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赵匡胤在代周建立北宋后的次年,由于担心那些禁军的高级将领效仿自己发动「”黄袍加身”而上演了一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赵匡胤虽然把那些跟随自己发动兵变的高级将领的兵权夺走了,但是,从中央到地方上的...制度还没有任何改变。为了将地方上的兵权也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以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对...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简单地说,赵匡胤主要进行了以下四项...制度的改革,从而将兵权从中央到地方上的兵权牢

赵匡胤在代周建立北宋后的次年,由于担心那些禁军的高级将领效仿自己发动「 ”黄袍加身”而上演了一场「 ”杯酒释兵权”的好戏。 赵匡胤虽然把那些跟随自己发动兵变的高级将领的兵权夺走了,但是,从中央到地方上的 ... 制度还没有任何改变。 为了将地方上的兵权也集中到自己的手中,以加强中央集权,赵匡胤又对 ... 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简单地说,赵匡胤主要进行了以下四项 ... 制度的改革,从而将兵权从中央到地方上的兵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 第一、禁军由「 ”三衙”分掌。 赵匡胤在「 ”杯酒释兵权”之后,就把殿前副都点检这一职位取消了。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则形同虚设,不掌握实际的兵权。 掌管禁军的机构虽然还是殿前司和侍卫司两司,但实际上却是由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三个机构分布掌管,称为「 ”三衙”。 「 ”三衙”的长官称为「 ”三帅”,他们分统禁兵,互不统属。「 ”三衙”的主帅和主要禁军将领都由皇帝任用和撤换,他们只对皇帝一人负责。 第二、领兵权和调发兵权分离。 「 ”三衙”虽然分布掌握禁军,但他们却无调兵和发兵的权力。发兵、调兵的权力在枢密院,而枢密院只有发兵之劝,而不能直接掌握军队。 南宋时的朱熹曾说:「 ”枢密院号为典兵,仓促之际要得一马使也没讨处。今枢密院要发兵,须用去御前画旨下殿前司,然后可发。” 这样一来,任何人法一兵役卒都得通过向皇帝要旨,没有皇帝的命令,任何人都无权调动军队。 第三、使京城驻军和外地驻军保持均衡,即「 ”内外相维”。 北宋建立之初,有禁军22万左右,赵匡胤把10万余人部署在京城,10万余人分散到各地驻扎,是京城驻军足以制止外地可能发生的叛乱,也使外地驻军联合起来足以制止京城驻军可能发生的内变,内外军队相互制约,都不敢随意发生变乱。 而京城驻军又比外面任何一个地方上的驻军多,这又反映了赵匡胤用兵保卫京城的意图。这样,皇帝也就可以牢牢地控制全国的军队了。 第四、使兵与将分离。 北宋时,无论是驻扎在京城的禁军,还是驻扎在外地的禁军,都必须经常的调动。京城驻军要轮流到外地或边境戍边,有的则要到产粮食的地方就粮。这种轮流驻防的 ... 称为「 ”更戍法”。 而且,军队的将领也经常要更换,有紧急的事需要出师时,将领由皇帝临时委派,当兵事完毕,即兵归宿卫,将还本镇。 这样一来,北宋就出现「 ”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将领再也不能和士兵相熟悉,在士兵中建立自己的声望,也就在也不能率兵同朝廷、皇帝对抗作乱了。 赵匡胤这一 ... 制度的改革,虽然造成了两宋时期对外 ... 行动偏弱,但却始终没有出现唐末及五代十国时期藩镇割据,武将拥兵自重与朝廷对抗的现象。 本文参考自:《宋朝史话》
本文标签:杯酒释兵权赵匡胤中国古代史宋朝历史唐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