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 有的读者认为秦可卿一定有特殊身份,主要原因之一是给她看病的都是御医,因为第十回都称他们为「太医」。既然是太医院的好几位御医给秦可卿看病,那么秦可卿的来历一定极不寻常了。这是误会。 御医院在清代叫太医院,所以御医确实被人们尊称为太医,但是被尊为「太医」的绝大多数都不...
有的读者认为秦可卿一定有特殊身份,主要原因之一是给她看病的都是御医,因为第十回都称他们为「太医」。既然是太医院的好几位御医给秦可卿看病,那么秦可卿的来历一定极不寻常了。这是误会。
御医院在清代叫太医院,所以御医确实被人们尊称为太医,但是被尊为「太医」的绝大多数都不是御医。真正的御医是极少极少的。正如为官者常被人称为「老爷」,而被称为「老爷」者不一定是做官的。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首先来看看《清史稿·职官志》中关于太医院的记载:
太医院的大夫分四个级别,第一等叫「御医」,只有十三人。雍正乾隆时期为七品,和县令一个级别。第二等称为「吏目」,只有二十六人,八品与九品各十三人。第三等叫医士,共二十人,「给从九品冠带」。第四等叫「医生」,有三十人,无品,相当于现在医院里的助理医师。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太医院的「御医」只有第一等大夫十三人,连院长、两位副院长在内才十六人。即使从最广义的意义上说,十六加二十六,加二十,再加三十,太医院的大夫总共只有九十二人。太医院的「御医、吏目、医士」这三级五十九位大夫是可以独立看病的,也就是说,有处方权;第四级的「医生」看来只能当助手。「医生」的「生」字,是「生员」的意思,「医生」是见习大夫。
在《红楼梦》中至少有六条直接证据,可以证明给秦可卿看病的不是御医,而且根本不是太医院的人:
1、尤氏多次抱怨这些「太医」不是好大夫,水平要不得。如第十回尤氏先是对金荣的母亲抱怨,来给秦可卿看病的「没个好大夫」。后来又对丈夫贾珍说:「如今且说媳妇这病,你到那里寻一个好大夫来与他瞧瞧要紧,可别耽误了。现今咱们家走的这群(听听,不是论『个』 ,都论『群』了,还好得了么)大夫,那里要得,一个个都是听着人的口气儿,人怎么说,他也添几句文话儿(不疼不痒、四平八稳、万古长青、永远正确的废话)说一遍。
2、秦可卿得的不是疑难杂症,不难诊断,最后被一位业余医生确诊。冯紫英推荐的业余大夫张友士名不虚传,其实他只不过相当于京剧界的票友,偶尔票了一把,却比那些角儿还棒。张友士一号脉,马上就确诊,分析了一通病情病因,毫不犹豫地否定了那帮「太医」们的「喜脉」之说。
3、可卿身边的婆子都知道那些「太医」是草包。张友士确诊后有一段文字特别值得注意:「旁边一个贴身伏侍的婆子道:『何尝不是这样呢。真正先生说的如神,倒不用我们告诉了。如今我们家里现有好几位太医老爷瞧着呢,都不能的当真切的这么说。有一位说是喜,有一位说是病,这位说不相干,那位说怕冬至,总没有个准话儿。求老爷明白指示指示。』」可见连地位很低的婆子都看不起那些「太医」。如果真是御医,作为奴才的婆子敢这么当着外人褒贬么?
4、业余大夫张友士也被称为「太医」,毫不客气地批评那些「太医」耽搁了秦可卿。小说这样写道:「那(张)先生笑道:『大奶奶这个症候,可是那众位耽搁了。』」张友士接着又详细分析了病情,提出治疗对策,强调秦可卿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得病是因为「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等等。那婆子说「可不是」,证明张先生说的句句在理。张友士果然有见识,开出的药是「养心调经」之药。而且第十回写得清清楚楚,秦可卿「吃了一剂药」,第二天「头眩得(就)略好些」。
有读者问,张友士会不会是反对乾隆皇帝的皇弟弘皙负责和宁国府、秦可卿来联系的人?不会。一是没有任何文本依据表明他和弘皙有什么关系。相反,张友士的身份文本交代得一清二楚。二是,如果他负有秘密联系使命,那么前面几位所谓「太医」就不会出现了。
在这六条证据中最有力的是第五和第六条:
5、贾珍的话否定了他们是御医。第十回最后贾珍说,这些就是「混饭吃久惯行医的人」。那么贾珍怎么不请真正的御医来给秦可卿诊治?御医能随便出诊么?不能,那病人得有级别。秦可卿是民妇,不够格。那么有没有御医来给贾府的人看过病呢?有,贾母,还有贾宝玉。
6、御医出诊的对象有级别,御医本人要穿官服。《红楼梦》中多次写到这太医那太医来给这个那个看病,唯一能够确定是御医的是四十二回来给贾母看病的王太医。小说写道:「贾母见他穿着六品服色,便知御医了。」再一问,原来这位王太医的叔祖曾为太(御)医院正堂(院使,院长),与贾府是世交。接着还顺便给凤姐的女儿大姐儿看了看。由此可见,一,御医出诊要穿本品级的官服,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冠带」;二,御医水平就是高,和那些「混饭吃久惯行医」的江湖郎中就是不一样。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