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阿育王施阿摩勒果緣

佛滅度後,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是一位深信佛法的國王。有一次,阿育王請示比丘們:「過去佛住世時,有誰行大布施?」比丘們回答:「給孤獨長者最能行大布施。」阿育王又問:「那他布施多少財寶呢?」比丘們表示:「他布施了億千金。」阿育王聽到以後,如是思惟:「長者尚能布施億千金,身為一國之尊的我,又怎能只布施億千金,應該要布施更多,以百億千金來供養佛。」 於是,阿育王建造八萬四千佛塔,並於每一佛塔中供養百千金。之後,連續五年舉辦大法會,會中有三十萬比丘。阿育王將三百億金分成三等份供養,第一份供養阿羅漢聖者,第二份供養證得初果至三果者,第三份供養雖未得道,卻老實修持的比丘。除了私有庫存的財寶外,阿育王亦將夫人、婇女、太子、大臣等悉皆供養聖僧,並用四十億金再贖回,如是前後共布施了九十六億千金。 後來阿育王得了重病,自知命將終盡。當時,有位大臣名叫羅陀崛多,是阿育王過去世一起布施泥土給佛陀的同伴。羅陀掘多見國王重病,命欲將盡,恭敬頂禮後說:「國王過去容貌光澤飽滿,有百千位婇女圍繞於身邊,如同蜜蜂聚集採蜜的蓮花一般,但今日容顏卻不復以往。」 阿育王回答:「不管是失去財寶、王位、性命或親人,我都不會感到憂愁,唯一擔憂、掛念的是再也無法見到聖人、賢者,無法供養其飲食、衣服、卧具、醫藥。雖然容貌不復以往,但不會因此感到難過或不安。」 阿育王又說:「我常發願,希望能以百億千金布施供養,但現在還未滿願就要離世,算一算前後布施供養的金銀財寶加起來,總計還差了四億金。」阿育王說完後,便派人準備種種珍寶,送至雞雀寺供養眾僧。 此時,太子之子三波提稟告父親說:「國王不久後即會辭世,但他卻將珍寶送至寺院,如此宮裡的寶庫就會竭盡。以王法來說,國王是以擁有的財寶為尊,太子今日應審慎考慮,不要讓國王將財寶用盡。」於是太子命令寶庫的管理者,勿將財寶送出。 這時,阿育王知道想供養的財寶已無法獲得,於是將平日使用的金製食器送至寺中。太子知道後,為了避免阿育王又如是供養,便將金器改為銀器,甚至改為銅製食器。但虔信三寶的阿育王依然供養如故,最後太子只好把銅器改為瓦器。 此時,阿育王手中拿著半顆阿摩勒果,悲傷地詢問身旁的大臣:「到底誰是當今之主?」大臣們回答:「國王,您是當今之主。」阿育王說:「你們為何要護念我而說這樣虛假的謊言?我雖是國王,卻不得自在。你們看!我手中的這半顆阿摩勒果,是我現在唯一擁有並可以作主的東西。富貴實是可厭離、可棄捨的!我先前統領整個閻浮提,今日卻貧困如洗,就如恆河的流水一去不復返;富貴也是如此,過去了就再也收不回來。」 接著又繼續說:「凡是有興盛者,最後必會走向衰亡,這是如來親口宣說且真實不虛的道理。我先前下達的法令都能迅速達成且無障礙,但今日所要求的事情卻不能如己所願,有如大風被山阻隔,流水被河岸阻礙,所要求的教令已無人聽從。過去我曾率領大軍,出征時擊鼓並吹貝螺,沒有戰爭時則作種種伎樂,我受此五欲之樂,並有數百位婇女日夜陪伴、娛樂,如今這些都已不再,如同樹沒有了花與果實一樣。我現在的面貌和氣力也轉為枯竭,亦如花已落盡,轉向枯萎!」 此時,阿育王呼喚侍者,說:「你若憶念我對你的恩養,就幫我將此半顆阿摩勒果送至雞雀寺,代我禮拜諸位比丘,並告訴他們:『阿育王問訊諸大聖眾,我是阿育王,統領此閻浮提之人,閻浮提是我所有,但今日我已喪盡權勢,沒有財寶可布施,因為一切財物已不能自在運用。現在我只有這半顆阿摩勒果,希望諸位聖眾能慈悲哀愍我,接受我這最後的布施,成就我供僧的福德。』」 於是侍者受國王之令,持此半顆阿摩勒果前往雞雀寺,並於上座長老前禮拜,長跪合掌說:「過去阿育王統領閻浮提,所到之處無有障礙,如日照世間。但今日業報已盡,在世不久,無有王之威德,就像太陽被浮雲所遮蔽一樣。今日我代王頂禮僧足,送來這半顆阿摩勒果,願求來世之福德。希望諸位聖眾哀愍國王,接受此供養。」 上座長老告訴大眾:「聽到這樣的話,怎能不厭離世間之事?我們聽到這樣的事後,不能不生起厭離之心,如佛經上所說:『看見他人不幸之事,應生厭離。』假如是有智眾生聽聞此事,又豈會不捨棄世間?」便說偈言: 「人王世中最,阿育孔雀姓, 閻浮提自在,阿摩勒為主, 太子及諸臣,共奪大王施, 送半阿摩勒,降服憍財者, 使彼生厭心,愚夫不識施, 因果受妙樂,示送半摩勒。」 這時,上座長老心想:「怎麼讓所有僧眾都吃到這半顆阿摩勒果呢?」於是他請人將果子研磨並倒入石榴羹中,所以每一位僧眾都受到了阿育王的供養。 後來,阿育王又再問身旁的臣子:「誰是閻浮提之王?」大臣回答:「國王,是您啊!」聽到此語,阿育王從他的床上坐起來,環顧四方,合掌作禮,念諸佛德,並說:「我今將此閻浮提布施供養三寶,隨意用之。今日閻浮提有種種珍寶,我將施與三寶福田,果報自然成就。此布施功德不求轉生為天帝釋提桓因、梵王、人間之主,乃至世間種種妙樂等果報,只希望以此功德成就佛道,為世間敬仰,並成就一切智慧,作為世間的導師、善友。」阿育王將此語書寫於紙上,封緘後以齒印蓋其上,做完這些事後便捨報往生。 後來,太子及諸臣、宮人、婇女及全國百姓,以種種最上供養葬送阿育王。 典故摘自《雜阿含經‧卷四十六》 省思 《無常經》云:「生者皆歸死,容顏盡變衰,強力病所侵,無能免斯者。」縱觀過去、現在世間一切眾生,只要有生,必定會走向死亡,唯有看清事實,才能念無常之苦,發解脫生死之心。修行學佛,修善斷惡,並於日用之間磨鍊這念心如如不動,方能出離生死。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lishixinzh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阿育王施阿摩勒果緣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阿育王统一印度后,假如效仿秦始皇,印度的历史会如何发展?

    而我国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虽也有分裂时期,但最终都是走向了统一,那么不妨做一个假设,假如阿育王统一印度后,效仿秦始皇,印度的历史会如何发展呢?首先对内,秦始皇肯定会废分封行郡县,阿育王统一印度后,并没有打破印度原有的社会体系,各地奴隶主仍享有很大的自治特权。可见,统一印度的阿育王假如有秦始皇的谋略,印度完全可以自主实现统一,并能减少外敌入侵的次数,维持较长时期的和平。

  2. 全球通史:改革与反改革,孔雀帝国,以及产生的影响

    以法、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作为基本原则的种姓制度是印度宗教制度最基本的部分,最初,雅利安人信奉的雅典的部落神都是自然力的化身,如因陀罗为雷和战争之神,这些自然之神对畜牧业是很合适的,但是,当雅利安人定居下来改营农业时,他们就不得不转向新的神,因而,出现了印度教的三大神,这些新神,尤其是湿婆,与印度河流域一些遗址中发现物惊人的相似,并不是偶然的,因为那是,雅利安人自然会占用当地古代农业文明在数千年中相

  3. 阿育王造塔供養勝緣

    有一天,阿育王派遣使者前往覲見優波崛多尊者,告知國王即將率眾前去請法。尊者聽到消息後思惟,如果阿育王浩浩蕩蕩率眾前來,勞師動眾對國力便有所損減。於是,尊者告知使者:「我會親自拜訪阿育王,請大王不須前來。」接獲消息後,阿育王立刻造船迎接尊者,並於全國各地修整道路。」當阿育王一聽到眾聖僧們已經踏上國土,生大歡喜,立刻取下價值千萬的瓔珞準備供養尊者。

  4. 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

    為報三寶恩德,阿育王欲造八萬四千塔供養佛舍利,便率兵至當初佛涅槃時八大國王共分佛舍利,各自起塔供養的地點,首先來到王舍城,取阿闍世王佛塔中所存的佛舍利,回復並修治此塔。當時的龍王亦請得佛舍利供養,於是阿育王又來到羅摩村,向龍王請求希望能取得佛舍利,廣造舍利塔利益眾生,龍王遂捨舍利予阿育王。因此,於一天當中造八萬四千塔,所有眾生慶喜無比,人人皆稱之為法阿育王。

  5. 阿育王登基勝緣

    當阿育王子領軍出發的消息傳到邊境,德叉尸羅國的人民竟然開始修橋鋪路,家家戶戶作種種裝飾,準備了吉祥水及供養物,挾道迎奉王子來到。裡應外合之下,阿育王子一舉殲滅了殘害百姓的惡臣。已身染重病的國王,一心想立修師摩為王,告訴大臣,改派阿育王子出軍討平亂事。阿育王如法禮葬父王後,立阿樓陀為大臣。修師摩王子聽說國王駕崩,立阿育王子為王,心有不甘,便召集兵眾,欲討伐阿育王子,欲奪王位。

  6. 渴於佛法(阿育王)

    阿育王是佛教著名的护法王,在位期间极力支援辅佐佛教,甚至经常在王宫中举办法会,请著名僧侣讲经说法。有一次,阿育王请众位比丘入宫吃饭,便对其中的一位产生了戒心。阿育王问其所以,优波罗回答说是自己前世积善修行的结果。阿育王立即对之表示了敬意,但防范之心也因此更重了,将原来的规定又向宫中殡妃重新申明了一次。这却违犯了阿育王的禁令,势必受到重责。

  7. 庐山慧远

    当时,高僧道安在太行恒山建立寺院,弘传佛法,名声很大,慧远前往归附。桓伊就在庐山的东部为慧远修建了许多僧房和殿堂,这就是东林寺。桓玄带兵征讨殷仲堪时,路过庐山,派人请慧远出山。慧远声称有病,桓玄便亲自进山。手下人对桓玄说:“殷仲堪曾经上山敬礼慧远,您可不要这样做。”桓玄认为慧远回答得非常正确。下山后,桓玄对部下说,生平从未见过像慧远法师这样的人。慧远只好留步,与二人依依告别。

  8. 阿育王弟出家造石像記

    《阿育王傳》記載,阿育王聽聞弟弟證阿羅漢,法喜充滿並恭敬頂禮,希望能長期供養弟弟。

  9. 沙彌雖小不可輕

    有一次,與大臣們出巡,途中遇見一位小沙彌,阿育王很想向他禮拜,可是一想到自己堂堂一個帝王,又有眾多的大臣跟隨,在眾人面前向一位小沙彌頂禮,有失威嚴。然後,小沙彌也拉著阿育王的手說:「請大王也不要向別人說,我小沙彌能從小瓶子進進出出的事啊!」阿育王看得目瞪口呆,當下豁然頓悟:即使是小沙彌,也是不容輕視的。

  10. 阿育王與龍王

    ■宥任看完這則佛典故事,使我領悟一個道理:阿育王因為量大願大,又廣植佛田,所以才能使龍王臣服。阿育王這句話,說得可真是名副其實。過了一段時日,阿育王思忖著:「不知如今出征的機緣成熟了沒?朕的福德與龍王的福德究竟誰大?」阿育王畢竟是聰明多智、善於變通的。從此以後,阿育王便以恭敬心供養佛舍利,並建八萬四千寶塔,弘揚佛法,廣闡大乘不輟。

随机推荐

  1. 梦见独立自主 梦见独立自主什么意思

    梦见独立自主是什么意思?梦见独立自主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独立自主的详细解说吧。梦见自己一切独立自主,表示你有一个竞争对手,他会对你施展骗术,或用不正当的手段对付你。梦见自己在经济上能够独立,表示在你预想的时刻,你没有那么成功,但是最后的结局很好。

  2. 富弼拒赏

    宋代名臣富弼克己奉公,为官清正,颇有廉声。《宋稗类钞品行》记载,富弼出任枢密使时,宋英宗赵曙刚登上天子的宝座。赵曙却单独请富弼留下,又在惯例之外,特别赏赐他几件器物。富弼先叩头谢恩,然后就坚决推辞不接受这份额外的赏赐。其实这正是富弼的高明之处。关键就在富弼的这句话,“大臣接受例外的赏赐而不谢绝,万一将来皇上做出什么例外的事来,凭什么劝谏呢?”

  3. 减肥绝招

    一家减肥健美俱乐部声名显赫,很多肥胖人士经过这里的治疗和锻炼之后都改头换面了。有一位胖男士尝试过很多减肥的办法,但是成效都不理想。>>他慕名来到这家减肥健美俱乐部,把最后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这里。>>胖子喜出望外,开始每天狂追女郎。>>几个月下来,胖子跑得越来越快。他一心只想追到女郎,早忘了自己是在减肥。

  4. 善于疏导群众

    周襄敏公在宣州当巡抚,总督冯侍郎因为待人苛刻而失军心。正好众军人到冯侍郎那里请求军粮。冯侍郎不答应,还要鞭打他们,众人于是大怒,闹哄哄地当面责...他,并包围了帅府。周襄敏公当时因病休假,众属官跑到他那里,掉着眼泪把情况告诉他。于是,周公便不慌不忙地向他们陈说了利害得失,劝他们不要包围帅府。于是就解散离去了。

  5. 元朝灭亡后,蒙古人选择北遁,清朝灭亡后,满人为什么不走?

    ˂img src=https://www.lishirenzhi.com/zb_users/upload/2017/30/1514635043856_0.jpg alt=

  6. 丝绸之路旅行者的古老知识可能灌溉了沙漠

    由亚洲考古研究提供,1700多年前,中国古代农民将地球上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变成了农田,可能是利用了丝绸之路旅行者传递的古代灌溉知识,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考古学家利用卫星图像对中国西北天山贫瘠的山麓进行了分析。与之相反,新疆已知的汉代灌溉系统比MGK中的灌溉系统要大。

  7. 商鞅变法简介

    商鞅变法简介  商鞅(前390年——前338年,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故称为卫鞅。商鞅早年学习法家、兵家、杂家思想,后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任中庶子,秦孝公在秦国国内颁布求贤令后由魏入秦,通过变法改革将秦国改造成富裕强大之国,史称商鞅变法。  公叔痤病重时向魏惠王推荐商鞅,...

  8. 我最好的圣诞礼物

    我最好的圣诞礼物一个在孤儿院长大的男孩,说了这个从前他亲自身历的故事:“我小时候双亲便都去世了。九岁时,我进了一所在伦敦附近的孤儿院。这里与其说是孤儿院,不如说是监狱。白天,我们必须工作十四小时,有时在花园,有时在厨房,有时在田里。日复一日,生活上并没有任何调剂,一年中仅有一个休息日,那便是圣诞节。在这一天,每个人还可分到一个甜橘,表示欢庆基督的降世。这就是所有的了,没有香甜的食物也没有玩具。然而

  9. 梦见吃哈密瓜

    周公解梦梦见吃哈密瓜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吃哈密瓜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10. 诸葛亮为何不让马谡戴罪立功 而是直接处死他呢

    诸葛亮为何不让马谡戴罪立功呢,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所以诸葛亮必须...了马谡,才能保住自己的地位不受到动摇。>刘备在死前告诫诸葛亮“马谡之人,非可用之才,不能委以重任。”>诸葛亮没有听从刘备的告诫,任用了马谡作先锋,才造成了北伐战争的失败,马谡不死,诸葛亮如何面对先主刘备的在天之灵?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