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悲怜心晋朝比丘康法朗,在中山研习经论。法朗等瞻仰礼拜,见有两个僧人,各住一房间,一个在诵经,一个正患痢疾,满房间又脏又臭,那个诵经的漠然不管。到第六天,他的病情加剧,泻痢不止,他们共同护理。法朗他们原先认为那位诵经和尚缺乏慈悲心,听后,便去顶礼忏悔。对法朗的同伴说:“你们前生善根深厚,可以在今生满愿。”并留他们住下,法郎后来回到中山,成为大法师,深受僧俗大众的尊敬。。
悲怜心晋朝比丘康法朗,在中山研习经论。永嘉(公元307—312年)年间,与四位比丘西游印度,路经一千多里的流沙地带,看见路旁有所破败的寺庙,殿堂都没有了,乱草比人还高。法朗等瞻仰礼拜,见有两个僧人,各住一房间,一个在诵经,一个正患痢疾,满房间又脏又臭,那个诵经的漠然不管。法朗他们生起悲怜心,便留下来服侍他,煮稀饭和洗涤清扫。到第六天,他的病情加剧,泻痢不止,他们共同护理。当晚,看情况估计病人活不到天明。第二天清早去看时,病人容光焕发,毫无痛苦状,室内也由原来的污秽变为芳香。这下他们才明白是得道高人,故意考验人的。那病人说:“隔房的比丘,是我的师父,早已证道,你们可去顶礼。”法朗他们原先认为那位诵经和尚缺乏慈悲心,听后,便去顶礼忏悔。诵经和尚说:“你们都很虔诚,将来都能证道。不过法朗师宿根较浅,这一世恐难满愿。”对法朗的同伴说:“你们前生善根深厚,可以在今生满愿。”并留他们住下,法郎后来回到中山,成为大法师,深受僧俗大众的尊敬。。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