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到访德国,为何突然仰天长叹?

文章转载自:我们爱历史,团队作家 作为一位顽强扛起晚清「 ”洋务运动”大业,亦为一堆不平等条约「 ”扛锅”的近代「 ”红人”,晚清重臣李鸿章晚年一桩出名的风光大事,就是1896年出使欧美列国:从是年3月28日自上海出发起,73岁的李鸿章先赴俄国参加新沙皇的加冕典礼,而后又陆续访问德法英美各国,几乎把西方列强「 ”串”了一遍。 特别在此行的重要一站:德国,对李鸿章的热情接待,更到了极度认真细致的程度:德国人提前通过各种渠道,获知李鸿章的各种喜好,甚至连李鸿章喜欢抽的雪茄烟牌子与玩鸟的嗜好,都弄得一清二楚。然后一一周到安排。李鸿章的住处,也被安排到柏林最豪华的凯撒酒店,衣食住行「 ”供张华美”。欧洲工业强国招待大清李中堂,那是真「 ”给面儿”。 但在相关的史料里,享尽礼遇的李鸿章,真实的心情却没想象中好,甚至还有「 ”仰天长叹”的形容。为何会这样?就得先从他一次突然「 ”失态”说起:阅兵秋操。 阅兵秋操,即1896年6月20日,李鸿章出席的检阅德国皇家卫队的仪式。这场隆重阅兵典礼上,李鸿章被安排坐在紧挨德皇威廉二世的「 ”虎皮座”上,为让李鸿章看得清楚,德皇还特意下令军队拉近表演距离,虎皮椅上的李鸿章,也把凶悍德军各种娴熟的战术动作看了个满眼,接着突然冲着德皇一句「 ”失声长叹”:苟使臣有此军十营,余愿足矣——中国如果有十营这样的精兵,我这辈子值了! 以外交场合来说,李鸿章的这一通长叹,着实有些失态。可眼前德国兵彪悍善战的一幕,却实实在在戳他的心窝子:李鸿章也是带兵出身,心肝宝贝似的淮军,放在之前的甲午战场上,却被日本人用刺刀活活撵过鸭绿江,一路给人当运输大队长。哪怕有眼前德军一半的战斗力,《马关条约》又怎会签成这熊样?瞧见「 ”别人家的兵”,李鸿章又怎能不叹? 其实,德国这一行,如此「 ” ... ”到李鸿章的,当然不止几个德国皇家卫兵。期间的李鸿章,不但成了第一个接受X光射线检查的中国人,还参观了德国各大军工企业,哪怕时间有限,也要拼命把人家的生产管理看清楚。德国绝对的工业优势,也被他看得清楚,联想到彼时清王朝的惨淡现状,又怎能不心中长叹? 而他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拜会亲手缔造德国统一的「 ”铁血宰相”俾斯麦。常以「 ”东方俾斯麦”自居的李鸿章,这次终于见到年长自己八岁的真俾斯麦。在俾斯麦的居所里,两位老人互相问候身体状况,熟悉热情得仿佛老友。甚至李鸿章还吐出了一句百感交集的心里话:「 ”仆于三十年来,务欲警醒敝国之人,俾克同于贵国,乃仍弱不可支,赧颜滋甚”——强国无望,我惭愧啊! 当然,好不容易见着一次俾斯麦,李鸿章不能只诉衷肠,也得讨办法——询问中国自强的办法。俾斯麦的回答,也十分简单粗暴:「 ”以练兵为立国之基”。而且不用多练,就练精兵,「 ”一国之兵,不必逾五万,特年必以少为贵,技击必以精为贵”。有四五万这样的兵,中国就能强大了。 但对于大清当时来说,别说练四五万,就算练一个营,那都是谈何容易?何况,大清的毛病,又何止是练兵甚至军工的事儿?俾斯麦的话掷地有声,可对于李鸿章来说,那真是做不到啊! 比起这巨大的差距,同样让李鸿章叹息的,应该还有谈判桌上,「 ”热情”的德国人,露出的凶狠獠牙。 李鸿章在德国得到的热情接待,常被近代史好些专家大书特书,用以形容这位「 ”东方俾斯麦”强大的国际威望。但事实是,人家夹带着私货呢。比如李鸿章参观德国军工企业时,德国人眼巴巴盼着李鸿章多下些订单,做成些大买卖。谁知李鸿章看了一圈,镚子没掏就飘然离开。好些德国人也就幡然变脸,甚至还在报纸上把李鸿章奚落一顿。 而且李鸿章此行,更重要的外交使命,就是要和德国达成一系列合作:此时大清刚被日本胖揍,也得到了德国「 ”干涉还辽”的支持,急需发展和德国的关系。在李鸿章看来,比起英法列强来,德国是「 ”德无所图”的好伙伴,更该亲近亲近。可热情招待李鸿章的德国人,到了谈判桌上就胃口大开,不但一口拒绝了李鸿章调整关税的正当要求,甚至还提出了在中国沿海「 ”建海军基地”的无理条件,结结实实给李鸿章一盆冷水。 当时的李鸿章,除了在谈判桌上含糊其辞,用「 ”将近一切力量将这个谅解达成”之类的言语拖延,又能怎么办呢?多年奔走洋务的他显然已感受到,1896年,也是德国对外政策的分水岭,兵强马壮的他们,正加入到疯抢殖民地的行列。继日本之后,又一条新的恶狼正向中国扑来。 而李鸿章,就是知道,又能做什么呢?唯一能做的,就是拖着老迈之躯,继续「 ”出访”之路。接下来能做的,就是在几年后的庚子国难里,再度忍辱北上。《辛丑条约》的谈判桌上,他面前磨刀霍霍的「 ”列强”们,好些都是1896年时,曾热情接待他的「 ”熟人”。这,又会是什么心情? 这一切,纵是李鸿章不叹,多少后人看过,又是一声叹息:那个积贫积弱的时代,那一代中国人的自强探索,那弱国无外交的愤懑,都在李鸿章「 ”出洋”的鲜花掌声背后,投下浓浓的阴影。一百多年后,依然值得已站起来的中国人,警钟长鸣! 参考资料:《李傅相历聘欧美记》、胡凯《十九世纪中国人眼中的德国形象》、董丛林《刀锋下的外交》

1896年,73岁的李鸿章到访德国,为何突然仰天长叹?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党内怪人!他是国共和谈密使,曾收养主席三个孩子,陈赓请他出山

    南京那边证实,此人是南京...的秘使,派往延安联络...中央,请他给予方便。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孔祥熙为他签署了委任状这一"官身"。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董健吾受到毛主席的回电后,离开了瓦窑堡,回南京向蒋介石通报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来陈赓会见了董健吾,并请他出山任职。

  3.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4.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5. 毛主席身上的十大神秘「 ”气场”,震古烁今!

    在毛主席的身上,充盈着一种令人极其震撼、并且无法消除、无法躲避的神秘「”气场”。不管你是拥戴者,还是仇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受到这股「”气场”的吸引、感染和影响。对拥戴者而言,这「”气场”正如春暖催花开,令其志存高远;对仇视者而言,这「”气场”恰似秋肃扫叶败,令其闻风丧胆!毛主席到底有哪些神秘「”气场”呢?至少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是令人震撼的「”挥斥方遒”之霸气毛主席少年时,曾豪迈地宣称:「”春来我

  6.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7. 他被父皇写进传位诏书,为何最后却没能当上大清皇帝?

    道光皇帝在择储的问题上,确实费了不少脑筋。在道光看来,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两人各有所长,都具备继承和治理大清江山的资格和能力。但皇位只有一个,道光最终必须面临抉择,舍其一而取其一。关于道光最终敲定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

  8.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9.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10. 这位画家,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有骨气的中国女人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将自己最深爱的妻子宋庆龄,托付给了一位朋友。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这个朋友是谁?何香凝,何许人也?她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敢说敢做又有骨气的传奇女人。她出生于富商之家,却无公主之娇气,天生具有不屈和反抗的意识。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时期,女性必须裹小脚,母亲给她裹,每次她都偷偷解开,被发现后母亲打她...她,她依旧我行我素,最后长成了大脚。

随机推荐

  1. 聪明的傻瓜

    小小的多摩罗国佛法教化盛行,精舍处处可见。人民生活平静安祥,对出家修行的人尊敬备至,蔚然成风。其中就有个年长的比丘,他的愚钝只是没传出来而已,否则足以损害这五百沙门的美誉。>经佛点化,老比丘立即领悟佛法,并忆起前世所融会贯通的经文,在佛前证得阿罗汉。>老比丘一到殿上,就直奔国王旁边的上座坐下。下面的四百九十九个沙门又惊又恐:「这傻瓜怎么啦!」碍于国王的面子,众沙门只得强忍怒气,没将他赶下来。

  2. 韩山童为什么会英年早逝?他是怎么死的

    你们知道韩山童,是元朝末年揭竿而起的民族英雄,却为何英年早逝?>>谈韩山童的起义,不得不谈白莲教。>韩山童也是一个白莲教教徒。反正我是不信韩山童和宋徽宗有什么关系,但是,那群白莲教徒信了。他们觉得韩山童就是天子,就是明王啊,只有跟随他,为他卖命,死后才能前往极乐净土。韩山童和刘福通一商量,想出了一个极妙的主意。韩山童的传销能力是数一数二的,要他打仗,那他真的就是个菜鸟了。

  3.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  [释义]  师:借鉴。不要忘记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语出]  西汉·刘向《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  [近义]   前车之...

  4. 这个夏天我们要分开没错,但我们不悲伤-感人的情话

    二十一、有你显示了我的存在,可是你让我痛的明白。

  5. 慧绪尼做诗别人间

    慧绪尼做诗别人间南北朝时,佛教兴盛,高僧名尼倍出,如千叶争蕙,百花竟秀一般。当时有个尼师,法名慧绪,人称百花中的牡丹,尼众中的凤凰。慧绪,俗姓闾丘,名芷芬,高平人。再说芷芬出家当了慧绪尼后,嗜经如命,昼夜苦读苦参,三年过后,就彻悟有成,再加她的诗画俱佳,为人豪放耿直,活泼有趣,在荆州地方佛学界就小有名气了。此番,慧绪、西土、德望等尼师,借着夏安居的机会,联袂学习了《般舟三昧经》。

  6. 梦见与父亲争吵

    周公解梦梦见与父亲争吵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与父亲争吵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追小偷追出的世界冠军(图文)

    追小偷追出的世界冠军:乌塞恩·博尔特那时候,他还是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好好练,将来一定能拿百米世界冠军。2002年,年仅15岁的他就获得了世界青年锦标赛的200米冠军。于是,他的信心就更足了,他发誓,他要在即将到来的2007年大阪世锦赛上拿下他人生的第一个成人世界冠军。赛后新闻发布会上,博尔特激动地说:“能打破鲍威尔的世界纪录,特别要感谢我的教练,是他的‘一米高,两米高’理论,把我推上了世锦赛冠军的领奖台。”

  8. 只因慈禧看到了这六个字,她终于决定毒 ... 光绪,慈禧为何一定要 ... 光绪?

    然而她却始终搞不定光绪帝,眼看着光绪帝要进行戊戌变法,只能把他给囚禁起来。然而,慈禧在快死的时候听到一条消息,于是就将光绪帝毒...了。在慈禧的打压下,光绪帝度过了漫长的十年囚禁时光,直至死亡。专家推测慈禧的嫌疑最大,光绪帝素有记日记的习惯,在日记中还写到觉得慈禧一定会死在他之前,并表示如果这样的话,他会下令斩...袁世凯和李莲英。慈禧死后被清算,这是她绝对不允许的。

  9. 春节祝福语_2018春节拜年祝福语短信_春节祝福

    值此新年到来之际,需要为好友送上拜年短信祝福语。2018春节拜年祝福语短信1.新年特别提醒:不要在酒桌上充当“梁山好汉”;不要在喝酒后上演“生死时速”;不要在家里点起“烽火狼烟”(吸烟)。新春问候,祝福永存在:喜度春节,身体健康,祝愿幸福平安。

  10. 【另日】的意思是什么?【另日】是什么意思?

    明·杨慎《丹铅续录另日》:「俗谓异日曰另日。」清·翟灏《通俗编时序》:「《列子周穆王》篇有‘别日升昆仑邱’语。另或为别字之省。」另日的拼音lìngrì另日是什么意思另日lìngrì他日,别的日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