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不过与同为战友的康有为、梁启超不同,谭嗣同本人出身于官吏之家,在他参与变法之时,父亲谭继洵已经高居湖广总督一职了。那么眼看自己儿子被...,父亲谭继洵作为封疆大吏为何却没替他求情呢?而谭继洵虽为湖广总督,官至封疆大吏,但这权力全都是慈禧给他的,要是救自己儿子就相当于和上司翻脸,甚至很有可能小命不保。

戊戌变法是一场由知识分子主导的,学习西方 ... 的政治运动。这场运动只持续了103天就夭折在摇篮里。而谭嗣同作为支持光绪变法最坚决的人之一,在变法失败后自愿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以明变法之心。 不过与同为战友的康有为、梁启超不同,谭嗣同本人出身于官吏之家,在他参与变法之时,父亲谭继洵已经高居湖广总督一职了。那么眼看自己儿子被 ... ,父亲谭继洵作为封疆大吏为何却没替他求情呢?原因很现实。 笔者认为,谭继洵之所以没有出面求情,主要是因为谭嗣同这次犯的事太大了。如果小打小闹还好说,谭嗣同这情况相当于教唆光绪帝公然反抗慈禧太后,别的不说,慈禧第一个就饶不了他。 而谭继洵虽为湖广总督,官至封疆大吏,但这权力全都是慈禧给他的,要是救自己儿子就相当于和上司翻脸,甚至很有可能小命不保。除了慈禧,还有一群保守派的官员会对谭继洵自己群起而攻之。事实上,在谭嗣同为光绪出谋划策的日子里,谭继洵已经受到了同僚的参劾攻击。 再者从谭继洵本人的性格来看,他自己就是一个偏保守的官员。谭继洵是通过科举一步步当上官的。他治下的区域,政绩不好不坏。而当谭继洵被调到湖南任职时,与当时的上司张之洞意见有很大不同。 但谭继洵并不会提出来,而是采取「 ”你张之洞说什么我谭继洵照做”的态度。张之洞作为洋务派大臣,一直不遗余力推行新法,而谭继洵恰恰相反,不喜新政,张之洞叫他去谈论新政时也假装有事推辞。这样一位「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员,他是打心眼里只想安安稳稳做个官,过个太平日子,改革什么的谭继洵本身就不赞同。 因此大家可想而知父子二人的矛盾是多么尖锐。谭嗣同在甲午战争以后看透了清 ... 昏庸无能的本质,并对此痛恨不已。民族正值生死存亡之际,他迫切地想要改变这一局面,于是从西方 ... 国家中寻找出路。 当时作为头号强国的英国则引起了谭嗣同极大的兴趣,因为英国在光荣革命之前也是君主专制的国家,而现在成为了君主立宪制。谭嗣同虽然眼界开阔,熟知西方历史地理,但从小生活的、接受的仍然是东方儒家教育。因此谭嗣同将目标锁定在光绪皇帝身上,希望光绪能推行新政,变法图强。 父亲谭继洵对儿子坚决维新的想法异常不解,儿子谭嗣同对父亲保守陈旧的思想感到无奈,两人经常爆发争吵,家庭矛盾日益严重。以至于到谭嗣同加入变法之时,父子已多日无话可说了。 直到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在浏阳会馆被捕时,父子二人再也没见过面,因为谭嗣同在狱中度过了剩下的日子,直至喋血菜市场。而谭继洵也遭牵连而被停职罢免,受到地方官员的严密监控。里谭嗣同的死仅仅两年之后,谭继洵就在惊恐忧思中去世了。 笔者认为,不能光凭谭继洵没有向慈禧求情饶自己儿子一命就断定他是个冷漠至极,抛弃骨肉的人。应该说,谭继洵也有自己的难处,首先谭嗣同的变法触怒了包括慈禧在内一大批守旧派的利益。 首当其冲就是谭嗣同支持君主立宪制,这相当于让实际掌权人慈禧自愿放弃手中权力,而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慈禧只下令处死了谭嗣同一人,而没有连带处死谭继洵及其家人、学生等已经算是不幸中的万幸,要知道变法失败之后慈禧不顾情面直接将光绪皇帝软禁起来了。如果谭继洵真的不顾亲人的安危去求情,可能就不止罢官这么简单了。 另外,谭继洵对儿子谭嗣同的做法也不能理解,这应该算作是两代人之间的隔阂。谭嗣同深知以自己父亲的性格,是肯定得不到支持的。也许他曾经也苦苦解释过,希望得到父亲的理解。 然而在一切努力都失败后,谭嗣同选择了独自一人去战斗,就算再被捕时也一口咬定是自己的想法,与家人无关。虽然父子二人隔阂太深,但血脉亲情依然在,或许在谭嗣同死后的每个日夜里,谭继洵不仅仅恐惧着朝廷的报复,他人的监禁,还有时常冒出的谭嗣同的身影。
本文标签:谭嗣同父亲中国近代史历史清朝谭继洵慈禧戊戌变法思想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