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唐朝  

唐朝(618—907年),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618年由李渊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并且设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等等陪都。627年,李世民登基后开创了“贞观之治”,唐高宗以后,武则天以周代唐,史称武周,705年神龙革命后恢复大唐国号。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政治清明,经济雄厚,军事强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开创了全盛的“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后,国力日趋衰败。907年朱温篡唐,唐朝灭亡,从此中国进入了进入五代十国时期。唐朝共历274年(包括武周是289年),20位皇帝。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唐朝文化兼容并蓄,接纳各个民族与宗教,进行交流融合,成为了开放的国际文化。唐诗、科技、文化艺术极其繁盛,具有多元化的特点。  

中文名称:唐朝  

英文名称:TangDynasty  

简称:唐  

所属洲:亚洲  

首都:长安、洛阳  

主要城市:扬州,成都,洛阳,泉州等  

货币:开元通宝  

政治体制:君主专制政体  

国家领袖:李渊,李世民,李隆基等  

人口数量:8000-9000万(755年)  

主要民族:汉族、突厥、回纥  

主要宗教:道教,佛教  

国土面积:1251万平方千米(公元669年)  

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  

选官制度:科举制  

监察机构:御史台  

文化形式:唐诗,壁画,雕塑等  

唐朝皇帝  

德明皇帝皋陶  

先天太上皇李敬  

圣祖玄元皇帝李耳  

兴圣皇帝李暠  

献祖宣皇帝李熙  

懿祖光皇帝李天锡  

太祖景皇帝李虎  

世祖元皇帝李昞  

高祖太武皇帝(神尧皇帝、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  

太宗文皇帝(文武圣皇帝、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李世民  

高宗天皇大帝(天皇大圣皇帝、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李治  

义宗孝敬皇帝李弘  

中宗孝和皇帝(孝和大圣皇帝、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  

睿宗大圣真皇帝(玄真大圣皇帝、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  

中宗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李显  

殇皇帝李重茂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李旦  

让皇帝李宪  

玄宗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李隆基  

靖德太子(奉天皇帝)李琮  

肃宗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李亨  

承天皇帝李倓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李豫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李适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李诵  

至德弘道大圣大安孝皇帝  

宪宗圣神章武孝皇帝李纯  

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穆宗睿圣文惠孝皇帝李恒  

敬宗睿武昭愍孝皇帝李李湛  

绛王李悟  

文宗元圣昭献孝皇帝李昂  

武宗至道昭肃孝皇帝李炎  

宣宗圣武献文孝皇帝(元圣至明成武献文睿智章仁神聪懿道大孝皇帝)李忱  

懿宗昭圣恭惠孝皇帝李漼  

僖宗惠圣恭定孝皇帝李儇  

襄王李熅  

昭宗(襄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恭灵庄闵孝皇帝)李晔  

德王李裕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李晔  

哀皇帝(昭宣光烈孝皇帝)李柷  

事件  

一、初唐  

晋阳兵变  

晋阳起兵,又名太原起兵、太原起事,是隋朝太原(太原郡晋阳县,隋炀帝建有晋阳宫)留守、唐国公李渊在617年(大业十三年)起兵夺取长安,为次年建立唐朝奠定基础的事件。  

中文名:晋阳起兵(太原起兵)  

时间:617年(大业十三年)  

人物:李渊、李世民  

影响:为建立唐朝奠定基础  

唐朝统一战争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然而隋朝灭亡之后,称王称帝者数不胜数,相互之间争战不休,天下面临再一次大分裂危机。最终唐朝得以扫灭群雄,重新统一天下。唐朝在公元624年基本统一中原,公元628年,柴绍率军消灭了依附突厥的梁师都,唐朝统一战争最终结束。李世民在此统一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即位后又开创了“贞观之治”,造就了唐朝的盛世。  

名称:唐朝统一战争  

地点:中国全国  

时间:618年-628年  

参战方:唐、周围各地割据政权  

结果:唐朝统一中国  

主要指挥官:李渊、李世民、李元吉、秦叔宝  

主要战役:浅水原之战(公元618年)、柏壁之战(公元619年)、洛阳、虎牢之战(公元620年)、虎牢之战(公元621年)、唐平萧铣之战(公元621年)、洺水之战(公元622年)、下博之战(公元622年)、唐灭刘黑闼之战(公元622年)、唐灭辅公祏之战(公元623年)  

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结果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全部被赐死。  

中文名:玄武门之变  

时间:626年7月2日  

地点:长安城  

参与人物:李世民、尉迟恭;李建成、李元吉  

结果:李世民获胜  

渭水之盟  

公元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刚即位,颉利可汗趁机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遂与之杀白马立盟约,领兵而退。这就是“渭水之盟”。  

中文名:渭水之盟(渭水之辱)  

时间:626年  

地点:泾阳(今陕西咸阳泾阳县)  

参与人物:李世民、颉利可汗  

结果:签署和平协议,双方斩杀白马立盟  

唐突厥战争  

唐与突厥的战争(620年—657年1)是7世纪中国唐朝建立初期同突厥两个汗国东突厥和西突厥进行的一系列战争。其中主要的战役和事件有五陇阪之战(624年)、泾阳之战和渭水之盟(626年)、定襄之战(639年)、阴山之战(640年)、庭州之战(651年)、唐灭西突厥之战(657年)等。战争期间,唐朝由开始的安抚和防御转为进攻,加之突厥内部的分裂和内乱,唐朝分别于640年和657年彻底击败东、西突厥,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和西突厥沙钵罗可汗,导致了突厥汗国的灭亡。唐朝在原东、西突厥领地分别设立都督府和都护府。  

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指中国唐太宗在位期间的清明政治。由于唐太宗能任人廉能,知人善用;广开言路,尊重生命,自我克制,虚心纳谏,重用魏征等诤臣;并采取了一些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文教复兴,完善科举制度等政策,使得社会出现了安定的局面;当时并大力平定外患,并尊重边族风俗,稳固边疆。当时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租庸调制  

租庸调制,唐时实行的赋税制度,以徵收谷物、布疋或者为 *** 服役为主。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基础的赋役制度。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租庸调定须均田制的配合,一旦均田破坏,租庸调法则失败,武周後由于人口增加,又不断土地兼并,公家已无土地实行均田制,男丁所得土地不足,又要缴纳定额的租庸调,使农民无力负担,大多逃亡。安史之乱後,朝廷负担遽增。唐德宗年间,改行杨炎的两税法,以徵收银钱为主。  

羁縻政策  

二、盛唐  

永徽之治  

“永徽之治”指的使唐高宗李治统治时期的一段盛世。唐高宗共在位三十四年(649~683),前六年号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继续执行太宗制订的各项政治经济制度,与李勣、长孙无忌、褚遂良共同辅政。高宗君臣们萧规曹随,照太宗时法令执行,故永徽年间,边陲安定(击败西突厥的进攻),百姓阜安(人口从贞观年间的不满三百万户,增加到380万户),有贞观之遗风,史称“永徽之治”。  

白江口之战  

白江口之战,亦称白村江之战,指的是公元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唐朝、新罗联军与倭国、百济联军于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发生的一次水战。在此次战役中,唐朝水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兵力、船舰皆数倍于己的倭国水军打得大败,堪称一次以少胜多的经典水战。此次战役是中日两国作为国家实体进行的第一次交战,也是东北亚地区已知较早的一次具有国际性的战役,其以唐朝、新罗联军的胜利的最终结果基本上奠定了此后一千余年间东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与文化格局。  

名称:白江口之战  

地点:白江口(今韩国锦江入海口)  

时间:663年8月27日至8月28日  

参战方:唐朝、新罗;倭国、百济  

结果:唐朝、新罗联军胜利  

参战方兵力:唐军7,000人战船170余艘、倭军42,000人战船1,000余艘、新罗军5,000人、百济军5,000人  

伤亡情况:唐军不明、倭军伤亡1,0000人、新罗军不明、百济军不明  

唐军指挥官:刘仁轨,刘仁愿,扶余隆  

倭军指挥官:安昙比罗夫,阿倍比罗夫  

新罗军指挥官:文武王,金庾信  

百济军指挥官:扶余丰  

唐灭高丽之战  

唐乾封元年(666年)至总章元年(668年),在唐与高丽、百济的战争中,唐军攻灭高丽的作战。  

韦后之乱  

韦后之乱是指唐中宗皇后韦氏的专权乱政,韦皇后毒死中宗,阴谋夺权。景龙四年(710)韦氏恐其丑行暴露,安乐公主欲韦氏临朝,自为皇太女,遂合谋毒死中宗。韦后临朝摄政,立李重茂为帝,史称少帝。韦后又任用韦氏子弟统领南北衙军队,并欲效法武则天,自居帝位。临淄王李隆基(后来的唐玄宗)与太平公主(武则天女)发动禁军攻入宫城,杀韦后、安乐公主、上官婉儿及诸韦子弟,迫少帝让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为帝,是为睿宗。韦后之乱,终告结束。  

开元之治  

开元之治是唐玄宗(李隆基)统治前期所出现的盛世。唐玄宗在位44年,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励精图治,任用贤能,经济迅速发展,提倡文教,使得天下大治,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史称“开元盛世”,前后共29年。  

募兵制  

唐玄宗为增强军事力量,实行了募兵制。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这就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省了府兵往来与路途的消耗,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也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不过,募兵制的士兵以当兵为职业,将领长期统帅一支军队,兵将之间有了隶属关系,导致军阀的形成。  

怛罗斯之战  

怛罗斯之战(BattleofTalas,怛,音dá)是唐玄宗时唐朝的势力与来自现在 *** 、新兴和信奉 *** 教什叶派的新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的势力在中亚诸国相遇而导致的战役。怛罗斯之战是一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东西方帝国间的碰撞,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怛罗斯的所在地还未完全确定,但应在大诗人李白的出生地,唐朝安西四镇之一的碎叶城附近,接近哈萨克斯坦的塔拉兹的附近地区。战役的发生时间在751年7月-8月(唐玄宗天宝十年)。阿拔斯王朝(即黑衣大食)胜利。  

名称:怛罗斯之战  

地点:中亚怛罗斯  

时间:751年7月-8月  

参战方:中国唐朝, *** 帝国阿拔斯王朝  

结果:阿拔斯王朝获胜  

参战方兵力:唐朝4-7万,阿拔斯王朝无记载  

伤亡情况:唐朝战死被俘各半, *** 不详  

主要指挥官:高仙芝;艾布· ***   

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是唐代于755年12月16日至763年2月17日所发生的一场政治叛乱,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也造成唐代藩镇割据。由于发起叛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为主,故事件被冠以安史之名。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也称天宝之乱。安史之乱历时七年零二个月,虽然乱事最终得以平定,可是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司马光《资治通鉴》:“(安史之乱爆发之后)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  

名称:安史之乱  

地点:中国北方  

时间:755年12月16日—763年2月17日  

参战方:唐朝、大燕  

结果: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参战方兵力:唐朝60万(安史之乱中期)  

伤亡情况:大燕30万(安史之乱中期)  

主要指挥官:李隆基、郭子仪、高仙芝、哥舒翰  

主要指挥官: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  

开始时间:755年12月16日(天宝十四年)  

结束时间:763年2月17日(广德元年)  

意义: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经典战役:睢阳之战,邺城之战  

三、中唐  

藩镇割据  

唐代安史之乱后出现的中央集权削弱、藩镇强大、互相争战的局面。当时节度使独揽一方军政财权,职位由子弟或部将承袭,不受中央政令管辖。至9世纪初,全国藩镇达四十余个,他们互相攻伐,或联合对抗中央。唐代中央 *** 屡图削弱藩镇,收效甚微。此局面延续近两个世纪,至北宋初结束。  

唐朝吐蕃战争  

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今甘肃、青海、陕西一带)和西域(今新疆、中亚一带)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的长期作战。唐朝吐蕃战争,对当时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唐蕃战争中,双方运筹谋划,机变百出,广泛使用了长驱直入,直捣腹心,诱敌深入,相机歼敌,机动防御,伺机反击,避其锐气,击其惰归,疑兵阻敌,伏击,迂回,远程奔袭,夜袭等战略战术,在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名称:唐朝吐蕃战争  

地点:中国西北地区  

时间:623年至907年  

参战方:唐朝、吐蕃  

结果:唐收复陇右、河西  

主要指挥官:李世民、李隆基、大论禄东赞  

两税法  

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宰相杨炎所创之税法。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是为两税法。因为武周末年均田制颓萎,唐初的租庸调法早已不适用,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开始实行两税法。  

清水之盟  

清水之盟,即清水会盟,唐蕃清水之盟,是唐朝在建中四年与吐蕃第六次会盟、第三次议定边界。在此次会盟中,唐割让了被吐蕃占领的凤翔以西的广大地区与吐蕃和好。不过吐蕃对合盟并无诚意,最终酿成平凉会盟上唐廷盟官被捕杀,唐盟使浑碱逃跑的劫盟恶果。  

奉天之难  

奉天之难指的是四镇之乱及泾原之叛的合称。中国唐代唐德宗因藩镇叛乱,被迫逃往奉天(今陕西乾县)的事件。  

平凉劫盟  

平凉劫盟,中国历史上的著名事件,指唐朝与吐蕃在平凉会盟时,发生的吐蕃武力劫盟事件。  

永贞革新  

永贞革新是中国唐代顺宗时期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因发生于永贞年间,故名。最后因俱文珍等人发动政变,幽禁顺宗,拥立太子李纯。致使以失败而告终。改革历时100余日。  

元和中兴  

元和中兴是指唐朝唐宪宗在位时因治国有方,国家政治一度回到正轨的时代,视为中兴之局。由于唐宪宗在位是用元和为其在位期间之年号,因而得名。  

河朔三镇  

河北三镇,又称河朔三镇,是范阳节度使、成德节度使、魏博节度使等三个节度使的合称,是指唐朝末年藩镇割据时位于河朔地区的三个藩镇势力,即范阳(又称幽州或卢龙,今日河北省北部,北京、保定及长城附近一带)、成德(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区,今日河北省中部)、魏博(后改称天雄,渤海湾至黄河以北,今河北省南部、山东省北部)。  

四、晚唐  

甘露之变  

公元835年(唐大和九年),27岁唐文宗不甘为宦官控制,和李训、郑注策划诛杀宦官。夺回皇帝丧失的权力。11月21日,唐文宗以观露为名,将宦官头目仇士良骗至禁卫军的后院欲斩杀,被仇士良发觉,双方激烈战斗,结果李训、王涯、贾餗、舒元舆、王璠、郭行余、罗立言、李孝本、韩约等朝廷重要官员被宦官杀死,其家人也受到牵连而灭门,在这次事变后受株连被杀的一千多人。史称“甘露之变”。  

中文名称:甘露之变  

时间:公元835年  

朝代:唐代  

主要人物:唐文宗、李训等  

牛李党争  

牛李党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子里,唐朝朝廷的官员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党,这两派官员互相倾扎,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开始,到唐宣宗时期才结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党之争称为“牛李党争”。牛李党争是唐朝末年高官争权的现象,唐文宗曾有“去河北贼易,去朝廷朋党难”的感慨,牛李党争使本来腐朽衰落的唐朝走向灭亡。  

唐武帝灭佛  

在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三武一宗”的灭佛事件,“三武”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北周武帝宇文邕、唐武宗李炎,一宗指周世宗柴荣。唐武宗灭佛就是指唐武宗在会昌年间的毁佛活动。唐武宗灭佛是佛教与封建国家发生经济上的矛盾冲突、佛教与道教争夺宗教上的地位的斗争的结果。  

白马驿之祸  

又称白马之祸,是唐朝末期朱温诛杀朝官的一次事件。  

黄巢起义  

黄巢起义指的是乾符五年(公元878年)至中和四年(公元884年)由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人黄巢领导的反抗唐朝 *** 黑暗腐朽残酷统治的农民起义运动,是王仙芝起义的后续。是唐末民变中,历时最久,遍及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黄巢之乱祸延大唐半壁江山,导致唐末国力大衰。  

名称:黄巢起义  

地点:江南及部分黄河流域  

时间:875年—884年  

参战方:唐朝、大齐(黄巢所建)  

结果:黄巢败亡,朱温篡唐建梁。  

主要指挥官:唐僖宗、李克用、黄巢、王仙芝

唐朝历史事件详述( 公元618~907年)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草腹菜肠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cǎofùcàicháng【解释】比喻毫无才学。亦用为谦词。【出处】元·刘唐卿《降桑椹》之一折:“老夫疏于学问,草腹菜肠,对着众位长者,也吟诗一首,万望勿哂者。”【例子】无【相关】百度“草腹菜肠”

  2. 明明正面干翻了金军铁浮屠,刘锜却为什么不能位列南宋中兴四将?

    建炎三年,金军南侵至黄州,刘光世率军南撤。金兀术甚至颁布将令,严禁在军中谈论刘锜的战绩。这样的将领,实在是不配与岳爷爷同称“中兴四将”。南宋时期的史官章颖就将刘锜列为“中兴四将”之一。著名的宋史专家也将刘锜列在“中兴四将”中。看到这里,相信各位读者对于刘锜是否该位列“中兴四将”也有了自己的答案。

  3. 【泪管】的意思是什么?【泪管】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1.一条通向眼睑内角小隆起上的小孔的短管。泪管的英语单词1.lacrimalduct2.ductulilacrimales3.tarduct4.lachrymalc...5.tear-duct6.lacrimalc...iculus7.dacryosolen用泪管造句1.鼻泪管脓液抽吸术治疗新生儿泪囊炎2.采用KTP激光疏通鼻泪管后,再分别注入典必殊眼膏或植入矽胶管,随访六个月。

  4. 日军后勤部队真的好打?两个营围歼200多人,日寇少佐被逼 ...

    但是八路军在前往涞源的公路上布设了很多地雷,一连串地雷引爆后,日军几辆汽车被摧毁。激战到最后,日军终于支撑不住了,谷口的4辆汽车丢下大部队冲了出去,约20人通过爬山跑了出去,其余200多人全部被消灭,日军指挥官田原少佐绝望之中被迫切腹...。717团同样伤亡巨大,政治部副主任王克勤以下200多名战士牺牲。

  5. 梦见偷红薯梦到偷红薯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偷红薯好不好

    做梦梦见偷红薯好不好?梦见偷红薯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偷红薯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偷红薯,最近运气不错,你会受到不少人关怀的问候呢!梦见偷柿子梦到偷柿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偷柿子好不好梦见自己偷红薯,今天你喜欢稳稳当当做事,日程表都安排得满满的,但却不愿意把精力花费在开拓新项目上!

  6. 爱照镜子的

    女孩子睡前总爱照镜子,而那个女孩也很爱美的,可是不知怎么的每到大家起床的时候屋里所有的镜子全都被放倒扣起来,然后经常逃课说不舒服,脸色怎么说呢,你知道阴天的时候,人的脸上罩着灰气..就那个样子,越来越瘦。但是就在她们挂镜子的时候,那个中邪的女的突然出现在她们后面,用力抓住我学妹问她们。

  7. 梦见和别人打群架

    周公解梦梦见和别人打群架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和别人打群架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古代的“人质制度”是怎么起来的?“徐庶救母”事件真实存在吗?

    “徐庶救母”的故事你知道吗?这恐怕算是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起人质事件了。这次人质事件的实施方并不是打家劫舍的盗匪,而是掌握国家公权力的汉相曹操,以国家力量来实施扣押人质并有所胁迫的行为,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出于控制这些士兵的目的,把他们的家属作为人质,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整个社会对孝推崇备至,“弃妻子”也是一种会被严厉谴责的行为。>二、三国时期魏蜀吴三方质任制度的实施情况。

  9. 议事日程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yìshìrìchéng【解释】议事:讨论或办理事情;日程:时间进度表。在计划之内的讨论、办理事情的日期。【出处】无【例子】环境保护已经提到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上来了。【相关】百度“议事日程”

  10. 周文王为什么要背着姜子牙 周文王被姜子牙的原因是什么

    >>所以自那之后,周文王便与姜子牙一见如故,在经过一番交谈之后,周文王邀请姜子牙到自己的皇宫来,但是姜子牙却表示自己已经走不动了,于是周文王便背着姜子牙一共走了808步。>>事后姜子牙也告诉了周文王,周朝只能够存活808年了,最后果真不假,周朝在808年后也就灭亡了,所以从这一件事情我们就可以得知,我国古代的一些事情确实让人难以理解,但是通过这件事情,相信周文王肯定非常的懊悔,并且声称自己犯了大错。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