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钟情嘉陵江 诗圣杜甫先后两次来到阆中,留下千古名篇

位于阆中的杜少陵祠堂 杜甫画像 1200多年前,50多岁的杜甫先后两次来到阆中,在阆中停留虽不足半年,却留下了诗文66篇。在创作速度上算是一个小小的高产期,《阆山歌》《阆水歌》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一 、初入阆中 吊唁好友房琯 「 ”杜甫入阆中,要先从杜甫到成都说起。”公元759年,杜甫弃官入蜀,在成都生活了5年,多数时间都是在今天的「 ”杜甫草堂”度过,期间杜甫短暂到过梓州(今四川三台)和阆中,这五年是杜甫一生中最安定的五年。 杜甫第一次到阆中是广德元年(公元763年)秋,他从三台赶到阆中吊唁好友房琯。 杜甫和房琯都是名门之后,一位是初唐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一位是武则天时期宰相房融之子,两人在青年时期便结下友谊,其后同朝为官,关系甚好。公元757年,在房琯的帮助下,杜甫当上了左拾遗,职责是劝谏失误的朝政、举荐贤良的人才,官阶虽然不高,位置却很重要,是一个可以发挥自己政治主张的重要职务。但是不到一个月,房琯被罢免宰相职务,杜甫激烈进言,唐肃宗勃然大怒,下令问罪,差点丢掉性命,由此可见二人友谊深厚。 公元763年,房琯召拜刑部尚书,在赴任途中,于八月因病逝于阆州开元寺(今阆中观音寺)僧舍,享年六十有七。当时,五十二岁的杜甫听闻消息,立即赶赴阆中吊唁房琯,为其料理后事。「 ”‘伏奏无成,终身愧耻’,在祭文里杜甫还念念不忘六年前疏救房琯的事件。”「 ”杜甫既为失去挚友而悲痛,也为自己坎坷的命运而伤怀,阆中成为二人友谊的见证地。” 第二年春,杜甫再到阆中时,还专门去了房琯墓地,留下了诗作《别房太尉墓》:「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思念和对国事的殷忧之情。” 根据《杜甫研究学刊》1997年第4期毛明文《杜甫阆州行踪及创作》一文介绍,杜甫到阆中的时间应为广德元年九月九日至二十二日之间,大约住了三个月,后接到家信,得知爱女生病,返回三台。 据考证,杜甫第一次到阆中期间,还到过苍溪、南部一带,有诗作《放船》《赠裴南部》为证。 二 、钟爱嘉陵江美景 携家眷再游阆中 缘分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因为友人病逝于阆中,杜甫遇见了这片秀丽风光。「 ”杜甫第二次来阆中,就是因为对嘉陵江山水念念不忘,这一次他还带着家眷一起。”广德二年(公元764年)春,杜甫一家人从三台来到阆中,然后准备乘船沿嘉陵江去重庆,离开四川。 从三台可以直接乘船沿涪江到重庆,为何杜甫要绕道阆中?因为杜甫第一次到阆中,虽然停留了三个月,但因各种事务无暇顾及欣赏山川名胜,这一次要离开四川,一定要来看看,所以他第二次到阆中,就写下了大量有关阆中山水的诗文,如《阆山歌》《阆水歌》《南池》《玉台观二首》《滕王亭子二首》等。 「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中城南天下稀少。”阆中山水是嘉陵江山水的组成部分,也是嘉陵江山水的精华,《阆山歌》《阆水歌》是杜甫的力作,也是嘉陵江山水的绝唱。 日破浪花、春归沙际、巴童荡桨、水鸟衔鱼,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写出了嘉陵江独特的情趣之美。「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阆中城东、阆中城北各自不同的景色,展现出阆山的奇特,那么城西的山是什么样子?城南的山是什么样子?读来令人浮想联翩。 《阆山歌》咏山,《阆水歌》咏水,二者各自独立,又互相照应,构思巧妙,清乾隆皇帝御评《阆山歌》《阆水歌》就指出,「 ”两诗著语奇秀,觉空翠扑人,冲襟相照。” 阆中是杜甫诗风转变的一个重要地方。《阆山歌》《阆水歌》两首诗带有盛唐诗歌的高雅浑成的气象,又有中唐诗和宋诗瘦硬生新的特质。「 ”杜甫在成都、阆中等地生活,对事物、人情有了更多的看法,诗歌也更生活化。”杜甫诗歌风格上的变化,与他在成都、阆中的生活分不开。 杜甫阅尽阆中山川美景,准备出蜀时,忽然传来好消息。于是,杜甫放弃既定行程,决定再返回成都。毛明文《杜甫阆州行踪及创作》一文介绍,杜甫得到好友严武再回成都,担任成都府尹、剑南节度使的消息后,喜出望外,并写下了诗作《侍奉严大夫》。 后来,严武举荐杜甫为节度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达到了人生中仕途的顶点。公元765年四月,严武病逝,五月,杜甫离开成都,之后辗转于重庆、湖北、湖南,生活日渐潦倒。 三、 杜少陵祠堂 留存诗圣遗韵 与阆中古城一江之隔,有被誉为「 ”天下第一江山”的锦屏山。在锦屏山半山腰处,有杜少陵祠堂,是阆中人民为纪念「 ”诗圣”杜甫而修建的。 从阆中南津关古镇处沿山道上行,大约20分钟,在经过锦屏山景区观星楼景点后,一转弯便来到杜少陵祠堂。杜少陵祠堂正对阆中古城,四周古树参天,十分清幽静谧,不时有游客前来瞻仰杜甫的诗文风采。 据阆中古城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在明代,锦屏山上建有三贤祠,后清代黎学锦重建三贤祠,祀杜甫、司马光、陆游,由于年久失修和自然灾害,三贤祠塌毁。上个世纪80年代,阆中市相关部门重建锦屏山部分景点,1986年,在锦屏山半山腰处修建了杜少陵祠堂。「 ”成都有杜甫草堂,来阆中当然要看看杜少陵祠堂。”杜少陵祠堂为阆中古城旅游增加了文化底蕴。 杜少陵祠堂依山而建,占地面积36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为仿古建筑,沿石梯而上进入前厅,首先进入眼帘的就是《阆水歌》诗匾。在祠堂各个展厅,都挂有杜甫咏阆中的诗歌名篇以及历代文化名人对杜甫及其诗作的评论书籍和言论。 在后室正厅,塑有杜甫汉白玉雕塑,其雕塑作者为著名雕塑家伍明万。站在雕塑前,抬头仰望杜甫,头戴官帽,面目清矍,眼神注视远方,或许他正沉醉在嘉陵江的风光美景中,冥思遐想。 阆中,留下了诗圣杜甫的足迹,诗文注入《杜工部集》。古往今来,多少先贤圣人都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但岁月永远掩埋不了杜甫的风华,青山常在水长流。 ◆作品选登 阆水歌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阆山歌 阆州城东灵山白,阆州城北玉台碧。松浮欲尽不尽云,江动将崩未崩石。那知根无鬼神会?已觉气与嵩华敌。中原格斗且未归,应结茅斋看青壁。 ◆人物简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 ”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 ”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杜甫创作了 《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 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钟情嘉陵江 诗圣杜甫先后两次来到阆中,留下千古名篇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2.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3. 你买房租房的痛苦,古人都知道

    吃穿住行,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必须面对的四大项,很现实,谁也逃离不了。其中住这一项,从很重要的方面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品质。

  4. 先秃为敬:古人的发际线「 ”学术研究”

    //////////发际线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

  5. 高适在50岁前穷困潦倒,为什么能在5年之内成为节度使?

    张守珪在幽州保持了一贯的优秀作风,对契丹作战中连续取得胜利,并且将契丹首领屈刺、可突干的首级送往东都,悬挂于天津桥之南。而在此之前,他还在紫蒙川检阅三军。到敌人的地盘去阅兵,可想而知当时的张守珪有多么威风。不久以后,张守珪就被提拔为幽州节度使、辅国大将军等一系列高官显爵......对了,他还有一个义子叫安禄山。目的只是为了保护到手的功名利禄。也就是说,幽州将领是假传命令,对于这场战争,张守珪并不知道。

  6. 李白、杜甫、李贺、杜牧,唐朝四大诗人之间的亲戚关系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混唐诗的人,绕不过两个姓氏,「”李”和「”杜”前有「”大李杜”,李白和杜甫后有「”小李杜”,李商隐和杜牧李白,李商隐,李贺三人则组成了一个新IP,「”诗中三李”。这五个人站在一起,基本上就是语文课本背诵科目的半壁江山了。我们都知道这五个人牛逼,却不知道李白、杜甫、李贺、杜牧,4人之间存在着八个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关系。杜甫和杜牧的远祖为汉武帝时期有名的酷吏杜周,杜周的后人在魏晋时

  7. 历史TOP榜-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绝交

    我国自古以来,人们对朋友和友谊就十分看重,就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又比如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等等之说。但是也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言论。那么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篇,三年前小编在其他平台的一篇文章,为大家介绍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七大绝交。NO1.孙膑和庞涓孙膑和庞涓孙膑和庞涓是同学,拜鬼谷子为师一起学习兵法。同学期间,两人情谊甚厚,并结拜为兄弟。庞涓先出师在魏国效力,临行时承诺孙膑

  8. 杜甫、范仲淹、长孙皇后,历史上这些名人竟然都是亲戚养大的

    前两天看到一个帖子,「”如果亲人不在了,你会抚养他们留下的孤儿吗?”其中获点赞数最高的回复,答主说的是亲妈为了改嫁抛家弃女,自己被小姨和姥姥养大的知音体故事。小姨为了女主受尽艰辛,甚至相亲都被人嫌弃,大龄仍嫁不出去。好不容易时来运转,小姨遇到真心人,女主也长大自立,赚钱分担家务,亲妈见女主长得不赖,又从角落里跳出,对着女主打亲情牌,声泪俱下,想认回闺女,目的是将来好收彩礼……当然,女主也是个三观超

  9. 上下五千年,租房一样难,古人租房究竟是什么样的?

    古人租房,满足的是不同的需求。吃穿住行,人类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必须面对的四大项,很现实,谁也逃离不了。其中住这一项,从很重要的方面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品质。

  10. 杜甫的晚年生活,一个儿子被饿死,另一个儿子指着鼻子 ... 他

    天宝十四载,杜甫被授予河西尉这样一个小官。同年十一月,杜甫回家省亲,结果刚进门就听到了哭声,原来是小儿子饿死了。结果在北上的途中却不幸被叛军俘虏,被关押在长安。因为官小,杜甫并没有像同被俘虏的王维一样被严格看管,也没有被囚禁,应该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肃宗被杜甫的忠心感动,当即任命他为左拾遗。此后的几年,杜甫一直寄人篱下,靠亲友接济度日。

随机推荐

  1. 容易产生婚前焦虑症的人群_婚前心理

    没有责任感的人往往留恋不被期待履行责任的恋爱期,而对进入婚姻期产生焦虑。他们对婚姻生活可能出现的矛盾冲突提前忧虑起来,从而产生了一种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的婚前忧虑。

  2. 美国人认为南北战争中南方是正义的?为何多数内战电影都亲南方?

    大家知道,美国也是一个经历过内战的国家,美国南北战争总共造成了60万到100多万人死亡,是美国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战争。因此在战后,南北战争也成为了美国各种文艺作品里很受关注的题材之一。

  3. 不孝父母 生意赔本!

    小韩这个人对顾客还有身边的其他人都非常好,但他这个人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不孝敬父母。现在小韩的父母年纪大了,需要儿女们的照顾,但是小韩一直以做生意忙为借口,不照顾父母的生活,而且还整天嫌弃,抱怨自己的父母,嫌弃他的父母脏,什么都不会干,不能帮到自己,对自己的父母说一些难听的话。后来小韩终于想到是什么原因了,是因为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太不好了,没有好好的孝顺自己的父母。

  4. 生死无常

    突来的横厄,使他的妻子怕得昏死过去,当这个悲惨不幸的消息传到两夫妻的耳朵时,他们也无法相信,刚才还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说去就去呢!很多人都忌讳讨论「死」,但是我们如果没有求解脱,就永远没有办法脱离生死轮回,最终还是要去面对,不是吗?

  5. 最好的关系,是相互了解,又彼此自由-感人的情话

    打败焦虑的最好...,就是去做那些让你焦虑的事情。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其实,也没有谁能把分寸感拿捏到恰到好处,但是人人都该有这种意识,无论是对熟人还是陌生人。好的,坏的都学会了不去渲染,不去吆喝。

  6. 我没有想象的坚强

    我没有想象的坚强,但却找不到让懦弱休息的地方。

  7. 《温病条辨》清络饮|预防暑病可代茶饮,这个夏天共同学习

    想免费系统的学习中医,私信回复:中医,即可加入中医学习会凡以祛暑药为主组成,具有祛除暑邪的作用,用以治疗暑病的一类方剂,统称祛暑剂。暑邪为六淫之一。

  8. 翠菊的花语

    翠菊花型多样,开花丰盛,花期颇长,是国内外园艺界非常重视的观赏植物。在这幕名剧当中,少女手上拿着一朵翠菊,一片片地拔下花瓣,口中担忧的念著:他爱我吗?翠菊品种多,类型丰富,花期长,色鲜艳,是较为普遍裁植的一种一、二年生花卉。

  9. 李商隐这首诗充满眼泪,是恩人打击,还是岳父无情

    关注梅鹤读书,点击右上角「”关注”!李商隐是晚唐诗人里的翘楚。今天我们解析他的一首七言律诗《泪》。泪,就是眼泪。顾名思义,这首诗咏的是眼泪。全诗如下: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永巷长年怨罗绮「”永巷”是汉代皇宫中幽禁嫔妃和宫女的场所,出自《史记·吕后本纪》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长年”,指年年、

  10. 三国版图_三国时期地图和各州名称及分布如何?

    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扩展资料:三国时期县、郡、州的由来:1、县的含义分为三个阶段。三国时期详细地图: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