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有功不能尽赏的晋文公究竟是忘恩负义还是粗心大意?

由不能尽赏带来的认知失调 在儒家的观念中,晋文公称得上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圣君。但每当人们提到介子推,晋文公对于功臣不能尽赏的黑历史就总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一方面,晋文公行尊王攘夷之道成就霸主大业,是一个很符合儒家理想的圣君形象;可另一方面,他在对待功臣时不能尽赏的态度又总让人感觉薄情寡义,不该是一个明察秋毫的圣君该有的作为。 不少人结合了他对曹国、卫国、郑国的态度,干脆就讥讽这个所谓的千古圣君,不过是一个忘恩负义且睚眦必报的小人罢了。当然也有人不服气,认为像他这样的圣君是不应该有道德瑕疵的,因此就处处维护晋文公的形象,试图给这个反差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比如司马迁在作《史记》时就特意解释说,晋文公之所以没能封赏介子推,不是因为薄情寡义,也不是因为疏忽大意,而是因为王室发生的内乱打断了他封赏的节奏,把这事儿给耽误了。 除此之外,太史公还讲了一个壶叔的故事,借晋文公之口道出了他心目中封赏应该遵循的原则:能够用仁义、德惠来教导、规劝我的,应该受上赏;能够以高效的执行力完成任务,帮助我夺取君位的次之;能冒刀枪矢石的危险,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立下功劳的再次之;而如果你只能做一些喂马套车、洒扫做饭的苦力活,对于修养德行和成就大业没有什么太大助益的话,当然就只能最后接受赏赐了。对于儒家信徒来说,能够把仁义、德行放在功勋之前,这样的封赏次序想必是最好的。这样的叙述不仅能够淡化晋文公的道德瑕疵,还让他的形象愈加光辉伟岸了,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AalizzWell逸川 以上的两种态度,无论是讥讽挖苦也好,辩解维护也罢,实际上都是把封赏这个动作理想化了。他们想当然地以为,晋文公既然是一代雄主,国内局势自然是全在掌控。在这种理想的状态下,晋文公想要封赏谁、想要如何封赏自然是随心所欲,公平或者不公平都是他一个人说了算。但在实际的政治实践中,这样的理想状况恐怕是很难达成的,掣肘制衡往往才是千古不变的永恒主题。尤其是晋文公流亡十九年经历,使得他在国内很难说会有多少支持,就算是他一开始有个什么样的想法,到了操作的层面上,也不得不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 火烧公宫事件及寺人披与竖头须的觐见 那么,晋文公究竟面临什么困难,使得他不能对过去的战友尽行封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讲一段故事: 话说晋文公元年正月十九日,也就是晋文公回国还没到满月的时候,有两名大夫——一个叫吕甥,一个叫郤芮——突然带着大部队趁夜闯入宫殿,还放了一把火,准备把晋文公烧死在里面。可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大火燃起之后,里面的宫女、太监跑出来一大片,唯独没有看到晋文公的影子。两个人都很纳闷,就让人四处搜寻打探,才知道晋文公早就得了消息,往秦国的方向去了。事情都到了这个份儿上了,想收手肯定是不行了,他们只好又带兵去追,结果一直追到黄河边上都没能追上,最后反而是他们自己被晋文公联合秦穆公设计诱过黄河给 ... 掉了,这次政变就这么失败了。 @AalizzWell逸川 你要问这件事晋文公怎么知道的,那就不得不提一个叫寺人披的人——所谓的寺人,实际上就是宦官。这个叫寺人披的跟晋文公之前有两次过节:一次是十九年前,也就是晋文公准备要出逃的时候。当时晋献公命他去讨伐晋文公所驻守的蒲城,给了他一天时间,结果他星夜兼程比预定时间早了半天,把晋文公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追逐打斗的过程中,寺人披还砍掉了晋文公的一只袖子。第二次是在七年前,当时晋文公还在狄国,晋惠公又派寺人披去刺 ... 。这次给了他三天时间,结果他第二天就到了,晋文公没防备冷不丁地又被他打得仓皇出逃。就是因为有这么一层,吕甥和郤芮大概觉得这个人靠谱,所以密谋政变的时候就把他拉入伙,却没想到就是这个人,最后把他们出卖了。 寺人披去见晋文公的时候,晋文公也的确很记恨他,因此一开始就没打算让他进去,还说趁我没改主意你赶快逃跑吧。寺人披就趁着这个话说:「 ”唉!臣还以为国君经历了多年流亡之苦后,也算是吃一堑长一智了。可就目前我看到的情况……恐怕您不久之后就得再次流亡了。” 晋文公听他话里有话,就让他留了下来,寺人披不仅检举了吕甥、郤芮准备谋反的事,还说了一段很意味深长的话。这段话具体是什么,我们后面再说,反正就是在事变发生后,寺人披就得到了宽赦,虽然不至于封官进爵,可日子肯定是比以前过得更敞亮了。 他的这个转变就引发了其他人的好奇心,其中有一个叫竖头须的,也是一个宦官,就也想去试试。这个竖头须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也曾跟着晋文公流亡过,而且还是负责管理财物的,可见晋文公很信任他。但是后来因为发生了寺人披刺 ... 的事件,他就「 ”窃藏以逃”,也就是卷款跑回了国内。就因为这个举动,让晋文公没了盘缠路费,差点就饿死在去齐国的路上,所以就又让人感到特别可恨。因此他进宫的时候,晋文公也是不想见他,就推脱说自己正洗头呢,顾不上。没想到竖头须酸溜溜地就说了一句:「 ”洗头的时候人心就倒过来了,心倒过来意见也就反了,难怪您不肯见我。”晋文公一听,也是耳根子软,就让他进来,说了一番话,完了也就原谅他了。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就要问了:吕甥、郤芮为什么要冒着风险发动政变呢?寺人披和竖头须又是说了些什么话,让晋文公既往不咎了呢? 怎么做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国君? 关于寺人披所说的话,《左传》中是这么写的: 「 ”君命无二,古之制也。除君之恶,唯力是视。蒲人、狄人,余何有焉。今君即位,其无蒲、狄乎?”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自古以来,臣子对待国君的命令都是应该说一不二,只要国君想要除掉什么人,臣下绝对要尽力而为。无论是蒲人、狄人,还是当时身处蒲城、狄国的国君您,跟我这阉人又能有什么仇什么怨,无非是在位国君的隐忧罢了!我所效忠的只有君命,您现在即位了,您就是我的国君,您难道就没有避居在蒲城、狄国的敌人了吗? 另外在《国语》中,还有这么一段: 「 ”事君不贰是谓臣,好恶不易是谓君。君君臣臣,是谓明训。明训能终,民之主也。今君之德宇,何不宽裕也?恶其所好,其能久矣?”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什么样的臣子才是好臣子呢?对待国君的命令说一不二,这是好臣子。那什么样的国君才是好的君主呢?不因为私人感情影响国家决策才是明君。古来先贤一直教导我们,国君要有个国君的样子,臣子也要谨守臣子的本分,这样国家才能安定。我虽只是一介阉人,却也知道为人臣的道理,而您如今高高在上,却不知道怎样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君主,试问您的地位还能长久吗? 把这两段话合起来,寺人披所表达的意思就很明确了。首先,他解释自己之所以一再跟晋文公作对,不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什么私人恩怨,而是在为当时的国君排忧解难。如今我敢来见你,就是因为你现在是我的国君,我要效忠于你,这完全是出于公心。也就是说,无论我当初追 ... 你,还是现在投靠你,都是公事公办,没有一点私心杂念在里面。你要因为私怨找我的麻烦,那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国君。为什么呢?因为一名合格的国君,就应该公私分明,不应该因为过去的恩怨影响你现在的决策。你要做不到这一点,说明你还没有进入状态,你迟早有一天还会被人赶走的。 为了加深印象,他还特别提到了齐桓公被管仲射中带钩的事,说齐桓公不计较这些旧事,任用管仲为相,这才有了后来称霸的大业。反观国内,你刚一回来,吕甥、郤芮就要谋反了,你就没想过这是为什么吗?如果晋文公能早早地做出姿态,像齐桓公宽恕管仲一样对人格外开恩,他们还会反吗? @AalizzWell逸川 所以说,寺人披的这番话,虽说是在为自己辩解,可也隐含着另外的一层意思。就是说你做国君一定要公私分明,不要因为私人恩怨迁怒于他人,只要这个人有功于国家,你该重用还是得重用,这样别人才能踏踏实实地拥护你。后来的汉高祖刘邦把他所痛恨的雍齿封了侯,不就是这个意思吗? 有功于国还是有功于私,封赏功臣原则究竟是什么? 后来的竖头须所要表达的其实也是一个意思,只不过他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来表达的,他说: 「 ”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其亦可也,何必罪居者?国君而仇匹夫,惧者甚众矣。” 跟随您流亡鞍前马后伺候您的那些人,固然是有功之臣要加以封赏,可留在国内没有跟随您的也是保家卫国的勇士,为什么您就要怪罪他们呢?您要非治我的罪,我也没话可说,可是很多居守之人也会因此而感到害怕的啊! 这里特别提到了「 ”居者为社稷之守,行者为羁绁之仆”,表面上看,是把流亡的和没流亡的并列起来,说他们都是有功之臣,可你要仔细追究其中的意思的话,就会发现里面是有差别的。在他的这句话中,居守国内的都是守卫社稷的功臣,相反,跟随你的那些人却只是一些牵马揽缰的仆人,是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的。 如果还是以前,你还是一个流亡公子,你跟那些人称兄道弟没人会说你什么;有人鞍前马后伺候你,有人割股奉君救你命,你想要赏赐他们什么也不需要有什么顾虑。可你现在还一样吗?你现在是一国之君,你的所作所为都是代表着国家意志的。随同你流亡的那些人哪怕对你恩情再大,你也得一把尺子量到底,不能给他们开后门的。如果你拿着大夫们拼命换回来的东西,去赏赐有恩于你自己的人,这就是损公肥私,就算你是国君,我们也不能答应。如果你真想赏赐他们什么,就让他们到战场上去建功,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如果他的确贤能,的确是英勇善战,就不应该惧怕战场的考验,也不应该因为没有封赏而心生怨怼。只要他们能建立功业,你要赏赐也是名正言顺,旁人看了也是心服口服,这样大家才能相信你是公正的,是能够代表国人利益的,你的国君之位就能稳稳当当地坐下去。 @AalizzWell逸川 也就是说,作为一名国君,就要首先抛弃个人恩怨,不能如寻常人一般恣意妄为,无论是因为怨恨而公器私用、还是由于恩情以公谋私都是不可取的。不管你是站在家国天下的角度,还是就仅仅为了稳固个人的地位,都必须要公私分明,不能因个人感情引发居守者和流亡者之间的派系冲突,在这一点上是绝对不能任性的。 晋文公只是一个凡人 正因为如此,当晋文公此后在任用官职的时候,也的确没有对随亡者给了多少优待。晋文公四年,城濮之战爆发之前,晋文公设置了三军六卿的 ... 体系,推举了六名最高军政长官,也就是所谓的六卿。在这个六卿的序列当中,只有他的舅舅狐偃在其中勉强占了个第四的位置,其余的五个人都没有追随晋文公流亡的经历。甚至,在其中担任正卿的,还是与参与火烧公宫的郤芮同宗族的郤毂,可见晋文公给国内贵族做出了多大的让步。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太史公有关「 ”赏从亡者及功臣,大者封邑,小者尊爵”的叙述,或许只是他美丽的想象。 @AalizzWell逸川 《长安十二时辰》里常说的一句话是:不要相信男人说了什么,要看他怎么做。我们对待史料也同样应该持有这样一个态度,写史著书者对于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态度往往只是他个人的看法,无论评论有多精彩,也都是受到个人感情和时代观念限制的。特别是在面对先秦原始史料时,由于写作者常常会以管中窥豹、甚至断章取义的态度去评述历史,其所叙述的事件、对话或许是真实的,但其观点和态度却未必是客观的,这就很容易给阅读者带来误导。因此在阅读这些史料的时候,就需要我们站在一个客观的立场上,仔细甄别其中的逻辑错误,避免陷入人云亦云的陷阱,被古人的思路带着走,才能拨开迷雾见月明,找到历史发展的真实逻辑。 当然,这样的政治格局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晋文公之所以要作出这些妥协,是因为他在外面流亡的时间太长了,在国内没有根基,他必须得获得国内贵族的支持。他可以暂时不封赏那些流亡的功臣,但他可以在制度上开后门,比如他所开创的三军六卿机制,就是一个可以自由竞技的舞台,只有你有能力有梦想,敢闯敢拼,在这样的舞台上都有施展才华的余地。这种自由而开放的制度设计,让那些跟随他却未受到重赏的人总能看到一线希望。路还很长,时光也不会停歇,假以时日,这些忠心付出的人,总会收获他们应得的回报,这或许就是晋文公为他们所留下的最大的福利吧。 因此,当我们回过头来看介子推不能受赏的遭遇,或许就可以豁然许多,我们大可不必为他的不幸遭遇而鸣冤叫屈,这毕竟是他自己的选择。而晋文公之所以没能对他及时封赏,也的确受国内 ... 势所限,这与个人的道德品行并无关联。晋文公创造了伟大的功业不假,可他也只是一个凡人,他既有七情六欲,也有私心牵绊,更会为世事所累。在个人品行上,他既不会真的一无是处,也不会变得十全十美,太史公大可不必为此介怀,因为这就是人,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在历史中的真实地位。

有功不能尽赏的晋文公究竟是忘恩负义还是粗心大意?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齐桓公:齐国是侯爵国,应该称我为齐桓侯,为何你们称我为齐桓公

    引言《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期,神医扁鹊路过齐国,齐国国君齐桓侯热情接待了他。

  2. 晋文公怎么起了重耳这么个怪名字?

    春秋形势图图片来自网络春秋五霸中的晋文公,名字叫重耳,这是国人都知道的。那晋文公取了重耳这么一个怪名字,究竟寓意着什么呢?那为什么这么读呢?要想真正搞清楚这个问题,还得先从晋文公的老爸晋献公说起,因为毕竟名字是他起的。图片来自网络可是,晋献公不管那些,然后生了晋文公,生下来重瞳骈肋,不仅一点毛病也没有,而且还出奇的好!这下可把晋献公高兴坏了,就把这个孩子取名叫重耳,是什么意思呢?

  3. 晋国君主的权威,在晋国卿大夫一次又一次的拉扯中,不断地衰退

    晋文公之后,晋国维持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他传位给晋襄公,但是在晋襄公死后,晋国在继承方面又发生了问题。

  4. 城濮之战:晋的四国联军以毁灭性的打击,将楚的三国联军击败

    周襄王十八年冬,自「”泓水之战”后被迫归附楚国的宋成公,见到晋国渐有与楚国抗衡之势,遂转而与晋国交好;恰此同时,齐、鲁两国交战,接受鲁国求援的楚国,遂分兵围攻宋之缗邑,打算以武力屈服宋国。但是宋成公仍不愿低头,于是次年冬季,楚成王率领陈、蔡、郑、许等联军包围宋都商丘;宋成公派大司马公孙固向晋国求援。晋文公对此事考虑再三。正在犹豫不定时,重臣们发挥了坚定信心的作用:首先是先轸认为:「”报施救患,取威

  5. 知耻而后勇的秦国三帅,最终如何一雪「 ”崤之战”的前耻

    所谓大国邦交,从来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的利益。

  6. 从晋国「 ”三军六卿制”入手,浅析三家分晋为何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

    为何会有这种说法呢,这是因为春秋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思想大解放,这阶段中原大地上百家争鸣,华夏文明就在百家学说的碰撞中,愈发走向了文明。武王伐纣周武王姬发灭了商朝之后,由于都城镐京地理位置偏远,对中原的管辖鞭长莫及,开始大范围的分封诸侯国。到了晋献公时期,晋国开启了对小诸侯国的兼并之路,这为后来晋国的称霸奠定了基础。那么为何又说晋文公重耳是晋国的掘墓人?

  7. 晋齐鞍之战(三)晋景公的民族政策以及赤狄部族的最终覆灭

    晋国所面临的戎狄威胁主要有两支,一支是位于晋国北方,如今晋、陕、冀三省的中北部活跃的白狄,另一支则是位于晋国东部山区的赤狄。比如晋文公的母族狐氏大戎就属于白狄的一部,在文公时期与晋国的关系也很融洽。晋文公去世后,根据《左传》的记载,晋国与白狄之间曾发生过一次小规模的冲突:狄侵齐,因晋丧也。八月戊子,晋侯败狄于箕。

  8. 下宫之役探微:士会的奇妙之旅——兼论「 ”范武子之法”诞生的背景

    献俘仪式结束后,士会又带来了晋景公的致意,希望天子能够亲自任命士会担任晋国的正卿兼太傅。《左传》引用晋国大夫羊舌职的话说:吾闻之,禹称善人,不善人远,此之谓也夫。在晋国急欲与王室搞好关系的档口上,这件事情究竟谁是谁非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要讨得天王的欢心。刚刚受命为正卿的士会再次亲自出马,带领勤王大军直捣王城,这场王室内乱仅仅持续了几个月,就被迅速平定了。

  9. 六百里东周王室,是如何一步一步沦为洛阳一城之地的?周朝衰亡史

    国祚悠长的周王室是如何衰亡的呢?周平王东迁丧土,周桓王伐郑失威,周赧王攻秦失国。周幽王是有妇之夫,王后是申国公主,且生有一子,也就是后来的周平王。周平王东迁洛阳,放弃被戎人占据的关中之地,领地仅存六百里,平王东迁拉开了东周王朝的序幕。郑周繻葛之战王室衰微,五伯主政。齐国离周王室相对较远,因此并没有侵占王室领土,齐桓公之后,晋文公成为霸主。晋国跟周王室接壤,因此晋国对王室领土的侵占较多。

  10. 都说晋襄公堪称霸主,谁知他真实年龄?或许人们弄错了谁应是其母

    作为春秋第二任霸主,晋文公执政时间并不长,执政仅九年后就去世了。晋文公寿命不长,很可能是因为同姓结婚的后果:他母亲狐姬也是姬姓后人,与晋献公有近亲婚姻的嫌疑。

随机推荐

  1. 祝老师教师节快乐短信

    教师辛勤为国家,桃李成才栋梁娃。教师节快到喽~~别忘了送礼物。教师节到来之际,祝各位教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教师节,学生向你问好!像天空一样高远的是您的胸怀、像大山一样深重的是您的恩情、请您接受我诚挚的祝福吧,教师节快乐!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想对老师您说声:老师节日快乐!时逢教师节,是向所有教师表达谢意的日子。

  2. 火红年代的情书:谈工作远胜谈感情

    情书多谈工作思想看了这封信的开头,仿佛与一般的夫妻或情侣之间的通信没有什么两样。然而,它却记录了52年前那个火红的年代里,两个青年人真实的心路历程。

  3. 人生会有很多的无奈和遗憾,你只能死扛-感人的情话

    懂得温暖自己,舍得温暖别人,更不能忽略温暖亲近的人。想得到他人的温暖,先温暖他人。人生,本来就是多姿多彩的!但有时候静静地想一想,也许,无颜无色和平淡无奇,才是最高境界的芬芳!人生百年,转眼成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4. 元定宗贵由的第三皇后海迷失后简介 她在古文上的记载是什么样的

    -1252年),斡兀立氏,名海迷失,元定宗贵由的第三皇后。元朝建立后,追谥她为钦淑皇后。这种监国是正式朝廷的代理元首。1248年贵由汗卒,海迷失在拔都等诸王支持下,抱幼子失列门垂帘听政,称制三年。>经两年斗争,1251年7月1日宗王们举行忽里台大会,拥戴拖雷的儿子蒙哥登基即位,海迷失后被拘禁起来。>古文记载>《元史·列传第一·后妃一》>定宗钦淑皇后,名斡兀立海迷失。

  5. 夏商都是称“帝”的 为什么到了周又称“王”呢?

    说到中国历史上称王称帝这件事情其实挺复杂的,如果真要细细研究的花,估计要研究好久了,但是今天我们只说这其中的一些比较简单点的事情的,那就是大家都知道在夏商这个朝代都是称“帝”的,但是到了周朝之后却又变成了“王”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到了周代,周王死后不再追称为帝了。而周人的观念中,死去的祖先只能侍奉神、侍奉帝,“在帝左右”“事喜上帝”,不能直接变成神。

  6. 杨再兴是什么人?他有多厉害?

    然而杨再兴与项羽、赵云、岳飞等相比,却并不是那么鲜为人知。其姓名杨再兴,是因杨家将对他寄予厚望,“再兴”即再兴天波府之意。次日,杨再兴又与伪齐军在孙洪涧展战斗,击败敌军两千余人,收复长水县,缴获粮食两万石供给军民,全部收复西京险要地区,又得到伪齐军留下的马匹一万匹,粮草数十万。杨再兴真乃顽石矣,他仍不甘心再一次冲入金军阵中,此次金军已有防备,金军筑成人墙任他来闯。

  7. 乖字开头的成语

    第一个字是以“乖”字开头的全部成语及解释:乖僻邪谬——乖:乖张,不顺;僻:孤僻。指性格古怪孤僻,不近人情。乖唇蜜舌——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人喜欢的甜言蜜语。

  8. 梦见被狗咬脚后跟

    周公解梦梦见被狗咬脚后跟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被狗咬脚后跟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9. 飓风是如何产生龙卷风的?

    飓风和龙卷风是典型的被认为是独立的现象,龙卷风使人联想到平坦的草原和与温暖的沿海热带地区有关的飓风。飓风和热带风暴,统称为热带气旋,提供了形成龙卷风的所有必要成分。大多数登陆的飓风都会产生龙卷风,麦克诺迪说。国家飓风中心说,以目前正在向西北偏北方向移动的Irma为例,在佛罗里达半岛的南部、中部和东部地区有可能发生龙卷风。然而,飓风所产生的龙卷风往往威力较小,通常不超过增强的富士达等级EF2。

  10. 梦见 ... 欺负宠物

    总是梦见...欺负宠物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现在社会虐猫虐狗等事件是时常发生,遭到了很多人的指责与唾...。梦中的...欺负宠物,说明做梦者就是个恶人,表里不如一。男人梦见...宠物欺负宠物,除掉...别人,并总带有攻击他人性质的宠物梦例。宠物生性好动而用重物压之,宠物好群居而寡之,宠物有性需求而阉之,孰为恶人。别仅仅看表面,因为大部分人在他眼里还不如他的宠物。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