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河南内乡邓窑及邓窑瓷器

河南内乡邓窑及邓窑瓷器

  宋代河南境内窑场林立,瓷业繁盛,在全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邓窑是宋代河南烧青瓷的著名瓷窑之一,位于豫西南内乡县。窑址中心在县城西约25公里的蚱岖乡白杨村大窑店自然村。这里宋代属邓州管辖。南宋叶真《坦斋笔衡》记载:“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1975年,河南省文物工作队在内乡县文化馆的配合下对大窑店瓷窑遗址进行了调查,将该窑窑址地理位置及瓷器烧造情况首次公布于世。由于该窑发现较晚,资料较少,以致陶瓷学界一些专家把邓窑瓷器误认为耀州窑或临汝窑的产品。鉴于此,南阳市博物馆于20世纪90年代至今,又多次对该窑址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两处新的窑址,采集到不少新的标本,对该窑瓷器特点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笔者根据采集的瓷片标本,结合传世的邓窑瓷器,谈谈对邓窑瓷器的初步认识。

  一、窑址地理位置及烧瓷概况

  大窑店瓷窑遗址,地处石堂山区,在县西25公里的蚱岖乡白杨村大窑店及其周围一带,以大窑店村为中心,北起土槽沟,南经房店、水沟、白杨、王沟等村,南北长约2500米,东西宽约400米,面积达100多万平方米。1986年,河南省 ... 公布该窑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在与白杨村大窑店同处一道山冲的彭营村新寨和上庄村又发现两处窑址。新寨窑址位于大窑店村北5公里,紧邻村西两条小河交汇处,东西长约50米,南北宽约40米的台地上。窑址上散存很多瓷片、匣钵堆积,并发现一处废弃窑址,出土的碗、盘、盏等瓷片,在器型、釉色上与大窑店出土的完全一样,同属宋元时期青瓷系列。在新寨村南2公里的上庄村亦有大量瓷片堆积。在紧邻土槽沟的一块高台地上,发现有大量的黑瓷片,多为唐代的瓷钵残片及罐的残片。青瓷片则发现很少。以此推测,这里可能是邓窑的早期窑址。这两处窑址的发现,扩大了邓窑遗址的范围。

  大窑店窑烧造时间较长,至今窑址上散存的遗物相当丰富。在大窑店村东、村北和村西田野上,到处可以看到成堆的窑具和瓷片。在村西北,有两个水坑,水顺着水沟流向前河,水沟两岸遍布窑具。采集到的窑具标本有匣钵、支烧、支钉、垫圈、垫饼等。瓷器标本有碗、盘、罐、壶、炉、瓶、洗、盆、碟、茶托、缸坛及瓷塑玩具等。在调查中还发现有碗底带“姚”字和“田”字的碗片,可能是 ... 工匠或窑主的姓氏。在村西水坑旁边高台地上,还发现几个圆形的制瓷作坊残址,其中一个方池,用废匣钵砌成池壁,一旁堆有成堆的残窑具和没有烧过的瓷坯片等。在村前河岸断崖上还发现有残留的烧土块和一处残窑基遗址,并在残窑基周围发现有堆积的瓷土和釉药等原料。窑炉形制为北方常见的馒头窑。窑壁呈弧形,烧成青白色,直径220厘米左右。

  这里有烧造瓷器优越的自然条件:第一,这里地处石堂山区,瓷土等矿藏资源极为丰富。大窑店北边的土槽沟盛产瓷土,成白色,杂质较多,距地表较浅,开采方便,至今尚有存留;釉料基本上也是就地取材;山上森林茂密,制瓷燃料充足。第二,运输方便。窑址虽处偏远山区,但水路方便。窑址旁有前河弯曲经过,河面宽阔,河崖较深,距丹江及库区很近,水路可直达丹江和汉口,上溯可达陕西。这不仅为制瓷手工业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又为瓷器销售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1992年,淅川县农民在老城西门外丹江古河道打捞出一批金代邓窑瓷器。当时这些瓷器都是成摞地堆放在淤沙中,有70多件,绝大部分为青釉瓷器,碗、盘、碟、洗等生活用品。这正是邓窑瓷器通过丹江水路外销的例证。

  据采集的瓷片标本结合传世的邓窑瓷器观察,大窑店窑始烧于唐代,宋代为其鼎盛期,至金元时期仍继续烧造,前后延续达500年之久。窑址出土产品丰富,种类齐全。所烧制瓷器品种主要有耀州窑系青瓷,另外还兼烧花瓷、唐钧;磁州窑系白地黑花、白瓷;还有酱釉、黑釉及色泽明快的宋三彩等。

  二、窑具简介

  从遗址采集的窑具来看,当时的制瓷技术相当先进,专业化程度较高。

  1.匣钵,分两式。

  I式,漏斗形匣钵,直壁方唇,下部内收成小平底,外壁有弦纹数周。有盖,盖呈圆饼状,直径大小不一。

  Ⅱ式,桶形匣钵,圆桶状。直壁方唇,较小的为平底,较大的底心内凹且中空,外壁均满饰弦纹。

  2.支烧,呈豆柄状,遗存较多。

  3.支钉,分三式。

  I式,三叉形支钉,三角形饼面,三角上各有一小支钉。

  Ⅱ式,圆锥状支钉,圆锥形,截面呈三角形。

  Ⅲ式,圆台形支钉,圆台状,高度不同,截面呈梯形。

  4.支具,夹砂白陶,呈钵形,大小不同。

  5.垫圈,呈环状,手捏而成,大小不等,上下面一般较平整,大多器面上留有圈足印痕。

  6.垫饼,呈圆饼状,手捏而成,置于匣钵底部,上承碗坯,饼上皆留有圈足印痕。

  7.范类,有“回”形纹饰范、“杨且”字范等。

  8.火照,长方形青瓷片,一端呈弧形,中有一圆孔,另一端残缺。

  三、唐宋金元各时期主要器物

  (一)唐代器物

  唐代主要烧黑釉、青釉和花釉瓷,黑釉器有平底碗、壶、罐、瓶、钵等;青瓷有炉、罐等;花瓷有瓶、执壶及罐等。另外,调查中还发现有不少唐代的蓝色或月白色窑变罐片标本,为研究宋代钧窑窑变的来源提供了重要资料。

  1.黑釉平底碗

  唇口稍敛,弧壁,下收为小平底。内施黑釉,外壁不施釉。口径11.2厘米,底径4.6厘米,高3.8厘米。

  2.黑釉双系罐

  敛口,圆唇,鼓腹,饼形底。双系残缺,施黑釉不到底。口径16.8厘米,底径11.8厘米,高14.5厘米。

  3.青瓷炉

  撇口,斜卷沿,短颈,平肩,鼓腹下收为小平底,下附三足已残。施青釉不到底。口径7.5厘米,底径4.5厘米,高9.3厘米。

  4.花瓷执壶

  壶口残缺,宽柄,短流,垂腹,饼形底,颈下施双系。器身施青釉,釉上蓝色彩斑部分脱落。底径11.5厘米,残高23.8厘米。

  5.花瓷四系瓶

  长颈,鼓腹,饼形底。颈肩处施四系。黑釉上施蓝色和月白色斑釉。底径13.2厘米,残高36厘米。

  6.双系花瓷罐

  直口,圆唇,短颈,溜肩,鼓腹,饼形底,颈施双系。青釉地上施蓝青色斑块。口径8.2厘米,底径9.2厘米,高16.3厘米。

  7.蓝色窑变瓷片标本

  大部分为黑瓷罐片,上有蓝色或月白色窑变。

  (二) 宋金元时期器物

  宋金元时期,主要烧造印花、刻划花青瓷和素面青瓷,亦烧白瓷、黑瓷、三彩等。印花青瓷为宋金时烧造,造型主要为盘碗类,胎骨坚硬,器壁较薄,釉色均匀,多呈青绿及浅青色。纹饰题材分花卉和水生物两种。花卉题材主要有:缠枝菊花纹、牡丹纹,折枝牡丹纹、菊花纹,交枝牡丹纹、菊瓣纹。其牡丹花卉表现为大花大叶,图案丰满;菊花纹则以小花小叶为主。水生物题材一种以水波纹为主,在水波纹中点缀海螺、游鱼、荷叶等;一种以鱼纹为主体。刻花青瓷较少,题材有莲瓣、菊瓣及弧线纹等。素面青瓷宋金元时期均有烧造,造型多为碗、盘、炉、瓶、罐等,其釉色以青绿为主,又有青黑、青黄、淡青、茶叶末等色。釉色明亮,玻璃质感强,有较多开片。釉面可见密集气泡。施釉较厚,垂釉处如透明的玻璃珠。白瓷主要有碗、盘、碟等,大多施釉较薄。黑瓷有碗、罐、缸等,施釉较厚,釉色明亮。下面按照青瓷、白瓷、黑瓷的顺序,将主要器型分别介绍如下:

  1.青瓷碗,又分印花、刻花和素面青瓷碗两型。

  A型印花、刻花青瓷碗,分四式。

  I式,印菊花纹青瓷碗。敛口,圆唇,弧壁,圈足。青绿釉,釉色莹润明亮。碗内壁印缠枝菊花纹。口径l8.3厘米,底径5.5厘米,高7.4厘米。

  Ⅱ式,印牡丹花纹青瓷碗。敞口,圆唇,浅斜腹,圈足。施黄绿色釉。内壁满饰交枝牡丹花纹。口径17.3厘米,底径5.4厘米,高4.5厘米。

  Ⅲ式,印海水纹青瓷碗。施青釉,碗内壁印海水纹,底部印水生物。上部已残,底径5.5厘米,高4.7厘米。

  Ⅳ式,刻莲瓣纹青瓷碗。已残。撇口,薄唇,弧腹,窄圈足,内底下凹。饰青釉。碗外壁刻划莲瓣纹。底径4厘米,高6厘米。

  B型素面青瓷碗,分四式。

  I式,大青瓷碗。敛口,圆唇,弧壁,圈足稍外撇。器身施青绿色釉,釉色晶莹,气泡密集,内底下凹,有积釉。圈足不施釉,露胎处呈紫褐色。口径21厘米,底径5.5厘米,高8.4厘米。

  Ⅱ式,青瓷中碗。敛口,弧腹, 圈足稍外撇,施青绿色釉。口径17厘米,底径5厘米,高8厘米。

  Ⅲ式,青瓷小碗。敞口,厚圆唇,斜腹略弧,浅圈足。施淡青色釉。口径10.8厘米,底径3.5厘米,高4.5厘米。

  Ⅳ式,青瓷罗汉碗。敛口,圆唇,深弧腹,圈足微外撇。施青绿釉。口径12.5厘米,底径5厘米,高6.5厘米。

  2.青瓷盘,分两式。

  I式,印花青瓷盘。敞口,折沿,腹较深,大圈足。内壁一周印菊瓣纹,内底印缠枝花纹,施青绿色釉。口径19.5厘米,底径8.5厘米,高4厘米。

  Ⅱ式,素面青瓷盘。敛口,圆唇,浅腹,圈足稍外撇。施青绿色釉,露胎处呈紫褐色。口径16.8厘米,底径6.5厘米,高4厘米。

  3.青瓷碟

  平底内凹,内外施青釉都不到底,露胎处呈紫褐色。口径8.3厘米,底径3.4厘米,高2厘米。

  4.青瓷盅

  敛口,平底实足,施浅青色釉。口径5厘米,底径3厘米,高2.1厘米。

  5.青瓷炉,分两式。

  I式,鼎形青瓷炉。该炉胎厚器大,三足及两耳已失。底部有一圆孔。通体施青釉,釉厚,缩釉明显。口径16.8厘米,底径7.3厘米,残高18厘米。

  Ⅱ式,豆形青瓷炉。宽沿,深腹,直柄,喇叭形足。施浅青色釉。口径11厘米,底径7.7厘米,高10.5厘米。

  6.青瓷灯,分两式。

  I式,青黑釉灯。壁薄,有把和流,把上饰竖条状纹饰,窄高圈足。口径9厘米,底径6厘米,残高4厘米。

  Ⅱ式,青紫釉灯。壁厚,有把和流。胎粗,底有脐,施釉不到底。口径10.5厘米,底径6.3厘米,高7.5厘米。

  7.青瓷瓶,分三式。

  I式,青瓷四系瓶。小撇口, 口下施四个柳叶形系,垂腹,宽圈足。施青釉不到底。口径5.8厘米,底径10.6厘米,高l4.4厘米。

  Ⅱ式,青瓷瓜棱瓶。口残缺,颈呈竹节形,施青灰色釉不到底。底径3.2厘米,残高9厘米。

  Ⅲ式,青瓷梅瓶。器形较大,口部残缺。弧形肩下收,平底稍外撇。通体施青黑色釉。底径16.5厘米,残高43厘米。

  8.青瓷罐,分三式。

  I式,双系直口罐,直口圆唇,高颈,弧腹,圈足。颈肩处施双系。施青釉不到底。口径10.2厘米,底径6.4厘米,高13厘米。

  Ⅱ式,双系小口罐。小口稍外撇,深弧腹,颈肩处施双系,腹下部饰弦纹,施青釉不到底。口径5.5厘米,底径9.5厘米,高21.5厘米。

  Ⅲ式,双系大口罐。大口圆唇,深腹,口下有双系,腹下饰弦纹。施青黄釉。口径13厘米,底径9.8厘米,高20厘米。

  9.青瓷缸,分两式。

  I式,弧腹青瓷缸。敛口圆唇,弧形腹,平底内凹。腹下部施弦纹数周。外施青釉内施黑釉,口不施釉。胎粗,釉下可见黑色斑点。口径28厘米,底径21厘米,高38厘米。

  Ⅱ式,折腹青瓷缸。大口,折腹较深,平底。腹下部施数周弦纹。外施青黄釉内施青黑釉,口不施釉。胎粗色浅。口径56厘米,底径37厘米,高67厘米。

  10.青瓷器座

  已残缺。呈束腰形,施青釉,上下面为酱釉。高2.8厘米。

  11.瓷塑动物、玩具

  手捏而成。品种有小羊、小狗、小鸡等,釉色有青釉,白釉和黑釉等。棋类有象棋子、围棋子等。

  12.白瓷碗,分三式。

  I式,白瓷大碗。敛口,圆唇,斜弧腹较深。圈足稍外撇。底心有脐,施釉不到底,胎呈浅黄色。口径20.8厘米,底6厘米,高9.6厘米。

  Ⅱ式,白瓷中碗。敞口,斜弧腹较浅,窄圈足,施白釉不到底,露胎处呈浅黄色。口径

  17.7厘米,底径5.8厘米,高6厘米。

  Ⅲ式, 白瓷小碗。撇口微敛,沿内一凸棱。弧腹,小圈足。口径14.4厘米,底径4.3厘米,高6.8厘米。

  13.白瓷盘,分两式。

  I式,白釉黑彩瓷盘。敞口,浅盘,圈足。盘内底部绘黑彩花草纹,笔法流畅随意。花周围绘三周圆圈线纹。外部施釉不到底,胎呈紫褐色。口径16.4厘米,底径6.3厘米,高3.5厘米。

  Ⅱ式,白瓷盘。敞口, 圆唇,浅腹,矮圈足。口径11厘米,底径4.7厘米,高3.4厘米。

  14.白瓷盏托

  由托盘和托子两部分组成。托盘为圆饼形,饼面中间厚四周薄,中空,下有圈足。托盘内底粘一中空的盏状托子。托子高4.8厘米,托盘口径10厘米。施白釉,釉面较薄,釉色不亮,胎呈紫红色。有残。

  15.白瓷碟

  尖唇,厚壁,斜腹,浅圈足,外施釉不到底。口径8.2厘米,底径3.6厘米,高2.7厘米。

  16.白瓷执壶,分两式。

  I式,白瓷瓜棱执壶。腹为瓜棱形,曲流,矮足,口及柄残缺。底径5.6厘米,残高18.2厘米。

  Ⅱ式,白瓷执壶。弧腹,矮圈足, 口、流和柄皆残缺。底径6.2厘米,残高17厘米。

  17.双系白瓷罐

  直口,圆唇,鼓腹,圈足,双系残缺。口径8.5厘米,底径6厘米,高12厘米。

  18.黑瓷碗

  敞口,厚唇,斜弧腹,矮圈足。已残。

  19.黑瓷执壶

  口、柄、流皆残缺。折肩,腹下收, 圈足。肩部饰一周凹弦纹。施黑釉不到底。底径9厘米,残高16.6厘米。

  20.黑瓷罐,分三式。

  I式,黑釉直口罐。直颈,圆唇,鼓腹,圈足。颈肩处饰双系,系上有竖条状纹。口径2l厘米,底径10.2厘米,高26厘米。

  Ⅱ式,黑釉小口罐。撇口,深腹,圈足。口下双系,腹饰数周弦纹。口径6厘米,底径11厘米,高21.5厘米。

  Ⅲ式,黑釉直腹罐。大口,腹深且直, 圈足,施半釉。口径8.8厘米,底径6.5厘米,高17.5厘米。

  21.酱釉四系瓷缸

  圆唇白口,弧肩,颈肩处施四系,通体施酱色釉。腹部刻划水波纹问凹弦纹三组,腹下部施凹弦纹数周。口径20厘米,底径20厘米,高58厘米。

  四、邓窑器物的装饰工艺

  邓窑瓷器不仅造型多样,品种繁多,而且表现在这些器物上的瓷器装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印花、刻花、划花、模制、剔花、捏塑、花瓷、三彩、彩绘等。

  1.印花

  邓窑印花瓷器是借鉴耀州窑先进的表现手法,在该窑装饰中占主导地位。印花纹饰规整,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有的清晰,有的则模糊。主要装饰在盘、碗、洗内壁及底等部位。纹饰内容主要有花卉和海水生物等。

  2.刻划花

  这是宋元时期我国瓷窑常用的装饰工艺。可细分为刻花、划花、篦划花。这些花纹多数装饰在盘、碗内壁及瓶外壁。刻花纹饰主要有莲瓣纹、菊瓣纹、斜方格纹、竖线或弧线纹等。划花纹饰有弧线纹和花草纹等。

  3.模制

  窑址上发现的蹲狮形器盖钮、人物形器饰,均是用模具外范模印制出的。曾在遗址上采集到蹲狮范、抱球俑、抱物俑范等外范,都为半合,保存较好。

  4.剔花

  主要装饰在盆、罐的下部和枕面上。题材有剔地花卉、鱼纹等。

  5.捏塑

  该窑遗存较多动物瓷玩,羊、狗、鸡、猪等,都是直接用瓷泥捏成各种形状,然后用刀刻细部,再施釉焙烧而成。采集的标本中,有一件白釉羊背羊瓷塑,窑工们先用瓷坯捏成两个羊的大致轮廓,用刀雕刻羊角等细部,然后再上、下粘在一起,施白釉烧成。雕刻简练,生动传神。

  6.花瓷

  花瓷是唐代瓷器中的一项创新技术。它是在黑釉、青黄釉、天蓝釉或茶叶末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色斑点。由于它们都装饰在深色釉上,衬托出浅色彩斑,显得格外醒目。我们在调查中采集有花瓷瓶、罐、执壶等,对辨认传世花瓷产地有很大帮助。

  7.三彩

  在窑址上发现有三彩炉、枕、盆瓷片标本,呈黄、绿、蓝等色,釉色鲜艳、明亮。传世器物有三彩砚台、蜡台等。

  8.彩绘

  即在坯体上绘画花纹,然后施釉高温一次烧成。该窑主要是磁州窑系白釉黑彩装饰。采集的标本有白釉黑彩花碗片、白釉黑彩瓷盘、白釉黑彩鱼纹盆片等。

  五、邓窑器物的特点

  邓窑瓷器,特别是印花瓷,受耀州窑及临汝等窑的影响是肯定的,纹饰中的缠枝菊花、牡丹、折枝菊纹、团菊纹、海水生物等都是以上诸窑常用的纹饰。造型方面,如双耳罐、梅瓶、执壶等也是常见的器形。虽然如此,但地方特色也还是很突出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胎骨胎色

  邓窑所用瓷土较粗,且杂质较多,胎质坚硬。胎稍厚,轮旋修坯较耀州窑草率,尤其在器物的圈足部位及内底内壁,更加明显。由于胎质粗糙又含杂质,所以器物普遍使用白色化妆土。这样可以使粗糙的坯体表面变得光滑、整洁,釉层美观、光亮,提高了瓷器质量。器物露胎足部显出多种胎色,有紫褐、浅紫、浅黄、灰、灰白等色,以紫褐及浅黄最为多见。

  2.釉色釉面

  宋代的印花青瓷,釉色多呈青绿或浅青色, ... 较细,胎土淘洗比较纯净,施满釉,釉色均匀透明。有质量稍次的,釉色呈青绿色,透明度差,釉下多见黑色小斑点。光素青瓷釉色分青绿、青黄、青黑、浅青、茶叶末等色,以青绿釉色居多,介于禹县与临汝窑之间,与耀州窑青中偏黄有所不同。釉汁肥厚,釉面光亮,玻璃质感强,并有较多气泡与开片。但施釉不均匀,流釉现象普遍,内底与外壁积釉较多。圈足多不施釉。

  3.印花纹饰

  大窑店瓷器装饰与耀州窑相反,是以印花装饰为主,刻划花少见。印花题材、风格虽与耀州窑系临汝、宜阳等窑同类装饰相似,但印花纹饰比以上诸窑较为精美。

  4.底足

  宋代的印花青瓷碗,足窄,直立。圈足部位釉薄且色浅,多呈浅酱色,有的可见釉下胎土中黑点杂质。金元时的素面青釉碗,圈足则较宽厚,足墙高且外撇。圈足多不施釉,且削足大都不太规整,有的足墙上面刮削一周,有的圈足与器壁相交处刮削一周。圈足内多有快速修胎时产生的刮泥痕。小碗类足墙较矮且大多粘有沙粒。小碟类圈足上则大多留有三至四个支钉痕。壶罐类器物圈足则更宽矮一些。素面青瓷碗底普遍下塌,底心四周厚中间薄,有一碗片薄到只有2毫米。施釉后大部分碗碟内底积釉较厚。

  5.口沿

  该窑宋元时罐、缸类器物内外均施釉,但唇部大都留有不上釉的“白口”,这是化妆土的颜色。无论是青釉还是黑釉,这一特征非常明显。

  六、结语

  邓窑是豫西南迄今发现的宋金时代最大的窑场,有大窑店、新寨和上庄三处窑址。从我们多次调查和采集的大量标本观察,该窑场面积及制瓷规模较大,延续时间亦相当长,所烧瓷器产品丰富,种类齐全,青釉、白釉、黑釉、酱釉多种釉色及窑变花瓷、印花、刻花、剔花、彩绘、三彩等装饰工艺俱佳。邓窑与河南境内烧青瓷诸窑相互交流,产品既有许多相似之处,又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这些富有特色的邓窑瓷器,对我们研究古代瓷器的烧造技术及辨别传世瓷器的产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来源:中原文物  编辑:古语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河南内乡邓窑及邓窑瓷器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古代中国两大绝密技术为何会被盗?

    「”丝绸之路”,是一条陆地交通线,由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1877年提出来的,他曾七次沿着这条商路来到中国,著有三卷本的《中国》一书。「”陶瓷之路(TheChinaRoad)”,是一条海上航线,起源于唐代中后期,当时,中外通商,依赖这条海上大动脉。瓷器跟丝绸不一样,怕碰,易碎,最适合海路,因此,「”陶瓷之路”,又称「”海上丝绸之路”。工业革命来临之前,中国贸易几乎具备压倒性的优势,最牛气的,莫过于丝

  2. 宋朝3只「 ”逆天”瓷器流落日本,中国至今无法超越!丨聚镁Art0X

    毕竟唐朝是公认的最强大的朝代,唐朝应该说是综合实力最强的朝代,但是宋朝的经济文化才堪称是所有朝代中最顶尖的,没有之一。宋朝市集当时的宋朝的经济和文化堪称是世界第一,相信大家肯定喜欢宋朝的瓷器,宋朝的瓷器那绝对是堪称世界级的文化精粹,而且...出的很多文物我们现代的科技居然都无法复制,估计大家都觉得不相信。

  3. 铜川老照片:耀州中学,王石凹,红旗桥,矿务局,文化宫,百货

    上世纪50年代,国家「”一五”时期156个重点项目建之一——耀县水泥厂在西北高原上拔地而起。,60年代的俱乐部曾经的耀州中学奋发向上多努力朝气蓬勃向前进(70年代王石凹矿中学运动会)曾经的铜川红旗桥有变化吗原来的小河沟地区那个高楼就是曾经的铜川宾馆人口普查宣传车。大同桥建设图片这个是大香山原来的模样铜川街道那个年代的宜君礼堂影剧院。▲铜川矿务局医院三里洞的煤矿工人雕塑铜川文化宫铜川新风大楼曾经的登

  4. 宋官窑现在的市场拍卖价格成交率高吗?

    两宋官窑概述:「”官瓷重楷模,精华四海粹”,这是《饮流斋说瓷》中对宋代官窑瓷器的赞美。宋官窑相传北宋大观、政和年间,在汴京附近设立窑场,专烧宫廷用瓷器,即北宋官窑。南宋顾文荐《负睻杂录》记载:「”宋宣政间(宣和、政和即公元1111-1125年)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南宋叶寘在其《垣斋笔衡》中对北宋官窑亦有记载:「”政和京师自置窑烧造,名曰「”官窑「”。明代《事物绀珠》、《留留青》因袭此说

  5. 泰兴号中国商船于道光二年意外沉海,外国盗宝人发现后掠夺走

    1822年1月,一艘叫"泰兴号"的中国商船从厦门港出发,朝古称爪哇的印尼驶去,为避海盗抢掠绕道西沙,不幸触礁沉没,1802条生命永远地沉睡在了南中国海的海底。与之一同被埋葬的,还有上百万件珍贵的清代瓷器等宝贝。100多年后,一外国人私自闯入海底盗宝,挖走了价值三四十亿元的中国宝藏。

  6. 文史宴:跟十六国北朝相比,东晋南朝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文/桓大司马七月份,大司马参加了新亚文化举办的南京六朝博物馆游学活动。

  7. 民国时,景德镇瓷器式样守旧,差点被工业化瓷器生产拍死在沙滩上

    民国景德镇瓷器景德镇制瓷业不合理行规清朝以来,由于细瓷需求的兴起,柴窑成为景德镇瓷业生产的主要窑炉。洋货盛行的背后是中国手王业产品的衰退,景德镇瓷器也不例外。民国景德镇瓷器尽管商品消费并不完全和质量有关,但景德镇瓷器产品自身存在的问题也是影响产品销售的重要因素。景德镇瓷器式样守旧,不能生产出时代特色的产品自然无法得到市场认可。景德镇瓷器质量要优于日本,但日本瓷器式样新颖,深受欧美消费者认可。

  8. 他以船业出名,儿子是老年「 ”王思聪”,拍卖的瓷器能买北京的豪宅

    在香港,有个来自江苏无锡的商人,通过这里的不懈奋斗,最终以造船业闻名于世。

  9. 价值过亿的天球瓶,不只是皇家专属,普通人也能买回家

    天球瓶这种瓷器,以造型大器天成、极具气势而出名。这种深受外国文化影响的瓷器,每次在拍卖场上现身,都会拍出高价:普通的天球瓶400万元起价,官窑天球瓶至少是要千万元。

  10. 中华陶瓷发展史(九):创造的魅力—元代陶瓷

    元代虽然享国不到百年,其瓷业生产却呈现出一种全面的创新气象和强大的创造魄力,成为中国陶瓷史上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个重要阶段。元代景德镇除延续生产宋代的青白瓷外、还创烧了卵白釉、铜红釉和钴蓝釉,特别是青花瓷和釉里红瓷的烧制成功,使中国制瓷业别开生面、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揭开了中国瓷史新的灿烂一页。

随机推荐

  1. 达娃卓玛和六世 ... 的情缘

    在山南的措那地方,他们找到了一个聪明可爱的儿童,认定他是五世...的转世,把他接到措那城堡悄悄供养起来,到了15岁时,在布达拉宫大殿坐床,他就是六世...仓央嘉措。仓央嘉措非常喜欢达娃卓玛,认为是神灵的赐于,前世的缘份,他写了这样一首歌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人烟稠密琼结人儿美丽我心心相印的人儿是琼结地方来的俗话说,甜青稞往往酿成苦酒,快乐往往变成悲哀。从此,仓洋嘉措再没见过达娃卓玛,达娃卓玛成了他梦中的情人。

  2. 作家三毛的人物介绍

    作家三毛的人物介绍“看着阳光,雨季将不再来。”这句充满忧郁的名句出自于作家三毛的《雨季不再来》。1943年三毛诞生在彼时的 *** 陪都重庆,三毛从小就是个天资聪颖的孩子,阅读《红楼梦》,遍阅世界名著,这些在常人需要在成年后才能逐一完成的事情却是发生在三毛从童年到少女这...

  3. 和珅10亿白银(1300亿),给你多久能花完?嘉庆皇帝只用了一年

    这个事儿比较有趣,都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可事实上,嘉庆吃饱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他爹乾隆爷留下的摊子,根本不是一个和珅家可以弥补的。为什么呢?先说答案,一是摊子太烂、二是官场太烂、三是收入枯竭、四是农民起义、五是自然灾难,这一切从和珅跌倒说起。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客观地说,和珅是一个很有才能的人,但他遇到了一个十全老人——乾隆。这乾隆啊,从父祖两辈人手上接过来的花花江山,可以说是富得流油,当一

  4. 帮助别人解脱

    当纪伯伦年轻的时候,曾经拜访过一位圣人。正当纪伯伦和圣人谈论着什么美德的时候,一个土匪瘸着腿吃力地爬上山岭。他走进树林,跪在圣人面前说:“啊,圣人,请你解脱我的罪过。我罪孽深重。”?纪伯伦转身去问圣人:“你为何给自己加上莫须有的罪行?你没有看见此人走时已对你失去信任?”有时,在与人交往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安慰别人,而不是标榜自己。为了能够让别人快乐,自己忍受一些误解,又有什么关系呢??

  5. 梦见沼泽 湿地

    周公解梦梦见沼泽 湿地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沼泽 湿地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沈宛身世之谜,沈宛是否为妓?

    正史可考的纳兰性德的妻妾,共有四位。原配夫人卢氏,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成婚三年后亡故。侧室颜氏,为纳兰性德长子富格生母。最后一位为江南才女沈宛,考证为纳兰性德去世前一年所纳。>只是沈宛就有待研究了,从现有资料来看沈宛并未正式嫁入纳兰家,纳兰家也从未承认过她。有些资料虽然也说沈宛曾经为纳兰生下了第三个儿子,但也自相矛盾,不足以确信。即使有沈宛这个人,她也不能算是纳兰的妻妾。

  7. 伟大的英国花园:坎布里亚的Levens Hall——荷兰风格的标志性园林

    坎布里亚的莱文斯大厅是荷兰风格的少数保留下来的例子之一,流行于17世纪末。除了100多棵修剪过的树,每一棵都有不同的形状,这个花园有美丽的草本植物的边界和其他适合花园年龄的园艺风格的例子。这座房子是伊丽莎白时代一座罕见的豪宅,这是通往湖区的大门,湖区是英格兰最美丽的自然区域之一。的故事英格兰和苏格兰之间的边界有过战乱的历史。在13世纪,设防的房子是常见的,这是在那段时间,之一次建设发生在莱文斯。在

  8. 梦见饱 梦见饱什么意思

    梦见饱是什么意思?梦见饱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饱的详细解说吧。梦见饱可能是身体的真实反应,或者肠胃不适,可能有疾病。梦见结巴梦见结巴什么意思因为梦到吃饱而身体不舒服,表示对某种现状的反感。梦见饱的案例分析梦境描述:梦见自己做饭吃,自己吃饱了别人却不够。

  9. 阿西莫夫的母亲争荣誉

    阿西莫夫是从苏联移居美国的著名科幻小说家。他的父母是犹太...,初到美国时开一家糖果店为生,年老时将店租给别人经营,但日久无聊,他母亲便去读夜校,想把英文学得更好一点。不久,居然有所进步。>有一天,老师问她:“阿西莫夫夫人,萨克·阿西莫夫是不是你们家族的?”>“原来如此,怪不得你的文章写得不错。”

  10. 懂得因果面对问题时为什么还是很苦恼

    因为我们遇到对境的时候,业力现前的时候,没有以佛法来对治,没有以佛法来解决。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个女孩出生在贫苦的家里,特别丑陋,被父母赶出来讨饭,流离失所,饥寒交迫,还染上了无法治愈的麻风病。阿难特别悲悯她,她对阿难尊者也生起了很大信心。她祈求阿难尊者,“我的命这么苦,尊者能不能救救我?”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