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陈庆之年少的时候就开始跟随梁武帝萧衍,从身份上来说应该是属于书僮一类。萧衍喜欢下棋,每次下总是不忍释手,而且通宵达旦地不睡觉,几近痴迷。其它的侍从或者陪练什么的早就耐不住睡了,只有陈庆之一招呼就来,从而使得萧衍免去了一个人打谱的无聊,于是萧衍对他的这位少年侍从也就格外赏...
陈庆之年少的时候就开始跟随梁武帝萧衍,从身份上来说应该是属于书僮一类。萧衍喜欢下棋,每次下总是不忍释手,而且通宵达旦地不睡觉,几近痴迷。其它的侍从或者陪练什么的早就耐不住睡了,只有陈庆之一招呼就来,从而使得萧衍免去了一个人打谱的无聊,于是萧衍对他的这位少年侍从也就格外赏识。(南朝的将军有开府的权利,府中所养的小童类似于战国时期的门客,培养了等其长大后作为自己的幕僚,陈庆之和萧衍应该就是这种关系)??而在《奔流》中则有更为精彩的描述,说是陈庆之在棋局上有着一眼即能看穿对方破绽或疏漏的天赋,这在史书上是无从考证的,不过作为对陈庆之那种莫测的才能的一种解释,倒也是让人很乐于接受的。??公元502年,萧衍定都建康,任命当时年仅18岁的陈庆之为主书,主书的职责主要是掌管一些文书,而依照陈庆之当时的身份,这个职务所作的应该是作为萧衍身边的近臣执行传达赦命一类的任务。陈庆之在任上尽量将所得的俸禄资财全分给一些将士,始终等待着有一天能够为朝廷效力。但他毕竟是个出身于寒门的庶族,这在用人只注重门阀豪族的南北朝,要出头是很困难的。尽管萧衍在用人方面讲究唯才是举,但是由于当时社会潮流和风气以及贵族门阀的阻扰,这一政策并不能很好的贯彻,而因此陈庆之这一等就等了整整二十三年!(注:《奔流》中描写陈庆之二十出头便参加了当时著名的钟离之战,这在《梁史》上并没有记载,或许是作者为了让这位稀世的用兵家早早的登场亮相吧!)【名将初阵】??萧梁普通六年,也就是公元525年,北魏的徐州刺史元法僧叛乱不成在彭城请求归降,于是萧衍便任命陈庆之为武威将军,和胡龙牙(《奔流》中描写了胡龙牙和陈庆之第一次相遇的情景,实在是很有趣)、成景俊率领一部分军队去接应元法僧。
这次可以称得上陈庆之生平第一次领军,作为这位名将的初阵,41岁的年龄实在是太大了。不过这次任务倒是相当轻松,或许梁武帝想通过一个轻松的差事让陈庆之上手。??令人感到稍许欣慰的是,这位后期对佛学痴迷得一塌糊涂的"痴人皇帝"能在那时发现陈庆之的领军天赋,并且在南北朝这种门阀观念已经根深蒂固的年代破格启用陈庆之这种出身于寒门的庶人,实在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或许正如毛主席在二十五史批注中所说的那样,早期的梁武帝的确称得上是一代雄主,不过后期的他却有点"运去英雄不自由"罢了。??在顺利地完成了这次接应寝返任务后,陈庆之又被任命为宣猛将军、文德主帅,率领大约两千人护送豫章王萧综进入已经接收了的徐州进行驻守。徐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萧梁未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这块地盘,运气不可谓不好。不过北魏方面却不会就此而善罢甘休。他们马上派出了以安豊王元延明、临淮王元彧两位皇室宗亲为首的将近两万军队在陟□一带驻扎,来阻止前来接收徐州的梁军。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