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柳庆平告诉记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由肠胃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常见于春夏之交,每年5、6月份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据柳庆平介绍,所有年龄层次的人都有可能患手足口病,但其易感人群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柳庆平表示,手足口病毒一般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
日前,家住嘉州轻轨站旁的陈先生发现自己三岁的儿子手上起了一颗颗红色的小包。一开始,陈先生以为是被蚊虫叮咬或是湿疹,并没有在意,后来发现孩子精神不好,又常常呕吐,这才赶紧送到医院。经过医生诊治,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这个诊断结果让陈先生一头雾水。
到底手足口病是什么?初期有哪些病症?如何进行预防?带着问题,记者采访了渝北区北郊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柳庆平。
“随着气温的渐渐升高,得手口足的患儿的数量也在增加。”柳庆平告诉记者,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由肠胃病毒引起的儿童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常见于春夏之交,每年5、6月份是手足口病发病高峰。
据柳庆平介绍,所有年龄层次的人都有可能患手足口病,但其易感人群主要为5岁及以下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抵抗力低,极容易被细菌侵袭。
手足口病的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分为轻症和重症,一般轻微的,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症状,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及时来医院就诊,多数患者愈后良好,不留后遗症;但是对于重症的患儿,通常会表现为高烧38.5℃以上、持续4小时以上不退,精神不振、手脚无力,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发灰、发紫、出冷汗等,情况严重的,也有极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柳庆平表示,手足口病毒一般寄生在患儿的咽部、唾液、疱疹和粪便中,不仅可通过唾液、喷嚏、咳嗽,说话时的飞沫传染给别的孩子,还可通过手、生活用品及餐具等间接传染。
既然手足口病传染性极强,那么家长朋友们如何帮助小朋友预防手足口病呢?对此,柳庆平给出了几条建议。
第一,家长应让孩子多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第二,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要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常通风,勤晒衣被;第三,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一定要注意食品安全;第四,本病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避免接触患病儿童;第五,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如果确诊为手足口病,要将孩子近期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第六,居家治疗的患儿应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
记者 杨荟琳
编辑:admin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