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陈子昂这里先是点明礼和法的不同功用:礼是用来使人进步的,法是用来搞好国政的。那么,拿盾牌当枕头时刻准备着为父报仇这是做儿子的大义所在,没错;而诛杀罪犯也是 *** 的一项基本功能。如果礼义有缺,就没法教育百姓;如果国法不彰,就没法治理国家。所以说,礼和法是相辅相成、不可偏废的。

徐元庆的做法慷慨激烈,即便是古代的烈士也不过如此了。《礼记》教导我们说:杀父之仇不共戴天。这话可不是含糊其词,咱们也不能说一套、做一套,所以徐元庆理所当然应该无罪释放。但这么一来,从法律上又说不过去,难道治国只要有礼治就够了,而可以不要刑罚吗?——当然是不可以的。但是,如果依法把徐元庆杀了,从法律上倒说得过去了,可怎么跟人民群众解释呢?大家一看,孝子复仇却落了这么个悲惨结局,荣辱观还不就错位了吗?所以我陈子昂觉得,放也不对,杀也不对。

那该怎么做呢?道理是这样的:徐元庆如今之所以能够以孝义感动天下,都是因为他为了孝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如果咱们饶他不死,他也就不成其为舍生取义、杀身成仁了,咱们这等于是在玷污人家的节操啊!所以我陈子昂以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依法判他死刑,然后再依礼给他在家乡和墓地搞搞活动什么的,好好表彰一下。

——按《新唐书》的版本,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而我上文引的是《全唐文》的版本,文字有些出入,关键在于,行文到这里还没有结束,后面还有一句“请把我的这篇文章附在相关法律条文的后边,永远作为国家法典的一部分”。——这句话的意义何在,容后再表。

现在请大家想想:陈子昂的这番说辞究竟在不在理?

可能有人会问了:“刚才不是说《新唐书》把徐元庆列在了《孝友传》里么,又说《新唐书》站在儒家立场上褒贬善恶,那应该会表彰徐元庆才对啊,应该为徐元庆翻案才对啊,怎么却引了陈子昂这么一大段文章,还是说徐元庆该杀啊?”

——别急,《新唐书》这里引述陈子昂的《复仇议》其实是立了个靶子,马上就该炮轰它了。我方才不是问过,《复仇议》这个标题是不是有人觉得眼熟么,因为《古文观止》里收录了柳宗元的一篇名文,题目叫做《驳〈复仇议〉》,就是专门反驳陈子昂的这篇《复仇议》的。

大家先想想,如果是你,要反驳陈子昂会怎么下手?

陈子昂的《复仇议》抓没抓住问题的重点?有什么毛病没有?看似文采飞扬、逻辑缜密,其实藏没藏着什么致命的纰漏呢?

的确有纰漏,而且,还真就被柳宗元给抓住了。

先交代两句背景:陈子昂在提交《复仇议》的时候,做的官是左拾遗,这是个谏官,这就意味着,他虽然是在讨论礼和法的问题,可按我们现在的话说,他既不是法律口儿的,也不是礼仪口儿的,而柳宗元写《驳〈复仇议〉》的时候,做的官是礼部员外郎,恰恰就是礼仪口儿的。

另外,虽然同属唐朝高人,可陈子昂到底只是个诗人、才子,柳宗元却还是政治家和思想家,柳前辈的犀利我们已经在《周易江湖》里见识过了,他和韩愈、刘禹锡关于“天”的一系列讨论早已成为唐代思想史上璀璨的一页。

柳宗元和陈子昂虽然同处唐朝,却并不是一个时代的人,陈子昂死后七十多年柳宗元才刚出生,所以,柳宗元是在翻阅历史卷宗的时候看到了徐元庆谋杀案的相关文件,对当时的判决大为不满,于是就针对着陈子昂的《复仇议》写了一篇批驳之论。

有人可能会不理解:“一件陈年旧案子,当事人都死了多少年了,还翻个什么案,难道大家不应该团结起来向前看么!翻历史旧账有意义么!”

——还真是有意义的,而且是非常现实的意义,这一点后面就会看到,咱们先看看柳宗元的这篇《驳〈复仇议〉》吧: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

臣闻礼之大本,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治者杀无赦。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旌其可诛,兹谓僭,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以向,违害者不知所以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枕戈为得礼,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而又何诛焉?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是悖骜而凌上也。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调人,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柳宗元说:我从文献上看到武则天在位的时候,发生过一起徐元庆谋杀案,当时的谏官陈子昂提议判处徐元庆死刑,然后再在徐的家乡给他搞什么表彰活动,陈子昂还建议把这个判例载入律令,永远成为国家法典的一部分。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柳宗元该展开议论了,他和陈子昂一样,也是先从礼和法的不同功用来入手的。

柳宗元说:礼的意义在于防乱,禁止杀害无辜的人——看,柳宗元把问题的重点放在“无辜”与否之上——所以,如果父亲有罪该杀,那么儿子就不应该为父报仇;儿子如果杀了人、报了仇,也应该被判处死刑。法的意义也在于防乱,也禁止杀害无辜的人,所以,如果官员滥杀无辜,就应该被判处死刑决不宽恕。这样看来,礼和法虽然具体运用的对象不同、方法不同,但本质却是一般无二的,可既然如此,又怎么可能对同一件事情既依礼表彰又依法处罚呢?这么一来,大家还不都给搞糊涂了,到底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啊?

——柳宗元抓住了问题的要害:礼和法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其核心价值观都是一样的,决不是互不相关的两套系统,像你陈子昂这么一搞,等于把礼和法对立起来了,搞出两套核心价值观了,大家伙分不清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了。

柳宗元上边是从法理原则上抓住了要害,紧接着又从徐元庆这个个案当中抓住了要害。——柳宗元问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徐元庆的父亲到底是因为什么才被赵师韫杀的?

这可是个要命的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下边根本就不会有什么难题,根本就不会有什么礼和法的冲突,可陈子昂那帮人怎么就都没想到呢?

柳宗元说:如果徐元庆的父亲当真犯了法,论罪当死,赵师韫杀他只不过是执行国法,那么杀他的就并不是赵师韫本人,而是国家大法。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徐元庆谋杀赵师韫就分明是仇恨国法,这性质可就变了,可就不是为父报仇了,而是犯上作乱了。那么,判处徐元庆的死刑自然是理所应当的,又凭什么还表彰他呢?

这话可谓再一次抓住了要害。《韩非子.外储说下》有句名言,说:“以罪受诛,人不怨上”,(注释6) 就是说一个人因为犯了罪而受诛杀,这个人是不会埋怨法官的。

柳宗元接着说:可是,如果徐元庆的父亲没犯法,赵师韫杀他只是出于个人恩怨,只是为了逞逞官威,这就是赵师韫的不对了,滥杀无辜嘛!徐元庆想为父亲鸣冤,可是官场一片漆黑,官官相护,可怜徐元庆一介草民,上告无路, *** 无门,这时候,他还能怎么办呢?

大家注意,柳宗元这里提出的观点非常犀利,别以为儒家都是教人做老好人的,不一定的哦!柳宗元这时候坚决地站在弱势的徐元庆的一方,话里的意思分明透着是:别说什么不能以暴易暴,别说什么要走正常的司法程序, 别说什么要相信上级 *** 能把问题妥善解决,如果这些路全被堵死了,你让一介草民还能怎么办?

怎么办?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既然所有正常途径全被堵死了,草民只有一条贱命,那就以命搏命好了!

——柳宗元够狠吧?他接着说:如果情况真是这样,那么,徐元庆谋杀赵师韫就是合乎礼、合乎义的,执政者们向徐元庆道歉还来不及呢,又怎能判他死罪呢?

看,这也是儒家的“礼”,是有血性的、有情怀的“礼”。

郑庄公的四个儿子 来818几个故事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2. 他是武后的宠臣,却惨遭毒死!没成魏征第二,只因改不掉这种性格

    文丨柳汀雪一、营销鬼才陈子昂公元684年,长安。寒凉的秋风激起一地落叶,滚到一双黑色云头靴下。大凡货物,各自有价。而他陈子昂,自诩才华横溢,在这偌大的长安却无人问津,白白蹉跎年华。店主拿着一把从西域进来的胡琴,得意洋洋地介绍着,出价百万钱,拒不还价。店铺周围聚集了一圈的人,却没人买。要买这把胡琴,朝廷一品大员28.5年,不吃不喝才能买得起。就是京城里权贵云集,也不是人人都能买得起的。

  3. 王叔文与「 ”永贞革新”:明明是一盘好棋,为何被下了个稀烂

    原创|知甬「”永贞革新”是中唐时期著名的历史事件,这次改革运动,历时半年左右即告失败。作为革新运动主要领导者,王叔文生前被皇帝誉为「”伟人也”,但改革失败后被政敌抹黑,遭赐死在任上。他的追随者大文豪刘禹锡、柳宗元等被贬20余年,结局令人唏嘘。一、势如累卵的执政皇权经历「”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由盛转衰。唐德宗李适在位27年间,藩镇割据形势严峻,地方政权日益藐视皇权,造反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泾原兵奉前

  4. 将军的夏天和文官的夏天,不一样

    唐朝最血腥的将军却写出最温馨的诗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唐高骈夏昼偶作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唐柳宗元夏日炎炎,其热难当,在酷暑下受折磨的人,首先想到的是纳凉,琢磨着哪里凉快就到哪里去,去哪里乘凉?高山深谷,水边树下,这都是相对凉快的地方,凉快,主要靠自然环境的改观。文字也能让人生凉。

  5. 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属于正常操作:《资治通鉴》 笔下的唐朝改革家王叔文也加上诸多恶名

    导读:王叔文是顺宗朝与宦官势力作斗争的正直朝臣,他领导进行了一场改革。

  6. 唐诗闲读:「 ”秦地少年多酿酒,却将春色入关来”

    今天接着读杜牧的诗。

  7. [专家点评] 近现代来楚生 行草书柳宗元《江雪》

    [专家点评]近现代来楚生行草书柳宗元《江雪》这件行草书柳宗元“江雪”立轴,为海上名家来楚生所书,来楚生善篆隶,尤擅行草,取法二王及黄道周等,用功很勤、临书众多,是一位有功力有才情的艺术家。第二行“翁”字用笔大胆放纵,点画形态变化很大,在通篇中很抢眼,这正是一幅作品不俗的所在。来楚生浙江萧山人。名稷勋,字楚生。号然犀、负翁等,晚易字初生、初升。供职于上海国画院。除书法外,来楚生并精绘画、篆刻。

  8. 柳宗元

    安史之乱时曾徙家吴地,柳宗元可能生于吴地,但成长于长安。二十一年正月,顺宗即位,柳宗元被擢升为礼部员外郎,协同王叔文等人在半年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受到宦官、藩镇及守旧派朝臣的联合反对。柳宗元在此兴利除弊,发展生产,兴办学校,释放奴婢,政绩卓著。王叔文提拔柳宗元为礼部员外郎,成为改革的中坚人物。在柳州生活了四年,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柳宗元病逝于柳州,时年47岁。

  9. 刘禹锡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刘禹锡与王叔文相善,其才华志向尤受叔文器重,遂被任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对国家财政的管理。这段时间里,刘禹锡政治热情极为高涨,和柳宗元一道成为革新集团的核心人物。风格刘禹锡及其诗风颇具独特性。

  10. 古人喜欢在露天喝酒

    中国人喝了几千年的酒了。那会儿人们喝酒喜欢在露天,不在露天,也只是在四合皆空的亭子里,或在河边的船上。你看白居易送客:“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偶逢友人,停下船来也是在船上喝酒。今天,你可能在月台生,在登机处喝酒吗?那次李白到人家喝酒,照今天的逻辑,应客随主便才是。官职相当于如今市长的欧阳修要喝酒,也是到山间的亭中。

随机推荐

  1. 如石投水是什么意思?

    【拼音】rúshítóushuǐ【解释】象石头投入水里就沉没一样。比喻互相合得来。【出处】《列子·说符》:“白公问曰:‘若以石投水,何如?’孔子曰:‘吴之善没者能取之。’”三国·魏·李萧远《运命论》:“及其遭汉祖,其言也,如以石投水,莫之逆也。”【例子】是以揣人情,究物理,决胜则若火燎原,发言则如石投水。唐·高郢《曹刿请从鲁公一战赋》【相关】百度“如石投水”

  2. 梦见粥但没喝_周公解梦梦到粥但没喝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粥但没喝好不好

    梦见粥但没喝预示什么?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详细解说。梦见粥,从周公解梦来说,通常是提醒你要注意身体健康。病人梦见自己向别人乞粥喝,则预示病情好转,开始恢复健康。

  3. 爱情,也许在我的心里还没有完全消亡

    爱情,也许在我的心里还没有完全消亡,但愿它不会再打扰你;我也不想再使你难过悲伤。我曾经默默无语地,毫无指望地爱过你,我既忍受着羞怯,又忍受着嫉妒的折磨;我曾经那样真诚,那样温柔地爱过你,但愿上帝保佑你,另一个人也会像我爱你一样。

  4. 梦见饼 梦见饼什么意思

    梦见饼是什么意思?梦见饼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饼的详细解说吧。周公股市梦见吃饼,股市起伏不定,有点下跌之前兆。原版周公解梦梦饼。《梦林玄解》梦食饼。《梦林玄解》食饼食饭,心不遂。《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梦境解说:饼主福。梦见吃饼,意味着自己的幸福可以泽及后代,儿女将会过上平安快乐的生活。梦见买饼,则意味着生意兴隆。

  5. 梦见婴儿复活_周公解梦梦到婴儿复活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婴儿复活好不好

    梦见婴儿复活是什么意思梦见婴儿复活意味着,学业有专攻!孕妇梦见婴儿复活,有着良好购物运的日子,之前一直计划要买的东西这两天可付诸行动了。历史新知关于"婴儿复活"的数理吉凶宜忌分析:梦见婴儿死而复活的梦境分析梦见婴儿死而复活的吉凶:欣庆果能成功顺调,容易发展达到目的,亦能成富、成贵,唯在幼少年期之境遇不稳安而较多变化、若为凶数尤其以幼少年期间,恐有胃肠疾患及遭崩塌或坠落物所伤之虑。

  6. 蓼虫忘辛造句_蓼虫忘辛中英文解释和造句

    蓼虫忘辛liǎochóngwàngxīn蓼虫忘辛的意思和解释:吃惯了蓼的虫子已经不感到蓼是辣的了。比喻人为了所好就会不辞辛苦。蓼虫忘辛的出处《文选·王粲(七哀)》:“蓼虫不知辛,去来勿与咨。”晋·左思《魏都赋》“习蓼虫之辛,玩进退之维谷。”蓼虫忘辛的例子蓼虫忘辛造句蓼虫忘辛造句相关用关联词造句,必须注意词语的合理搭配。这就需要在平时学习中,把关联词的几种类型分清并记住。

  7. 梦见挑战 梦见挑战什么意思

    梦见挑战是什么意思?梦见挑战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挑战的详细解说吧。梦见你接受挑战,表示你为了顾全名誉,不顾健康去与人争辩。梦见自己比赛输了,意味着“放弃”,正在进行中的某件事因为某种原因将会进行不下去;梦见自己比赛赢了,意味着“坚持”,正在进行中的事能取得成功。

  8. 张金楚查谋反信

    >>武则天派遣能干的大臣张金楚前往,临行前关照道:“此案定要实事求是查明,不可延误。”>>张金楚来到湖州,通过明查暗访,根本找不出裴光有半点与叛乱分子勾结的蛛丝马迹。张金楚深感忧闷心烦。陽光照射进来,张金楚映着日光瞧了一下那封书信,猛然大惊,赶紧一跃而起。于是,张金楚当即召集州属所有官吏前来,同时在堂上放了一大瓮水。>>张金楚见洪琛不肯承认,便将书信交给洪琛,命令他当着众官吏,把书信投到那瓮水里去。

  9. 粟裕「 ”敢冒本位宗派主义之嫌,越级直呈中央保持主力部队建制”

    1945年11月12日,...在中央...扩大会议上,发表《抗战胜利三个月来的局势和今后若干工作方针》的讲话,要求几大战略区尽早实现战略转变,建设强大的野战军。

  10. 劝修念佛法门——第六念佛莫求福报

    卍念佛莫求福报第六世间有人。我佛所以立此念佛法门。今念佛不愿往生西方。古德云、‘只这色身。谁信身为苦本。尽贪世乐。不知乐是苦因。’又经云、‘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五欲不除。尘不可出。’若求来世福报。只恐福中不肯修福。尽是失人身捷径。则身在娑婆苦海。世人都是随业受报。我平日教人念佛。一定要求生净土。以天福亦有终尽。莫求天上人间福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