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国王 ... 生救母

佛陀时代,有一独生子从小备受父母的疼爱。父母竭尽心力培育他,并且让他跟随良师益友学习,一心希望他将来能有一番成就。但是独生子态度傲慢,没有恆心毅力,不肯用心学习,常常早上才学的东西,下午就放弃了,结果几年下来,没有学到任何的知识,父母只好失望地教他回家治理家业。独生子为人悭贪,行为放纵,变卖家产供自己挥霍,致使家道中落,沦为贫穷。骄傲虚浮的他,做事鲁莽没有智慧,又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平日蓬头垢面,不修边幅,所以大家都很厌恶他,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面对这些境遇,独生子不但不知反省检讨,反而还埋怨父母,责怪师长、朋友,觉得都是祖先神灵没有庇祐,才让自己诸事不顺,落到今日的地步。所以,独生子心想:「既然如此,我不如去跟佛陀学道,或许还可以得到一些利益。」独生子来到精舍,向佛陀顶礼后,说道:「佛陀啊,您的教法宽大,可以包容所有的人,请允许我做您的弟子吧!」佛陀说:「想要求道,就要力行清净的行为,你现在仍有种种恶习,如同带着一身的污垢,若不改过,即使跟随我修行,也是无益。不如你先回去孝顺父母,研习老师所教导的东西,并且好好治理家业,让家里富裕起来。还有,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仪容,不可不合节度;做任何事都要专心一志,勤勉努力,那么必然会受到大家的称讚与羡慕,这才是真正的道。」于是世尊为他说了一首偈语:「不诵为言垢,不勤为家垢,不严为色垢,放逸为事垢,悭为惠施垢,不善为行垢,今世亦后世,恶法为常垢。垢中之垢,莫甚于癡,学当捨此,比丘无垢。」独生子听了之后,醒悟自己骄慢愚癡的习气,欢喜地听从佛陀的教诲回家,并且经常思惟偈语中的涵义。从此之后,他不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诵习经典、勤修家业,并且以戒法来规範自己的行为,凡是不合正道之事他就不做。亲族及乡里看他改变这么多,都非常讚歎,于是他的名声传遍各地,国人都称讚他是贤人。三年后,独生子又来到佛陀的面前,以至诚恭敬心顶礼佛陀,并向佛陀稟告:「世尊,过去三年我听从您的嘱咐,尊敬父母师长,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改恶行善,所有的人都替我感到高兴。恳请佛陀慈悲,允许我出家修行。」佛陀应允后,独生子的鬚髮自动落下,马上现出清净的僧众形象。出家后,他日日精进,思惟止观、四圣谛及八正道的道理,不久即证得阿罗汉果。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国王 ... 生救母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文殊、弥勒、观音、普贤等菩萨,在历史上真有其人吗?

    文殊,是中国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与普贤菩萨同为释迦牟尼佛的左右胁侍。那么,文殊菩萨在历史上也真有其人吗?对文殊菩萨的信仰,是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壮大、流布而逐渐形成的。据说文殊一出生就会说话,像童天子一般;和释迦牟尼一样,也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显示出他的不同凡响。在释迦牟尼传教说法的四十五年中,文殊始终追随左右,成为释迦牟尼的得力助手。

  2. 铁扇公主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为何不是牛精?

    西游里的妖魔鬼怪有不少,最后能活下来的却不多。除了九头虫、黑熊精外,最有名的就是牛魔王、铁扇公主和红孩儿一家三口了。然而,铁扇公主前身是谁,她的扇子从何而来,为何能灭火,红孩儿是牛魔王之子,为何不是牛精等问题,西游中并没有交待。

  3. 全国唯一不供佛祖的佛寺,被帝王尊崇上千年,门票0元少有人知

    佛教的历史距今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在历史上,佛教对我国中原王朝影响意义深远,历史上有很多皇帝都是虔诚的佛教徒,比如说人们熟悉的梁武帝,只不过他最终的结局不好,王朝也没有成功统一。缙云寺建立之后,受到了历代帝王的封赐。因此在隋朝时期,缙云寺没有受到皇帝的尊崇。

  4. 佛陀之死,学佛是理性的思辨,不是迷信的狂欢

    佛陀认为,认知不同是正常的,关键要探讨求源!佛陀的一生就是辩论的一生,辩倒了无数婆罗门,逼着对方不得不改革自己的宗教。佛陀很伟大,但是也是人,生老病死一样不能少。82岁的佛陀,耗尽了最后的力量。他用一生告诉世人,不要偏执,不要迷信。夜,一颗罗沙树下,佛陀进入了弥留之际,阿难哭了。佛陀所有秘密之言,唯有阿难能知。佛陀的一生,从无神迹,他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帮助世人理解世界和人生的认知体系。

  5. 金蝉子为啥被贬下界?你看他以前在灵山干了啥

    虽然说唐僧转世之前的金蝉子确实是风光,身为佛祖的二弟子走到哪里都会有人来巴结,但是不巧,金蝉子因为犯了一个错就被佛祖贬下来了,那么金蝉子为啥就被如来佛祖贬入下界了呢?金蝉子在灵山干了什么呢?

  6. 照片中:火化的佛像和佛像

    精神发现这尊菩萨雕像是260多尊雕像中的一个,被发现埋在火化后的遗骸附近,铭文上写着高达摩佛或者仅仅是佛陀)。火化的遗体火化的人类遗体被发现在这个陶瓷盒子里。偷偷偷看一张陶瓷盒的x光照片显示的是罐子和后来被火化的人类遗骸。一个国王这尊雕像展示了一个被称为“天王”的神。这尊菩萨像高34厘米,一位探索者这尊菩萨像被发现时头部和身体分开,必须重新组合起来。这一发现最近发表在《中国文物》杂志上。

  7. [网上展馆] 木雕神明造像选粹

    民国黄杨木瘦骨罗汉高22厘米清黄杨雕罗汉高18cm清晚期东方朔像高12厘米,座子高3.5厘米。传统木雕神明造像自东汉开始可分三类:一、道教造像。武财神名赵公明,传说是钟馗同乡,陕西终南人氏,后遇张天师而得到。被信徒奉为财神,来自《封神榜》神魔小说。因此,后人将契此塑造成大肚弥勒佛,名扬四海。本期展馆我们特选了数个木雕神明造像,愿与木雕爱好者共赏!

  8. 释迦牟尼故事(5)

    释迦牟尼的佛法,从此向更广泛的地域传播。释迦牟尼曾答应摩竭陀国王频婆娑罗,自己成道,必先去度他。在当时的古印度,除了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之外,还有六个较为有影响的宗教派别,在佛经中将这六个教派称为“六师外道”或“沙门六师”。释迦牟尼到后宫去看望妻子耶输陀罗和儿子罗侯罗。释迦牟尼这次回故乡虽然只住了7天,但由于他宣讲佛法,感召了许多王族的子弟。

  9. 释迦牟尼故事(2)

    另两人为释迦牟尼的堂弟阿难及王宫理发师优婆离。释迦牟尼向他们宣讲佛法,后来也先后度了他们出家。耶输陀罗后来与释迦牟尼姨母摩诃波闍波提一起皈依佛门后,成为最早的比丘尼(尼僧)。

  10. 释迦牟尼故事(1)

    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本《释迦牟尼故事》画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完美、最完整的佛祖故事资料,数十幅形象亲切,色彩绚丽的故事画面,概括了释迦牟尼的生平事迹及他的一些基本思想。释迦牟尼丝毫不为五欲的享乐所打动。

随机推荐

  1. 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三)

    学前譬喻故事续(十三)1、关于教养的故事有一个泼妇与人争吵了起来,那个和她争吵的人说:“你真是太没有教养了,我才不和你一般见识呢。”很快,破烂王收破烂时收到金戒指的消息不胫而走。>如果把金戒指比喻为悟道的话,修行者是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做好自己的方方面面,随缘悟道的,而不是故意去做作地追求“金戒指”。

  2. 梦见踩进粪坑

    周公解梦梦见踩进粪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踩进粪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历史典故:武则天当女皇帝

     历史典故:武则天当女皇帝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做了又一件震动朝野的事,那就是他执意废掉了原来的皇后王氏,改立他宠爱的武昭仪为皇后。这位武昭仪后来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则天是她退位后,唐中宗给她上的尊号,也是她死后的谥号。  武则天十四岁时,被唐太...

  4. 他考上黄埔军校纯属偶然,后和日军打了12年仗,一生从未受过伤

    郑洞国绝对算得上是抗战名将,早在长城古北口抗战中就有他的身影,此后大战小战都能见他横刀立马,足足与日本人较量了12年。而这12年中,郑洞国也是每一战都抱着马革裹尸的决心,战胜了死亡恐惧的将军反倒吓住了死神,这才能毫发无伤。结果两人同时考上,而且被分到了同一个队。这下冒名考试的行为即将暴露,郑洞国于是干脆主动交代问题,自请退学。就这样,直到郑洞国解甲归田,他都没有经历过受伤。

  5. 施粥的 ...

    范纯仁的属下这下才明白他要往粮食里撒土的真正意图。>范纯仁施粥的故事不仅让宋仁宗知道了他的才华,而且他施粥的故事,即使我们现在也未尝没有借鉴的价值。如果住廉租房就必须上公厕,那么结果可能就会跟范纯仁施粥的结局一样了。范纯仁施粥,运用了智慧,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最需要帮助的群众的利益。

  6. 古代状元是一种么样的官职?答案在这里

    状元并不是一种官职,它只是古代科举考试的一个代称。

  7. 真是千奇百怪 在中国古代中秋必做十件事

    我想这都是文人的习气,在中秋必是要吟上几诗来抒发自己。但是,在中秋各个地方的习俗不同,来看看在古代的乡民们在中秋必做的哪十件事。>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由此看来,古代人过中秋远比现代人要讲究得多。下面是他们必做的十件事情。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

  8. 唐高宗李治为何会杀亲舅舅?

    何况,此时的长孙无忌已经遭到了唐高宗的厌恶。对于这桩大案,唐高宗先是“惊”,继而“泣”,可他既没有找来长孙无忌当面对质,也没有做任何的调查取证,就把亲舅舅发配到了黔州。唐高宗逼死长孙无忌,本想着就此独掌大权,但最终却被以武则天为首的新的政治势力架空。

  9. 夏帝少康简介 恢复夏王朝的统治 开创少康中兴

      夏帝少康(前2003--1983)元年丙午,在位21年。夏朝第8代帝王。夏帝相之子  少康公元前1940年—前1880年在位。少康,相的儿子,母亲为有仍氏(今山东省微山县)人。他是相的遗腹子。相被迫自杀时,少康还没有出生。母亲后缗氏当时顾不得失去相的悲痛...

  10. 瓜果去火但脾胃虚寒的人不宜食用

    健康饮食冬春之交,一些人口干舌燥,认为多吃水果可降火。但瓜果均有一个寒凉的特性,由于老年人大都体虚胃寒,若以瓜果去“败火”,必然适得其反。健康饮食西瓜是败火的宠物,素有“吃上两块瓜,药物不用抓”的说法,其除烦止渴、养心安神作用颇大,但对脾胃虚寒、寒积冷痛、便溏尿清的人却不宜食用。若脾胃素虚、阳气不足的人食香蕉就会适得其反,反会使虚火更旺。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