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當佛陀遊經拘薩羅國的娑羅林時,一位婆羅門居住在離娑羅林不遠的地方,有五百個摩納外道跟隨其修習。這位婆羅門經常想:「如果有一天,世尊來到這裡,我一定要向他請益,以解開修行中所遇到的困惑。」這一天,婆羅門派遣摩納們到娑羅林中撿柴,準備要祭祀火神,他們一進入林中,便看見佛陀端坐在樹下,容貌祥和,精神奕奕,宛如一棟光芒赫赫的黃金樓宇。

當佛陀遊經拘薩羅國的娑羅林時,一位婆羅門居住在離娑羅林不遠的地方,有五百個摩納外道跟隨其修習。這位婆羅門經常想:「如果有一天,世尊來到這裡,我一定要向他請益,以解開修行中所遇到的困惑。」 這一天,婆羅門派遣摩納們到娑羅林中撿柴,準備要祭祀火神,他們一進入林中,便看見佛陀端坐在樹下,容貌祥和,精神奕奕,宛如一棟光芒赫赫的黃金樓宇。親睹如來的摩納們,背起柴枝便趕緊回去稟告婆羅門說:「師父,您一直想見的世尊,正在離我們不遠的娑羅林中,若您想去參禮,現在正是時候。」婆羅門一聽便動身前往佛所,向佛請益。 婆羅門請示佛陀:「在鬱鬱茂密的深林當中,常令人感到害怕,為何世尊獨自在此禪修,不會感到畏懼?此處也無音樂娛樂身心,為何會喜歡在此獨處閑居,修習苦行?何不求作統理世界且自在的大梵天王,或者是掌理天界的帝釋天王,您究竟是為了追求什麼?」 佛陀回答:「有所執著、有所欲求的人,心中也會有種種的懷疑與困惑,始終在無量無邊的境界中,生種種染著。一切的煩惱皆源於沒有智慧,我已斷除無智根,脫離煩惱結使,所以沒有任何希冀欲求,也無諂曲之心,於一切善法中,已清淨自在無礙,證得無上菩提道。」 聽了佛陀的開示,婆羅門誠摯地讚歎:「我今日至心頂禮,皈依釋迦牟尼佛。佛陀已於諸禪定中得大自在,證悟無上正等正覺,實是天上人間之最尊最貴。此外,亦具足三十二相,端正莊嚴無與倫比,猶如雪山王。世尊雖於深林中得自在解脫,卻不會執著於此,而是安住在不生不滅的這念心上,離諸煩惱猶如拔除毒箭。世尊所宣揚的無上妙法,在眾論中為第一,於人中師子吼,開示四聖諦法,廣度一切有情。不但自身已出離生死大苦,亦救度眾生脫離苦惱,悉得清涼安樂。今日有幸值遇天上人間的導師,皈依如來座下,唯有世尊能令一切有情脫離生死此岸,到達涅槃彼岸。」婆羅門衷心讚歎佛陀之後,歡喜離去。 典故摘自《別譯雜阿含經‧卷五》 省思 《佛遺教經》云:「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惱亦多;少欲之人,無求無欲,則無此患。」心中有所希冀、欲求,則容易為境所牽缚、困滯,是故,行人當以大智慧光明照破煩惱妄執,還復本性,則能處處無礙,清涼自在。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释迦牟尼文化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