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核心提示:回顾这场战役,在作战原则上与以往...战争中的作战大相庭径,秦基伟将军提出:15军要改造阵地工事,进行大规模筑城作业,建设一个完整的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不放弃一个阵地,把敌人挡在防线外面打,构建一个“突不破”阵地。事实证明,构建这一“突不破”阵地的作战原则,恰好击中美军进攻精神弱,后备兵员不足消耗不起的软肋,化解了美军机械化机动力强的优势,为我军取得决定性胜利打下了基础。

核心提示:回顾这场战役,在作战原则上与以往 ... 战争中的作战大相庭径,秦基伟将军提出:15军要改造阵地工事,进行大规模筑城作业,建设一个完整的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不放弃一个阵地,把敌人挡在防线外面打,构建一个“突不破”阵地。
原题:宁攻三个山头,不守一个钟头:上甘岭为何敢打阵地防御战 作者:寻觅五年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时,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苦思良久的所谓“金化攻势”展开了。美军集中16个炮兵营的300门大炮、40架飞机和120辆坦克,向上甘岭地区五圣山前沿的597.9和537.7高地北山进行规模强大的火力准备。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从此便开始了,42天后,这场 ... 战争中最残酷的阵地攻防战结束,强大的美韩军灰头土脸地撤了回去,并为这道小小的山梁命名为“伤心岭”。 > >在炮火一米又一米地削低山头时,他们曾经无限地接近成功,但在凝固汽油弹引发的烈火中,在历经炮火一遍遍洗礼的山梁上,衣衫褴褛的中国军人钻了出来,用 ... 、用刺刀、用牙齿把敌人赶下去,哪怕表面阵地被战,中国军人依然坚守坑道,直至最后的胜利。 > >英雄的十五军 >这一战,是“在小山头上打大仗”,是“ ... 战场的淮海战役”。 >战斗,对于战士来说是枪对枪刀对刀,而战役,起决定性因素的则是指挥员尤其是高级指挥员的智谋较量。 >回顾这场战役,在作战原则上与以往 ... 战争中的作战大相庭径,秦基伟将军提出:
15军要改造阵地工事,进行大规模筑城作业,建设一个完整的以坑道为骨干支撑点式的防御体系,不放弃一个阵地,把敌人挡在防线外面打,构建一个“突不破”阵地。 > >战将秦基伟 >即使在今天看来,秦基伟的这一提法也是不可思议的。二战马其诺防线、齐格菲防线和西璧防线的崩溃,已经证明
现代战争中没有攻不垮的阵地,没有突不破的防线。 > >观光景点马奇诺防线 >特别是我军红军时期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惨痛教训,让我军指战员对阵地防御产生了心理的阴影,
怕打阵地战,怕打防御战也成为我军指战员的心理短板,连队甚至有“宁攻三个山头,不守一个钟头”的顺口溜。 >但恰恰是这一不可思议的想法,为美军打造了一个“伤心岭”,这也反应了从战场上走出来的老一辈军事指挥家实事求是、善于学 ... 优良品质。 回顾建军以来大大小小战斗中,正是全军指战员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制定战法,改变作战方式,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太行山上,与日本本鬼子周旋,游击战是主体;过了黄河打老蒋,大兵团运动战显露锋芒;淮海战场,适应了平原阵地攻坚战;到了大西南剿匪,又掌握了反游击战术。 事实证明,构建这一“突不破”阵地的作战原则,恰好击中美军进攻精神弱,后备兵员不足消耗不起的软肋,化解了美军机械化机动力强的优势,为我军取得决定性胜利打下了基础。 世界军事变革浩浩荡荡,武器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未来战场,谁能跳出教材书本的条条框框,抓住规律,利用规律,谁就能取得战争的先机!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秦基伟军事历史上甘岭战役历史美军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