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李自成等潜入商洛山。◎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34.可是群龙无首,成不了大气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40.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每到一处就除暴安良;稳定人心;因此;深得人民爱戴。
【李自成】的意思是什么?【李自成】是什么意思?
【李自成】的意思是: ①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陜西米脂人。原是驿卒。后参加陜北农民起义军高迎祥部,英勇善战,号为「闯将」。高迎祥牺牲后,被推为「闯王」。1640年率起义军进入连年灾荒的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发展到百万之众。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后在山海关战役中遭吴三桂和清军夹击,大败,退出北京南下。次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一说兵败后出家为僧。 ②长篇小说。姚雪垠作。先后于1963年、1976年、1981年出版。明末,李自成被农民起义军推为「闯王」。潼关一战,起义军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等潜入商洛山。后起义军东山再起,在河南攻破洛阳,声势大振;后又几次击溃明王朝主力,三次攻打开封。小说结构宏大,情节丰富,在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个性化上有突出成就。★「李自成」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李自成」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
李自成是什么意思
①李自成(1606-1645)。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本名鸿基,陜西米脂人。原是驿卒。后参加陜北农民起义军高迎祥部,英勇善战,号为「闯将」。高迎祥牺牲后,被推为「闯王」。1640年率起义军进入连年灾荒的河南,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发展到百万之众。1644年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不久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后在山海关战役中遭吴三桂和清军夹击,大败,退出北京南下。次年在湖北通山九宫山被地主武装杀害。一说兵败后出家为僧。②长篇小说。姚雪垠作。先后于1963年、1976年、1981年出版。明末,李自成被农民起义军推为「闯王」。潼关一战,起义军几乎全军覆没。李自成等潜入商洛山。后起义军东山再起,在河南攻破洛阳,声势大振;后又几次击溃明王朝主力,三次攻打开封。小说结构宏大,情节丰富,在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个性化上有突出成就。
★「李自成」在《汉语辞海》的解释 ★「李自成」在《重编国语辞典》的解释用李自成造句
- 1.(李自成)在商洛山中打富济贫,笼络人心,故山中军事机密不易探明。(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2.《李自成》是一部描写明末农民起义的鸿篇巨制。 3.〖示例〗畿辅士民,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胸,恨之切骨。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4.〖示例〗他一看,像一瓢冷水浇头,不禁浑身一颤,颓然靠在椅背上。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二章 5.〖示例〗我看,虏骑行军甚疾,常如骤风急雨,恐怕你们想助我一臂之力已经来不及了。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 6.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不能向朝廷卑躬屈膝,用变节投降的办法,茍安一时。(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7.猜到皇上有杀鸡吓猴之意,心中七上八下,半天没有做声。(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8.插翅难飞,体上天好生之德,网开一面,谕令尔等速速投降,免遭杀戮。(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9.长安米珠薪桂,居大不易。(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10.臣向来不以面从为忠,故今日不避斧钺,直言苦谏。(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11.闯王确实有许多非凡之处,为当今群雄所望尘莫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五章) 12.但彼等乌合之众,同床异梦,一战即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 13.但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 14.但军旅之事,容当陆续奉献,刍荛之见,供将军斟酌可否。(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七章) 15.到期不能“剿灭”,反而如火燎原,他们有些做封疆大吏的,轻则降级、削职,重则下狱、砍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16.弟与公子以肝胆相照,互相知心,故敢以实言相告。(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17.而杨嗣昌也完全执行他的主张,任劳任怨。(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18.福王仓中的粮食堆积如山,朽得不能再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一章) 19.高桂英毕竟是他的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和好帮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三章) 20.古话说,“因利乘便”,确实是不应该坐失良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四章) 21.古人把争天下比做“逐鹿中原”。也只有稳据中原,才能定鹿死谁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22.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23.谷城之变,朕还是不肯治他的罪,仍望他“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24.后来“陵谷变迁”,这附近的地势抬高,河流改道,就成了一道干涸的川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五章) 25.后来他们被敌人隔开,各自为战。(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26.畿辅士民,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27.既然补之与汉举二将军已率两万人马进驻叶县与裕州之间,大军继续东进,如箭在弦。(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28.江南情形亦如此可怕吗?难道一班士大夫都不为国事忧心忡忡么?(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七章) 29.将军必须立下几个大功,方能报陛下天覆地载之恩,也不负本督师一片厚望。(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一章) 30.近来又在南城外建造一座更大的花园,引三里河的水流进园中,真是水木清华(水木清华),入其园如置身江南胜地。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九章 31.近一两年来,他常常在心中琢磨着要得天下必须如何解民倒悬收买人心。(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六章) 32.经过二十多天披星戴月的风尘奔波,到襄阳后一定要休息几天。(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章) 33.可是闯王知兄虚名,推诚相待,献策等又过为吹嘘。古人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34.可是群龙无首,成不了大气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十一章) 35.可是他们把票子当做奇货可居,非要足了钱不肯放回。(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五章) 36.可以说差不多的人都是逼上梁山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 37.快叫田见秀跟众贼将前来投降,不要执迷不悟,自走绝路!(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九章) 38.老百姓痛恨官府催粮催捐,苛捐杂派多如牛毛,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39.李自成和刘宗敏等神不知鬼不觉(神不知鬼不觉)地率领着队伍过了洛南,埋伏在华山东麓的深山密林中。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 40.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每到一处就除暴安良;稳定人心;因此;深得人民爱戴。 41.李自成心急如焚,只觉得树木伐得太慢。(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42.洛阳饥民卖儿鬻女。(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43.马上的将士们都 是精神抖擞,喜气洋洋,丝毫不象是吃过败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五章) 44.满朝大臣中没有一个人在做事干练和通权达变上能够比得杨嗣昌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45.满京城的戚畹、勋旧和缙绅们为著李国瑞的事人人自危,家家惊慌。(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章) 46.那些玉斝中的长春露酒也都由站在身边侍候的宫女接过去倾入一只绘著百鸟朝凤的大瓷缸中。(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47.你兄弟在外,隐姓埋名,或是找一个地方藏身,或是到处漂泊,望门投止。(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 48.年荒劫大,百姓们不是离家逃荒,流离失所,便是等待饿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49.破了房县,又有一些穷困潦倒而没有出路的读书人参加了他的义军。(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 50.启翁,你看他是如何思贤如渴!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51.启翁,你看他是如何思贤如渴!(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52.请放心,不要多久,这两件东西定会完璧归赵。此事放在弟身上好啦。(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53.请皇上勿再竭泽而渔,杀鸡取卵,为小民留一线生机。(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54.日后战乱停止,我将使国家轻摇薄赋,吏治清明,兴学校,奖农桑,通商惠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55.如果遇到抗拒,就杀一儆百。(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56.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57.若仍严刑峻法,使直言者常获重谴;日日讲聚敛,使百姓生机愈困,则天下事不堪问矣。(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58.尚炯笑着说:“自然是捷足者先得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59.宋与金的历史,对崇桢说来,殷鉴不远,而他绝不愿在臣民心目和后代史书中被看成是懦弱无能的君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60.他觉得自己在朝中孤掌难鸣,真是“一木难支大厦之将倾”。(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61.他们认为今日上午在大战中已经把左光先的精锐杀得丢盔抛甲,七零八落。★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62.他们已是飞走路绝,恰似釜底游鱼,或降或死,别无他途。(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一章) 63.他相信献忠确实是真心诚意地归顺朝廷。(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64.他一看,像一瓢冷水浇头,不禁浑身一颤,颓然靠在椅背上。★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二章 65.倘朝廷内外不和,动辄掣肘,必将使剿贼大事,功亏一篑。(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66.倘若河洛不保,坐看李自成羽毛丰满,以后的事就不堪设想了。(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一章) 67.倘若没有我的手下将士和你们大家出力;我李自成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孤掌难鸣。〔结构〕主谓式。 68.倘若我晚回一步,岂不铸成大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 69.倘若朕的江山不保,你们不是也跟着家破人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70.特别是潼关南原战败之后,这种反躬自责的心情更甚。★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 71.同他做了朋友,时常约他吃酒,不拘形迹地畅谈。★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六章 72.为实现这一远大的政治目的而在生活上竭力做到艰苦朴素。(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73.我倒是觉得敬轩的那位摇鹅毛扇子的军师,生得鹰鼻子鹞眼,不是个善良家伙。★姚雪垠《李自成》第十九章 74.我只能用下策,派人向绵竹(刘宇亮)作秦庭之哭。(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三章) 75.现在被献忠这样一看,感到跼蹐不安,犹如芒刺在背。(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76.休再罗索!朕因流贼猖獗,东事日急,内外交困,不得不百计筹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77.杨嗣昌的加征练饷办法是使朝廷饮鸩止渴。(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二章) 78.杨嗣昌和高起潜都没生气,劝他不要操之过急,对作战方略要慢慢详议。(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79.杨嗣昌见他往往不受军令,独行其是,也明白他心中不服,决心拿他“开刀”,替别人做个榜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80.姚雪垠《李自成》:“每生出一个儿子都要封一个王,就有千家万户倾家破产,妻离子散,受不尽的糟践。” 81.姚雪垠《李自成》:“他善于用兵;常能化险为夷;转败为胜。” 82.姚雪垠《李自成》:“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气;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 83.姚雪垠《李自成》:“转瞬之间,从曲折的山路有一队奔跑的马蹄声迎面而来。” 84.姚雪垠《李自成》:“转瞬之间;从曲折的山路有一队奔跑的马蹄声迎面而来。” 85.姚雪垠《李自成》第23章:“罕见的是能够像大帅这样喜欢逆耳忠言,不喜欢听奉承的话。” 86.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17章:“如今人情薄,肯以义气为重,古道热肠,肝胆照人的人毕竟不多。” 87.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2章:“今嗣昌代朕在外督师,沐雨栉风,颇著辛劳。” 88.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47章:“虽极迅猛激烈而丝毫不乱,足见训练有素,名不虚传。” 89.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50章:“他作战勇敢,一身是胆,是一员难得的虎将。” 90.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6章:“因而他就成了襄阳的达官巨绅的座上客,颇为走运。” 91.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8章:“一个巴掌拍不响,两个巴掌就拍得响。” 92.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4章:“女人听了,重新把闯王浑身上下打量一眼,看相貌不是等闲之人。” 93.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4章:“有什么话说呢?这就叫强龙不压地头蛇!” 94.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数载阔别,常怀云树之思。” 95.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7章:“眼下吃点苦,日后打下江山是咱们大家的,有福同享。” 96.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7章:“咱们打开窗户说亮话,只要他是个人才,咱们决不会亏待他。” 97.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一章:“有片刻工夫,崇祯默不做声。” 98.要是万一李嫂子有三长两短,真是可惜!(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99.一旦国家无内顾之忧,陛下可以整军经武,对东虏大张挞伐,以雪今日之耻,永绝边境之患。(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100.已逸待劳,以众御寡,可以稳操胜算。(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101.因此只得不揣冒昧,向大公子求将伯之助,不知公子肯慷慨解囊否?(姚雪垠雪《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102.有的是报告灾荒的严重情形,充满了“赤地千里”、“人烟断绝”和“易子而食”等触目惊心的字句。(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103.远远地传过来隐约的画角声,此伏彼起。(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二章) 104.咱们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能突围就突围,万一出不去,他们拼到底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二章) 105.战场上金鼓齐鸣;杀声震天;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把明朝官军打得落花流水。 106.这简直不是马,是一条腾云驾雾的白龙!一条白龙。(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107.这口剑虽不能说削铁如泥,也似花马剑一般锋利。(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五章) 108.这么晴朗的天气,天空是湛蓝湛蓝的,真不象双方就要杀得人仰马翻!(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109.这些寿礼陈列在坤宁宫的东西庑中,琳瑯满目。(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110.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111.至于替魏忠贤建立生祠,更被人们认为是“ ... 之尤”(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八章) 112.左良玉在他退出后,立刻召集诸将,面授机宜。(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三章)>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