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张宏杰丨屡遭退稿的《万历十五年》: 为何意外红遍中国?

屡遭退稿的《万历十五年》, 为何意外红遍中国? 文丨张宏杰 一纸风行三十年的《万历十五年》,在大陆一发行便引起轰动。黄仁宇,也成了「普通读者心目中影响最大、名声最盛的历史学家,甚至都不用加「 ”之一”二字」。 但是它的「 ”现象级爆发”背后,却隐藏着许多坎坷。 一开始,谁也没想到这本书能够成为畅销书,包括黄仁宇自己。 01 一波三折的出版历程 1976年,五十八岁的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华裔历史学者黄仁宇用英文完成了一本书,取名为《无关紧要的1587年:明王朝的衰落》(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 这本翻译成中文时名为《万历十五年》的书后来被评论为一部充满 ... 、才华横溢的作品,作者试图从中国历史上这看起来无关紧要的年头出发,解释一个重大问题:中国在历史上何以落后于西方。 黄仁宇四十八岁才入行历史学界,个人作品不多,已近六十花甲的他急需出版一本有分量的作品来证明自己的学术水平。因此这本书是他调动一生的经验和思考全力以赴的作品,寄出书稿的时候,他充满信心。他认为这是一颗重磅炸弹,将在世界史学界引发一场巨大震动。 然而他收获的,却是美国多家出版社一次又一次地退稿。 祸不单行,就在这本书屡遭退稿的过程中,1979年,黄仁宇以六十一岁的「 ”高龄”,被所在的纽约州立大学辞退。他在回忆录《黄河青山》中说: 一封1979年4月10日由校长考夫曼博士(Stanley Coffman)署名给我的信如下:「 ”你的教职将于1980年8月31日终止。你的教职之所以终止,是由于人事缩编所致。” 这是一个突然的打击,黄仁宇完全意想不到,因为到1979年春季为止,他已在纽约州立大学连续任教十年,已经获得了「 ”终身”教职。 黄仁宇在回忆录中说:「 ”我被解聘了。这是侮辱,也是羞耻。” 相对羞耻,更为难以承受的是经济问题。他的生活陷入朝不保夕的境地。就在被解聘前不久,因为在欧美出版无望,黄仁宇干脆自己动手把这部书稿译成中文,定名为《万历十五年》,托人带到国内碰碰运气,看看有没有出版的机会。 这本书在中华书局几经讨论和反复,终于在三年后,也就是1982年付梓出版。有意思的是,也许是因为作者的籍籍无名,书的封面上竟然没有出现黄仁宇的名字,只有题字者廖沫沙的名字。 接到样书后,已经六十四岁的黄仁宇心情非常激动。虽然他也指出:「 ”封面上……没有作者黄仁宇的名字,在设计上似欠完善。”但是接下来,他还是在信中一再对中华书局表示感激。他说:「 ”大历史观容作者尽怀纵论今古中外,非常感谢,应向执事诸先生致敬意。” 02 出乎意料地走红 一开始,谁也没想到这本书能够成为畅销书,包括黄仁宇自己。 为了证实他的激动心情,黄仁宇在这本书刚刚出版时表示,虽然他经济上处于困窘之中,但「 ”不受金钱报酬”。因为 「 ”国内作家多年积压书稿亦望付梓,《万》书与之争取优先出版机会,故暂不收稿费及版税”。 后来中华书局向黄仁宇赠送了200册书,以充稿费。 然而这本为了「 ”统战海外知识分子”的书上市后,市场反响居然非常好,第一次印刷2.5万册,很快就销售一空,在读书界引起很大轰动。后来历史认知网书店拿过这本书的版权,将它作为「 ”黄仁宇作品系列”中的一种出版。 虽然没有做任何营销,但是《万历十五年》还是迅速成为大陆最畅销的历史著作,迄今销售已经数百万册,成为现象级出版物。嗅觉敏锐的台湾省出版商立刻推出台湾省版,同样引发巨大轰动。 从此,黄仁宇的作品在海峡两岸一部接一部地出版,几乎每本都受到热烈追捧。在20世纪最后十余年间,黄仁宇成了中国海峡两岸普通读者心目中影响最大、名声最盛的历史学家,甚至都不用加「 ”之一”二字。 而《万历十五年》的英文版也在屡屡碰壁之后,在他被大学解聘后的第二年,终于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黄仁宇的期待一定程度上得到实现,这本风格独特的书立刻引起了评论界的关注。 如今,这本书已经一纸风行三十年,坊间甚至有「 ”不读万历十五年,读遍诗书也妄然”「 ”生平不读十五年,就称明粉也枉然”的戏语。《万历十五年》已经成为了一种流行阅读的符号性读物。 03 反转:天时地利人和 为什么这样一部最初不被看好的作品,后来在中国大获成功呢? 首先这与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1949年后,大陆史学界对历史形成一系列固定的近乎公式化的解释,比如五阶段论、农民起义是历史前进动力论等。历史学界越来越呈现一种僵化、沉闷、压抑的局面。 而《万历十五年》的出现,如同在沉闷的房子里打开了一扇窗户,让刚从「 ”文革”中走过来的中国文化界呼吸到了外面世界的新鲜空气。人们不约而同地惊叹:「 ”原来历史可以这样写。” 其次,这本书的畅销更与黄仁宇独特的叙事策略有关。我们先来看一下这本书的开头: 公元1587年,在中国为明万历十五年,论干支则为丁亥,属猪。当日四海升平,全年并无大事可叙,纵是气候有点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间时疫流行,旱情延及山东,南直隶却又因降雨过多而患水,入秋之后山西又有地震,但这种小灾小患,以我国幅员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酿成大灾,也就无关宏旨。总之,在历史上,万历十五年实为平平淡淡的一年。 这段叙述文学感很强,在平淡不惊中透出一股深沉广阔,是一个不逊于许多文学名著的开篇。 黄仁宇选择了明朝万历十五年,这样一个平淡的、没有什么突发事件的一年,选择了六个人物,用七篇文章来展示大明帝国,并分析它的内在机理。这六个人物是万历皇帝朱翊钧、首辅大学士张居正、后继首辅申时行、清官楷模海瑞、大将军戚继光、名士思想家李贽。 事实上《万历十五年》的叙事结构就是以一个个人物为中心,明代万历年间的历史被组接为一个个故事性叙事,作者把一桩桩历史事件围绕着一个个历史人物,叙述得娓娓动听。 因此,这本书成功的要点之一在于,作者能娴熟地使用文学化的手法,达到史学的目的。 作者以文学性的写法,传达的却是史识:他以1587年极为平常的一天为起笔,讲述了一个宛如传奇的历史事件,一次讹传的「 ”午朝大典”,带出万历皇帝这十五年所一一经历过的繁琐而令人窒息的典章制度,描写了整个朝廷就是一个主要由文人管理的机构,这个机构刻板地按照祖宗不变的法则运转着,是那么的疲惫与乏味。 04 半路出家的传奇之路 为什么黄仁宇能独辟蹊径,写出这样符合读者口味的作品呢?这与黄仁宇的个人特质有关。 黄仁宇的人生是颇有点传奇色彩的。黄仁宇是湖南人,少年早慧,十四岁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十八岁考入南开大学理学院机电工程系,不出意外的话,他本来应该成为一名工程师,在机电工程领域大展所长。 战后他负笈美国,凭在美国陆军指挥参谋学院所修的学分,获密歇根大学录取,以三十四岁的「 ”高龄”从大学三年级读起,先读新闻,后转到历史,1954年获学士学位, 1957年获硕士学位,1964年获博士学位。 因此,黄仁宇是一个典型的「 ”半路出家”的历史学者。在成为历史学家之前,黄仁宇做过两年的工科大学生,十多年的军人,求学期间为了谋生,更是从事过多种职业,比如电梯服务员、收货员、洗碗工等。他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时,已经四十六岁,而且还是「 ”老光棍”。直到四十八岁,他才获得稳定的社会身份,有能力结婚成家。 这样的经历,在当代历史学术界可谓绝无仅有。「 ”半路出家”,一方面使黄仁宇的学术训练可能不够严格、规范,另一方面,却也使他没有被学术界学术产品的「 ”流水线规则”所驯化,保持了强烈的个性。更重要的是,「 ”半路出家”使黄仁宇终生保持了对历史发自生命深处的草根式兴趣。 「 ”半路出家”的黄仁宇的所有思考与写作,都与自己的生命经验息息相关,他的研究不只是为了解决学术问题,更是为了解决个人生命中的困惑。「 ”我所以成为历史学家,是因为自己颠沛流离,一切源于中国的动荡不安。”「 ”对我来说,历史学不只是行业技艺而已。……我开始接触这一行业和技艺,是因为动荡不安的生活造成心灵苦恼。” 黄仁宇本是一个个性强烈的人,为人有横绝一世的气魄,敢于冒险和尝试,要不然也无法解释他人生道路上这几个剧烈的转弯。因此,从事历史研究后,他一心要解答困扰他自己的最大问题,也是困扰那一代中国人的最大问题,即中国与西方为何不同,中国如何才能完成现代化。 05 掌声后的寂寥 正是「 ”半路出家”而又「 ”野心勃勃”,导致了黄仁宇的毁与誉。 黄仁宇的作品当然不是没有问题,有些地方存在很严重的硬伤。但是,他的洞察力、悟性、归纳能力、综合能力、「 ”通感”能力是罕见的。他强烈的问题意识和勇气,他将学术成果通俗化的本领,无人能出其右。 除此之外,即使以学术圈内的严格标准去衡量,黄仁宇也是颇有一点学术分量的。他的博士论文《明代的漕运》,他获得基金支持的专著《十六世纪明代中国的财政与税收》,都是被认可的有相当水准的学术著作。 学界泰斗费正清和李约瑟都对他很欣赏,特别邀请他参与《剑桥中国史》、《中国科学技术史》和《明代名人传》这些重头学术著作的撰写。这都是响当当的学术履历。 如果他没有写这么多通俗和半通俗的面对普通读者的历史著作,如果没有在普通读者中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他可能不会受到学术界如此强烈的批评。 因此,黄仁宇虽然收获了普通读者的无数鲜花和掌声,在学术界却是孤家寡人。「 ”但在另一方面,即他的个人创作方面却显得很不幸运。无论是史学界和汉学界,他都没有多少可以平行、平等、平和地进行交流的同志,他应该是处在独学而无友的状态;他在一所并不出名的大学教着一门并不重要的课程;他所进行的一些学术尝试,也经常得不到多少有力的响应。”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介绍: 书中既有文史大家的传记,如《鲁迅的收入与生活》《巴尔扎克的天才与虚荣》《黄仁宇与》;也有回忆与自己的导师——著名学术大咖的往事,如《我所知道的葛剑雄老师》《我的导师秦晖》;既有传记文学的轻松好读,也有作者对于通俗历史的严肃思考,是可读性与思想性兼具的作品。 ↓↓为您推荐↓↓ 王雁翔:雪山上的灯光 贾平凹:从棣花到西安 严歌苓:人间极乐之事,都是苦中作乐 人民大会堂77年悬挂的56幅字画(最全版本) 钱穆:我们如何读古诗

张宏杰丨屡遭退稿的《万历十五年》: 为何意外红遍中国?的更多相关文章

  1. 从曹植的《洛神赋》,看其对后世艺术创作的影响程度?

    虽然在储君的争夺中,曹植没有能够胜过曹丕,但在文学领域,他绝对是曹家最为出色的人,后世很多人对于曹植的评价都非常高,其中谢灵运更是直接就表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三国剧照可由于三国以及后来南北朝的乱战,使得曹植的很多文章都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他还是有部分作品能传世,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洛神赋》,这篇文章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传世名篇,对于后世的艺术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曹植《洛神赋》洛神又称

  2.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3.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4. 读书人在古代地位高吗?其实不然,看他们三个就知道了

    文/晨曦水滴人生感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识字,历来被人们看做是高端的行业,端坐庙堂之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为世人所津津乐道。

  5. 《红楼梦》中的灯谜有什么作用呢?

    灯谜,又叫猜灯谜,它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一门传统的综合性语言艺术。从现有的古籍记载当中,我们可以知道,自先秦以来,在许多生活领域里,都有谜语这一语言形式的运用:人们用比喻、借代、描绘、字形离合等...制成谜语,用来劝谏、讽喻统治者,在外交上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用谜语来暗通情报,掩人耳目;文人之间也会用谜语来相互戏谑等。

  6. 孙武为什么在先秦史书中籍籍无名?

    孙子兵法孙武虽然被誉为「”兵圣”,千古流芳;其所著的《孙子兵法》更是被推为兵家圣书,誉满全球,可是关于他这个人是否真实存在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过,原因并不复杂——孙武生平事迹的文字记录,最早是出现在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当中,而在更早的、先秦时代的史书,诸如《左传》、《战国策》等,却只字未提。此外,《史记》中关于孙武参与吴王阖闾伐楚之战的记载,与《左传·定公·定公四年》中的记载相冲突,按照《

  7. 唐德刚访谈李宗仁:口述内容删得太多,李宗仁竟有些不痛快

    《李宗仁回忆录》,唐德刚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唐德刚用力最深的是《李宗仁回忆录》,足足访谈了七年。与胡适的严谨不同,李宗仁的口述可以说是滔滔不绝、鱼龙混杂,如何取舍便成了难题。

  8. 张耕华 | 陈寅恪、吕思勉治史风格的异同

    陈寅恪、吕思勉陈寅恪和吕思勉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史学大家,他们的治史都以研读传统典籍为基础,也都继承了中国历史上的史学传统。陈寅恪、吕思勉两位都是纯粹的历史学者,但都非常关心社会现场,其著述之命意,常希望在历史中寻求经验教训,而非纯粹为史实而考证史实。论者常常关注陈、吕两位治史上的前一方面成就,而对后者则有所忽视,其实,这是他们治史的重要特色,也是中国史学史上珍贵的学术遗产。

  9. 苻坚:淝水之战大败被嘲笑千年,可有谁知道他也是一代仁君呢?

    说起苻坚,大家一定听过很多关于他的典故吧。淝水之战,就是苻坚被中华历史嘲笑了几千年的败绩。

  10. 俞平伯晚年红学观点不仅振聋发聩,至今也没有望其项背者……

    俞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出身于世代诗书之家。曾祖俞樾,清末著名学者、文学家、经学家、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对《红楼梦》也有涉猎。父亲俞陛云,近代知名学者、诗人、书法家。俞平伯从小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里,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国学基础雄厚。1919年他毕业于北大并负笈英伦深造,很自然地成为一个著名学者,历任上海大学、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教授。

随机推荐

  1. 揭秘佛陀当年六年苦行的因缘

    当佛陀还是太子时,为了修行,离开皇宫,五年的参访、六年的行,这些都只不过是现八种相于人间,用以引导弟子如法修行就可以成佛的...。六年的苦行,让他受尽了折磨,也碰到很多魔眷来扰乱。>但是他也不愿意他的朋友火曼错过时机。护喜越想越不对劲,一眨眼六天的时间已经过去,再拖下去,机会就错失了;所以,又再去找火曼。

  2. 梦见山崩地裂自己没事

    周公解梦梦见山崩地裂自己没事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山崩地裂自己没事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秋天最大的12个“小”谜团解开了!

    请继续阅读我们多年来关注这个季节来来去去的最有趣的“生命的小秘密”。在14世纪末以前,秋天在英语中被称为“收获”。然后,拉丁语“秋天”出现了。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称,秋季可能是季节性过敏的黄金时期。不过,雄性西伯利亚仓鼠睾丸萎缩是秋天带来的一个奇怪的季节性周期。他们的睾丸在一年中最长的几天里比最短的几天膨胀了17倍,这是由激素kisspeptin控制的季节性变化。

  4. 梦见滑滑梯

    周公解梦梦见滑滑梯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滑滑梯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孕妇梦见蜘蛛网是什么意思 – 周公解梦

    孕妇梦见蜘蛛网是是什么征兆?孕妇梦见蜘蛛网很稀疏,预示了孕妈有可能会发生流产的危险,提醒孕妈要多加防范,注意自己的安全,要谨防意外的发生。孕妇梦见被蜘蛛网缠绕,预示了孕妈在生活中将会被困难包围,在此小编提醒孕妈要学会借借他人的力量,解决问题。孕妇梦见大蜘蛛,预示了准妈会生下如明珠般美丽的女宝宝,是吉兆。梦见自己在开飞机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6. 唾手可得 1990.5.16~1990.5.31

    星云日记唾手可得1990.5.16~1990.5.31五月十六日星期三上午七时,“初学概论”课今上--二、自我与常住佛光山与别院、分院、友寺间的关系。五月十八日星期五下午三时,由旧金山返回洛杉矶,飞机慢了一小时才起飞。如果能从中解脱出来,自在、快乐自然唾手可得。读书人为官在重名轻利,低级干部因为没有大的前途,因而重利轻名。西来寺所以主办“文化技艺训练中心”,主要是宣扬中华文化。

  7. 切尔诺贝利与福岛:哪个核熔毁是更大的灾难?

    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熔毁,最近在HBO系列节目《切尔诺贝利》中上演,25年后,2011年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灾难。,但切尔诺贝利和福岛的情况如何相互比较,以及哪个事件造成了更多的损害?2005联合国机构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4000人最终可能死于切尔诺贝利的辐射。

  8. 健康洗水果妙招大盘点

    水果含有的维生素比较多,口感比较好,大家总会有一种两种喜欢吃的水果,有不少的水果是可以连皮一起吃的,也有一些连皮吃会比较有益,例如苹果,但是不同的水果表皮残留的有害物质不同,有些甚至有寄生虫,如何正确地清洗水果,成为了健康吃水果的第一步。用热水洗水果也是个很好的办法,很容易将苹果表皮的保鲜剂等清洗掉。

  9. 罗尔斯简介

    LPGA全称:伊丽莎白·罗尔斯职业:LPGA高尔夫球手国籍:美国为什么出名:LPGA巡回赛职业高尔夫球手谁赢得了8个主要冠军和55个LPGA巡回赛职业赛事。她是世界高尔夫名人堂的成员。

  10. 我国古代对百姓最好的皇帝:一连减免百姓土地税十三年,世所罕有

    今天要说的这位,虽然功绩不如秦皇汉武,但是却是古代皇帝中口碑最好的,也是对百姓最好的一位,他就是汉文帝刘恒。因为代地的贫弱,所以汉文帝深知百姓的疾苦,这也为他后来宽容的治国理念打下基础。又因为刘邦去世后,吕氏弄权,朝廷上斗争激烈,汉文帝母子小心谨慎,从不掺和朝廷之事,所以她们母子在最初的斗争中并没有受到牵连,反而因为处事谨慎得到了保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