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三贴近”传统的历史演进

  “三贴近”既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宣传思想战线的指导原则,也是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在八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我党先后提出了新闻宣传通俗化群众化思想,新闻宣传大众化思想,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思想,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以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思想。这些产生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指导思想构成了“三贴近”传统的演变史。回顾和梳理“三贴近”传统的发展脉络,总结党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历史经验,将有利于我们对“三贴近”原则的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

  [关键词]“三贴近”;新闻宣传;优良传统;群众路线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国 *** 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宣传思想战线的指导原则。这一原则与党的新闻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一脉相承。诚如范敬宜先生所说:“说到‘三贴近’需要讲点历史。新闻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一向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中国 *** 的新闻事业发展史上,“三贴近”传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党分别提出了哪些代表性的理论?回顾和梳理“三贴近”传统的发展脉络,总结党在宣传工作中的历史经验,将有利于我们对“三贴近”原则的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

  一 新闻宣传工作的通俗化群众化思想

  中国 *** 成立伊始,就把新闻宣传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大革命失败后,中国 *** 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不仅认识到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真理,而且认识到“ *** 人是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道理,始终将新闻宣传作为革命事业的一翼。20年代,党在宣传领域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指导原则,就是新闻宣传要尽可能地做到通俗化和群众化。

  早在1922年, *** 中央在《教育宣传问题决议案》中就指出:党的报刊,如《新青年》《前锋》《向导》《工人周刊》《劳动周报》等,都要“使用口语,求其通俗化”。

  1925年1月,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于宣传工作之决议案》指出:党的报刊“文字当力求浅显”,内容“宜十分切合群众本身实际要求”。“在职工运动中的宣传工作,我们应切实了解其客观所具有的条件,如不识字,识字不多,不善听纯粹理论的议论,注意目前切身的实际问题,然后筹划的方案方不至难于实施。”这里的“宜十分切合群众本身实际要求”和“注意目前切身的实际问题”就是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最早表述。当然,这里的“切合群众”与今天讲的“贴近群众”,在程度和内涵上都有一定的区别。

  1928年6月召开的中国 *** 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大革命失败后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的形势,提出当前“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认为只有争取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参与,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才能够取得成功。按照党的总路线的要求,宣传工作的群众路线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特别是《 *** 六届二中全会宣传工作决议案》对新闻宣传如何具体化群众化作了更为明确的阐释。其中最重要的观点有:

  1。新闻宣传必须与群众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 中央指出:要真正达到争取群众的目的,“说白话”、“做空头文章”是决无效果的。“离开了实际斗争生活,决不会有正确的宣传文字”;“离开实际的宣传,在群众中是不能发生很大影响的”。因此,新闻宣传必须紧密联系广大群众的实际生活和目前的需要。“充分利用工农群众实际生活中的每一个问题,特别是经济问题,鼓动他们为直接的经济要求而斗争,同时并且使群众实际经济生活与斗争的中间,认识党的政治宣传口号”。只有“随时抓住每个实际问题去鼓动群众,将这种鼓动口号联系到宣传口号上来”,“群众才会有兴趣接受拥护我们的政治口号”。

  2。要抓住每个时期的中心问题来扩大党的政治宣传

  每个时期的中心问题实际就是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是否敏感,能否抓住,能否及时地给群众以正确的分析与解答,是衡量新闻宣传水平的标准之一。中央指出:“忽略了每个时期的中心问题,不利用这些问题来扩大党的政治宣传,或是不能迅速抓住这些问题,在群众热烈注意之时说明其正确的意义,这是宣传工作上大的损失。”因此,当时中央要求,宣传工作必须利用每个时期群众所注意的中心问题,与党的政治口号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从而扩大党政治宣传。

  3。报刊的内容与形式要充分注意群众的文化程度和兴趣

  党中央要求,无论是党的机关报,还是党支部办的工厂小报,都要充分注意群众的文化程度和兴趣。“党报须注意用图画及照片介绍国际与国内政治及工农斗争情形”,“工厂小报要力求简单而群众化,内容应着重本工厂的新闻以及与本工厂有关系的其他政治的或地方的新闻。”

  总之,在20世纪20年代,党在新闻宣传领域,始终贯彻了一条群众路线,要求“一切宣传工作,仍应尽可能的群众化,与群众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群众自觉的认识接受党的政治主张,决心为这种政治主张奋斗”。可以说,20年代形成的新闻宣传的通俗化、群众化思想,既标志着我党新闻工作群众路线的初步形成,也是新闻宣传“三贴近”传统的开端。

  二 新闻宣传的大众化思想

  “大众化”是20世纪30年代响彻中国文坛的著名口号。当时,以鲁迅为旗手的左翼作家们,在中国 *** 的领导下,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民族文化重建的指导方向,将大众化作为民族新文学建设的主要途径,掀起了“普罗文学”运动的热潮。受文艺大众化思潮的影响,新闻战线也提出了新闻大众化运动的口号。

  1931年秋,瞿秋白在《苏维埃的文化革命》中明确提出:“要发展工人报纸和劳动民众的报纸(普罗新闻学运动)。”1932年,瞿秋白又撰写了《谈谈工厂小报和群众报纸》等重要文章,提出了新闻宣传“要脸向着群众”的著名口号。他认为,“党的宣传,首先是要脸向着群众,工厂小报和群众报纸是在真正广泛的群众之中的宣传武器。这不是给少数革命的青年学生和工人之中千分之一的知识程度较高的人看的。这是给真正广大的工人劳动者读的,甚至于不识字的人听的。所以一般的同志都要切实的注意这个问题。”

  在这篇文章里,瞿秋白从多方面具体阐述了“脸向着群众”的大众新闻观。他认为,新闻大众化,第一是用什么话来写,“是群众日常口头上讲的普通话写的呢,还是用知识分子的新式白话——不成其为白话的白话来写呢”?他坚决地主张:“一定要用口头读出来普通的人可以懂得的话来写。”“必须用真正的白话,而且是浅近的白话,每一次用到新名词一定要顺便的解释;句法要简单、明了、短俏,代名词要确切、清楚,如果不能够,那么,宁可多用几次名词;缩短语越少用越好等……”

  第二,消息必须具体、客观,关注群众“本身的日常生活”和“最切身的政治问题”。

  瞿秋白认为,党的宣传是为鼓动和组织群众起来为自己的经济利益而斗争服务的。而要真正达到鼓动和组织之目的,就要切实地关注群众“本身的日常生活”和“最切身的政治问题”。他说:“单有口号的宣传,尤其是一般口号的宣传是不够的,必须把这一工厂的‘新闻’,关于每个工人的‘事件’,例如扣工钱、罚金,挨打、挨骂……关于工厂的消息,例如减少工钱,增加夜班时间,扣除工房的房钱,总之,工厂管理处的每一个举动都要正确地迅速地记载到工厂小报上去。不但如此,关于政治的消息,也要简明清楚地叙述。”这段论述不仅对“消息”的正确、迅速、简明之特点阐释得非常清楚,而且,对党报怎样反映工人群众的日常生活提出了具体的做法,非常具有实践的操作性。

  第三,必须走群众办报路线。

  新闻大众化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坚持群众办报,走群众办报路线。瞿秋白认为,一是要“组织自己的访员、自己的通讯员”,“工厂里的通讯员就要能够学习着自己写消息,写简短的文章”。二是编委会要对访员通讯员进行系统的教育工作,逐渐扩大通讯员队伍,并吸收非党的工人进入编辑委员会,共同讨论和决定每次事变的态度和决定,写成指导群众的社论。三是“对于群众的意见,要会正确的批评,给他们相当的教育”,不容许单纯地咒骂落后群众“消极”。他建议,“群众报纸和工厂小报都需要发展工人通讯员运动”,“必须党经过赤色工会去大规模的发动这个运动”。

  毫无疑问,新闻大众化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 *** 人在30年代初期与鲁迅等左翼作家共同倡导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时候提出的新主张,是30年代新闻战线的主导性口号。1934年,左翼新闻记者联盟在其行动纲领及组织纲领中提出的“坚决执行新闻大众化”,正是按照党的要求去做的。而且,他们对新闻大众化的理论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理解。

  《中国左翼新闻记者联盟行动纲领及组织纲领》中提出:他们倡导的新闻大众化,就是“发动全国的工场新闻、农村新闻、军营新闻、学校新闻、街头壁报等的阶级新闻运动,并努力促其深入普遍的实践,以期使其成为鼓动大众组织大众之武器”。就是说,新闻大众化运动的实质是“阶级新闻运动”,其目的是使新闻成为“鼓动大众组织大众之武器”。“记联”的刊物《集纳批判》在《我们的使命》一文中也说:“我们更致全力于充实社会大众的新闻文化,凡地方、学校、工场、农村属于社会大众所需要的新闻,我们要给予充分的营养和扶持及作无尽的开拓。”可见,左翼记者发动和领导的新闻大众化运动,从内容、立场、动机等方面都与工农大众的生活和利益紧密相连,新闻大众化只是手段,鼓动和组织群众起来为民族的解放和自己的利益而斗争才是目的。

  30年代党提倡的新闻大众化运动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所以,党中央在1939年5月17日发布的《 *** 中央关于宣传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要求:“应注意宣传鼓动工作的通俗化、大众化、民族化,力求各种宣传品的生动与活泼。”直至1942年延安整风时期乃至后来,新闻大众化都是我党新闻宣传工作的指导原则之一,而且我党对大众化的认识也在不断的深入和发展。

  三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思想

  20世纪40年代,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和《晋绥日报》发起的反“客里空”运动为标志,我党在党内开展了一次较长时期的马克思新闻观的教育活动。这次活动的重大成果之一,就是在继续提倡新闻大众化的同时,确立了“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的思想路线。

  首先,在大众化问题上,中国 *** 比30年代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特别是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全党对大众化的认识日趋统一。与30年代相比较,这一时期的新闻大众化理论,有了显著的发展和提高。主要体现在:1)对新闻大众化的核心问题——立场问题,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过去讲到大众化,着重在报道和反映大众的生活上,但是,如果不是站在大众的立场上来报道大众,那么,这样的大众化,依然是不彻底的大众化。2)在新闻报道的内容上,应该大力报道人民大众的生活和要求、经验和创造,特别是人民群众中的英雄和模范,要大力宣传群众英雄主义,树立群众英雄史观。3)在新闻宣传的形式和艺术上,不仅是让群众读得懂,还应该以工农兵读者的口味为标准,使报纸真正为广大工农群众所喜闻乐见。4)在传者与受者的关系上,记者应该自觉与工农兵相结合,虚心地向工农兵学习,甘当群众的小学生,做人民的公仆,变记者办报为群众办报。这些新的主张,解决了中国新闻理论中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为新闻宣传更好地联系实际和服务群众,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其次,明确提出了“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的新主张。

  “全党办报”的思想虽然在3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是,将它作为党报党刊的指导方针则是40年代确定的。1944年2月3日,《 *** 中央晋察冀分局关、于党报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必须实行列宁斯大林和 *** 同志一再教导我们的全党办报的方针”。《解放日报》社论《本报创刊一千期》说:“我们的主要经验,一言以蔽之,就是‘全党办报’四个字。”“全党办报”是与“同人办报”相对立的。就是说办党报不是编辑部里几个人的事,更不是少数办报人的新闻自由,而是在加强党委领导的同时,每一个党员都要对党报负责,阅读党报、发行党报,为党报写稿。“全党办报”的核心内容,就是加强党对党报的领导,全体党员都要关心和支持党报工作。1948年4月2日, *** 在著名的《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再一次作了这样的总结:“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

  “全党办报”与群众办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事业就是人民群众的事业。1942年8月25日《解放日报》社论《展开通讯员工作》指出:“我们的报纸是党的报纸,同时也是群众的报纸。群众的利益,群众的情绪是党决定政策的依据与工作标尺。”1945年5月16日,《解放日报》社论《提高一步》又一次强调:“与群众联系的程度如何,为人民服务得好不好,是报纸办好办不好的一个重要关键。”为了使党报党刊更好地联系实际、联系群众,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党报党刊先后开展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改革,采取了许多具体的措施。如:根据 *** 整顿三风的号召,检查和改造报纸;加强通讯员工作,鼓励工农兵群众为报纸写稿;反映群众中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反对“客里空”报道,提倡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等等。这些改革和做法,为党报党刊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积累了有益的经验。虽然这个时期并没有“三贴近”的口号,但是,从理论到实践都为“三贴近”传统积累和增添了新的内容。

  四 新闻宣传的三大作风

  新中国成立后,我党根据由农村转入城市,由战争转入建设的新形势,在新闻宣传领域,提出了新的指导方针。1950年3月,新闻总署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新闻工作会议,讨论了“改进报纸工作,加强与群众联系”的问题,并提出了“联系实际,联系群众,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指导方针。

  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在报告中解析说:“我们所说的实际是和人民生活和国家工作有直接重要联系的实际。”就是说,联系实际的对象,是人民生活和国家工作,衡量的标准是与人民生活和国家工作是否直接和重要。所谓联系群众,就是让“群众生活里面产生出来的种种人物,种种智慧,种种经验,种种问题”,“占据我们报纸的主要篇幅”。如果不是这样,即使报纸办得很通俗,也是脱离群众的。而要更好地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就要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1950年4月19日,《 *** 中央关于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中要求:“吸引人民群众在报纸刊物上公开地批评我们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并教育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在报纸刊物上作关于这些缺点和错误的自我批评。”1950年12月2日,吴泠西在新华社第一次全国社务会议上的报告中,谈的一个主题也是新闻工作如何联系实际和联系群众的问题。此后,党中央又多次发文,要求新闻战线认真贯彻落实三大作风,提高党报党刊的水平。如1954年7月17日中央政治局通过的《 *** 中央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以及西北局、中南局、华北局、东北局、西南局、华东局颁发的关于改进报纸工作的决定,都强调了以三大作风来改进党报党刊的工作。

  党在50年代提出用三大作风来改进报纸工作,就是为了使党报党刊的宣传工作适应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新形势的需要,也是为了防止和纠正 *** 在成为执政党之后产生骄傲自满情绪和脱离群众的倾向,还为了改正报纸公式化、概念化、迟缓、冗长、不通俗等严重的缺点。特别是建国初期的批评报道和1956年《人民日报》的改版及全国新闻工作改革,使三大作风在新闻领域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新成绩。据统计,1951年一1953年,《人民日报》日均刊登批评稿超过4篇,许多报道和言论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和良好的影响。《人民日报》的改版,有效地清除了教条主义和党八股对新闻工作的影响,加强了党报党刊群众路线的贯彻落实,使党的新闻工作“联系群众、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得到了发扬光大。值得注意的是,党的宣传工作口号从“切合群众”到“联系群众”,反映了党对新闻宣传工作者主体行为的自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五 “三贴近”原则是党的新闻宣传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经过拨乱反正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思想解放运动,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得到了恢复和发扬,党的新闻事业又重新回到了健康正确的轨道。 *** 、 *** 等 *** 中央第二代、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新时期党的新闻宣传分别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指导思想。而其中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新闻宣传的群众路线,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群众服务。

  70年代末80年代初, *** 站在时代的高度,从全党和全国工作的大局出发,对改革开放新格局下的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和指导方针,反复强调新闻宣传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重要性。特别是他把“联系群众、艰苦朴素、实事求是”纳入党性原则,丰富和发展了党性原则的内涵。1979年1月,《人民日报》社论《伟大的转移和宣传工作的根本任务》,按照中央的要求,提出了“背靠马列,面向实际”的口号,提倡新闻宣传要面向四个现代化实际,面向党内外干部群众的思想实际,面向过去、现在和今后经验教训的实际。这说明被“文革”中断了的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又重新回到了新闻界。

   *** 担任总书记后,非常重视新闻宣传,提出了“喉舌论”、“生命论”、“导向论”、“创新论”、“根底论”等重要思想。他代表党中央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努力打好群众观点根底。他说:“新闻工作、党报工作,说到底,也是群众工作,是我们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密切联系群众,是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和基本功。大家要树立牢固的群众观点,同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善于做调查研究工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倾听群众的心声,多写出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好作品来。”他在视察新华社时向大家提出了“深入、深入、再深入”的要求,希望新闻工作者“不断深入到改革和建设的实践中去,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努力成为深受群众欢迎的新闻工作者”。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 *** 为总书记的新一届 *** 集体,在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新闻思想和党的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提出了“三贴近”原则。这一原则既是对党的新闻宣传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新一届 *** 集体“以人为本”的亲民政治理念在新闻宣传领域的体现。它表现了党的新闻宣传群众路线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党的新闻宣传群众路线的表述中,经历了“切合群众”——“联系群众”——“深入群众”——“贴近群众”的变化。从这些语言表述的变化中,不难看出,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党对新闻工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民群众永远是社会的主体,永远是我们党依靠和服务的对象。在当前乃至未来的新闻工作中,只要我们坚持和贯彻好“三贴近”原则,自觉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那么,我党的新闻事业就会不断地繁荣兴旺。

“三贴近”传统的历史演进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孙竞昊:「 ”康先生”(Mr. Commodity)在江南

    本文系由2019年5月31日在上海博物馆观众活动中心举办的「”江南文化”系列讲座的讲稿整理而来。一、引言:「”德先生”与「”赛先生”之外的「”康先生”1、「”...”新文化的灵魂今年是「”...”百年祭,海内外都在搞一些学术及非学术的纪念活动。大家纪念1919年春夏之交的...活动,以及与之相连的从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运动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语境里,而且造成了之后新文化运动

  2. ... 一降再降自己的工资水平:你们要1000元,我只要500元

    文/李思慎我国国家工作人员的工资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供给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 日本历史学界为何 ... 新天皇即位礼?

    由于天皇的换代,日本今年需要举办一系列的仪式,例如今年四月初公布新年号、五月初明仁天皇的正式退位与德仁天皇的践祚,十月中旬德仁天皇的正式即位,以及十一月中举行的大尝祭,等等;对于普通日本人来说天皇的换代究竟意味着什么,笔者不好轻易下断言,但是起码在公共媒体上似乎很少会见到批判的声音,更多的仍然是在普及何为天皇制、何为年号等基本常识。然而就在这一片欢庆气氛之中,日本学界却发出了显得有些刺耳的批判声。

  4. 新中国的第一:第一条自主修建的铁路

    新中国的第一,带你了解新中国70年的发展成就。

  5. 浅谈隋朝,两任帝王堪比秦皇汉武,定鼎中国历史千年政治经济格局

    浅谈隋朝,一个短命的朝代,历史贡献超越千年引领时代中国历史上有两对著名的长短王朝组合,一曰秦汉,一曰隋唐。秦始皇创立的秦制,为后续的汉朝及各个朝代所沿袭,郡县制的影子几乎贯穿中国历史。

  6. 首发老照片:摄影师钱嗣杰镜头中的 ... 锋

    人民网·中国...新闻取得著名新闻摄影家钱嗣杰受权,首次公开发布部分华老生前珍贵照片,以此表达深切的缅怀之情。1977年4月......在列车上。1977年5月1日......在中山公园参加联欢活动。1977年8月4日,......接见出席全国农田基本建设会议等专业会议的代表和...文体工作者。1978年12月28日,......出席中国...第十一届中央...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79年10月......在飞机上。1979年11月4日......在威尼斯游览水城。1980年5月11日......在新疆天

  7. 和珅摔珍宝:从历史角度看职场政治,办公室里要不要结盟?

    在《铁齿铜牙纪晓岚》里,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是讲述贪官和珅的。和珅得到了两件宝物,是两个一模一样的宋朝汝窑的三足笔洗,共花了一万两银子,全天下都没人拥有第三个。而和珅,却直接摔碎了其中一个三足笔洗,而且摔碎的正是完美无缺的那个。其实和珅的做法,是对职场政治的精准理解。

  8. 被误读的钱穆史学:中国需要什么样的通史?| 文化纵横

    但本文指出,钱穆对于历史教育问题的强烈关切,却为今人所忽视。这无异于对钱穆史学的背离。作为国家建设的历史教育:钱穆史学的启示钱穆的历史著作在当代十分流行。在钱穆看来,现代中国的历史学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历史教育问题,即用怎样的历史知识塑造中国人的情感、认同与智慧,让国人热爱国家与民族。

  9. 真实的项羽不是政治 ... ,范增就会添乱?

    此次宴会之前,刘邦和项羽的敌人都是秦军,他们两个人呢,都是同盟关系。项羽的军队40万在新丰鸿门,而刘邦的军队10万驻在霸上,这是公元前206年发生的事。项羽是怒发冲冠,听罢是恨由心生。其实如果几千年前的那一天,主角换成你是项羽,你在鸿门宴上,我告诉你,你肯定也不会...刘邦,为啥呢?可是咱这不是玩策略游戏,项羽也许当时能够打过刘邦,但是项羽也不能打,更不能...,什么原因呢?因为项羽他祖上是谁,项燕。

  10. 彻底改变晋国历史走向的赵宣子,其政治手腕有多狠辣?

    在这个青黄不接的历史时刻,晋襄公决定在五军的基础上舍弃两军,重新恢复三军的建制,并决定于第二年春在夷地举行大蒐礼。担任中军佐的赵盾,谥号赵宣子,又被称为赵孟、宣孟,是赵衰与赤狄廧咎如之女叔隗所生的儿子。然而并没有,因为先克真正想要举荐的并不是狐射姑,而是赵盾。

随机推荐

  1. 祝老师教师节快乐短信

    教师辛勤为国家,桃李成才栋梁娃。教师节快到喽~~别忘了送礼物。教师节到来之际,祝各位教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学生向你问好!像天空一样高远的是您的胸怀、像大山一样深重的是您的恩情、请您接受我诚挚的祝福吧,教师节快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老师您说声:老师节日快乐!时逢教师节,是向所有教师表达谢意的日子。

  2. 火红年代的情书:谈工作远胜谈感情

    情书多谈工作思想看了这封信的开头,仿佛与一般的夫妻或情侣之间的通信没有什么两样。然而,它却记录了52年前那个火红的年代里,两个青年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3. 人生会有很多的无奈和遗憾,你只能死扛-感人的情话

    懂得温暖自己,舍得温暖别人,更不能忽略温暖亲近的人。想得到他人的温暖,先温暖他人。人生,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但有时候静静地想一想,也许,无颜无色和平淡无奇,才是最高境界的芬芳!人生百年,转眼成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4. 元定宗贵由的第三皇后海迷失后简介 她在古文上的记载是什么样的

    -1252年),斡兀立氏,名海迷失,元定宗贵由的第三皇后。元朝建立后,追谥她为钦淑皇后。这种监国是正式朝廷的代理元首。1248年贵由汗卒,海迷失在拔都等诸王支持下,抱幼子失列门垂帘听政,称制三年。>经两年斗争,1251年7月1日宗王们举行忽里台大会,拥戴拖雷的儿子蒙哥登基即位,海迷失后被拘禁起来。>古文记载>《元史·列传第一·后妃一》>定宗钦淑皇后,名斡兀立海迷失。

  5. 夏商都是称“帝”的 为什么到了周又称“王”呢?

    说到中国历史上称王称帝这件事情其实挺复杂的,如果真要细细研究的花,估计要研究好久了,但是今天我们只说这其中的一些比较简单点的事情的,那就是大家都知道在夏商这个朝代都是称“帝”的,但是到了周朝之后却又变成了“王”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到了周代,周王死后不再追称为帝了。而周人的观念中,死去的祖先只能侍奉神、侍奉帝,“在帝左右”“事喜上帝”,不能直接变成神。

  6. 杨再兴是什么人?他有多厉害?

    然而杨再兴与项羽、赵云、岳飞等相比,却并不是那么鲜为人知。其姓名杨再兴,是因杨家将对他寄予厚望,“再兴”即再兴天波府之意。次日,杨再兴又与伪齐军在孙洪涧展战斗,击败敌军两千余人,收复长水县,缴获粮食两万石供给军民,全部收复西京险要地区,又得到伪齐军留下的马匹一万匹,粮草数十万。杨再兴真乃顽石矣,他仍不甘心再一次冲入金军阵中,此次金军已有防备,金军筑成人墙任他来闯。

  7. 乖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乖”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乖僻邪谬——乖:乖张,不顺;僻:孤僻。指性格古怪孤僻,不近人情。乖唇蜜舌——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

  8. 梦见被狗咬脚后跟

    周公解梦梦见被狗咬脚后跟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被狗咬脚后跟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飓风是如何产生龙卷风的?

    飓风和龙卷风是典型的被认为是独立的现象,龙卷风使人联想到平坦的草原和与温暖的沿海热带地区有关的飓风。飓风和热带风暴,统称为热带气旋,提供了形成龙卷风的所有必要成分。大多数登陆的飓风都会产生龙卷风,麦克诺迪说。国家飓风中心说,以目前正在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的Irma为例,在佛罗里达半岛的南部、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可能发生龙卷风。然而,飓风所产生的龙卷风往往威力较小,通常不超过增强的富士达等级EF2。

  10. 梦见 ... 欺负宠物

    总是梦见...欺负宠物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现在社会虐猫虐狗等事件是时常发生,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责与唾...。梦中的...欺负宠物,说明做梦者就是个恶人,表里不如一。男人梦见...宠物欺负宠物,除掉...别人,并总带有攻击他人性质的宠物梦例。宠物生性好动而用重物压之,宠物好群居而寡之,宠物有性需求而阉之,孰为恶人。别仅仅看表面,因为大部分人在他眼里还不如他的宠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