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也不排除另一种悲剧的可能:驺虞会不会灭绝了?中国古籍里曾记载过一种叫“鸩”的鸟类,羽毛有毒。其中一种黑冠林鵙鹟的外貌,甚至和文献里的“鸩”有相似之处。>现代野生动物爱好者圈子里,流行一种说法:驺虞应当是指雪豹。去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雪豹的濒危等级下调,证明这一物种的处境有所改善,但在我国,雪豹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且野生数量还在下降。

编后语 >驺虞等亦真亦幻的神兽们是否存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古人对动物的认识,有时叫人拍案叫绝,也有时让人无语。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经常能看到犀和貘栩栩如生的形象;然而到了后代,它们的面目却模糊了:明代绘画里,“犀”往往像是一头独角水牛;“貘”本是指那种长鼻子奇蹄目动物,而有些记载却似乎在说大熊猫。 >仔细想想,这也不难理解——古代没有《动物世界》《人与自然》,人们对动物的认知,往往源自经验。商周时期,人口少,人类与野生动物接触频繁,那个时代,犀牛并不罕见;而到了明代,已经没有多少人见过活的犀牛,形象自然就模糊了。这一情况,直到19世纪,西方现代生物学传入,并伴随传媒普及,才得以改观。 >回过头来说驺虞——它的形象,不同时代、不同人的记载,大相径庭。我们不妨大胆设想:“貘”可以同时指代貘和大熊猫,那么“驺虞”会不会其实也是指几种不同的动物?明成祖、明宣宗所见的“驺虞”,从画上看应当就是白化的虎;但汉武帝、东方朔看到的麋鹿一样的东西,肯定是另一种动物了。 >也不排除另一种悲剧的可能:驺虞会不会灭绝了?中国古籍里曾记载过一种叫“鸩”的鸟类,羽毛有毒。这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传说。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动物学家们却在大洋洲北部岛屿,发现了一类鸟类——林鵙鹟,它们的羽毛的确有毒。其中一种黑冠林鵙鹟的外貌,甚至和文献里的“鸩”有相似之处。很有可能,鸩就是当年飞跃南中国海,分布在中国境内的某种林鵙鹟。 >现代野生动物爱好者圈子里,流行一种说法:驺虞应当是指雪豹。类似虎豹的外貌,黑白二色的斑纹,在不同季节的毛色(五颜六色的黑白…),以及喜欢叼着自己的长尾巴过河等习性,从这些特点看,雪豹很有可能是驺虞的原型之一。去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雪豹的濒危等级下调,证明这一物种的处境有所改善,但在我国,雪豹仍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且野生数量还在下降。希望祖先笔下的“仁兽”,不要真的沦为虚幻的传说。
参考文献 王春阳 周国林《“驺虞”考》、张秀萍《〈晋书〉所见驺虞幡考略》、李若晴《驺虞入献:明永乐〈驺虞图〉卷考析》等。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动物驺虞雪豹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