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碑帖鉴藏家朱翼盦先生其人其事朱文钧,字幼平,号翼盦,浙江萧山人。作为一个爱好金石碑帖的人,朱先生最钟情的书法家是唐代的欧阳询。据朱先生的孙女朱传荣介绍,祖辈上并没有人特别喜欢这类东西,所有捐献的碑帖都是朱先生用自己的工资所得购买后收藏的。有当代文物鉴赏专家借文氏剖析收藏家三类人的佳作评价朱先生是“好尚之笃,赏识之真”的鉴赏家。
碑帖鉴藏家朱翼盦先生其人其事
朱文钧(1882-1937),字幼平,号翼盦,浙江萧山人。幼年从师读经史诗文,曾入同文馆学俄语、英文。光绪辛丑乡试中式副榜,1902年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1908年毕业归国在度支部(财政部)任职,辛亥革命后在民国财政部任事,1929年受故宫博物院聘请为专门 ... ,鉴定书画碑帖。朱氏博学精鉴,所藏碑帖多为珍秘之本,如宋拓的《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虞恭公碑》、《孔子庙堂碑》、《李思训碑》、《集王圣教序》、《孙过亭书谱》、《兰亭序》、《天发神谶碑》等,元拓的《史晨碑》、《李靖碑》,明拓的《张迁碑》、《孔宙碑》、《崔敦礼碑》、《真赏斋帖》等;并著有《欧斋石墨题跋》一书,证史、评书、鉴碑,淹通博贯。
朱先生收藏精鉴名重一时,颇有指名求索者,便与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先生相约,将以所藏全部碑帖归诸国家博物院中,以免流散。1953年,朱先生的夫人张女士及子朱家济、家濂、家源、家溍秉承先人遗志,将全部碑帖700余种无偿捐献给故宫博物院。1990年,朱先生的《欧斋石墨题跋》一书由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内中包括碑跋两卷、帖跋一卷、补遗一卷以及《欧斋碑帖目录》,皆先生平生精力所萃。
所谓拓本碑帖,以年代最久远者为最完整。因为在照相术未发明之前,书法只能刻在石头上,用拓本来传播。拓的人多,加上风雨剥蚀,石头上的字就会模糊。还有的人在拓完以后,故意錾残碑中的某一个字,使得在此之后的拓本必然缺字。因此,尽管《九成宫》等碑帖拓本目前仍是人们喜爱的习字帖,但真要找到一件早期的珍品,并非易事。朱先生收藏的宋拓《九成宫醴泉铭》中,就有很多字不仅优于明拓本,而且优于一般的宋拓本。如帖中的“重译来王”的“重”字,从来所见都是有缺损的,这本就是完好的;“萦带紫房”一句中的“紫”字的勾,一般的宋拓本,都要高出“此”字约有半分,这样的结构,并不是欧阳询的书法特点,一直使人不解。朱先生收藏的宋拓本,才让人看到了欧字的本来面貌。作为一个爱好金石碑帖的人,朱先生最钟情的书法家是唐代的欧阳询。在他收藏碑帖的前30年间,只收藏到一本明拓。1932年,朱先生在品古斋觅得了宋拓的《九成宫醴泉铭》,兴奋的心情只能用他自己的话来形容,叫做“忽睹此本,洞心骇目,几疑梦寐”。朱先生这样评价这一拓本:“结构峻整,神气浑融,无丝毫婉媚之态,足见率更本色。”后来,先生还特意取斋名为“欧斋”。
据朱先生的孙女朱传荣介绍,祖辈上并没有人特别喜欢这类东西,所有捐献的碑帖都是朱先生用自己的工资所得购买后收藏的。朱先生的收入在当时属于高收入,但他的钱全部用在自己喜欢的各种收藏上,加上兴趣又广,运气又好,总能碰到出色的东西,所以家里反而常常没有余钱。有时要收藏一些珍品,甚至还得借贷。如为了得到宋拓的《九成宫醴泉铭》,朱先生借了4000块银圆的 ... 。后来为了偿还这笔 ... ,先生不得不忍痛卖掉了两幅同样非常珍贵的画,一件是沈周的《吴江图卷》,一件是文徵明的《云山图卷》,当时只要有一点办法朱先生也不会舍得。
明代画家文徵明在作《真赏斋馆》赠好友、收藏家华夏(中父)时有这样一段话:“今江南收藏之家,岂无富于君者?然而真赝杂出,精驳间存,不过夸示文物,取悦俗目耳。此米海岳所谓‘资力有余,假耳目于人,意作亻票表’者,是焉知所好哉?若夫缇缃拾袭,护惜如头目,似所好矣,而赏则未也。陈列抚摩,扬榷探究,知所赏矣,而或不出于性真。必如欧阳子之于金石,米老之于图书,斯无间然。”有当代文物鉴赏专家借文氏剖析收藏家三类人的佳作评价朱先生是“好尚之笃,赏识之真”的鉴赏家。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