笑怒罵皆是文章,把生活張羅的詼諧幽默或許也是一種境界,還記得那個癲狂乖張的濟顛和尚嗎?『匪石稗官野史』雖然扯淡,但並非憑空杜撰,一派胡言,
曹操向手下詢問,諸葛亮是何人?謀士的回答令他害怕 諸葛亮在出山之前,一直居於南陽的草廬。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儘管胸有溝壑,卻無人知曉。水鏡先生司馬徽的“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讓諸葛亮從濃霧之中走到世人的面前。雖然水鏡先生對諸葛亮讚譽這般之高,可諸葛亮的名聲還是沒有打響。徐庶一番對諸葛亮“以某比之,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的描述,讓劉備動了心。諸葛亮的實力而劉備的三顧茅廬,可是真真正正地讓諸葛亮名聲大噪。世人都好奇諸葛亮是何許人
和珅到底有多貪? 公元1750年7月1日,和珅出生在福建副都統常保家中,三歲時母親因難產而去世,臨終時產下弟弟和琳,父親常保在和珅九歲時亦因病去世,幸得一位老家丁和父親的一位偏房保護和珅、和琳兩兄弟才能免於被趕出家門。和珅非常聰明,讀書時深得老師喜愛。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18歲的和珅娶直隸總督馮英廉之孫女馮氏。和珅於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踏上仕途,參加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己醜年科舉,但名落孫山。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