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读了这样一本书

昨夜读了一本《黎阳郁氏家谱》。线装,分十二卷,180 页,订成三册,仿木刻的铅印本。 我本姓郁,这本书就是我所属那个家族的家谱。 >我一直看不起这样的书。它在我身边有十年以上的时间,我从没有产生过想去读一读它的念头。说心里话,我从来没有把它看作是一本可读的书。我只是从它的外形来看,不能不承认它也还是一本书罢了。 >在“文革”中横扫的“封资修”的反动书刊中,这样的书是属于“封” 字头的。文革中哪家家中保存有这样的东西,被红卫兵抄出,那是有挨斗危险的。因此那时我妈妈把家中仅有的一本书烧掉了。家谱《自序》中写道:“校勘既竟,印 20 份,分贻族人,为传世之宝”。我妈妈烧掉那一本就是一下子烧毁这传世之宝的二十分之一。但是我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可惜。 >我弟弟对这部家谱比我关心一些。当复印机在我国开始使用后,他从某本家那里借到另外的一个二十分之一,复印了一套,送给了我。 >虽然文革中红卫兵那样的做法我从来都认为不可取,但是我还是认为把这样的书算作带“封”字头的是很公正的。昨夜“读”了一下,我还是这么看。读后我有这么一个感想:时间已经到了 20 世纪的 30 年代(这家谱付印的时间是 1934 年,印出的时间不详,只知道 1949 年我与分离十多年的父母团聚时,家中已有一部了),地点是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的上海,还会有这样一部家谱问世,说明要到建的东西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的确不是一下子可以做到的。同时还看到,过了从 30 年代到 90 年代这 60 年,情况的确起了很大的变化,在今天之上海,恐怕再也找不到写这样家谱的事了。现在的人对家谱写的东西完全陌生,连看也看不那么懂了。 >在这本书中可以看到: >1.对祖宗的崇拜。这家谱只记载了 11 代 200 年的历史。整个家族中并没有显赫的人物,只有一支曾经有两代人算得上是上海的富豪。论官职,即便是空头衔,全家族中最高的不过是“盐运史”。论学位,清代最高只中了举人,而且只有一个。到 1934 年,大学毕业的一个也没有,大专程度的也只有一个。论文,只有一个祖宗为几本古书写了前言,出了一本诗集,还有一个祖宗写了一不《牛痘指南》。我所属的那个家族,祖先中实在没有值得夸耀的。可是编这部家谱的目的,则是要在家谱中使“吾祖宗 200 余年来治谋传世之永经营缔造之迹悉具于斯”。 >2.重视名位。那怕只是芝麻绿豆的官职,或者毫不足道的称号,如什么 “登仕部”、“修职郎”,什么加衔的“国学生”等等都不遗漏,更不要说有过什么三品、五品、七品、九品的衔头了。我们这个家族世代以经商为主,也许因此特别重视官与学两方面的名位,以此装装门面。 >3.维系血统。《族党规约》规定:“凡无后而立兄弟之子为嗣者,以昭穆相当之侄承继,先尽同父周亲,次及大功小功缌服,如俱无,方许择立远房之贤及所亲爱者,毋许乞养异姓义子,以乱宗系”。同时规定,不仅“为异姓子者”,而且“以异姓为子者”不得列谱。 >4.讲求名分。如“无子而纳妾生子者,妻故其夫……得以妾为继室”。(《族党规约》) >5.重视全族财产。祠堂、飨室、墓、卢、祭田。 >6.讲究一套族规、仪式等等,连祭祖时上什么供,磕几次头,都有极为详细的规定。 >虽然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到建制已经瓦解,规定这一套已经没有多少人重视,但族中还的确有那么一些人,对维持这套到建的东西很感兴趣。印这样一部书,虽然只出 20 本,总得花一笔钱。钱从哪里来,书中并未说明。那时家族已经衰落了,估计还是有人拿出些钱来。这是为什么,我说不清楚。我觉得从家族的角度了解半到建半殖民地社会,是对整个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了解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虽然不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还是有意义的。所以读后我想记下这一千多字。 >读这本书,对家族生活中那套封建的东西,可以得到不少具体的知识,同时也可以看到,直到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还有这样一部家谱出现的情况。我没有读到其他家谱,也不具体知道人们常说的“续家谱”是怎么一回事。不过我想除了在港澳和台湾省那些地方,很可能还有人热心做续家谱的事。在中国大陆,这本也许是家谱中印出得比较晚的一部了。因为它是抗战前夕才印出的。抗战后,我想“修家谱”的事就会停下来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不会有什么人去做这种事情。从这点上说,这本书还有它特殊的价值。究竟还有没有比这更迟印出的家谱,这一点可以设法了解。 >昨夜促成我翻阅这本书的,是我想为《上海滩》写一篇《小刀会在上海起义前后的南市郁氏家族》。最初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本来只想把我父亲给我讲的故事写下来,后来看到台湾省作家高阳先生写的小说,看到他的小说中有几处涉及我的家史,才知道对我想写的这段故事,有不少文献应该查一下。我请两位同志帮我收集了一些材料,也希望高阳先生告诉我一些他掌握的线索,可是一直没有想到去查一下家谱。昨夜读了之后,才知道原来家谱中的确有一些有用的材料。 >读了这本家谱不但对于研究我的家史有用,而且也可以从中看到当时上海社会一些情况。比如家谱中记载,我的一个祖宗叫郁泰峰的,因为在小刀会占领上海县城期间他给了小刀会许许多多两银子,清军攻破上海城之后,就一次罚他捐 20 万两银子修上海城墙。这次他不敢请赏。以后一不做二不休,他又捐了 20 万两银子给宫廷,就风头十足。事后他给清朝 ... 提出增加松江府和上海县的“文童”(即“文秀才”)和“武童”(即“武秀才”)的名额的要求,得到批准。我原先知道这件事,但不具体。读了家谱之后才知道,在郁泰峰提出这个请求前,松江府每年中取 25 名“文童”,15 名“武童”,上海县每年中取 14 名“文童”,9 名“武童”,郁泰峰提出请求后,松江府每年文童、武童各增加 10 名,上海县增加 10 名文童,9 名武童。这样一府一县文武童总数从 63 名增加到 102 名。从这儿不但可以看出郁泰峰的手腕(他因此得到了表彰,还加了个盐运史的官衔),也可以知道当时松江府和上海县每年中文武秀才的人数。这样的材料,我不知道是否容易得到。从这方面来说,我觉得没有白花那两个小时。 >此外还有一种收获,那就是它可以帮助我回忆自己少年时的一些情况。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这家谱编成付印时我已经 19 岁了。在这家谱中有七,八处提到我自己名字的地方,还有有关我父母、祖母和我本来几乎一点不知道的关于我祖父、祖母,以及我的父亲的某些情况。当然,有些事只有我本人才会注意。一个人对与自己直接有关的事情当然会有一种特别的兴趣。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读了这样一本书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2.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3.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4.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5. 南朝猛将萧摩诃从13岁猛到73岁,威震敌胆,却晚景凄凉,黯然谢幕

    纵观历代亡国之主,无不有其可恨之处,尤其如商纣,如隋炀,如刘子业,如萧宝卷,暴虐百姓。但另有一些亡国君主,可恨之中,更多的是可怜、可厌,如汉蜀后主刘禅、如陈后主叔宝,如南唐后主李煜,如宋徽宗赵佶,如王衍,如孟昶,这些人都有小聪明,甚至多才多艺,但在治国处政上,多半颟顸昏庸,不知所为。这其中的陈后主叔宝,败亡之后,还恬不知耻,向隋文帝杨坚乞官。

  6. 神仙都长什么样?为什么我们看到有的俊道骨仙风,有的丑陋吓人?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古人最初把神仙想象为一位肌肤像冰雪一般洁白,不食人间烟火,还可以乘云驾气、御龙飞天的完美神人形象。能像神仙一样长生不死不但是修炼方士的追求,更是古代帝王们梦寐以求的事情。东汉中叶,汉留侯张良的九世孙张道陵于蜀地鹤鸣山修炼,声称太上老君授以正一盟威之道,并授诸品经箓、

  7.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8. 残酷真相:这个社会正在「 ”惩罚”阅读经典的人

    作者:拙棘本号原创编辑:吴伟雷蒙·威廉斯讲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发现:每个年代都有文人哀叹,自己小时候那个田园诗般的老英格兰已经消失了,工商业的发展使英格兰变成了一个冷漠、粗鄙的国家,而有趣的是,他们童年时代的老英格兰却是上一辈文人眼中污浊败坏的新英格兰,相应地,上一辈文人也在美化自己童年时代的英格兰,认为那才是真正的黄金时代。

  9. 每个孩子都可以成才——胡适母亲的三个教子秘诀

    胡适,现代学者、诗人。安徽绩溪人,原名嗣穈,字希疆,后改名适,字适之。幼年在家塾念书,13岁到上海求学。19岁赴美留学,于康奈尔大学就读农科,后改读文科。24岁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哲学。

  10. 鬼谷子这个神人他的绝学有哪些?我们该如何学习运用《鬼谷子》?

    最后与其妻子莘姒夫人得道成仙。其主要作品为《鬼谷子》、《本经阴符号七术》、《关令尹喜内转》。其主要作品《鬼谷子》共十二篇:捭阖、反应、内揵、抵巇、飞箝、忤合、揣、摩、权、谋、决、符言。其显为人知的是纵横术。如果要形象权利人事,就要动用心思,运用谋略影响关键人物,达到目的。

随机推荐

  1. 房间电视柜吊柜效果图展示 揭秘其操作工艺过程

    电视柜吊柜五金安装:五金的品种、规格、数量按设计要求安装,安装时注意位置的选择,无具体尺寸时操作就按技术交底进行,一般应先安装样板,经确认后大面积安装。吊柜,指的是住宅套内上部的贮藏空间,壁柜、吊柜木制品由工厂加工成品或半成品,木材含水率不得超过12%。加工的框和扇进场时应对型号、质量进行核查,需有产品合格证。吊柜钢骨架应检查规格,有变形的应修正合格后进行安装。

  2. 菩萨一直都在关照我(图文)

    菩萨一直都在关照我许惠琼述慧峻记许惠琼,台南市人,三十一岁,是位家庭主妇,但是发生在她身上的感应,多得不胜枚举。六十八年三、四月间,我第一次看见了观音菩萨的化身。冥冥之中,想必是观音菩萨来救我呢!这是否由于我多生前的善业功德所致,抑或是我对观音菩萨一心至诚的感应道交呢?六月间,在一次梦中,问观音菩萨我以后的事。

  3. 【燎薰】的意思是什么?【燎薰】是什么意思?

    《文选扬雄<甘泉赋>》:「于是钦柴宗祈,燎薰皇天。」张铣注:「烧牲玉薰天以祭也。」燎薰的拼音liáoxūn燎薰是什么意思燎薰liáoxūn谓烧牲玉使烟气上腾以祭天。

  4. 铄金点玉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shuòjīndiǎnyù【解释】熔化金属,玷污美玉。比喻毁谤为害之烈。【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铄金点玉”

  5. 梦见篮子:篮装面包,与人分享成果

    梦中的篮子象征著充实或者过量,可是必须装满物品。如果梦见自己努力想装满一个篮子,那就预示著做梦的人希望表现或者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才智;如果梦见一个装满面包的篮子,那就意味着做梦的人愿意和他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物质或者精神上的成果;如果梦见装满了水果或者其他食物的篮子,那就暗示著做梦的人身体健康。梦见蔬菜::衣食无忧,事业有成大师解梦·权威解梦:12年专注解梦服务,值得信赖。

  6. 【历学】的意思是什么?【历学】是什么意思?

    ●宋洪迈《夷坚丙志·龙可前知》:「东平龙可,字仲堪,邃于历学,能逆知未来事。」★「历学」在《汉语大词典》第6821页第5卷366参见:历学历学是什么意思历学lìxué阴阳历数之学。

  7. 梦见死老鼠 孕妇梦见死老鼠 – 周公解梦

    孕妇梦见死老鼠,自己和孩子身体都会很健康。周公解梦梦见白蛇意味着什么?

  8. 梦见眼镜蛇 梦见眼镜蛇什么意思

    梦见眼镜蛇是什么意思?梦见眼镜蛇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眼镜蛇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许多眼镜蛇,在异性方面呈现出阴影。女性梦见眼镜蛇寓意著一些不好的事,例如被...。梦见眼镜蛇,预示著学业有成,生意红火,工作上的进展和生活水平的改善。情侣梦到眼镜蛇,意味着反目成仇。梦见被眼镜蛇咬和打死眼镜蛇,都代表要进钱财,有财运。打死眼镜蛇还表示,战胜劲敌,取得胜利。

  9. 宋光宗赵惇生平 历史上宋光宗赵惇怎么死的?

    是宋朝所有皇帝中比较平庸的一位>受父宋孝宗禅位而登基做皇帝以后,已经42岁。>宋光宗赵惇>光宗历来就与孝宗不和,宋孝宗逊位后他长期不去探望,熙五年,宋孝宗得病,宋光宗既不请人看病又不去探望孝宗,乃至孝宗病逝他也不服丧。光宗只好让位于太子赵扩,自己闲居临安寿康宫,自称「太上皇」。等皇太后主持完宋孝宗的葬礼,光宗次子嘉王赵扩就登基做皇帝,是为宋宁宗。

  10. 耳食之论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ěrshízhīlùn【解释】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同“耳食之谈”、“耳食之言”。【出处】无【例子】无【相关】百度“耳食之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