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90.见井水的准解脱者

090.见井水的准解脱者 有一次,佛陀在憍萨罗国首都舍卫城南郊只树给孤独园,对比丘们说: 「比丘们!除了依于信仰,除了依于直觉偏好,除了依于相信古老口传,除了依于理性思惟,除了依于深思所成的观点之外,还有什么 ... 能够向人说明解脱的证知:生死已尽,清净的修行已经确立,该作的都已完成,不再有往生下一辈子的后有爱了呢?」 比丘们请求佛陀教说,佛陀说了: 「比丘们!是还有其它 ... 的,例如,当眼等六根,识得色等六境,而引起贪、瞋、痴时,觉知自己心中有了贪、瞋、痴;不起贪、瞋、痴时,觉知自己心中没有贪、瞋、痴,这样的觉知,是依于信仰?依于直觉偏好?依于相信古老口传?依于理性思惟?依于深思所成的观点吗?」 「不是,世尊!」 「比丘们!这样的觉知,不是依于智慧而明白的吗?」 「是的,世尊!」 「比丘们!这就是在信仰、直觉偏好、相信古老口传、理性思惟、深思所成的观点之外,能够向人说明『生死已尽……』之解脱证知的 ... 。」 ※※※ 有一次,尊者那罗、尊者茂师罗、尊者殊胜、尊者阿难在一起讨论。 首先,尊者那罗问尊者茂师罗说: 「茂师罗学友!能知道:『老死是因为出生,不离出生而有老死;出生是因为业力的蓄积成熟;业力的蓄积成熟是因为执取……;乃至无明灭则行灭;「有」的尽灭为涅盘』这样的正知见智慧,除了来自信仰,除了自己的直觉偏好,除了相信古老口传,除了是自己理性思惟,除了是深思所成的观点之外,还有别的 ... 吗?」 尊者茂师罗回答说: 「有啊!我有『老死是因为出生……「有」的尽灭为涅盘』这样的正知见智慧,但不是来自信仰,不是自己的直觉偏好,不是来自相信古老的口传,不是自己理性的思惟,也不是深思所成的观点。」 「茂师罗学友!你说你有『「有」的尽灭为涅盘』这样的正知见智慧,那你是诸漏已尽的解脱阿罗汉了吗?」看来尊者那罗转移了原先的讨论方向,继续追问。 这时,尊者茂师罗沉默了,显然不愿意响应这样的质问,也许问题本身存在着矛盾,也许他还没有证得解脱,不是阿罗汉。 尊者那罗再三追问,但尊者茂师罗还是沉默,一时间两人就僵在那里。 这时,在旁边的尊者殊胜,觉得自己可以回答这样的问题,于是,征得了尊者茂师罗的同意,替代他回答尊者那罗说: 「那罗学友!除了来自信仰,除了自己直觉的偏好,除了相信古老口传,除了是自己理性思惟,除了是自己深思所成的观点之外,确实有『「有」的尽灭为涅盘』这样的正知见智慧。」 「你说有『「有」的尽灭为涅盘』这样的正知见智慧,那就是诸漏已尽的解脱阿罗汉喽?」尊者那罗再度关切这个问题。 尊者殊胜回答说: 「我说有『「有」的尽灭为涅盘』这样的正知见智慧,但还不是诸漏已尽的解脱阿罗汉。」 「既然已经得到『「有」的尽灭为涅盘』的正知见智慧,怎么还不是诸漏已尽的解脱阿罗汉呢?这样的说法,前后互相矛盾!」尊者那罗不表同意。 这时,尊者殊胜就打了一个比方来说明: 「学友!譬如在荒野路边,有一口井,却没有打水的绳子和桶子。当在炎热的天气下,有人因为长途跋涉,十分疲惫口渴。他来到井边,确确实实看到了井中的水,但由于缺乏取水的工具,所以还没能喝到水,这种情形,就如同我所说的:有涅盘的正知见,但还不是解脱阿罗汉。」 这时,在一旁的尊者阿难听了,对尊者那罗说: 「那罗学友!尊者这样说,你还有意见吗?」 「阿难学友!我对尊者殊胜这样说,除了说他讲得很好,讲得很巧妙外,不能再说什么了。」 按语: 一、本则故事前段取材自《相应部第三五相应第一五二经》、《杂阿含第三一三经》、后段取材自《杂阿含第三五一经》、《相应部第一二相应第六八经》。 二、不以「信仰、直觉偏好、相信古老口传、理性思惟、深思所成的观点」,而以六根认识六境的觉知,离贪、瞋、痴而证得解脱,说明佛法的修学,是重于经验体证的。 三、见井水,但还未能喝到水,就像能胜解空性,对涅盘的内涵有相当的把握,但还没能实际证入的菩萨,在愿力与悲心的支持下,就有机会,也有一定的能力,在生死中济度众生。这样,这部经可以看做是大乘菩萨行的理论基础;早期经典中的重要依据。(参考印顺法师《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九四至九五页) 四、比对《杂阿含第三五一经》与《相应部第一二相应第六八经》,其主要内容是十分一致的,只有以下三点小有不同:(一)故事的发生地点,前者说是「舍卫国象耳池侧」,后者说是「憍赏弥(拘睒弥)之瞿师罗园」。(二)事件中,尊者殊胜与尊者那罗的角色,在两部经中正好对调。 五、《相应部》之注释书认为有「『有』的尽灭为涅盘」正知见智慧的人,为证第三果者,而尊者茂师罗为阿罗汉。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90.见井水的准解脱者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男孩年幼无知毁谤庶母 堕地狱千年受烧煮惨烈果报

    这篇因果业债,普为天下后母以及无量无边有情现身说法。妄语毁谤或假见证的人,应该多加注意,以此为戒。毁谤...或者搬弄是非、批评人家,就会亏欠人家业债,均有“种一得万”苦报。

  2. 善见比丘求雨

    从前,宾国有一位名叫善见的比丘。全国百姓向善见求援,希望他大显神通向天求雨。善见大显神通,踪身跳上天空,飞往摩偷罗国,果然很快大雨倾盆。此时,善见祈求的雨,仅限於须弥山以南的阎浮提地区。

  3. 孺子不可教

    有一次,释尊正为帝释天说法,弟子们必须待师尊就寝後,才能休息,善星不耐烦佛陀说法的时间过久,所以,当佛说完一段後,就显得不耐烦了,甚至表现沮丧。当时,王舍城有一种风气,每当孩子哭闹不休,父母会习惯恐吓孩子说∶「薄拘罗鬼要来抓你了」。佛既然预言自己会肚子痛,那就乾脆绝食,不吃就不会肚子痛吗?接著又对佛心存不轨,最後下地狱受苦了。

  4. 无诤三昧

    须菩提的心境和胸襟,阔达自在,为诸比丘敬佩。一些比丘听了这语,为须菩提鸣不平,要和那些人辩论。佛陀对他的修证,十分欣赏,在金刚般若法会上称赞他已证得无诤三昧,在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经过正念和禅观之后,他顿时感到身心轻松自在.疾病也豁然痊愈了。

  5. 空生第一须菩提_十大弟子

    须菩提出生婆罗门教家庭。须菩提受父母的影响,出家做佛的弟子。解空第一佛在祇园精舍准备说金刚般若时,须菩提在大众中站起问佛:善男子和善女人发菩提心,应如安住?对佛陀的教育,须菩提虚怀若谷,很快地纠正了乞富不乞贫的做法。无诤三昧须菩提的心境和胸襟,阔达自在,为诸比丘敬佩。一些比丘听了这语,为须菩提鸣不平,要和那些人辩论。

  6. 佛陀故事会:慈力国王 自己的鲜血满夜叉愿 得阿罗汉果位

    世尊明白他们都违背了自己内部的誓言,仍缄默不语。入座后,五比丘直呼世尊之名和种姓,语气态度仍失恭敬。此五大比丘听受四谛法后,都摧毁了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欲界、...的人和天人得知世尊在鹿野苑转四谛...后皆随喜赞叹。

  7. 佛陀故事会:阿难与迦叶——佛临入灭 授记未来

    迦叶阿难尔时,阿难出家学八万四千法门竟。如此授记毕,二尊者在人天中受到极大恭敬。佛陀复告众比丘:“在我涅槃后,迦叶乃我教法传人,阿难乃多闻第一。”佛陀嘱咐迦叶、阿难两位尊者后,两位尊者在佛前恭敬顶礼合掌承命曰:“依教奉行。”佛复告迦叶尊者:“你把未入圣位的凡夫僧众带到外面出游,以免我趣入涅槃时出现僧众不合。”

  8. 佛陀故事会:一位老人——百世佛父不续缘 因障佛行菩萨道

    :中国佛教协会慈善公益...会第一次会议在广州隆重举行:何建明:评价道场不能看是否合理收取门票:华人佛教独家对话星云大师:两岸佛教交流及人间佛教:一位老人——百世佛父不续缘因障佛行菩萨道:明奘法师讲金刚经第二讲:图解胜乐金刚:活佛的目光:梦游青海系列之二:火风镜头下的藏地“觉悟者”:相逢是前世修来的缘不要计较太多:北极熊的命运由科学采取行动还是政治来决定?

  9. 佛陀故事会:最尊贵的不是血统 正法中没有种族歧视

    最尊贵的不是血统,正法中没有种族歧视。经行中,佛陀回过头来,关怀地问婆悉咤道:“婆悉咤!你俩真是难得啊,虽然出生婆罗门家族,却甘愿放弃那优渥的居家环境,来过无家的比丘生活,你们有没有受到族人的责难呢?”婆悉咤回答佛陀说,他们确实遭到族人严厉无情的责...。接着,佛陀就为婆悉咤述说了人类社会的形成,以及四姓分立的过程。

  10. 佛陀故事会:作福不嫌多 但用于解脱正道

    作福不嫌多,但用于解脱正道。这天,憍萨罗国波斯匿王盛装前往礼见佛陀,请求佛陀及僧团能在舍卫城住上三个月,接受他的供养。一阵悲伤哭泣后,以手抹掉眼泪,向佛陀顶礼,承认自己的过失。这时,在大众中,有一位名叫迦旃延的比丘尼,起来赞叹佛陀对波斯匿王的劝勉,并且以自己的前世为例,印证应当趣向于解脱,而不是求在生死中享用福报的教说。佛陀赞叹她是声闻弟子中,信解脱第一的比丘尼。

随机推荐

  1. 梦见烟 梦见烟什么意思

    少女梦见烟,预示未来的夫婿出身名门望族。梦见烟囱冒烟,则预示收入增加,生意兴隆。病人梦见烟,预示病情可能要加重,会卧床不起。WWW.7624.Net原版周公解梦见烟者,男凶女吉。《周公解梦》梦窗中烟火大发,吉。《梦林玄解》梦口中气出如烟,吉。邪气侵心则梦见烟火宜慎之。《断梦秘书》梦烟迷山径不得路,凶。《梦林玄解》梦烟起衣上。《梦林玄解》梦中发烟。《断梦秘书》他人抽烟,主进财。

  2. 山药的营养功效与作用

    山药营养分析:1.健脾益胃、助消化:山药含有淀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质,有利于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补脾胃的药食两用之品。临床上常用治脾胃虚弱、食少体倦、泄泻等病症;2.滋肾益精:山药含有多种营养素,有强健机体,滋肾益精的作用。

  3. 明朝的仁宣之治为何远远超过前代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呢?

    纵观中国古代盛世史,出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名气也非常大,那么为何仁宣盛世是这里面最辉煌的呢?但是,在汉景帝在任期间,却爆发了七国之乱,使得文景之治受到影响,由此文景之治由于藩王作乱而受到严重打击。明宣宗借此机会收缴藩王手下的兵马,自此兵权重新收归中央。而这一事件也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4. 豺狼 ... 血

    一对公山羊闹了很大的矛盾,无法调解不得不兵戎相见,在草原上他们展开了生死的搏斗。几个回合下来,地上被他们流出的鲜血给染红了。>>他迫不及待,立刻跑到两只山羊中间,...起地上的鲜血。>>就在这时,两只山羊再一次撞到一起,这只豺狼因为急于想...一点血,没有来得及躲开,就倒在两只公羊的犄角击中,立刻毙命了。

  5. 【谩约】的意思是什么?【谩约】是什么意思?

    【谩约】的意思是什么?【谩约】是什么意思? 【谩约】的意思是:谩约màn yuē谓随意邀约。谩,通「漫」。  ●《东周列国志》第三三回:「楚王曰:‘寡人既是假王,谁教你请寡人来此?’襄公曰:‘君之至此,亦是鹿上先有成议,非寡人之谩约也。’」★...

  6. 小猪猡

    儿子:“知道,它是猪的儿子。”

  7. 傅粉施朱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fùfěnshīzhū【解释】傅:搽;朱:红,指胭脂。搽粉抹胭脂。泛指修饰打扮。【出处】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例子】描眉画眼,傅粉施朱。(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之一回)【近义词】涂脂抹粉【相关】百度“傅粉施朱”

  8. 如何决定鱼缸和养鱼位置_风水知识

    如何决定鱼缸和养鱼位置如何摆放鱼缸的位置是很多朋友迷惑的地方,其实只要根据屋宅成员情况,就可以决定鱼缸和养鱼的位置。例如,母亲五行缺水,而父亲和子女不缺水,鱼缸自然放在西南方。西南方放了鱼缸后,即使父亲和子女忌水,那鱼缸依然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丈夫和子女走近鱼缸也是可以的,因为在风水上,那是主妇方,只对主妇产生效应。天生贵气逼人的女人面相_看相大全

  9. 历史上的杨令公有几个儿子, 杨文广又是谁的儿子?

    不过,由于戏曲、小说的巨大影响,人们所熟悉的杨家将与历史上的杨家将有着一定的区别,有的是历史的真实,有的则是文学艺术的虚构。杨业有几个儿子呢?不过这份名单并没有这七个儿子的长幼顺序。在大家最为熟悉的刘兰芳评书《杨家将》当中,他是杨宗保的儿子,母亲是穆桂英。>>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杨延昭一共有三个儿子,但其中并无杨宗保这个人。而在杨延昭的三个儿子当中,最小的一个便是杨文广。

  10. 贾纳帕达斯:青铜和铁器时代印度的部落立足点

    在青铜时代晚期和铁器时代,印度正在发生变化.吠陀经被书写,古代印度文化、社会和宗教都在被改造.印度次大陆的政治组织发生了一次重大变革,雅纳帕达斯正在形成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印度的吠陀时期传统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这一时期继承了印度河流域文明,反过来又继承了莫里亚帝国.这是一个具有文化和宗教意义的时期,正如在这个时代,印度教最古老的神圣文献《吠陀经》正在被编撰.从政治上讲,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