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民国十大才女

  民国的舞台上,活跃着一群美丽聪慧的精灵,她们或是社交场上的明星,或是倡导女权的教育家,或是舞台上耀眼的明星,或是杰出的诗人、画家……她们有的如清泉般纯洁,有的如烈火般 *** ,她们就是那个时代最受瞩目的十大才女。

  张爱玲

  一、张爱玲——旷世才情

  张爱玲,原名张煐。生于上海。童年在北京、天津度过,1929年迁回上海。1930改名张爱玲。中学毕业后到香港读书。1942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一类的文章。

  1943年她的小说处女作《沉香屑》(第一、二炉香)被周瘦鹃发在《紫罗兰》杂志上。随后接连发表《倾城之恋》、《金锁记》等代表作。她的创作大多取材于上海、香港的上层社会,社会内容不够宽广,却开拓了现代文学的题材领域。这些作品,既以中国古典小说为根柢,又突出运用了西方现代派心理描写技巧,并将两者融合于一体,形成颇具特色的个人风格。

  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四十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两,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以至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现代女作家有以机智聪慧见长者,有以抒 *** 感著称者,但是能将才与情打成一片,在作品中既深深进入又保持超脱的,除张爱玲之外再无第二人。

  二。吕碧城——女权教育家

  吕碧城(1883年——1943年),安徽旌德人,生于1884年。吕碧城的姐姐吕惠如、吕美荪都以诗文闻名于世,号称“淮南三吕,天下知名。”吕碧城12岁时,诗词书画的造诣已达到很高水平,当时有“才子”美称的樊增祥读了吕碧城的诗词,不禁拍案叫绝。当有人告诉他这只是一位12岁少女的作品时,他惊讶得不能相信。

  长大后的吕碧城既是社交场上的明星,又是倡导女权的教育家。

  当时,各种聚会上常常会出现吕碧城的丽影芳踪,一时成为京津地区的一道奇特景观,人们对这个有思想的美女加才女刮目相看。当时追求吕碧城的人很多,据说吕碧城的眼光也非常高,只看上了梁启超与汪精卫,但她又嫌梁启超年纪太大(比吕碧城大9岁),汪精卫年纪太小(与吕碧城同岁)。另外,《大公报》主编英敛之十分爱慕吕碧城,甚至引起了英夫人的误会。吕碧城这样谈到她的情感感悟:生平可称心的男人不多,我的目的不在钱多少和门第如何,而在于文学上的地位,因此难得合适的伴侣。

  做《大公报》主笔期间,吕碧城借助这一舆论阵地,为倡导妇女解放发表了大量诗文。兴办新式女学成为她的奋斗目标。为了帮助吕碧城兴办女学,英敛之介绍她与社会名流严复等人相识,以求支持。教育家严复早闻吕碧城大名,对她十分赏识,不仅收她为女弟子,还向总督袁世凯鼎力推荐吕碧城,说她是兴办女学的最佳人选。于是袁世凯欣然同意,让她协助筹办女学。1904年11月17日,北洋女子公学正式成立,吕碧城出任总教习(教务长)。两年后,时年23岁的吕碧城升任监督(校长)。这样年轻的女校长,当时全国也是绝无仅有。在这方校园的净土上,吕碧城为推广新式女子教育不遗余力。许多在此学习的女生后来都成为中国杰出的革命家、教育家、艺术家,如邓颖超、刘清扬、许广平等。

  三、萧红——命途坎坷的文学洛神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她的作品虽没有直接描述她的经历,却使她在女性觉悟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理解。她把“人类的愚昧”和“改造国民的灵魂”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她是在“对传统意识和文化心态的无情解剖中,向着民主精神与个性意识发出深情的呼唤”。

  萧红的一生是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的一生。

  1935年月12月,萧红的中篇小说《生死场》以“奴隶丛书”的名义在上海出版,鲁迅为之作序,胡风为其写后记,在文坛上引起巨大的轰动和强烈的反响,萧红也因此一举成名,从而奠定了萧红作为抗日作家的地位。

  《生死场》原名《麦场》,后由胡风改名为《生死场》,是她以萧红为笔名的第一部作品。《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遭遇,以血淋淋的现实无情地揭露日伪统治下社会的黑暗。同时也表现了东北农民的觉醒与抗争,赞扬他们誓死不当亡国奴、坚决与侵略者血战到底的民族气节。《生死场》的发表,符合时代的要求,呼唤民族意识的觉醒,对坚定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斗志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代表作,也是萧红一生中最重要得作品。 这是作者在现实生活陷入极度困惑和迷茫时,企图以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唤回一缕情感和精神上的希冀与慰藉。所以作者刻意采用一种回忆性的温馨浪漫的语调,童稚化的烂漫天真的视角,展开了故乡呼兰河城充满诗情画意的风土人情。

  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孕育并造就了一种萧红式的独特的小说文体。这种小说文体的发展道路就是“中国现代小说的散文化”。其意义在于“从一个方面实现了文学史的衔接、承续,在审美意识上沟通了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更准确地说,是吧传统文学中最高雅的部分——诗和“文”(散文),与现代文学中已经代替了诗而成为主体的部分——小说,实现了新的对接。正是这一“对接”造就了现代文学中最具生命力的内容。

  四、石评梅——爱的教育家

  石评梅自幼聪颖好学,很受父母喜爱,从三、四岁开始,父亲就教她认字,每晚坚持不断,有时她没有认熟,虽是深夜,也不许去睡,直到念熟为止。

  1919年,她从闭塞的娘子关内来到全国思想活跃的中心——北京,这在石评梅是一生中的重要转折。其时正值“五四”爱国运动以后不久,新文化、新思潮方兴未艾。就文学革命而论,鲁迅等已发表了一系列新文学作品,白话文已开始取代文言文。封建旧道德、旧礼教受到强烈冲击,民主与科学已成为思想进步青年心目中的新的旗帜。在新思潮的影响下,石评梅一方面在女高师勤奋学习课业,一方面即开始写诗和散文向各报刊投稿。

  1920年在山西同乡会上,石评梅结识了北京大学学生、五四运动健将、山西籍最早的 *** 人高君宇。这是石评梅一生中又一重大转折点。在同乡会交谈中,得知他们父辈即有交谊。他乡遇故友,格外亲切,于是二人便建立了友谊,二人经常通信,谈思想,谈抱负。由于思想深交,高君宇认为石评梅是一个才情十分可取的女子,便由友情转成了爱情。石评梅也视高君宇为知己。

  同年,石评梅完成学业,走出女高师“红楼”。她接受师大附中聘请担任女子部学级主任和体育教员、国文教员,后来还在春明女校、女一中、若瑟女校、师大等校兼任教员和讲师。北京师大附中从1921年开始男女同校。在封建传统思想依然顽固的当时,敢于冲破旧礼教,实在是一件大事。她的教育管理浸透一个“爱”字。

  五、史良——法界女强人

  史良,1900年3月27日出生于江苏常州的一个清贫知识分子家庭,1913年开始先后入常州女子师范附小、常州女子师范学校就读。在校阅读进步书刊,受到新文化的启迪,参加五四运动,曾任常州市学生会副会长,领导全市学校的 *** 。1923年,考入上海法科大学,攻读法律,积极参加上海工人和学生反帝爱国的五卅运动。1931年开始在上海执行律师职务,前后近20年。在执行律师职务期间,做了不少有利于民主革命的工作,曾冒生命危险,营救一些受 *** *** 迫害的 *** 员和进步人士。

  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成立后,史良同志被选为执行委员。为了推动 *** 抗日,她曾同沈钧儒、章乃器、沙千里作为救国会的代表,到南京 *** ,并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的宣传活动。 *** *** 顽固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于11月22日悍然逮捕了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史良,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君子”之狱。史良是“七君子”中唯一的女同志,她在狱中拒绝敌人的诱降阴谋,坚持爱国无罪的正义立场,直到七七抗战开始后,在全国人民的声援和 *** 中央的敦促下才被宋庆龄、何香凝、胡愈之等营救出狱。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良被任命为司法部长和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通过法律来保障人民的民 *** 利,为人民服务,是史良的毕生志愿。她在任职司法部长的8年内,兢兢业业,勤奋工作,为奠定我国人民民主的法制基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85年9月6日,史良因病逝世,身后没有给亲属留下任何遗产。

  六、林徽因——惊世才貌

  在今天,一代才女林徽因依然拥有众多的追随者。不同于张爱玲的以文字立身,对林徽因来说,则是以身世个性传奇。她身世氛围,更多地折射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风尚,流逝的时光之水也冲洗不掉她的传世风华,反而更加迷人,令人追寻。

  林徽因秀外慧中、多才多艺。她曾旅英留美,深得东西方艺术之真谛,英文水平极佳。她兼具中西之美,既秉有大家闺秀的风度,又具备中国传统女性所缺乏的独立精神和现代气质。

  在北京的文化圈里,她一直以才貌双全而闻名。由于徐志摩的文学引领,她写得一手音韵极美的新诗,是才华横溢的女作家。以她为中心,聚集了一大批当时中国的第一流文化学者,而她就是一个高级文化沙龙的女主人。

  她是建筑史研究中卓有建树的学者,卷起袖子就可以赶图设计新房舍。她骡子骑得,鸡毛小店住得,上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她不顾重病在身,经常颠簸在穷乡僻壤、荒山野岭,在荒寺古庙、危梁陡拱中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

  她还是三个著名的爱情故事的女主角:一个是与徐志摩共同出演的青春感伤片,浪漫诗人对她痴狂,并开中国现代离婚之先河;一个是和梁思成这个名字并置在一起的婚恋正剧,建筑学家丈夫视她为不可或缺的事业伴侣和灵感的源泉;另外,还是一个悲情故事的女主角,她中途退场,逻辑学家金岳霖因她不婚,用大半生的时间“逐林而居”,将单恋与怀念持续终生。

  七、凌淑华——才华震英伦

  凌叔华(1900——1990),女小说家、画家。原名瑞棠。笔名叔华、素心,广东番禺人。1922年就读于燕京大学,并开始在《现代评论》发表小说。1924年5月,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问中国,这在京城文学界引起的骚动不亚于台风登陆。一帮负责担任接待泰戈尔的文化人胫骨商讨后决定,为大诗人搞个不落俗套的茶话会。5月6日下午,凌叔华得以女主人的身份主持这场世纪大聚会,她穿梭于名流之间,谈吐珠玑,风华绝代,倾倒了在场所有男人,其中就包括陈西滢,凌叔华日后的丈夫。

  1946年冬,陈西滢成为 *** *** 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常驻英国的代表;1947年,47岁的凌叔华便带着女儿小滢途经美国而抵英,与丈夫陈西滢一同在英国伦敦定居,住在亚当森街14号,开始了她客居异国他乡的生活。

  在大洋彼岸的英伦,凌叔华无法用自己的母语写作,所以,除了完成并出版她的英文自传体小说《古韵》之外,便主要将精力与才情倾注于绘画艺术与讲学之中。1956年到1960年,凌叔华应新加坡新创办的南洋大学之聘,担任该校中文系中国近代文学和新文学研究教授,课余时间还热心辅导文学青年进行创作。

  之后的几年,凌叔华先后在伦敦以及欧洲其它国家和美国等地举办了多次画展,并在英国多所大学进行了中国书画、中国近现代文学方面的专题讲座。其中,轰动法国巴黎以及欧洲的一件盛事,是1962年在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的凌叔华个人绘画,及她收藏的元明清三代画家如董其昌、倪瓒、陈老莲、石涛、郑板桥等人的作品与文物古玩展览。

  八、冰心——爱的哲学

  冰心享年99岁,籍贯福建福州长乐横岭村人,原名为谢婉莹,笔名为冰心 。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为意。被称为“世纪老人”。

  1926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校。此后冰心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化救亡活动。《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三寄小读者》,表现了她对儿童的爱,她希望儿童们能有一个美好的心。她的作品还有诗集《繁星》、《春水》,为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以“自然”“童真”与“母爱”为主题,以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对自然的赞颂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为主要内容,表达了她对母亲的情感、对孩子的喜爱、对自然的赞叹及对人生的理解,被著名作家茅盾称为繁星格与春水体。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版。

  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1999年2月28日21时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

  九、孟小冬——一代名伶

  孟小冬(1907——1977),1907年生于上海,著名京剧女老生演员,有老生皇帝(冬皇)之誉。乳名若兰,本名令晖(令辉),艺名小冬。

  她5岁学艺,7岁登台,12岁在无锡正式挂牌公演,14岁随仇等在上海、浙江、济南、汉口、福建以及菲律宾等地与粉菊花、露兰春、姚玉兰等同台演出。因童声嗓音高亢,戏路以高嗓老生为主。后经名家建议,孟小冬于1924年北上投师,先至天津,投奔新天津报社刘髯公处。复经刘介绍向天津名票王君直、王庚生、韩慎先、李采繁等学习,潜心研究谭派演唱艺术。3年间,客居新天津报社,苦练基本功。从靠把戏到衰派戏,一字一腔,一板一眼,丝毫不苟。同时并向窦砚峰、李采繁等研习京剧字韵。孟后又进京先后拜陈秀华、余叔岩为师,艺业大进,终成一代名伶。

  孟小冬北上深造期间,还曾经向陈彦衡、言菊朋、苏少卿、鲍吉祥、杨宝忠等人请艺,钻研谭派、余派须生艺术并与梅兰芳合演《游龙戏凤》等戏,1927年与梅兰芳结婚,1931年离异。1938年拜余叔岩为师,直到1943年余叔岩病逝。1949年春离沪赴香港定居,1950年与杜月笙结为夫妇,1951年杜病逝后在香港课徒传艺。1967年,移居台北,1977年与世长辞。

  十、陆小曼——不可不看的风景

  陆小曼(1903年——1965年),近代女画家,江苏武进人。1915年就读法国圣心学堂,她18岁就精通英文和法文。她是个画家,师从刘海栗、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父亲陆定原是财政部的赋税司司长,1922年和王庚结婚,1925年离婚。1926年与徐志摩结婚,同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她擅长戏剧,曾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她谙昆曲,也能演皮黄,写得一手好文章,有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

  18岁时,陆小曼逐渐名闻北京社交界。她能诗善画,能写一手蝇头小楷,能唱歌能演戏,而且热情、大方、彬彬有礼,更能引人好感的是她那明艳的笑容、轻盈的体态和柔美的声音。陆小曼在三年的外交翻译生涯中,屡屡显出她机警、爱国的一面。因为当时翻译不仅仅把对方的话译出来就算了事,还须随机应变,以对付那些蔑视华人的外国人。她爱自己的祖国,看到外国人有蔑视华人的语言行为,就以牙还牙,巧妙地对付。

  五四时代名人对陆小曼的评价: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郁达夫说:小曼是一位曾振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刘海粟说:陆小曼的旧诗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徐志摩说:她一双眼睛也在说话,睛光里荡起,心泉的秘密

民国十大才女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3. 党内怪人!他是国共和谈密使,曾收养主席三个孩子,陈赓请他出山

    南京那边证实,此人是南京...的秘使,派往延安联络...中央,请他给予方便。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孔祥熙为他签署了委任状这一"官身"。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董健吾受到毛主席的回电后,离开了瓦窑堡,回南京向蒋介石通报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来陈赓会见了董健吾,并请他出山任职。

  4.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5.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6.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7.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8. 毛主席身上的十大神秘「 ”气场”,震古烁今!

    在毛主席的身上,充盈着一种令人极其震撼、并且无法消除、无法躲避的神秘「”气场”。不管你是拥戴者,还是仇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受到这股「”气场”的吸引、感染和影响。对拥戴者而言,这「”气场”正如春暖催花开,令其志存高远;对仇视者而言,这「”气场”恰似秋肃扫叶败,令其闻风丧胆!毛主席到底有哪些神秘「”气场”呢?至少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是令人震撼的「”挥斥方遒”之霸气毛主席少年时,曾豪迈地宣称:「”春来我

  9.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10.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随机推荐

  1. 司马家族是如何对待魏蜀吴三国末代君主的

    司马家族是如何对待魏蜀吴三国末代君主的  三国演义最后一章的末尾曾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最终纷纷乱乱扰不休的魏蜀吴三国都归了晋朝,晋朝也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王朝。统一之后对于如何处置魏蜀吴三国的末代君主成了新王朝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国之中蜀国最先灭亡...

  2. 读书不如贡茶

    隋文帝杨坚初登皇位时做了一个噩梦,梦见神人换他的脑骨,自此后时常头痛,苦不堪言,亦无可奈何。杨坚便派人去采集茶叶,一试果然灵验,于是重重奖励了那个和尚。自此,杨坚便养成了饮茶的习惯,臣子们也跟着学会了饮茶。听说皇帝喜欢,便有不少人投其所好,向皇帝敬贡好茶。献茶者便可升官发财。

  3. 贫困申请书

    本人系08级计网S08-2班学生xxx,因家庭经济困难,特申请贫困补助。此致敬礼申请人:XXX年X月X日范文参考四:大学生贫困申请书尊重的系领导、老师:您们好!,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05级社会学专业的一名学生,家住在山东省聊大学生助学金申请书城市嘉明经济开发区邱庙村,在那里特向系引导、老师申请助学金。也许大家会以为,既然家住在经济开发区内,那么家里生涯程度应当不错,不应当再申请助学金。

  4. 活字印刷之祖-毕升

    ~约1051),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几年后的一天,“神刀王”雕刻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序》,让毕升在一旁观看揣摩。哪知毕升不小心碰了师傅的胳膊,结果最后一行的一个“之”字刻坏了。此后,毕升一有空闲,总是考虑这件事。活字印刷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材料、时间,而且大大提高了印刷数量和质量,使书籍得到更广泛的流传。他成了活字印刷的“祖师爷”,对人类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 金昭玉粹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jīnzhāoyùcuì【解释】指如金玉之明美。【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金昭玉粹”

  6. 梦见掉进污水里

    周公解梦梦见掉进污水里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掉进污水里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梦见犛牛_周公解梦梦到犛牛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犛牛好不好

    做梦梦见犛牛好不好?梦见犛牛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犛牛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兔子跑进屋_周公解梦梦到兔子跑进屋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兔子跑进屋好不好学生梦见犛牛,预示考试成功。病人梦见犛牛,预示可能要去疗养。梦见打犛牛,预示最近可能有许多事让你忧心忡忡。

  8. 梦见蛇缠身又挣脱了

    周公解梦梦见蛇缠身又挣脱了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蛇缠身又挣脱了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八十五岁的小偷

    “法官先生,您当然无从了解,要知道,在我年轻的那个时候还没有汽车呀!”

  10. 五百位婆羅門女淨心得道緣

    當時有五百位婆羅門女,雖然精勤修道,卻不知有佛陀這位聖人。>>這時,在舍衛國的世尊,以神通力得知此五百女的心願,其心雖同俗人,追求有為生滅之法,然其善根深厚,仍可前去度化。五百婆羅門女頓時為這突來的異象所震懾,以為是大梵天王被她們的心所感動而慈悲降臨,個個歡喜無比。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