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钝鸟与灵龟钝鸟离巢易灵龟脱壳难>——宋·宏智正觉>南宋初期,提倡「看话禅」的大慧宗杲,与提倡「默照禅」的宏智正觉,是当时禅宗丛林的两大名师。由于大慧与侍者的对谈,乃促使宏智写下这首偈子。就因为是心内功夫,因此,外表上「棒喝分明」的灵龟其悟境并不必然优于「机关不露」的钝鸟。
钝鸟与灵龟钝鸟离巢易灵龟脱壳难>——宋·宏智正觉>南宋初期,提倡「看话禅」的大慧宗杲,与提倡「默照禅」的宏智正觉,是当时禅宗丛林的两大名师。当时的大慧,对宏智的默照禅甚为不满,曾经贬抑之为「默照邪禅」。他讥斥宏智的禅法,是让人「坐在黑山下鬼窟里」、「瞎众生眼」的「邪法」。>宏智对于大慧的评斥,只向自己的弟子稍作温和的解释,并未对大慧反唇相讥。而且,在晚年他还与大慧订交,并相约为先逝世者主持后事。>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一一五八),宏智自知寿限将至,乃驰书大慧请主后事。当大慧赶到宏智的寺院时,遇到宏智的侍者。由于大慧与侍者的对谈,乃促使宏智写下这首偈子。关于其间原委,南宋词人陆游曾有这样的描述:>「(大)慧至,问(宏智)师安在,侍者曰:无恙。慧笑曰:钝鸟。(宏智)师闻,遽以偈达之。有『钝鸟离巢易,灵龟脱壳难』之语。同一月去箧遗之。并诫曰:有急,当启视。(宏智)师遂化去。无何,(大)慧患背疽溃决。忆师言,启箧视之,乃木棉花也。用以塞创,花尽而(大)慧乃卒。」>享年六十七岁的宏智正觉,在临终时,笑语无异平时,且写下一首意象很美的偈子……>梦幻空华,六十七年;>白鸟烟没,秋水连天。>然后投笔而逝。>我之所以对宏智所撰的这首〈钝鸟〉偈印象深刻,是因为该偈,常使我在脑子里浮起宏智对大慧的无嗔风范,以及其对死亡一事所显现的平常心,更使我感受到他的「生死一如」的境界。这一事例,使人觉察到即使像大慧那样曾经大悟的禅师,也并非必能完全通晓其他开悟者的境界。法海浩瀚,所悟唯见一滴。对于不同法门的容忍,其实是对全体真理的尊重,并非只是寻常的礼貌而已。>宏智一生遭大慧痛斥而毫不反击,仍然如常地倡行其「机关不露」的默照禅风,晚年且与大慧相善。自外表看,其行径正像一只「钝鸟」。而大慧一生,锋芒毕露,意气风发。其禅风「棒喝分明」,名满天下。自世俗角度看,正如一只「灵龟」。>然而,禅悟本来是一种解决生死大事的心内功夫。就因为是心内功夫,因此,外表上「棒喝分明」的灵龟其悟境并不必然优于「机关不露」的钝鸟。其中之优劣关键,即在于有谁真能进入下述这句话的境界里。这句话是南宋禅师天童如净的临终偈。他说:>「咦!从来生死不相干。」>转载自《本地风光》杂志第26期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