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前言《美德故事》前言佛法深广如海,以「信因果」为入佛之初门,以「生净土」为成佛之末关。而有关因果教育,此次则编成白话故事系列,按类别分为《美德故事》、《人生故事》、《历史故事》、《因果故事》、《佛教故事》,共五册、一千余则。孩童都喜欢听故事。一七七五年,他应徵入伍,参加美国独立战争。
前言《美德故事》前言 佛法深广如海,以「信因果」为入佛之初门,以「生净土」为成佛之末关。由此二法,摄尽世出世间一切万法,为一切人可修而又必修者。关于往生净土,已经编印「净土宗丛书」流通(见书后目录)。而有关因果教育,此次则编成白话故事系列,按类别分为《美德故事》、《人生故事》、《历史故事》、《因果故事》、《佛教故事》,共五册、一千余则。取材广泛,形式多样。虽广涉古今中外不同国度、民族、文化,然皆贯穿因果之理,巧含化世之功,普遍适合于一切人群,尤其有益于青少年之道德培养及人生进步。孩童都喜欢听故事。若家长每天能为孩子读讲一、二则,然后引导孩子共同念佛,日日坚持,习久成性,自能深信因果,乐于行善念佛,培永生之福德,化无形之灾祸。浅近者一生平安,深远者究竟成佛;小者心灵和善、家庭和乐,大者社会和谐、世界和平,皆在其中。可称最圆满之家庭教育,最善巧之佛法修持。愿天下真爱子女之父母,各各身体力行;欲挽世道之仁人志士,普皆提倡流通;则众生有幸,国家有幸。净土宗编辑部 二○○八年三月
#壹、爱国一、一间草棚有一天,同学们出去旅行,忽然间暴风雨就要来了。同学们没地方避风躲雨,一起向前跑,一看,前面有个草棚,大家「哗」地冲了进去,一冲进去,大雨就来了。大家好高兴,「哇!今天运气不错哟,刚刚找到了房子,大雨就来了。太快乐了!」大家也不顾虑房子乾不乾净、有没有人住过,只要有避雨的地方就很满足了。但这个草棚在风雨中突然间要倒塌,同学们想尽办法扶住它,「不能让房子倒塌!」这座房子就是我们的国家,再穷再破,是我们的家,我们要爱她!(高振东)二、内森.黑尔内森.黑尔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上尉军官,在侦查英军阵地时被捕牺牲。他是个在农村长大的好学生。十四岁时,他就骑着马,两天跑了五十五英哩去耶鲁大学上学,十八岁(一七七三年)就毕业了。一七七五年,他应徵入伍,参加美国独立战争。一七七六年九月二十一日,他在深入长岛英军防线搜集情报时被捕,次日被处以绞刑,受刑的地点就在现在的联合国所在地附近。内森.黑尔的爱国精神甚至让在场的英国人感动得流下热泪,其中的蒙特雷索上尉向全世界报导了这位爱国者的著名遗言:「我的唯一憾事,就是只能为国献身一次。」(《人类精英轶事》)贰、孝亲三、野草莓乔治家非常穷,他们没有好的木柴用来生火,只好用乔治从树下捡来的枯树枝。七月的一天,母亲让乔治去拾柴--乔治必须到村外两英哩的树林里才能拾到柴,而且要在那里干活一整天。那天天气真好,乔治干活儿也很卖力。太阳越升越高,乔治也感到越来越热。于是,他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然后吃他的午餐。当他来到小溪边的时候,在苔藓中间发现许多熟得通红的野草莓。「在我的麵包里夹上野草莓,味道一定好极了。」乔治想着。于是,他小心翼翼地把野草莓摘到自己的帽子里。就在乔治要将野草莓送到嘴里的那一刻,他突然想起了此时待在阴暗的屋子里的妈妈,「如果妈妈在这里该多好啊!」「我还是把它们留给妈妈吧!」他说,「这会使妈妈非常开心。」不过他还是目不转睛地盯着那些草莓。「我可以吃一半,把另一半留给妈妈。」他最后决定。于是,他把草莓分成两堆。但是,每一堆看起来都很少,他便又将它们放到了一起。「我只嚐一个。」他想。就在他把一颗草莓送进嘴里的时候,他发现那是最好的一颗,「我要把它们全部留给妈妈。」说着,他把它们精心地包好,一颗也没有吃。太阳要落山时,乔治得往家赶了。他把草莓留给了病重的母亲。他为自己的举动感到高兴。就在他放下乾柴时,他听见屋里传来妈妈那微弱的声音:「是你吗,乔治?你回来我很高兴,我有点儿渴了,给我倒杯茶。」乔治拿着他的野草莓高兴地走到妈妈跟前。「那是你给妈妈留的吗?」妈妈用手抚摸着他的头说。此时,乔治的眼中已充满了泪水。想想看,如果乔治吃了野草莓,他肯定就感受不到此刻的幸福了。(《美德读本》)四、懊悔母亲去世已经有十三个年头了。我回到久违的家乡,站在母亲的墓前。我几乎想不起从前我曾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小女孩,而那时母亲常常无限温柔地亲吻我的脸颊。她那熟悉的声音彷彿还萦绕在我耳畔。若不是那件痛苦的往事,我流下的眼泪一定是幸福的眼泪,而不是现在这般苦涩了。那件往事也许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它却让我的心隐隐作痛。我之所以要写出来,是想让所有的孩子学会珍视自己的父母。我母亲去世前病了很久,我都习惯了她那苍白的脸色和微弱的嗓音,因此不会像一般的孩子那样会被吓着。起初,我哭得十分伤心,但当我每天放学回家看到母亲依然如故,我便开始相信上天会把母亲留给我,可是他们却告诉我母亲活不长了。一天,我在学校受了委屈,带着烦躁的心情回了家。母亲比平时更加苍白,但还是以她那充满深情的笑容迎接我回家。母亲要我上楼端一杯水给她。我怒气沖沖地问她:「为什么不叫佣人端呢?」母亲脸上露出了微含责备的神情,对我说:「难道我的女儿就不能为她可怜的、生病的母亲端杯水吗?」她说话时的神情我永远也忘不了。我去给她端了一杯水,然而却很不乐意。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冲着她笑,并且吻她,而是绷着脸,把杯子很快放下,离开了她的卧室。睡觉以前,我也没跟母亲道晚安。在寂静的 ... 中,我想起母亲的脸是多么惨白,说话的声音是多么颤抖,我怎么也无法入睡,我溜进她的卧室,想求得她原谅。然而,母亲已经沉沉睡去。我溜回床上,决心第二天一大早就告诉母亲我多么懊悔。当我睁开眼睛时,外面已是阳光灿烂。我赶紧披上衣服,急急跑到母亲房里。她死了!她再也不能说话了,再也不能对我微笑了。我跪在母亲身边,哭得悲痛欲绝。那时我真的希望自己也死去,和母亲葬在一起。如果可以的话,我情愿用世间的一切来交换母亲亲口说出的原谅。(《小男人》)五、你替母亲洗过脚吗?一家大公司招聘员工,一位大学生前去应聘。面试的时候,公司经理审视着他,出乎意料地问:「你替母亲洗过脚吗?」「没有。」大学生很老实地回答。大学生临走时,经理突然对他说:「明天这个时候你再来,不过有个条件,来之前一定要为你母亲洗一次脚。」大学生一口答应。这位大学生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给人作女佣,拼命挣钱供他读书。学费虽高,但母亲毫无怨言。儿子向母亲说明了原委,开始为母亲洗脚。当他发现母亲的脚像木棒一样僵硬,不由得潸然泪下。读书的时候,他心安理得地花着母亲如期寄来的学费和零花钱,现在他才知道那些钱是母亲的血汗钱。第二天,儿子如约去那家公司,对经理说:「现在我才知道母亲为了我受了很多的苦,您让我明白了在学校里没有学过的道理,谢谢您。我只有母亲一个亲人了,我要照顾好母亲,再也不能让她受苦了。」经理点点头,说:「你明天到公司上班吧。」 (佚名)六、母子连心曾参是孔子的学生、《大学》的作者,也是一位出名的孝子,有关他的孝行故事很多。有一次,他到山中拾柴,不巧刚好有客来访。母亲无法找到他,巴望着他赶快回家,可是等了很久仍不见蹤影,母亲一急,用力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曾参此时忽觉心痛,赶忙背柴回家,跪在母亲面前,问道:「家中是不是有什么事情发生?」母亲说:「有位客人来找你,我无计可施,便咬了一下手指,希望我的痛能让你感觉到,快快回家。」若非曾子平时对母亲孝顺有加,善解母亲心意,又如何能彼此心灵相通呢?(《孝行今古图说》)七、老莱娱亲春秋时,楚国隐士老莱子很孝敬父母,想尽办法讨取父母的欢心。因为他对父母照料得无微不至,以至于他自己已经七十岁了,父母还健在。有一次,老莱子的父亲望着儿子花白的头髮,不禁叹着气对老伴儿说:「儿子也这样老了,我们在世的日子可不长了。」为了让父母不再哀叹,老莱子做了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常常穿在身上,连走路也装成小儿跳舞的样子,使父母看了高兴。一天,他为父母端水,不小心摔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在地上打了个滚,口中还发出婴儿啼哭的声音。父母以为他是故意跌下去的,见他在地上不肯起来,忍不住笑着说:「老莱子真会玩儿!」(《艺文类聚》引《列女传》)八、文帝嚐药汉文帝刘恒虽然贵为帝王,但丝毫没有骄纵之气,侍奉母亲薄太后总是殷勤周到,从不倦怠。有一次,母亲一病就是三年,他尽心照料,夜里甚至连衣服也不脱,以备母亲不时的召唤,所以,三年几乎没有好好阖过眼。母亲喝的汤药,他都要亲自嚐嚐,确定冷热适宜。他的孝行很快传遍天下,百姓无不歎服。 (《孝行今古图说》)九、伯俞泣杖汉朝有个孝子名叫韩伯俞,母亲家教很严,经常责打他。一次,伯俞犯了一点过失,母亲用木板打了他几下。他竟低着头抽泣起来。母亲问:「我以前打你,你从来不哭,为什么今天要哭呢?」伯俞说:「母亲从前打我,我觉得疼,知道母亲身体健康;现在打我,我没觉得疼,知道母亲年老了,力气衰弱了,禁不住心头酸楚。」(《说苑.建本》)十、蔡顺拾桑西汉末年,有个人名叫蔡顺,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和母亲相依为命。当时,王莽篡位,天下大乱,年岁饑荒,收成不好,蔡顺只好到野外採集桑椹。一次,他拾桑归来,遇到一群红眉大盗。大盗好奇地问他:「你为什么把桑椹分开来放呢?这样不是很麻烦吗?」蔡顺回答:「黑色的已经成熟了,比较甜,是给母亲吃的;红色的还没成熟,比较酸,是给自己吃的。」大盗深受感动,送给他很多食物。 (《孝行今古图说》)十一、缇萦上书西汉文帝时,齐国临淄(山东淄博)有个读书人,名叫淳于意。他年轻时喜爱医学,医术高明,名噪一时。后来,淳于意在临淄当了管理仓库的太仓令。有人上书告他,说他犯了法。当地的官吏判他肉刑。肉刑有三种:在脸上刺字;割掉鼻子;砍去一只脚。按照法令,判处肉刑的人都应当押到京城长安去受刑。淳于意没有儿子,只生了五个女儿。当差役押他到长安去的时候,五个女儿跟在后面哭个不停。淳于意看着她们叹道:「唉!我不幸没有儿子,就生你们这些女孩子,一旦遇到急难,一点也派不上用场。」他最小的女儿名叫缇萦。听了父亲的话,缇萦非常难过,坚决要求跟随父亲一同前往长安,代父受刑。差役没有办法,只得让她前去。缇萦到了长安,要求入宫去见汉文帝。侍卫不让她进去。她就写了一封 ... 书,交给侍卫,请求帮她呈上去。她在 ... 书中说:「我的父亲在齐国做太仓令,当地的百姓都称讚他的廉洁公正。如今他犯了法,要受肉刑的处罚,我非常悲痛。一个人死了不能复生,受了肉刑,肢体断了,也不能再接上。纵然他想要改过自新,也没有办法了。我情愿自己当官府的奴婢,来赎父亲的罪,好让他有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汉文帝看了缇萦的 ... 书,很是感动,就赦免了淳于意,并废除了肉刑。(《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十二、黄香暖被黄香是东汉时期江夏安陆(湖北安陆)人,九岁就失去了母亲,他每天都非常思念母亲。乡亲们看到他思母的情景,都称讚他是个孝子。黄香因为失去了母亲,便全力服侍父亲,任何劳累的工作都抢先去做。夏天天气很热,他就用扇子把父亲的枕头和床铺扇凉;冬天天气寒冷,他就先睡进父亲的被窝,等棉被暖和了之后再请父亲睡。太守刘护闻知黄香的孝行,启奏朝廷,加以褒奖。后来黄香进京,皇帝诏令允许他到宫中修史处阅读史书,还在诸王面前讚扬他说:「这就是天下无双的江夏黄童!」这话传开后,京师里的人都称誉黄香为「天下无双国士」。(《东观汉记.黄香传》)十三、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郡吴县人。他的父亲陆康德行很好,曾被举为孝廉,东汉末年担任庐江太守。在父亲的教导下,陆绩小时候对父母就很孝顺。陆绩六岁那年,跟从父亲住在庐江。当时,袁术带领一支军队佔据九江(安徽寿县)。一天,陆康带着陆绩拜访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们父子。袁术的橘子又大又甜,外面很少见到。陆绩吃到这样好的橘子,不觉想起庐江家中的母亲。他想,母亲从来没吃到这么好的橘子,应当让她嚐一嚐。于是,趁大人们交谈的时候,悄悄将三颗橘子塞进怀中。不料,告辞的时候那三颗橘子突然滚了出来。陆康看了,很是尴尬。袁术见陆绩活泼有趣,笑着对他说:「你来做宾客,还怀藏橘子吗?」陆绩很有礼貌地回答说:「我想带回去给母亲吃。」袁术见他这么小就懂得孝敬母亲,大为惊奇,连声称讚:「你真是个好孩子,真是个好孩子!」 (《三国志.吴书.陆绩传》)十四、吴猛恣蚊晋朝的吴猛虽然年仅八岁,但已懂得孝顺父母。他家非常贫穷,床上没有蚊帐,每到夏夜,许多蚊子都来叮咬。但是,不论有多少蚊子咬他,他都静静忍受,不把牠们赶走,让牠们吸饱肚子。在他幼小纯真的心田里这样认为:只要蚊子吸饱了血,就不会叮咬我的父母了。 (《孝行今古图说》)十五、司马芝守母三国时期,魏国的司马芝年轻时与乡人一起到荆州避乱,在鲁阳山遇到了强盗。同行的人都丢下老弱逃跑了,而司马芝却独自守在老母身边。司马芝乞求强盗保全母亲性命。强盗见他是个孝子,没有伤害他们母子。他在南方一直生活了十几年,耕田奉养母亲。 (《三国志.魏书》)十六、芦花孔子的学生闵子骞母亲早逝。后母虐待他,冬天为了御寒,给他的衣服里装着芦花,而自己的两个儿子却穿着暖和的棉衣。一次,闵子骞驾车的时候,身上寒冷,失去控制。父亲要打他,发现他身上穿的是芦花衣,非常气愤,决定把后母赶走。闵子骞劝父亲说:「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后母感动得流下眼泪。 (《太平御览》)十七、房玄龄孝敬继母唐代宰相房玄龄是位孝子。他父亲曾卧病一百多天,在这期间,他每天都尽心尽力服侍父亲吃药,睡觉时连衣服都不脱。他对继母的恭敬更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继母生病,他含着眼泪把医生请到家里;继母去世,他竟伤心得不思茶饭。 (《旧唐书.列传第十六》)十八、王子明献桃清朝人王子明,甘肃通谓人,是个秀才。他十分孝顺母亲,每次出去作客,主人端上果蔬,他都要遥遥地献给母亲,然后才吃。一次,他出外参加考试。他的母亲在家突然闻到阵阵桃子的香味,经久不散。他妹妹说:「这一定是哥哥所献。」于是便记住时日。等到王子明回来一问,果真如此。 (《二十四孝故事》)十九、荀攸遮耳荀攸,三国时期魏国人,七岁的时候就通情达理。他的叔叔荀衢一次喝醉了酒,误伤了荀攸一只耳朵。后来,荀攸进进出出玩耍的时候,常常侧着身子走路,或者用手遮住耳朵,不让叔叔看到他受伤的耳朵,免得叫叔叔心里难过。荀衢知道这事,大为感动,想不到侄儿小小年纪,竟有如此仁爱之心。(《少年进德录》)二○、留下筐子春秋时期陈留人孙元觉,十五岁时就非常懂事了。他父亲对祖父很不孝顺,见老人只能吃饭不能干活儿,便很厌烦。一天,父亲把老人装进筐里,打算用小车把他推到深山扔掉。元觉哭求父亲别这样做,却改变不了父亲的铁石心肠。劝阻无效,元觉便一直跟在车后走。到了山里,父亲把祖父放到地上,筐也不拿,转身就走。元觉边哭边把筐拾起来,放到小车上。父亲感到奇怪。元觉说:「这筐要推回家收好,等父亲哪一天老了,不能干活儿了,我好用它推您进山。」父亲深受震动,感到很惭愧,连忙把祖父抱进筐里,推回家中,悉心奉养。(《史记》)二一、木碗从前有个很老很老的老人,眼睛花,耳朵也背,双膝还不住地发抖。每当他坐在餐桌前吃饭时,汤匙也拿不稳,常常把菜汤洒在桌布上,汤还会从嘴边流出来。儿子和媳妇都嫌弃他,老人只好躲到灶后的角落里吃饭。他们给他一只瓦盆,把饭菜盛到里面给他吃,而且每顿饭都不给老人吃饱。老人很伤心,常常眼泪汪汪地看着桌子。 >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