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这个人是曾国藩100多位幕僚中最得力的,他凭的是什么?

「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学终有成,人称为「 ”小诸葛”,「 ”通经史,多权术,善应变。” 刘蓉(1816-1873),字孟蓉(又作孟容),号霞仙(轩),娄星区茶园镇人,晚清县学生员,官至陕西巡抚。太平军起,佐助罗泽南办理团练,保训导。咸丰四年(1854),参与曾国藩戎幕,转战江西。次年,率军与太平军争夺武昌。9月间,同太平军在蒲圻接战。咸丰十年(1860),受聘入骆秉章幕参赞 ... ,破格以知府用。次年署四川布政使,同治元年(1862)实授。翌年,大败太平军,得到清廷嘉奖。旋奉诏督军陕南,擢升巡抚。同治三年(1864),打败入陕义军。同治五年(1866),西捻军由河南入陕,所向披靡。刘蓉率军防守受挫,全军覆没,被革职回家。著有《养晦堂诗文集》、《思辨录疑义》等。 少负奇才 刘蓉从小生长在湘乡四十都乐善里(今娄底市娄星区茶园山)比较富裕的家庭,不愁衣食。父亲刘振宗,虽然没取得过显赫功名,但却是一位「 ”恢奇有才识”的饱学之士;虽蛰居乡间,却有胸怀天下之志,对世事人情看得比较透彻。1845年前后,他对当时与刘蓉一起问学的曾国荃说:「 ”天下之乱已兆,无有能堪此者。其吾涤生乎?君与湘阴郭君(指郭嵩焘——笔者注)及吾家阿蓉,皆中兴之资也。”从后来这几个人的情况可知,刘振宗的预见得到了证实。1853年初曾国藩奉旨出山赴长沙督练湘勇时,刘振宗又以大义促成刘蓉辅佐曾国藩,并送另一个儿子刘蕃从军。刘振宗所体现出的这种以天下安危为己任的积极人世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刘蓉的人生旨趣所向。 刘蓉从小聪明好学,但他生性自负,不肯随从时俗以应科举,刘振宗比较尊重儿子的选择,不强制其读死书,重视的是经世致用的真才实学,所以刘蓉30岁时还没有考中秀才。然而,刘蓉讲求学问与现实生活问题的有机结合,注意通过治学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用以充实自己的才学,增长「 ”治国平天下”的本领。「 ”思一用其学术以兴起教化,维持天下之敝,不乐贬道以求仕进”,刘蓉读书,「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学终有成,人称为「 ”小诸葛”,「 ”通经史,多权术,善应变。” 1834年,刘蓉游学于长沙岳麓学院,结识了正在这里深造的曾国藩和郭嵩焘,相见之后3人甚感意气相投、志趣相同,遂拜帖订交为挚友。而刘蓉的「 ”奇才”之名,通过曾国藩在朋友中的大力宣传,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1850年,刘蓉养晦深山,将其室取名为「 ”养晦堂”(在其居宅「 ”遂初园”右边)。曾国藩得此消息后即作《养晦堂记》。「 ”吾友刘君孟容,湛默而严恭,好道而寡欲。自其壮岁,则已泊然而外富贵矣。既而察物观变,又能外乎名誉。于是名其所居曰‘养晦堂’,而以书抵国藩为之记”。曾国藩对刘蓉学术主旨和人生志趣的中肯评价,进一步扩大了刘在士大夫阶层的声望。湘乡知县朱孙贻惊叹刘蓉其才,秘密让刘父督促就试,举为首名,始补县学生员。 诚信君子 1834年,曾国藩初次相识刘蓉,谈话很高兴。以后曾国藩又多次拜访这位乡贤,十分友善。1839年刘蓉闲居在家,曾国藩从京会试归里,专程到乐善里看望,勉励他攻读史书,勤奋写作。正如曾国藩1852年在《刘母谭孺人墓志铭》一文中说:「 ”国藩不孝,幸得内交于当世通才硕学、仁人君子,不为不多。而莫夙于里中刘蓉孟容,谊亦莫隆焉,以是襮于人,人亦襮之,以谓两人者,天下之至爱也。”曾国藩指出人以坦诚对人,别人也会坦诚对他,用来说明曾、刘二人可说是天下之至爱。后来,曾国藩督办湘军,刘蓉加入其幕僚,这位典型的中国绅士非常看重自己的名节,以仁义道德相标榜,重义而轻利,在曾氏幕府时,竟长期不支领俸银,以表明自己的志节。同时,他是曾国藩100多位幕僚中最得力的幕僚助手,交往最深,不但能干,而且性情相合,时时处处都能让曾国藩满意、敬佩,所以常与刘蓉商议天下大计。曾国藩在1858年应刘蓉之请,为其弟季霞作的墓志铭中说:「 ”孟容于士类,扬清激浊,而季霞不置臧否。孟容稍立崖岸,别白是非,鲜所假借”。对于人情世故,应赞扬好的,驳斥坏的,但季霞从不表态,孟容在紧要关头则能认清是非,很少出错。 刘蓉在曾氏幕府呆了一年多,1855年湘军重要将领塔齐布病故,罗泽南分兵赴援武昌,湘军连吃败仗,战局险恶,处境艰难,刘蓉认为长期在此呆下去,不会有什么结果,故多次提出辞去差使回湘乡老家,可曾国藩总是找各种理由劝阻,有一次,刘蓉重提此事,曾国藩吟哦片刻后提笔写了一诗,刘蓉看时,却是一首宝塔诗: 「 ”虾。豆牙。芝麻耙。饭菜不差。爹妈笑哈哈。新媳妇回娘家。新朋围桌齐坐下。姑爷一见肺都气炸。众人不解转眼齐望他。原来驼背细颈满脸坑洼。” 刘蓉见满纸皆诡趣言语,可细细品之,却又造句奇拙,因此,不动声色。隔了一会儿,刘蓉终于噗哧一声笑出声来,并给续上两句:「 ”涤生诗才大有长进真堪夸。刘蓉认输留在军营莳竹栽花。” 刘蓉终于应曾国藩之约留其幕府,成为曾国藩关系始终最为密切的幕府大员和儿女亲家。 名扬巴蜀 1856年,刘蓉投靠湘军重要将领罗泽南门下,以丰富的学识博得罗的称赞,说他:「 ”研心经史,步趋程朱,而于当此之务,无不穷究,为不可多得之经世人才,一旦乘时而起,必可大用”。刘蓉因辅佐罗泽南攻打武汉有功,升任知县衔。其时,弟刘蕃被太平军击毙于湖北蒲圻,刘送丧回乡,与杨昌浚在娄底办团练。时任四川总督的骆秉章力荐刘蓉帮助开办军务,拟知县加三品任用,不久升布政使。骆在 ... 政治上都仰仗于刘蓉,刘蓉也非常卖力。四川义军李永和、蓝大顺所率部队都遭到他的镇压,伤亡数万人。 1863年2月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由广西、贵州入四川,骆秉章命刘阻石达开于川南。石达开率军绕过封锁线、迂回滇黔,渡金沙江往川南突围,骆秉章命人收买当地土司作战,命刘蓉派重兵扼守大渡河。太平军被困,粮尽援绝。石达开自知陷人绝境,然而在失望之余,奋笔题诗云:「 ”大军乏食乞谁籴?纵死峨江定不降。”可是经历20余日的昼夜血战,石达开损兵折将四分之三以上,元气大伤,进退维谷,英雄末路,思绪万千。为太平军官兵生命计,他赴清营谈判时被擒,6月被刘蓉解往成都,凌迟处死。临刑前,石达开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令骆秉章、刘蓉不得不对他敬畏三分。刘蓉在给友人的书信或奏折中,多次反映出这种心情说:「 ”石达开具有大丈夫气魄,言行不亢不卑,无丝毫贪生怕死之气,确实难得。”刘蓉能对石达开作出这样的评价,湖湘实学精神在他身上体现得是比较明显的。自此,刘蓉名震巴蜀,受到清帝嘉奖。其时,太平军遵王赖文光率部进入陕西,与捻军和 ... 起义军配合,声势浩大,陕西大震。6月,湖广总督官文奏言:「 ”刘蓉晓畅戎机,勇于任事。刻下石逆被擒,川省军务得手,即于滇、黔各匪环伺川疆,得骆秉章指挥调度,想能次第荡平。应令刘蓉独当一面,傅资展布。如蒙天恩予以疆寄,令督办陕南军务,与荆州将军多隆阿各张一帜,必能绥靖边疆”。7月,清廷令刘蓉督办陕南军务,并破格提拔为陕西巡抚。同治二年(1863)七月,刘蓉率四川汉中镇总兵萧庆高、肃州镇总兵何胜必入陕,值太平天国天京告急,赖部南援,刘乘机进剿捻军,采取步步紧逼、搜 ... 殆尽手段,平定陕南。 献计收新疆 1867年,刘蓉因官场风波,遭人陷害,开缺回籍。 此时,左宗棠以陕甘总督赴陕西镇压捻回起义。左宗棠行前,就上奏朝廷,请起用刘蓉,奏章中说:「 ”臣与刘蓉相知有年,自顾才力无以逾之”。可是刘蓉执意不出,他给左宗棠写了著名的《用兵六策》,将自己数载治边的经验告诉这位旧友。他说: 「 ”关陇用兵不可不早计者有六:一、剿贼不难,所难者筹饷筹粮。筹饷筹粮尚易,尤难者运粮。非宽筹粮饷,运有办法,切勿进兵。二、军糈无资,当缓新疆西征之师,先肃清陕西境。辟地屯田,储糗粮,练马队,然后振旅出关。三、办甘肃之贼,当以陕为根本。资粮转输,皆须借力于陕,非得同心臂、共忧乐之人为陕抚,持心定志,不足与济艰难。四、捻贼入陕,号四五万,然能战者不过六七千人。每战,辄以马队万骑四面包围,懦卒怯将,慑而望风靡。其实但能严阵坚持,屹立不动,则亦不敢进逼吾阵。俟其锐气衰惰,奋起突击,必无不胜。五、办甘回,当先清陇东,次捣河狄。两地既定,其余可传檄而定。专事剿,则力固不逮;不痛剿而议抚,则叛服无常,亦何能济。六,关陇将才吏才,无可用者。然地瘠势艰,虽杰出者视为畏途,须广罗艰贞坚苦、仗义相从之侣,以资襄助。此六者其大端也。以公智虑渊涵,固可即此以得大凡矣。” 左宗棠后来主持平定陕、甘,收复新疆,「 ”一切经略,大率如蓉言”。 深厚情谊 1855年2月,湘军攻太平军于湖口,大营遭受太平军偷袭,曾国藩坐船连旗舰也被掳去,文书密件尽失,本人几乎被俘,他愧愤不已,立即骑上战马,要冲入敌阵,壮烈地战死,被刘蓉等拼命劝阻才罢。 曾国藩回乡探望病重的母亲,得知万宝仙女寨有治母病的中草药,携名医于山寨寻觅,并邀刘蓉相陪。他们见山腰有洞,洞内有观世音佛像,于是进洞朝拜,曾国藩雅兴大发,当即吟出一联:有心向善,何必远朝 ... 。刘蓉不假思索对曰;诚意拜佛,此处便是灵山。这幅楹联连同曾国藩手书的「 ”天籁岩”匾额至今流传。 1857年,曾国藩因父丧回籍,刘蓉多次来到荷叶交谈。刘蓉对曾国藩之父并与其儿媳贺氏的去世深表同情。他出于对这位老友的情谊与对曾纪泽的厚爱,竟主动将自己的闺女许予曾纪泽为继配。这样,与曾国藩订交最早、友谊最笃的刘蓉,又成了曾国藩的儿女亲家。两人曾经同植的两棵万年松,至今高大挺拔,枝繁叶茂,是其关系密切、情谊深厚的最好见证。故后来即使天各一方,两人仍然书信不断,并互寄诗文。曾国藩在《怀刘蓉》的诗中写道: 我思竟何属,四海一刘蓉。 具眼规皇古,低头拜老农。 乾坤皆在壁,霜雪必蟠胸。 他日余能访,千山捉卧龙。 诗中除对刘蓉极具推崇之辞外,字里行间也透出他对刘蓉这位朋友的无比思念。 他们之间的书信往返,更多的是相互讨论学问之道。曾国藩不是以功名有无、高低来看待刘蓉,而是以才学的高深来对刘蓉予以评价和肯定。刘蓉侧重于对宋学的推崇,而对汉学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批评,信道力学,又能明辨王阳明之非;曾国藩则主张对汉、宋二学兼采博收,调和之意比较明显。1843年,曾国藩在《致刘蓉》一书中,初步阐发了他对文以载道、文道并重的基本主张。他在信中说,我曾国藩今天论述学术的的见解,主要是受了你刘蓉的启发。接着,刘蓉在两年之内写了3封书信给曾国藩。当曾国藩对办团练之命坚辞不出之时,刘蓉还专门写了书信一封,劝其不能仅「 ”托文采庇身”,应以「 ”救治乱”为己任。针对国家和平时期与多事之秋的不同形势,刘蓉批评曾国藩应从远略、大局着眼,不能只看自己声望日起,就沾沾自喜,或者以文自误,不忧天下事;更不能上章言事,不管采纳与否,而自塞其责。信中说:「 ”托文采以庇身,而政纲不问,藉诗酒以消磨时日,而吏事不修……我想这不是贤能者的胸怀。比起陆、范的志量差得远了。”他规戒曾国藩不能拘泥于妇人之仁,而当行「 ”仁”于天下。信中说:「 ”贞女在众人面前自夸说:‘吾能不淫’,不淫就足以表彰淑女的贤德吗?不规划其大事而只以末节自张,这是何等的浅陋啊!”刘蓉的信可以说是天下名篇。他与曾国藩有同乡挚友之谊,敢于抛开情面,肝胆共见,曾国藩接到刘蓉的信后,大为信服。 晚居遂初园 刘蓉是一位对程朱理学有浓厚兴趣的人,一切思想言行力求以程朱义理为准绳。「 ”在官,与人以礼进退,不以得失毁誉为意”。1867年1月下旬,为阻止西捻军进逼西安,刘蓉兵败灞桥,更遭人陷害,朝廷昏庸,将其开缺回籍。但他没有对功名富贵流露出依恋之情,而是胸襟坦荡,直面人生。 1867年春,刘蓉去官归乡之后,将自己的书斋改名为「 ”遂初园”,意即我刘蓉的初衷不在于做官,不在于功名富贵,而在于读书做学问,今天既已去官,就应安心做学问,以尽力实现我最初的愿望。他竟足不出庭户7年;并作《还山篇》力劝曾国藩急流勇退,归隐田园。诗中云: 功臣名遂身不退,劬劳缺掌胡为哉! 南岳巍巍固天纵,岩栖要得幽人共。 武乡尽庠事何成,邺侯还山身更重, 留侯辟谷意非狂,淮阴就醢词何痛, 青霄已快翔双鹤,丹穴终看巢三凤。 题诗远寄多髯公,唤起黄州春一梦。 曾国藩见诗后,感慨万千,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在1870年2月写信给刘蓉,对刘蓉有志于学术的精神大加赞赏说:「 ”南望故乡,恨不能屏弃百事,从阁下一豁襟抱也。”并称颂刘蓉:「 ”洞澈先王经世宰物之本,达于义理之原,遂欲有所撰述,以觉后世之昏昏。”步人晚年的刘蓉与曾国藩,尽管彼此难得一见,书信往返也不如从前,但却集中到一个主题,就是畅论学术见解,交换治学心得,为后人研究晚清思想文化从一个侧面提供了可资利用的史实。 1872年,刘蓉得知曾国藩病逝于两江总督任上消息后,感到无比的悲伤,挥泪作挽歌百首,悼念这位好朋友。其中第三首说: 「 ”海内论义我最先,从容文洒记当年。可怜鹤发支离叟,老向人间哭逝川”。 由于过度伤感,一年后(1873) ,刘蓉也溘然长逝于遂初园。 刘蓉有《养晦堂文集、诗集、词集》6卷、《思辨录疑义》等著作传世。《习惯说》一文,后人视为文中佳作,文朴言简,寓意深长,民国以来,长期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课文,迄今脍炙人口。而最能反映其平生心声的,则是《养晦堂诗文集》。

这个人是曾国藩100多位幕僚中最得力的,他凭的是什么?的更多相关文章

  1. 家族兴衰非是靠权利和财富来维系,家道必须合乎天道

    一座宅子,折射出一个家族的兴衰。时代变迁,家族兴衰,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是靠权力和财富所能维系的,家道必须合乎天道。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名门望族,显赫一时。第一类属于文官,清朝的李鸿章和曾国藩,李家与曾家都是当时的大家族,李鸿章和曾国藩也都是清朝重臣,权倾朝野。李鸿章不但为官有道,还非常善于积攒家财,他留给子孙的财产数量惊人。

  2. 党内怪人!他是国共和谈密使,曾收养主席三个孩子,陈赓请他出山

    南京那边证实,此人是南京...的秘使,派往延安联络...中央,请他给予方便。在宋子文的帮助下,孔祥熙为他签署了委任状这一"官身"。同意我兄即返南京,以便迅速磋商大计。董健吾受到毛主席的回电后,离开了瓦窑堡,回南京向蒋介石通报了毛主席的意见。"后来陈赓会见了董健吾,并请他出山任职。

  3.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如何「 ”收拾”东北军的?难怪无人能救张学良!

    众所周知,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的兵谏,他们二人背后分别代表着西北军与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实力强大的两个势力。他们两人非常痛恨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在劝告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囚禁蒋介石。西安事变可谓是震惊世界,日本巴不得蒋介石死在战乱中,好进一步瓜分中国。好在西安事变圆满解决,一切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当时蒋介石选择将张学良囚禁起来,谁求情都没用。

  4. 开国元帅揭秘:毛主席为何能做到用兵如神?

    一位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一位就是一代伟人...。笔者认为,诸葛亮是被《三国演义》高度神话了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是当时最杰出的政治家,治理蜀国很有一套,但其并无过人的...才能。

  5. 毛主席身上的十大神秘「 ”气场”,震古烁今!

    在毛主席的身上,充盈着一种令人极其震撼、并且无法消除、无法躲避的神秘「”气场”。不管你是拥戴者,还是仇视者,都不由自主地受到这股「”气场”的吸引、感染和影响。对拥戴者而言,这「”气场”正如春暖催花开,令其志存高远;对仇视者而言,这「”气场”恰似秋肃扫叶败,令其闻风丧胆!毛主席到底有哪些神秘「”气场”呢?至少表现在如下十个方面:一是令人震撼的「”挥斥方遒”之霸气毛主席少年时,曾豪迈地宣称:「”春来我

  6. 1955年蒋介石以何罪名软禁孙立人 至今未彻底 ...

    1955年遭蒋介石认定叛变被软禁,随着孙案的爆发,孙立人的一切事迹,遭到......的历史删除。1988年台监察院认定孙立人无叛乱意图,2014年7月,台湾省监察机构承认1955年郭廷亮"假藉长官名义为匪工作"间接为其...。1947年11月,孙立人被蒋介石派往编训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选定台湾省凤山为新军练兵基地,开始他一生最后一次练兵。

  7. 他被父皇写进传位诏书,为何最后却没能当上大清皇帝?

    道光皇帝在择储的问题上,确实费了不少脑筋。在道光看来,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两人各有所长,都具备继承和治理大清江山的资格和能力。但皇位只有一个,道光最终必须面临抉择,舍其一而取其一。关于道光最终敲定奕詝为皇太子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

  8. 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新桂系分崩离析,反倒彻底净化了内部力量

    桂系历史上曾两次打先锋逼迫蒋介石下野,但在历次...较量中屡屡败北,尤其是第一次蒋桂战争期间,总兵力超过20万的桂军土崩瓦解,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等桂系首领也被迫逃往香港避难。这是桂系输得最惨的一次,但此战也将桂系内部的异己力量清除,确保了此后桂系集团内部的稳定。湘鄂两系加入桂军集团1926年北伐时,桂系第7军战功赫赫,位居各军之首。

  9. 东北「 ”易帜”—北洋军阀终结的标志

    1926年12月1日张作霖就任「”安国军”总司令,「”安国军”以奉军为主,意图统一中国。却在北伐军、晋军、冯玉祥军的联合打击下,屡战屡败。面对...的不利形势,张作霖自认大势已去,无力挽回。于6月2日发表「”出关通电”,次日即乘专列离京,前往奉天,以期能够卷土重来。可没想到,专列行进至皇姑屯时,被日本关东军提前布置好的炸弹炸毁,张作霖重伤殒命。张作霖为什么日本人想要炸死张作霖呢?要知道当时日本为了

  10. 这位画家,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有骨气的中国女人

    1925年3月11日,孙中山在弥留之际,将自己最深爱的妻子宋庆龄,托付给了一位朋友。这不禁令人好奇,究竟这个朋友是谁?何香凝,何许人也?她是隐藏在中国三位领导人背后,敢说敢做又有骨气的传奇女人。她出生于富商之家,却无公主之娇气,天生具有不屈和反抗的意识。当时,中国还处在封建时期,女性必须裹小脚,母亲给她裹,每次她都偷偷解开,被发现后母亲打她...她,她依旧我行我素,最后长成了大脚。

随机推荐

  1. 梦见滔天巨浪

    周公解梦梦见滔天巨浪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滔天巨浪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写出五个歇后语 | 历史新知网

    写出五个歇后语张飞吃豆腐——小菜一叠张飞绣花——粗中有细张飞骑老虎——人强马壮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张飞遇李逵——黑对黑冬喝了磨刀水内秀252歇后语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253歇后语冬天吃冷水滴滴在心头254歇后语棉花掉下水谈不成255歇后语竹筛子兜水漏洞百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3. 梦见将出去游玩_周公解梦梦到将出去游玩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将出去游玩好不好

    梦见将出去游玩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将出去游玩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兄弟或妹妹将出去游玩,在人际关系中将有幸运来临。梦见买西瓜_周公解梦梦到买西瓜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买西瓜好不好梦见和妻子一块去游玩,意味着梦者婚姻会美满、幸福。商人梦见自己去游玩,意味着生意的发展,将会发财。男性老年人梦见要去游玩,暗示梦者可能有想要去郊外走一走的心情。

  4. 梦见地上都是雪

    周公解梦梦见地上都是雪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地上都是雪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5. 刘邦称帝:刘邦进咸阳的历史典故

    有一次,刘邦作为亭长负责送一批沛县的农民去咸阳骊山服役,路上陆续有人逃亡。这样说当然有利于争取民心,为刘邦后来称帝做舆论准备。刘邦积极响应.在陈胜“张楚”政权建立后一个月,刘邦和萧何、曹参等人就轻取沛县,宣布起义,并被拥为首领,称沛公。并约定先入咸阳者为王。

  6. 爱是人生一首永远也唱不完的歌。人一生中也许会经历许多种爱

    人一生中也许会经历许多种爱,但千万别让爱成为一种伤害。生命中,有些东西你再喜欢也不会属于你的,有的东西你再留恋也注定要放弃的。

  7. 战国四君子,你知道都是哪些人

    因为这四个人礼贤下士,广结宾客,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抵抗秦国的的入侵和挽救自己的国家不被灭亡,后人也因此称为"战国四君子".一.孟尝君孟尝君田文,为齐国贵族,齐威王之孙。为了挽回即将倾颓的国家,信陵君广招贤士,充斥府邸。

  8. 比丘尼自述出家因缘:失明后念观音圣号复明

    (资料图)本文是万如法师出家前的亲身经历,选自福建莆田广化寺印行的《入佛因缘》一书。万如法师,1956年出生于平阳敖江镇,现任温州佛协副会长、太平寺住持。经医生的三天治疗,仍是无效。我就决定离院不再医治,仗佛力一心称念“南无观音菩萨”名号,不到三天就有了好转,逐渐恢复到正常。在同年十月份参加了中专考试,录取后分配进温州卫校学习。不到半月,我的双目又第二次失明了。

  9. 古代渣斗:究竟是茶具还是唾器?

    这里,我可以负责任的告诉大家,渣斗是茶具之一,具体功用应是倒剩水之类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唾盂”和“渣斗”是完全两种器形,功用不一样。“唾盂”也不是用来吐痰的,关于它的用途,还需要更进一步确认,但是据我考证,酒具的概率是很高的。到后期,渣斗中间的口子的口径越来越大,与唾盂的器形越来越接近。

  10. 婚礼致辞之婚宴嘉宾婚礼致辞推荐

    婚礼致辞之婚宴嘉宾婚礼致辞推荐:婚宴嘉宾婚礼致辞一: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春意盎然,热情似火,九洲同庆,天作之合。在这神圣而又庄严的婚礼仪式上,能代表所有来宾向这对珠联璧合,佳偶天成的新人献上温馨的贺词,我感到十分高兴。生活上相互关心,相敬如宾。早日为老张家添一对可爱的龙凤双胞胎。(笑场)在此,请允许我代表在座的诸位领导、全体嘉宾讲话。两人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祝愿各位嘉宾心想事成!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