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制式枪”产量不足旧中国军队的一大问题是“万国造”,即武器来自多个国家,制式各异,无法通用,严重影响战斗力。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中正式...的生产受到较大影响。经过战场的实际检验,中正式...显示出操作简单、结实耐用、火力强大、战术机动性好等诸多优点。不过,中正式...并非完美无缺。

■ 中正式 ... 侧视图近年来,受影视剧的影响,人们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并非样样“器不如人”,像单兵枪械就比日 ... 的好,依据是中国军队装备的中正式 ... 强过日军三八式 ... 。但实际情况是:中正式 ... 虽为抗战做出贡献,却不是中国军队的主力 ... ,且性能也不是全面优于日本三八式。 “制式枪”产量不足 旧中国军队的一大问题是“万国造”,即武器来自多个国家,制式各异,无法通用,严重影响战斗力。1932年,国民 ... 决定以德国1924年式毛瑟 ... 为原型展开仿制,并将它作为日后中国军队的制式装备。1935年,巩县兵工厂正式投产,新枪被定名为“中正式步骑枪”(一般简称“中正式 ... ”)。 该枪全重约4千克(不含刺刀),全长1.11米,可以兼作 ... 及骑枪之用。它采用旋转后拉式手动枪机,发射7.92毫米尖头弹,枪口初速810米/秒,表尺射程2000米。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中正式 ... 的生产受到较大影响。为了躲避战火,巩县兵工厂多次搬迁,生产时断时续,加之造枪材料短缺和质量控制不过关,该枪产量始终上不去。直到1943年, ... 兵工署才完成该枪的工艺图纸、制造模具和检测标准规范化,可以安排三家兵工厂同步生产。即便如此,中正式 ... 从1935年到抗战结束时总产量也只有40万支左右,这一数量无法满足中国军队的装备需求,没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制式枪”。 性能堪比“三八式” 中正式 ... 最初主要装备国民 ... 军的调整师,也就是许多媒体所称的“德械师”。其实,所谓“德械师”仅仅是戴着进口的德国M35钢盔、接受德国军事顾问训练的部队,这些部队的武器装备则以国产仿制品为主,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将其称为“德式师”更为贴切。 抗战全面爆发时,全部装备中正式 ... 的中国部队只有属于调整师的第36师、第87师、第88师以及中央军校教导总队,而同属调整师的第3师、第6师、第9师、第14师则是以中正式 ... 为主,另有少量汉阳造 ... 。 中正式 ... 首次参战是在1937年淞沪会战中,由于该枪使用的7.92毫米尖头弹初速高,弹道特性好,因此有效射程可达1000米,而且尖头弹存速高, ... 伤威力大,打到人体重要部位上非死即重伤。相比之下,日军三八式 ... 在常见的200-600米距离上的 ... 伤威力逊于中正式甚多。 经过战场的实际检验,中正式 ... 显示出操作简单、结实耐用、火力强大、战术机动性好等诸多优点。日本人也领教了中正式 ... 的厉害,随即研制出九九式 ... ,改用7.7毫米口径的尖头弹,但这种弹药无论弹道性能还是 ... 伤威力仍然比不上中正式 ... 使用的 ... 。 不过,中正式 ... 并非完美无缺。首先,中正式 ... 的枪机拉动起来较为费力,加上持续射击后,枪匣与枪机因受热膨胀而紧贴在一起,枪机就更难拉动。其次,该枪射击精度不如日军三八式。最后,中正式 ... 枪身较短,即使装上很长的刺刀(长约575毫米),但仍然比加装刺刀的三八式短一截,因此中国士兵在白刃格斗时容易吃亏。 熊佳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抗日战争三八式步枪中国军队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