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消息很快传到明海省文化信息部有关官员处,他们派人到该海域进行调查,发现这是一条中国清代的商船,而且船上载有大批的中国瓷器。近年来还先后在越南外海发现了五艘这样沉没的中国陶瓷贸易船,其时代分别为15世纪到17世纪,说明当时这条线路还是非常兴旺的。
[网上展馆] 越南外海沉船里的中国瓷器
越南金瓯角外海出水瓷器地图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碟 口径11.5cm 高2.2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杂耍人物纹盘 口径11cm 高2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外酱色釉内青花花卉纹盘 口径11cm 高2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盘 口径29.7cm 高5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鸟纹盘 口径33.2cm 高5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盘 口径22cm 高3.4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小碟 口径11cm 高1.8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盘 口径21.4cm 高3.2cm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菊瓣纹八角盘 口径15.2-27.5cm 高2.1-2.7cm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纹盘 口径20.5-29.2cm 高2.6-3.2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纹小碟 口径11cm 高1.8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纹小碟 口径11cm 高1.8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小碟 口径13.5cm 高2.5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小碟 口径10.3cm 高1.9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小碟 口径11.8cm 高1.9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小碟 口径10.7cm 高2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小碟 口径13.5cm 高2.5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斗鸡纹杯 口径7cm 高3.6cm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纹杯 口径6.7-7cm 高2.9cm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纹杯 口径7.2cm 高3.8cm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山水人物纹杯 口径7.5cm 高4.3cm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鱼纹杯 口径6.5cm 高3.5cm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杯 口径7cm 高4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杯 口径6.8cm 高3.9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英雄独立图杯 口径6.7cm 高3.4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煮茶图杯 口径7cm 高3.5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渔父图花口碟 口径12.5cm 高2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杯 口径7.2cm 高3.8cm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杯 口径6.9cm 高3.5cm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风雪夜归图碟 口径11.5cm 高1.8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麻姑献寿图碟 口径11cm 高2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寿”字纹碗 口径16.4cm 高7.7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碗 口径13.3cm 高7.2cm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茶壶 口径3cm 高5cm
清雍正 景德镇窑青花岁寒三友图盖罐 口径9cm 高22.5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奶壶 口径5.8cm 高20.5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牧牛图把杯 口径5.5cm 高6.2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釉下三彩岁寒三友图罐 口径8cm 高21.5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釉下三彩福绿寿图罐 口径8cm 高21.5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彩绘茶壶(已脱彩) 口径5cm 高10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白釉奶壶 口径4cm 高9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素三彩碗 口径14.4cm 高7.4cm
清雍正 景德镇窑彩绘船型纸镇 长11cm 高8cm
清康熙 景德镇窑五彩花卉纹盘 口径21.5cm
1998年夏季,几个越南渔民在金瓯角外海捕鱼的时候,意外发现水下有一条沉船。消息很快传到明海省文化信息部有关官员处,他们派人到该海域进行调查,发现这是一条中国清代的商船,而且船上载有大批的中国瓷器。信息反映到越南国家文化信息部,经过仔细研究评估,确定于1998年底正式开始打捞这条沉船。
自唐代以来中国的瓷器就大量外销,在波斯、中东、东南亚和欧洲到处都可以见到中国的瓷器。特别是到了宋元以后,很多欧洲商人专程来中国定制瓷器运返家乡销售,因此很多中国瓷器都带有深深的欧洲风格。一般来说中国外销瓷经常用两条海运路线,分为东、西两线。东线从福建泉州、闽南沿海出发,经台湾省、菲律宾、马古鲁海峡到印尼,再由当地的欧洲班轮将瓷器接运去欧洲。这条线运送的瓷器,除景德镇生产的瓷器外,还有大量的福建陶瓷如德化窑、平和窑、漳州窑等等。另外一条线路是以广州为始发港,沿海南岛到越南岘港,经越 ... 岸线到马来西亚过马六甲海峡到印尼爪洼。这一条线也称西线,运送的瓷器主要是景德镇以及广东本地特别是汕头一带窑口生产的,因此直到目前在欧洲还有很多学者称由这条路线出口的晚明早清瓷器为“汕头器”。这次发现的这条沉船就是以广州为始发港的贸易船,因火灾而沉没。近年来还先后在越南外海发现了五艘这样沉没的中国陶瓷贸易船,其时代分别为15世纪到17世纪,说明当时这条线路还是非常兴旺的。
该船沉没于金瓯角外海90海里处,位于北纬7度41分、东经105度29分。船长23.3米,宽8米,船上装有13万件出口瓷器和一些杂物。打捞出水的瓷器总计33978件,以青花瓷为主,还有酱色釉青花瓷、釉下三彩瓷、酱色釉加彩瓷、五彩瓷等,也有一部分雕塑件。其中发现28件瓷器带有“雍正年制”底款,6件带有“大清雍正年制”底款,还有部分带有“若深珍藏”或“裴溪若深珍藏”款、双鱼款等。越南方面根据这些信息,将这条沉船以及船上所运载的瓷器定为雍正时期(1723-1735)。
但是,如果以中国古陶瓷研究学者多年来研究资料作为根据,仔细对比该沉船里出水的瓷器,我们可以看到其中有不少瓷器带有典型的康熙朝风格。因此我们认为,沉船判断为雍正时期可以确认,但船上装载的瓷器全部定为雍正时期却似乎还有商榷的余地。举例来说:
标号CM2-7313的青花花卉纹碟、标号为CM2-7299青花杂耍人物纹盘、标号为CM3-7277的外酱色釉内青花花卉纹盘,其绘画风格明显是康熙朝的特征,同时底足的处理是窄而平,内墙深而外墙浅。拿这些瓷器与明确标有“雍正年制”底款和“大清雍正年制”底款的几件青花瓷比较,后者底足处理是宽而略带圆型,具备“泥鳅背”特征,同时底足的内、外墙基本处于同样的平面,这才是雍正器的特点,因此可以确定是不相同的。我们手上还有越南方面提供的实物,包括青花花卉纹粉盒、青花花卉纹小杯、还有已经被海水腐蚀而掉彩的五彩柳叶瓶。其中青花花卉纹粉盒正面的釉与圈足内的釉明显不同,底釉粉白,带有细而深的棕眼,足墙的处理是变相双层台阶式,而五彩柳叶瓶的底足也是不折不扣的双层台,这都是典型的康熙风格。
还有一个疑点,就是如果说是雍正船、雍正器,那么总计出水3万多件瓷器,却只有寥寥不足40件瓷器带有明确的雍正款,仅占总数的1%,这也是值得考虑的。双鱼款则康熙时期就已有之并广泛使用,将其完全归入雍正时期也是不妥的。
因此,我们认为,沉船确定为雍正时期是没有争议的,但是船上装载的瓷器却是康熙、雍正器都有,因而也可以判断这条船是雍正早年的商贸船。
近来国内掀起新的一轮收藏热潮,特别是古陶瓷器的价格一直在拉升,后势强劲,国内古陶瓷已成紧俏商品,不少行家都到欧洲去采购中国清代的出口瓷器。但是由于这类瓷器基本上都是定烧出口的,国内市场反而少之又少,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使得国内藏家对这类的出口瓷器非常陌生。再加上通常这些瓷器的文饰都带有浓郁的欧洲风格,因此看到这些瓷器往往不敢确定,很多机会就此被错过了。在越南这条沉船里出水的清代早期陶瓷是有明确的时代标记的,是非常好的教学标本,对于研究、认识清代早期出口陶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参考价值。因此,为了让大家都来研究这条沉船上的中国瓷器,也为了让大家对于清代早期中国出口瓷器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们组织了这次网上展馆,展出了45件沉船出水瓷器给大家欣赏,同时也欢迎广大会员就我们上述观点提出不同意见,大家一起来探讨。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