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开棺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

早年的郭沫若确实是能文能武的全才,人称「 ”孔夫子挂腰刀”,写过很多不错的文集,然而解放后,身为中国科学院主任,历史研究所所长,却把自己的大多精力放在了考古探墓上。 开棺 1956年,郭沫若和吴晗等人向国家建议挖掘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刚开始就遭到了大多考古学家的反对,主要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很不成熟,就是挖掘成功,也难以对陵墓出土的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可是当时反对者人微言轻,加上郭沫若的一意孤行,最终获得了国家的同意。 郭沫若 起初郭沫若和吴晗登历史学家想发掘的是明朝十三陵中的长陵,也就是永乐皇帝朱棣的陵墓,但是由于长陵的挖掘难度很大,最终郭沫若决定先拿定陵练手,如果成功再继续挖掘长陵,万历皇帝就这样躺了枪,而朱棣幸运的逃过此劫数。 挖墓现场 1956年五月,发掘工作正式开始,初期的发掘还算顺利,考古人员成功的找到墓室的入口,进入墓室后,整个墓室金碧辉煌,各种珍宝,古玩字画,绫罗绸缎,闪闪发光,然而由于这些宝物将近又300多年的历史,墓室进入空气后,各类字画丝绸迅速的腐化,很多的文物由于当时技术不足,还来不及保护就已经破坏,且文物保护在工作也极其混乱。皇帝与两位皇后的三幅顶级楠木棺材,当时竟被当作垃圾直接扔掉。 开掘现场 各类珍贵的文物因为挖掘准备工作失误被破坏,当时让社会各界认识痛心疾首,都纷纷请求停止对明十三陵的发掘,但是郭沫若和吴晗并没有吸取教训,他们随后又要求挖掘长陵,遭到了周恩来 ... 的立即否决。 墓道口 万历皇帝定陵的发掘,促使各地都对古墓挖掘跃跃欲试,很多文物大省都有意开启帝王陵墓挖掘计划,一九六零年,陕西发现了乾陵(唐高宗、武则天陵墓)地宫,随后呈报郭沫若,郭沫若当时兴奋不已,因为他一直想一睹地宫内陪葬的王羲之《兰亭集序》,于是郭又去游说周 ... ,周 ... 则道:十年内不开帝王陵,乾陵最终躲过了一劫。郭沫若当时与发掘乾陵一并提出的,居然还有秦始皇陵,都一并被周恩来 ... 拒绝。 乾陵 想象当时定陵的挖掘已经失败,以悲剧收场,如果按照郭沫若的挖掘计划,加上当时国家文物保护技术的落后,何谈挖掘乾陵,以及更复杂的秦始皇陵。好在国家吸取了定陵教训,中止了对帝王陵墓的发掘,从那时起,不主动发掘,成为了我国考古事业的基本决策。 ... 会见郭沫若
本文标签:郭沫若文物秦始皇考古历史乾陵明定陵长陵历史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