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重庆,一座极具两面性的城市,在抗战时期尤其鲜明。抗战结束后,为纪念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功勋,...将罗斯福援华计划中修建图书馆的项目定在了重庆。这个抢手的图书馆就是重庆图书馆的前身——罗斯福图书馆。中国唯一一个以外国总统名字命名的图书馆这个抗战时期的国立中央图书馆,是在抗战胜利前夕,长期援华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因脑溢血溘然长逝,国民自发举行追悼。

重庆,一座极具两面性的城市,在抗战时期尤其鲜明。不仅有市井江湖的吊脚楼、川江号子、火锅以及悠久的码头文化,各大期刊报社、高等学府以及大型的图书馆也纷纷来渝建址,让这座西部小城摇身一变成为了全国知名的文化城市。 抗战结束后,为纪念重庆作为战时首都的功勋, ... 将罗斯福援华计划中修建图书馆的项目定在了重庆。而当时,同时竞争的还有上海、武汉、南京和西安。这个抢手的图书馆就是重庆图书馆的前身——罗斯福图书馆。 中国唯一一个以外国总统名字命名的图书馆 这个抗战时期的国立中央图书馆,是在抗战胜利前夕,长期援华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因脑溢血溘然长逝,国民自发举行追悼。一月后,经全国人大一致同意,在重庆修建一座专门纪念罗斯福总统的图书馆,直接命名为「 ”罗斯福图书馆”。 图书馆内馆藏丰富,珍贵资料享誉世界,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馆藏就已经达到了10万余册,典藏量名列前茅,是全国仅有的5个图书馆之一。其中,不仅收藏了大量的古善本书、民国时期的文物资料、抗战时期的抗战版图书、以及联合国的寄存资料,还是指定的联合国资料寄存馆之一。馆内还珍藏着罗斯福总统的亲笔题词的画轴,在1944年6月美国副总统华莱士访华来到重庆时带来,转达了罗斯福总统对山城人民的亲切的慰问。 图书馆在1947年5月正式对外开馆,一时间,全城乃至全国读者慕名而来。据记载,开馆至当年12月,累计到该馆阅览者多达176462人次,这在当年,文化水平尚且不高的年代,已经是非常大的浏览量了。可想,当年能在设计精良,氛围浓厚的罗斯福图书馆看书是一件多么美好稀罕的事情。 抗战胜利后,图书馆几经更名,在解放后正式更名为重庆市图书馆,并不断地扩大。在二十世纪,罗斯福的孙女安妮·罗斯福来渝,不仅参观了以自己爷爷名字命名的图书馆,还向图书馆捐赠了一套关于罗斯福总统夫妇的资料。几年后,她再次来渝,再次向图书馆赠送了爷爷罗斯福的头像。这个在全世界仅有4处的以罗斯福总统名字命名的大型综合图书馆,重庆罗斯福图书馆是唯一获赠罗斯福铜像的。可见其对中国友好的态度以及对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努力的赞扬与认可。 一个图书馆,见证了两国的友谊,见证了重庆城的发展变化。至今,重庆图书馆仍是我国国内仅存的两个联合国资料寄存馆之一,另一个为北京图书馆,并以其独有特色的联合国资料、抗战版图书等享誉世界。 罗斯福图书馆以新面貌重新走入人们视野 坐落在两路口长江一路的罗斯福图书馆,依山临江而建,灰砖黛瓦,绿树环绕,古朴无华。但是,因为年久失修,早已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能从旧址中寻找丝丝文化遗迹,追忆开馆时期的繁华景象。 但是,历史总会有新的方式去铭记,这个曾经重庆城的文化高地,以全新的面貌,极度留真的将罗斯福图书馆复制到了两江国际影视城。在这里,专设了原「 ”国立罗斯福图书馆”分馆,游客可以来此一览解放时期,民国气韵的老图书馆模样。 在两江影视城的图书馆分馆今年一月刚刚开馆,白色的楼体上几个黑色大字「 ”国立罗斯福图书馆”显得格外醒目。馆内一应图书并非虚设,里面还该提供人物传记、哲学思想、政治经济、经典文学、生活保健,以及民国历史、重庆地方文旅、抗战大后方等多个门类计2000余册图书,游客可以在馆内看书体验。真真正正的体验民国风情图书馆,为游客打造完美的「 ”展览阅读一站式体验区”。 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而打造出新的文旅项目,不仅是重图两江国际影视城的特色,也是罗斯福图书馆的再生。这样新型的发展不仅为旅游区提供了强大的文化底蕴支持,也为被人们渐渐遗忘的老文化标志焕发新的生机。 我们应该同先辈们一起,记住并缅怀这样一个爱好和平,为反法西斯战争做出贡献还为中国抗日战争提供帮助的和平使者——罗斯福总统。
本文标签:图书馆罗斯福抗日战争美国总统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