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 ”女为悦己者容”,是一位刺客创造的名句?

「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非常有名,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一般老百姓,也可以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在自己的表达中灵活自如、恰如其分地运用。 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或者说不在意这句话的出处。事实上,在历史的记载中,第一个说句话的人,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句话的要求,可以说,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 《战国策·赵策一》说,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智伯,智伯宠之。及三晋分智氏,赵襄子最怨智伯,而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 ”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吾其报智氏之仇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最初,晋国侠客毕阳的孙子豫让,在范中行氏那里做事。但是,不被重用。于是,他就投奔了智伯。果然,智伯非常宠幸他。后来,韩、赵、魏三国瓜分了智伯的土地。其中,赵襄子最痛恨智伯,把智伯的头盖骨拿来当做饮酒的器具。这时,豫让逃到山里,说:「 ”唉!志士为赏识自己的人而献身赴死,女子为喜欢自己的人而梳妆打扮。所以,我一定要替智伯报仇。 后来,豫让,通过「 ”伏桥”、「 ”如厕”、「 ”吞炭漆身”,历尽千辛万苦,多次刺 ... 赵襄子都没有成功,最后,自刎而死,成为历史赫赫有名的春秋四大刺客之一。 如果,仅仅回到豫让这里,「 ”女为悦己者容”的出处,显然是没有讲完的。它的最初源头在《诗经》的《伯兮》。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首诗,可以简译为:我的丈夫英武高大,是国家的杰出人才。丈夫他执长殳,做君王的前锋部队。自从我丈夫到东方出征打仗,我的头发就散乱得像飞蓬一样。哪里是因为没有洗头膏,我梳妆打扮给谁看呢?老天爷,你要下雨就痛快地下雨,却又是一个艳阳天。我一心想念自己的丈夫,因此得了头疼病也心甘情愿。去哪里能找到忘忧草?就把它种在屋子的北面。我一心想念自己的丈夫,因此成了心病。 「 ”谁适为容”,就是「 ”女为悦己者容”源始出处。 「 ”女为悦己者容”所表达的,是女性的普遍心态。因为,生动形象,为后世诗人反复书写、运用。比如,下面,这两首著名的词作。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意,为什么「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 宋代:李清照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这里,「 ”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又比「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更深一层,情感更强一倍。因为,后者还有所期盼,尽管期盼往往落空。而李清照,再也等不到她心中的那个人了。读起来,真是让人销魂至极。

「 ”女为悦己者容”,是一位刺客创造的名句?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中国古代10大刺客,你知道他们都是谁吗?

    阖闾获悉此事后茶饭不思,日夜寻思除去这个心头大患,于是觅得一壮士。但是并未责怪曹沫,仍用他为将。正当鲁公与桓公即将达成屈辱协议之时,曹沫手执匕首冲上前去,劫持了齐桓公。秦王知道消息后,开始威胁魏王。于是信陵君顺利夺取了兵权,指挥大军前往救赵,终于击退了秦军,保全了赵国。

  2. 资治通鉴:豫让刺 ... 失败被俘,为何赵襄子不 ... 他,非要逼他自尽?

    在粉丝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从来不乏跟着一个老板死磕到底的铁杆员工。春秋末期的晋国,也有这么一位跟着老大死磕到底的铁杆员工——豫让。他就是我们前文说过的那位晋国四巨头之一,江湖人称智襄子的智家七代目家主——智瑶的员工(家臣)。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一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

  3. 「 ”女为悦己者容”,是一位刺客创造的名句?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句话非常有名,即使是文化程度不高的一般老百姓,也可以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在自己的表达中灵活自如、恰如其分地运用。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或者说不在意这句话的出处。事实上,在历史的记载中,第一个说句话的人,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句话的要求,可以说,真正做到了知行合一。《战国策·赵策一》说,晋毕阳之孙豫让,始事范中行氏而不说,去而就智伯,智伯宠之。及三晋分智氏,赵襄子

  4. 赵襄子:从地位卑微的庶子,到战国七雄赵国创始人

    赵无恤,赵国的创建者,又称赵襄子,其父是春秋末期晋国正卿赵鞅(即赵简子,赵国的奠基人),嬴姓,赵氏,名无恤,谥号「”襄子”,故史称「”赵襄子”。赵襄子中的「”子”,与赵简子韩康子魏桓子中的「”子”一样,都是对大夫的尊称,而不是真名。赵无恤因母亲地位卑微,妾出身,又是翟人之女,地位在庶子中也是最低的,小时候连赵简子也看不上他。但他却接了赵简子的班,成为赵氏的领导者,并创建了赵国,这与他个人的努力是分

  5. 爆笑鬼谷|知遇之恩,以命相报的豫让

    晋国贤士毕阳的孙子名叫豫让。刚开始的时候,他给范氏和中行氏打工,总不被看重。后来他辞职不干了,跑到智伯那里充当家臣,智伯很宠信他。后来智伯被赵、韩、魏三家灭了之后,由于赵襄子特别怨恨智伯,就把智伯的头颅雕漆后当饮器用。

  6. 过常宝主讲:《史记》中的刺客

    讲座中的过常宝老师编者按4月21日,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名家讲经典”第十五场讲座在十月文学院举办。「”名家讲经典”于2017年世界读书日开办,首场讲座邀请了著名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李敬泽主讲了《红楼梦》。在「”名家讲经典”开讲两周年之际,十月文学院再次引领观众们共读中国古代传统经典,邀请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过常宝老师

  7. “士为知己者死”说的是谁?豫让是一个怎样的人?

    只不过豫让的计划并没有成功,豫让临死前说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12个字也成为了一段著名典故。>而“知”当中的“知己”和“知遇”是有别的。他们各自代表一种伦理力量,各自为自己所代表的一方正义而坚持,因而导致悲剧的结局。>>然而,豫让的心理矛盾在“知己”这一层次。

  8. 赵襄子为何放了想 ... 他的豫让?原因是什么?

    >面对豫让第一次行刺的失败,赵襄子为何放了想...他的豫让?不是涂漆吞炭的整容没用,是马受惊了,而让赵襄子有所惊觉了,从而豫让的身份被识破,导致接下来行刺计划的失败。>不过退一万步讲,即使赵襄子的马假如没有受惊,豫让能行刺成功吗,其实也未必,因为赵襄子第一次放了想...他的豫让,并不是他不怕死,是他本就打算利用豫让给天下人做一场能够收买人心获得仁义的秀。

  9. 义士豫让的故事

    当时,智、赵、韩、魏四家为晋国四大卿族,豫让就在智氏的家主智伯瑶手下做事。结果,卫兵在豫让身上搜出了匕首,查出了他的身份。因为赵襄子的警卫现在已把他列为重点防备目标,豫让必须改变形貌,才有可能接近赵襄子。豫让摸清了赵襄子的出行路线,预先埋伏在他将要经过的一座桥下。豫让跳起身来,狠狠挥剑砍在赵襄子的衣服上。后来人们为怀念这位义士,将豫让伏击赵襄子的那座桥称为“豫让桥”。

  10. 关羽有什么样的过人之处,能让曹操那么偏爱他?

    还不知道曹操为何偏爱关羽的读者,下面历史新知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曹操都十分偏爱关羽,那么曹操为什么会偏爱关羽呢?但是,历史上关羽唯一的斩将记录是发生在跟随曹操时期,所以这个理由并不成立,那么历史上曹操为什么偏爱关羽呢?因此,曹操再怎么偏爱他,都动摇不了他跟随刘备的决心。

随机推荐

  1. 两棵树,你砍哪一棵?看懂的人不得了

    老道长一笑,说:“那棵粗的不过是一棵普通的杨树,而那棵细的却是红松,现在你们会砍哪一棵?”老道长带着不变的微笑看着弟子们,问:“那如果杨树是笔直的,而红松却七歪八扭,你们会砍哪一棵?”老道长紧接着问:“可是红松虽然不是中空的,但它扭曲得太厉害,砍起来非常困难,你们会砍哪一棵?”老道长不容喘息地又问:“可是杨树之上有个鸟巢,几只幼鸟正躲在巢中,你会砍哪一棵?”

  2. 黄粱一梦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huángliángyīmèng【解释】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出处】唐·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例子】应举不第,道经邯郸,得遇正阳子师父,点化黄粱一梦,遂成仙道。元·范康《竹叶舟》之一折【近义词】黄粱美梦【相关】百度“黄粱一梦”

  3. 甜蜜爱情说说短语 如若爱你是病那我愿意放弃治疗-感人的情话

    她说,生命中有你才是最唯美的旋律。却浑身是刺,刺进我已滴血的心。却毒入肺腑,毒害我已颓废的心。那么,你来当我的伴郎吧。如果你喜欢我,我便跟着你走,不离不弃。二十六、不...不吵不张扬,安安分分一起过。

  4. 天马行空成语故事_成语“天马行空”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释义】神马奔驰于太空,像是腾空飞行一样神速。比喻才思敏捷,性格豪放,无拘无束。 【出处】汉·班固《汉书·西域传》。 “伊犁马”产于我国新疆境内的伊犁河一带,此马长得骠悍勇猛,毛色细腻美观,非常名贵。它的四条腿结实有力,行动敏捷,特别擅长跳跃。它是优良的轻型乘用...

  5. 趁火打劫成语故事

    趁火打劫成语故事_成语“趁火打劫”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趁火打劫chènhuǒdǎjié  【释义】趁:利用;乘机;劫:抢劫。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别人处在危难时刻从中捞一把或趁机害人。也作“乘火打劫”。  【出处】清·颐琐《黄绣球》第三回...

  6. 关于哭泣的成语

    一个人面对墙脚哭泣。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捶拍胸膛,哭泣出血。

  7. 和珅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才能让乾隆离不开他

    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上午,皇帝派人送来一条白练。和珅见到白练之后,索笔题诗一首:五十年来梦幻真,今朝撒手谢红尘。他时水泛含龙日,认取香烟是后身。一个在临死前能写出这样充满禅意诗句的人,应该是个有一点深度,有一点悟性,有一点定力的人。目光锐利的乾隆本也不会让一...

  8. 南京总统府所在地汉府街地名是怎么来的?

    据说朱元璋还给了陈理一个府邸,让他住在如今南京长江路边上的汉府街。这就是历史上第一任汉王的命运。今天我们看到在汉府街煦园一带的建筑,据说不少就是那时候保留下来的,就连“煦园”的名字也是因为朱高煦建造而得来的。>>南京汉府街汉王的命运大致如此,不过当过汉王的陈理后来总算还得了个善终,迁徙到朝鲜,客死异国。

  9. 从明朝的卫所制度看灵山卫的建立

    卫所制度是明朝的军事制度,它在明朝起过重要的作用。灵山卫作为山东沿海的一个卫,它从明洪武年间建立到清雍正十二年裁撤,期间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明朝初年,面对山东海防的严峻形势和灵山卫在山东沿海所处的特殊位置,设立了灵山卫城。灵山卫城经过精心的选址,在城池的布局上十分合理,将...

  10. 智慧之三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孩子生性多疑。有一天父子俩在贮藏室收拾东西,父亲让孩子爬上一个高高的架子,孩子说:“我上去了,您把梯子抽走,我就下不来了。”孩子爬上去,洛克菲勒把梯子抽走了。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