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苏格拉底的思想

  苏格拉底热爱祖国雅典,热爱雅典的人民,眼看着雅典城邦日益衰落,民风日下,他十分悲痛,决心用自己毕生的精力来挽救祖国的命运。

  为了保卫祖国,他三次从军作战。在战斗中,他机智勇敢,不仅能英勇杀敌,而且能保护战友,曾两次冒死救出他的学生和战友。和他一起作战的战友都说,与苏格拉底在一起作战就会感到安全。在行军中苏格拉底特别能吃苦耐劳。有一次行军正值严冬,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光着脚在冰上行走,却和穿着鞋的士兵走得一样好。他从小注意锻炼身体,体格强健,这为他行军作战置若等闲、奋不顾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提高雅典人的道德水平和造就治国人才,苏格拉底潜心研究哲学并积极从事教育工作。

  在他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出于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心,他转而研究人类本身,即研究人类的伦理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非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怯懦;什么是诚实,什么是虚伪;什么是智慧,知识是怎样得来的;什么是国家,具有什么品质的人才能治理好国家,治国人才应该如何培养,等等。后人称苏格拉底的哲学为“伦理哲学”。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那么他在哪里施教呢?他怎么施教呢?广场、庙宇、街头、商店、作坊、体育馆,等等,都是他施教的场所。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因此苏格拉底一生都很清贫。

  苏格拉底对教育的意义、目的、内容和方法,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

  他认为,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他认为,无论是天资比较聪明的人还是天资比较鲁钝的人,如果他们决心要得到值得称道的成就,都必须勤学苦练才行。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造就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 *** 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其次要教人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他认为,治国者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他说,在所有的事情上,凡受到尊敬和赞扬的人都是那些知识最广博的人,而受人谴责和轻视的人,都是那些最无知的人。最后,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欧洲历史 www.lishirenzhi.com)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在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苏格拉底倡导的问答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直到今天,问答法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卢梭、布鲁纳等人提倡的“发现法”,也明显受到苏格拉底方法的启发。

  由于苏格拉底坚持真理、主持正义,经常批评雅典统治阶层的腐败,甚至批评一些最高领导人,因而遭到他们的忌恨。在他70岁的时候,他被雅典的统治者以“不敬神”“腐蚀青年”为罪名判处死刑。他的学生和朋友们多次劝他逃离雅典,并为他安排了万无一失的逃跑计划。但他坚决拒绝。他认为,尽管加给他的罪名纯属诬陷,但他既是雅典的公民,就应该遵守雅典的法律。行刑的那天,来看望他的学生和亲友都十分悲痛,而他却镇定自若,谈笑依旧,最后从行刑官手里接过毒酒,一饮而尽,从容赴死。格拉底虽是古希腊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但他自己一篇著作也没有留下,我们只能从他的学生如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中了解他的言行和思想。这一点颇像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孔子一生也是“述而不作”,没有留下任何著作。要不是他的弟子和他的再传弟子们将他一生的言行整理、汇集成《论语》这部著作,我们今天也无从知道孔子的活动和思想了。

 

  苏格拉底没有著作,关于苏格拉底的思想绝大多数是由于他的弟子柏拉图的《对话录》,《对话录》是以苏格拉底和别人的对话为内容展开的,但也因此我们通产很难分清哪些思想是苏格拉底的,哪些是柏拉图的。

苏格拉底的思想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日本最敬畏的中国人,受日本军神一生参拜,却在中国不温不火

    我们都知道,古今往来,我们跟日本向来都是恩恩怨怨,就在一百多年里,日本多次向中国发起战争,使得中国百姓民不聊生。但是日本人却对中国一个人物非常尊敬,并且是已经到了敬畏的地步了。1997年,日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做了一个调研,目的是为了了解日本人心中最敬畏的中国人。

  2. 君心若有杂芜生,何不读读王阳明

    千古完人1926年,梁启超向青年学生发表演讲时说:「”青年们啊,你们感觉到苦痛吗?我告诉你,唯一的救济法门,那就是依着王阳明知行合一之教去做。”知行合一四个字,可谓「”心学奥义”。说起来容易,理解透彻并付诸实践,难上加难。王阳明作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立功、立德、立言完美者,其心学之深,公子与许多人一样,恐怕连边还摸不到。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了解王阳明的故事。作为一个现代人,我们不能不知道王阳明。——

  3. 东亚王阳明学说与维新革命

    1阳明学在近代东亚引起风潮,并成为知识分子维新或革命的精神动力,当首推日本,而其影响则及于中国与...的知识分子。日本近代风行阳明学,可从蒋介石的留日经验谈起。

  4. 上古时代的世界大战——希腊和波斯的争霸

    爱琴海的古希腊城邦联军曾经和当时的世界霸主——波斯帝国之间展开了一场全方位的...较量。这是人类历史上已知的最早的大规模战争。成为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对比起来看,希腊和波斯的差异非常的明显。

  5. 马拉松战役波斯人失败的关键因素 不是希腊人盔甲质量好

    果然不出米提亚德所料,波斯人的两翼根本承受不住希腊密集阵的猛烈冲击。这样波斯前排每一个持盾的队长必须承受希腊两个纵列十六名步兵的合力冲击。波斯军队的中央部分取得了优势,因为进攻这一部分的是波斯人自身和撒卡依人。他们攻破希腊人的防线,把希腊人追到内地去。波斯人的失败,究其原因,在于战场过于狭窄,波斯轻装部队和骑兵没有足够的战术回旋空间,另,其弓箭穿透能力不足也是重要因素。

  6. 马拉松战役决策 雅典将领如何看出波斯人多势众却不敌希腊步兵

    从战术角度来看,波斯军队过于依赖轻装步兵,而缺乏有力的重装步兵。

  7. 洛克忌日 | 约翰·洛克其人其思

    约翰·洛克JohnLocke1632年8月29日-1704年10月28日01.故乡与生平从伦敦出发,西行不远,有一个美丽的城市巴斯。这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1632年8月29日,洛克诞生于布里斯托尔市郊威灵顿村。洛克父亲名字也叫约翰·洛克。1647年,15岁的洛克在父亲的好朋友,一名国会议员的资助下,前往伦敦就读西敏中学。伯爵抱恙,洛克日夕在侧,悉心治疗,使伯爵的病情得到好转,同时也获得伯爵的信任。因伯爵的热诚邀清,洛克成为伯爵的秘书兼私人医生。

  8. 拉米亚战争:古希腊城邦时代的真正终结

    这也是古典希腊世界的最后一次大规模自主行动,恰似城邦政治的末日黄花。因此,部分希腊城市的内部也出现了马其顿派团体。最终,马其顿主力在完全崩溃前逃入了附近的拉米亚城。由于消耗了整场冲突的半数时间,拉米亚也被后人用来命名这次战争。但希腊联军因缺乏必要准备,始终无法攻破城市的外墙。

  9. 拿了诺贝尔文学奖的数学家,连毛主席都帮他打过工

    须知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如果今天你说的这些话,将会如同死海古卷一般,被千年后的人看见那么,你会说些什么呢?

  10. 王阳明为何能做到「 ”三不朽”?我学了阳明心学,能否像他一样成功

    梦露居士为你解读国学经典,点击关注阅读系列文章。明朝正德年间出了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王阳明。作为哲学家,王阳明能上马平叛乱,仅三十五天就平定了震动天下的宁王宸濠之乱;作为...家,王阳明能提笔论心学,一部《传习录》流传千古,阳明心学成为后世宝贵的精神财富。《左传》说人生有三不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随机推荐

  1. 梦见住房子

    周公解梦梦见住房子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住房子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红潮」在与苏军冲突中,为维护独立与完整诞生的「 ”国际第88旅”

    1940年,东北抗联残部退入苏联伯力,抗联领导在此召开了著名的「”第二次伯力会议”。原本并没有打算常驻该地区,而是与苏方协商后,补充装备,重新整编后,立刻返回中国东北,继续与关东军及日伪机构进行武装斗争。然而,因为苏最高层为自身考虑,和日本签订了中立条约,阻止了抗联部队重返祖国进行武装抗日斗争。迫于无奈,抗联余部只能在伯力暂时驻扎下来,并开始了部队整训。以周保中为首的抗联领导随即对原有的第一、二,

  3. 关注养生的看过来!常吃这些蔬菜,头脑灵活少得脂肪肝

    人民健康一切为了人民健康一切为了人民幸福关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饱”演变为「”吃好”,面对琳琅满目的食品,怎么吃才能在满足味蕾的情况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为「”吃货们”量身定制了一档《吃货指南》栏目,让您成为一位健康「”吃货”。多吃蘑菇,头脑灵活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老人每周食用2份以上蘑菇,患认知障碍的几率降低约50%。研究认为,蘑菇中含有一种特殊化合

  4. 世扰俗乱是什么意思?

    【拼音】shìrǎosúluàn【解释】社会骚乱,风气败坏。【出处】汉·王充《论衡·治期》:“世扰俗乱,灾害不绝,遂以破国亡身灭嗣。”【例子】【相关】百度“世扰俗乱”

  5. 文殊菩萨的故事:遇圣弘经—枣柏大士

    遇圣弘经—枣柏大士唐朝有一位长者李通玄,他曾经游历五台山,有一次在善住院,遇到一位很奇特的僧人,传授他华严经的重要旨趣。通玄长者心想,文殊大士传授的旨意,是要我今后用心造论,解释华严大经,我不应辜负大士的期许。可是这地方太寒冷了,于是迁往南方盂阳的方山,在那里开辟山岩作了一个龛,住了下来埋首造论,以柏叶和枣子作成像钱一般大小的饼,每天吃七个来充饥,所以当时的人就称他做「枣柏大士」。

  6. 胆怯的园丁

    园丁前来向王子求救,王子问他出了什么事情?园丁颤抖着告诉王子,他今天在花园里遇到死神,他十分害怕,飞快地就跑到王子这里,请求王子帮助自己。>>“我吓的哪还敢听他的话啊?跑都快跑不动了!”园丁很害怕的样子。

  7. 如何挑选铜墨盒

    如何挑选铜墨盒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旧铜墨盒市场行情逐年上升,有人借机牟利,制售假货,地摊上出现了大量粗劣的仿制铜墨盒。使用频繁的墨盒,最易损坏的部位是子口、盒底和砚板。子口与砚板容易破损,甚至脱落,盒底容易磕碰而变形,出现内陷、磨穿。鉴识铜墨盒,还有两条十分重要的经验。包浆自然、品相完好的老铜墨盒,不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且具有相高的观赏价值。

  8. 明朝这位官员发迹较晚,可是升迁极快,父子二人把控朝政二十年

    明朝的大贪官严嵩,发迹颇晚,别人都到了致仕之年,他才开始春风得意;入内阁时,己六十出头,半截入土了。从此,严嵩作为首辅,主政长达二十一年。父子两人沆瀣一气,上下其手,卖官鬻职,贿货公行,敲诈勒索,搜括民财,疯狂聚敛,作恶多端。严嵩的脑袋虽然保住了,但所有家产被籍没充公。这不禁使人深思,冰山易化,臭名永存,主犯二严,千秋拷问。

  9. 崔涣积极营救李白 敢于弹劾宰相元载

    崔涣为人正直,为官清廉不阿,曾弹劾宰相元载,又肯为下狱的李白积极奔走,难怪时人赞他“雅有大臣之节,光其旧德之选。”>当时,元载身为宰相却和宦官董秀勾结在一起,崔涣对此深恶痛绝,便在代宗面前弹劾元载。但代宗确认为元载虽然为人不甚重,但能力不错,是个能臣。崔涣对此不赞同,说道:“如今百废待兴,元载作为宰相应该以身作则,严明制度,以正视听。但他却结党营私、卖官鬻爵,这是幽国卑主之术。”

  10. 亲爱的与宝贝

    新开幼儿园开学,老师问小明:“你爸和...名字叫什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