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抱朴子简介

  《抱朴子》为道家重要经典,为东晋著名方士葛洪所撰,《抱朴子》为《抱朴子‧内篇》与《抱朴子‧外篇》所组成,两篇撰写内容、篇章结构各有不同,合称《抱朴子》。撰者葛洪(283-343),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人(今属江苏),享年61岁,殁于罗浮山,传说为尸解成仙。其思想涵盖了儒、道二家。曾于15岁时,拜郑隐为师。葛洪自号「抱朴子」,因而以此为书名撰成此书。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

  现今所通称的《抱朴子》分为《抱朴子‧内篇》20卷及《抱朴子‧外篇》50卷所组成。在《抱朴子‧内篇》内容提到「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灾却病,属道家。」主要是葛洪对道家思想和丹道修炼方法的阐述。《抱朴子‧内篇》中以「玄、道、一」为宇宙本体,论证神仙之存在,提出了「道本儒末」的学说。除了谈及神仙思想之外,内容备载了金丹、黄白、辟谷、服药、导引、变化、服气、隐沦、存思、召神、符箓、乘蹻等修炼方药、养身延寿的学说方法,并且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是德行不修,而只专研方术,皆不得长生。《抱朴子‧内篇》其主要的意义就是确立了神仙思想,并且运用了当时卓越的医药、炼丹知识,对于当时医疗卫生尚不发达来说是有相当的突破。葛洪撰写内篇的目的,乃源自于他对生命的解脱与超越的追求,这也就是所谓的不死长生之道术,惟有追求长生不死才能继续保留此世的生命。目前大部分对于《抱朴子‧内篇》的研究多是推崇他建立了神仙道教的系统理论,且内容阐述道教不死成仙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古代中国神仙思想与道术的建立有重大的影响。

  《抱朴子‧外篇》在〈自述〉中提到:「人间得失,世事臧否,属儒家。」主要谈论社会的时事,属于儒家的范畴,并且以儒家思想为宗旨。葛洪出生于江南书香世家,虽不能成为大儒士,但儒家所重视的伦理道德仍根深在他的思想之中。可惜的是葛洪虽出于士族之家,但因政局的败坏,导致士族的没落,使得葛洪虽怀有经世之志,却无法施展抱负,再加上生活的动荡不安,葛洪乃转而寻求神仙之道的慰藉,并且将其抱负撰成《抱朴子‧外篇》。其内容大多论时政得失,评论社会世俗之事,讲述治国安民之道,主任贤举能,爱民节欲,为阐述儒家理念的一部作品。

  现行的《抱朴子》有宋代遗本,今收藏于中国辽宁省图书馆。《道藏》中所收录的《抱朴子》亦为古本。明代刊行本以鲁藩的版本为优;清代刊行本以孙星衍收录于《平津馆丛本》与严可均的《抱朴子内篇佚文》为佳。明清以来学者在文字上有不少校勘,但注释则缺。直至近代则有王明《抱朴子内篇校译》与陈飞龙《抱朴子内篇今注今译》、《抱朴子外篇今注今译》。

抱朴子简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千秋和万岁原是一种怪鸟?南朝墓中壁画上有具体画像,你从没见过

    1957年,在河南邓州市学庄村,人们在兴修水利的时候,挖出一个「”砖窑”,窑中间还有一棺木。考古队员赶来,发现是座用九万块砖壁画砌成的南朝墓室,虽然被盗已空,但精美的砖壁画仍保留完好,还有彩色的。后被人称为「”邓县彩色画像砖墓”,轰动世界!在这些砖画像里,有一块彩色绘制的两只怪鸟:一只人头鸟身,鸟脚边上写有千秋二字;另一只马头鸟身,鸟脚边上写有万岁二字。北京等地赶来的考古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这

  2. 古代方士们在追求「 ”长生不老”过程中,催生了化学和药物学的起源

    在战国时期的混乱状态中完成了统一天下之伟业的秦始皇,在他的晚年所追求的也是长生不老。其中李少君自称能祭炊灶、不食人间烟火,通晓长生不老之术,声言自己已经活了几百年。于是,炼金术成了化学的起源。中国人在这一点上也是如此,不过中国人不只是炼黄金,他们还相信丹砂与其他化学物质的化合物或混合物可以制成仙药,服后可以使人长生不老。

  3. 教科书里不讲的历史:曹操数度请孔明出山!孔明救了司马懿的命

    曹操曾经数次请孔明出山大家都知道,孔明是曹操的死对头,然而据史书记载,曹操居然曾数度请孔明出山!据东晋名著《抱朴子·逸民篇》记载:魏武帝刑法严峻,果于...戮,乃心欲用乎孔明。

  4. 天下真有长生不老的仙丹吗,大科学家葛洪有话说

    古代有许多关于长生不老及仙丹的传说。五年前,我来到广州,与当时的广州刺史邓岳会面,商讨合作事宜。作为当时国内炼丹界的著名专家,我受到了邓岳的热情接待,并且获得了他提供的一大笔资金。利用邓岳提供的资金,我购买了一大批炼丹用的器材,还铸造了一组丹炉,在广州罗浮山上修建了一间大型炼丹房。

  5. 养生的不传之秘,根本在于对肾的调养

    传统医学是神奇的,最玄妙的在于对于脏腑、先天后天的调养。中医讲究以肾为本,所以,一切养生的不传之秘根本在于对肾的调养,今天就一起了解一下这些小...吧:一、护好自己的双脚足部保暖是养肾的一种...。这是因为肾经起于足底,而足部很容易受到寒气的侵袭。因此,足部要特别注意保暖,睡觉时不要将双脚正对空调或电扇;不要赤脚在潮湿的地方长期行走。另外,足底有许多穴位,如涌泉穴。

  6. 葛洪说的胎息,被后世误解太深

    胎息是一种养生法。最早对胎息进行阐述并提出修炼...的,是晋代的葛洪。

  7. 历史上最早的风水师是谁

    历史上最早的风水师是谁温州古城有何风水设计在历史传说中,青乌子是最早的风水师,因为他是黄帝时期的人物。《轩辕本纪》中说,黄帝最初划分州界时,曾经向青乌子求教。晋代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中,把青乌子说成是古代寿星彭祖的弟子,活到上百岁,然后羽化成仙。现在流传的《青乌子相冢书》,据考证是托名之作。

  8. 葛姓女孩起名大全_姓名测试

    葛慈梅葛洁文葛忻怡葛爱芬葛立霞葛小美葛涵瑶葛晓霞葛迢文葛奕文葛蓉宁葛佳琳葛俪丽葛福琴葛婧璇葛红芳葛殿芳葛娅洁葛秀文葛倩薇葛舒琳葛小花葛爰瑶葛茂玲葛诗悦葛婉莹葛芯妍葛治燕葛秀燕葛伟英葛怡楦葛雪红葛腊妹葛玲赛葛博婷葛灵洁葛煜婷葛红娜葛文洁葛婧涵葛维梅葛土艳葛玲敏葛妍熙葛以文葛洪娟葛羽英葛明玉葛静妍葛玎琳葛紫琼葛亚红葛絮莹葛悦芯葛怡彤葛钰芬葛莹映葛桢莉葛卓萍葛光梅葛代玲葛兴芳葛菊红葛巧燕葛月霞葛梅葛春燕

  9. 葛洪

    郑隐的神仙、遁世思想对葛洪一生影响很大,自此有意归隐山林炼丹修道、著书立说。次年石冰事件平息,葛洪不愿争功邀赏,辞官往洛阳搜寻炼丹制药之书。葛洪以为可藉此避乱于南土,遂欣然前往。其间,邓岳拟任葛洪为东莞太守,葛辞不就。葛洪在坚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长生成仙的思想指导下,长期从事炼丹实验,在其炼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映。

  10. 道教符咒法术 第七章_宗教信仰

    在民间,许多人认为一旦出了村门,就无村神保护,而途中鬼魔妖邪为隐伏其间,故出门无不小心。画完,将以下咒语念诵七遍。禹王卫道,出无避兵。盗贼不得起,虎狼不得侵,远行归故乡。

随机推荐

  1. 觉人觉世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uérénjuéshì【解释】指启发世人觉悟。【出处】清关燮《序》:“我如今也谱得《道情》十首,无非唤醒痴聋,销除烦恼……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例子】无【相关】百度“觉人觉世”

  2. 金庸小说中的历史:拖雷与蒙哥的死

    1259年,蒙哥率大军南下征宋,在四川的钓鱼城死去。关于蒙哥的死因也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当时军中痢疾盛行,蒙哥感染痢疾而死,拉斯特的《史集》采用了这种说法;而汉文史料大多称蒙哥是因为中了守军的炮火而死。痢疾本是南方流行的疾病,北方人到了南方,对所谓瘟疫缺乏免疫力而死亡是可能的,历史上不乏先例,如曹操大军在赤壁之战时就因为瘟疫而战斗力大减;而说蒙哥因为宋军的炮火而死,也可以说得过去。

  3. 悭吝苛刻罗义珍忏悔后往生西方

    悭吝苛刻罗义珍忏悔后往生西方悭吝苛刻罗义珍忏悔后神奇往生西方,净空老法师说未能往生者十有七八是家人不明事理给错过了。我市白泽湖乡先锋村罗义珍居士往生事实,完全证实法师论断的无比正确。罗义珍,女,1921年生,本一农村老妇,生性悭吝,待人很苛刻,不算是个善人。二十四小时后入殓,遗体柔软如棉,面貌如生,笑容可掬。其中人来人往,面貌身相悉同一类。

  4. 良心不安,便是有罪

    长老们都说:「以王法...人,如行驶船只时压死螺蚌,是无心之过!」王韶仍然心存怀疑。

  5. 蒋介石曾亲自喊口号命令三军向哪位开国上将看齐

    真正让陈明仁大放光彩的是第二次东征,众所周知,第二次东征的总指挥是蒋介石,总政治部主任是周恩来。攻城一幕被蒋介石和周恩来在望远镜里看得清清楚楚。蒋介石喜形于色,赞誉有加。

  6. 怀孕梦见番茄

    周公解梦怀孕梦见番茄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怀孕梦到番茄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秋裤

    小明随妈妈到商场买秋裤,他抬起小脑袋好奇地问妈妈:“秋裤是什么啊?”>在柜台上,阿姨问道:“您需要多长的?”>不等妈妈开口,小明就抢着回答:“从9月份到明年2月份的。”

  8. 功成身退是什么意思?

    【拼音】gōngchéngshēntuì【解释】身:自身,自己。指大功告成之后,自行隐退,不再复出。【出处】《老子》第九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例子】【近义词】功遂身退【相关】百度“功成身退”

  9. 莫邪之子 眉间尺的故事

    相传干将为楚王铸剑,历时三年之久才铸造成功雌、雄两口剑。当时,干将的妻子莫邪怀孕快要生产。干将走后,莫邪生了一个男孩,起名叫赤鼻。有天晚上,楚王做梦,梦见一个额头很宽的孩子,两眉之间,阔有一尺,在说要来为父报仇。

  10. 杜鸿渐岑参 怎么评价杜鸿渐

    公元769年,杜鸿渐病逝,时年61岁,追赠太尉,谥号为文宪。杜鸿渐岑参岑参在中举出仕前的经历大致为“五岁读书,九岁属文,十五隐于嵩阳,二十献书阙下”。>岑参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渐幕府入川。大历2年,杜鸿渐罢职回朝,幕府解散。岑参前往嘉州任刺史,前后任职两年多。>怎么评价杜鸿渐>李亨:灵武即我之关中河内,卿亦吾之萧何、寇恂。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