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铜鼓舞,流传于中国西南彝族、苗族、壮族、瑶族、水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的民间舞。铜鼓舞是中国最古老的舞种之一。云南楚雄出土的铜鼓,距今已有2600多年。明代《蜀中风俗记》中载,婚丧与年节时,当地都要“击铜鼓歌舞”。苗族铜鼓舞是一人击鼓并兼领舞,他击出时快时慢节奏有序的鼓点,自己随之起舞,众人环绕他,囊玛时进时退,踩着鼓点舞蹈。
铜鼓舞(汉语拼音:Tonggu wu),流传于中国西南彝族、苗族、壮族、瑶族、水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中的民间舞。以击打铜鼓而舞为特征。铜鼓舞是中国最古老的舞种之一。云南楚雄出土的铜鼓,距今已有2600多年。铜鼓可能由铜釜演化而来,原为炊具或礼器。明代《蜀中风俗记》中载,婚丧与年节时,当地都要“击铜鼓歌舞”。同时,铜鼓舞与祭祀或巫术(驱病祈福)活动也紧密相关,如宋代史籍上说:“击铜鼓、铜沙锣以祀神”;“病不知医,尚跳鬼,数人为群,击鼓鸣钲,跳舞呼号”。苗族铜鼓舞是一人击鼓并兼领舞,他击出时快时慢节奏有序的鼓点,自己随之起舞,众人环绕他,囊玛时进时退,踩着鼓点舞蹈。瑶族铜鼓舞蔚为壮观:逢年节,十几面甚至几十面铜鼓一字排开,每面鼓一人边击边舞;中间还有一面直径不小于60厘米的大木鼓领奏,全场鼓声震天,时促时缓。壮族铜鼓有公、母之分,跳舞时,它们各分左右,中间夹一大皮鼓,皮鼓主奏,公母铜鼓伴奏,别有韵味。
铜鼓舞362501” 2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