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导读:古人讲求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梁启超无疑是这方面为数不多的几个登顶者之一。耐人寻味的是,全面开花之外,他荫及后世,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他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
导读:古人讲求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梁启超无疑是这方面为数不多的几个登顶者之一。耐人寻味的是,全面开花之外,他荫及后世,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他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
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启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 ... 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梁启超家庭照
而反观常与梁启超并称的康有为,在前者眼里他的两个儿子一点事不懂,活是两个傻大少。两位在家的 ... ,将来不知被那三姑爷摆弄到什么结果。梁曾为老师叹息,像 ... 先生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全不会管教儿女,弄成这样局面。一样人杰,两般结果,徒令人叹。
在花城出版社出的《大家小集》系列梁启超这集中,专门选取了部分梁的家书。通过他给下一代的信,能看出他对儿女的教育何以如此成效卓著。
梁启超把子女看做是平等亲爱的朋友。因为行踪无常,他常和孩子们写信交流,所谈话题甚广,文学、历史,家常,人生无所不谈,总是亲切自然,不装不端。这位纵笔所至不检束的文字豪杰在给孩子们写信时,却是罕见的温柔、啰嗦、流水账,称呼也全是大宝贝思顺、小宝贝庄庄、老beby达达忠忠等,发自内心的亲昵。他给子女很多建议,却并不要求他们一定照办,即如思庄选专业,他一开始希望她选学生物,写信劝勉,后来了解到她没兴趣,便又写信说凡学问更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我所推荐的学科未必合你的式,你应该自己体察做主,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旧式的父母,总免不了架子和面子。在孩子面前,以长辈和权威自居,而不会平等交流。维珍集团创始人布兰森回忆其创意无限的起源正是其开明的家庭。父母双亲一向以平等的姿态对待我们,认为我们的看法跟他们一样有价值。总是鼓励我们独立思考,很少给我们指指点点地提意见除非我们要求他们提供建议。
梁启超对子女总取乐观鼓舞的态度。思庄未能立进大学,他说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的厚越好。她勉励孩子们一个人什么病都可医,惟有悲观病最不可医,悲观是腐蚀人心的更大毒菌。失望沮丧,是我们生命上最可怖之敌,我们须终身不许它侵入。思成担心欧洲学习数年专做呆板工夫,恐怕变成画匠,他便劝慰宽心,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他则甚?着急他则甚?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无独有偶,柳传志的父亲也是这样的态度。柳在回忆父亲时感慨不已,我17岁那年,突然面临严峻的考验,您和妈妈对我说,‘我的孩子不管做什么,只要做一个正直的人都是我的好孩子。’这句话是多么刻骨铭心,刻骨铭心!爸爸您知道吗,就这么一句话,指导我好好走过了40年的路程!
梁启超对子女常给体贴细致的帮助。他教导思庄做学问别耍孩子气,做人却要带几分孩子气;为思永联系考古专家;为思忠约请西点军校推荐人;牵挂最多的似乎还是思成,指导他《中国宫室史》、《中国美术史》的写作,为他谋清华的教职,尤为操心的还是他和林徽因的婚事,推荐婚礼的地点,约请嘉宾,准备聘礼,筹划新房,还细心嘱咐结婚后第二天要到领事馆向两家祖宗及父母双双遥拜。
收录的这些家信都写于上世纪20年代,从中窥见的是一副父慈子爱的动人图景,梁启超心疼儿女,儿女也敬爱他,个个拿爹爹当宝贝,并以出色的成绩告慰父母。此前几年,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在其中提出了为人父母者的三个核心:一是理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二是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三是解放,使子女成一个独立的人。对应于此,梁启超真是一个难得的好父亲的典范。
但环顾周围,多少父母还是祸害,而子女还是其奴隶?多少家庭关系仍是畸形、变态与扭曲的?在考学时,恋爱时,创业时,很多父母成了子女自主选择的更大阻力,而很多子女一方面委曲求全,在孝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另一方面又谬种流传,在将来把这一悲剧继续向下传递。鲁迅说:中国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两种法。一是任其跋扈,一点也不管, ... 固可, ... 亦无不可,在门内或门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网的蜘蛛一般,立刻毫无能力。二是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彷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比照今日,前者便是屡见报端声名狼藉的豪门恶少,后者便是深夜电台情感热线里哭诉被父母棒打鸳鸯的 ... 丝男女。
已近百年,还在怀念鲁迅,说明我们鲜有长进。而今天的社会风气,的确常有怪异的方向。父母对儿女好,儿女对父母好,难道不是天然应该的吗?难道不应该是一种发自本心的美好情感吗?但在电视上,朱军们会流着大把廉价的眼泪来把所谓的孝作为一种秀,艺能界更会定期评选十大孝子来昭告天下,而法律甚至会将体制性漂流在外不便经常回家的人定义为违法者。微博上却自有毒舌一语道出真相:开始就孝顺立法,说明社保真的快破产了。正如苏小和所说,一旦道德越过私人的范围,就成了打手,成了工具,成了借口。
不管世相如何,觉悟了的父母都应该学习梁启超,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 ... 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