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在举办纪念中山先生逝世的活动中,博古与潘汉年相识,从此开始了莫逆之交。博古特别推荐潘汉年,认定他是搞保卫和反间谍的能手。于是在1931年7月上旬的一天,博古找潘汉年,谈了想法,潘汉年接受了博古的意见,离开了宣传系统,参加特科工作。为了防止意外,上海分局决定让潘汉年撤出上海,转移到苏区工作。问及潘汉年是否已到,周说还没有。

一、早年加入特科,精心刺 ... 警备司令部督察长>潘汉年是我党历史上最传奇的红色特工。他1906年出生于江苏宜兴的一个书香世家,年少时就来到上海在书局报社做学徒。>1925年,年仅19岁的潘汉年加入我党。在举办纪念中山先生逝世的活动中,博古与潘汉年相识,从此开始了莫逆之交。1930年9月,博古从莫斯科回到上海,与潘汉年重逢。在博古的推荐下,潘汉年就任江苏.宣传. ... 。>>1931年,是地下党最困难的一年。1月17日何孟雄、林育南、李求实被叛徒出卖,2月7日英勇牺牲。>4月27日,领导特科工作的顾顺章送张国焘去鄂豫皖根据地后,返回上海时,在武汉被捕叛变。>由于顾顺章长期负责保卫工作,知道党的机密极多,清楚机关和领导人住址,所以顾的叛变构成很大威胁。周恩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才避免了严重破坏。>可是一波刚平,另一波又起。6月21日,总书.记向忠发外宿时被人认出,遭敌人逮捕,在24日就叛变了,供出了周恩来的住处,幸亏周恩来和邓颖超都已撤离,但敌人在全市大搜捕,使周恩来难以长期在上海继续存身了。>在这种情况下,王明主持工作后,决定重新加强特科工作。博古特别推荐潘汉年,认定他是搞保卫和反间谍的能手。于是在1931年7月上旬的一天,博古找潘汉年,谈了想法,潘汉年接受了博古的意见,离开了宣传系统,参加特科工作。>当时,因为顾顺章叛变,上海的敌特机关气焰越来越嚣张。特科的工作非常被动,潘汉年觉得必须得“搞点大事”进行反击,以重振旗鼓。几经研究,潘汉年决定:刺 ... 淞沪警备司令部的督察长王斌。>当时 ... 方面要从租界逮捕我党党员和革命人士,都是通过王斌向租界巡捕房交涉的,捕获后,也是通过他负责办理引渡手续。可以说,就是这个王斌把不少同志送上了刑场,大家对他早就恨得牙痒痒。>但是要刺 ... 淞沪警备司令部的督察长不是简单的事。首先就是要弄清他的住所,潘汉年看到大街上不少警备司令部的人在查封禁书,灵机一动想起自己曾听光华书局的经理提起,为了避免被查禁,书局常常要对警备司令部上下进行宴请。>于是潘汉年特意在上海的高档饭馆包下一间房,宴请光华书局的经理张静庐和沈松泉。酒过三巡,潘汉年说出了自己也想办书局的意愿,由于潘汉年非常诚恳,张静庐经理真的信了潘汉年的话于是决定帮他一把,便将随身的记事本掏出来,将王斌的家庭住址抄给了潘汉年。>拿到王斌的家庭住址后,潘汉年立即派人去盯梢,很快他们就摸清了王斌每天往返的路线。一切准备就绪,潘汉年决定出手了。>一天中午,龙门路上正是最热闹拥挤的时候,一辆人力车正急匆匆的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突然,从街道一旁的弄堂里跳出一个年轻人,飞身一跃,从后面攀住这辆人力车,举枪对准人力车上的人,只听一声枪响,车上的人当场毙命。还没等人们反应过来,那名年轻人早已迅速撤离了现场。>>那位身手不凡的神 ... 正是特科三科的成员,而被一枪毙命的正是王斌,潘汉年可谓是首战告捷。此后潘汉年悉心经营,特科在上海的情报活动慢慢恢复,还新建立了不少关系点。>1933年5月14日,丁玲和潘梓年同时被捕。潘梓年与潘汉年是同乡,1930年前后两人都从事文化活动,常有接触,被捕时任《真话报》总编辑。丁玲和潘汉年也有过接触。为了防止意外,上海分局决定让潘汉年撤出上海,转移到苏区工作。>1933年6月中旬,潘汉年到达瑞金,博古十分高兴,推荐他出任苏区宣.传 ... ,在张闻天手下工作。> ... 开始前,博古把潘汉年调回来担任红军总.政宣.传 ... 兼地方工作部 ... ,同部队一起转移,为的是使潘汉年能留在身边。>二、与陈云一道去莫斯科>1935年2月上旬遵义会议后,博古向潘汉年谈了遵义会议的全过程。>博古讲到:“现在自己决定交权,让位给张闻天,并同意会议的决定,重新起用 ... ,这完全是为了红军的命运。红军需要一个有独特军事才能的人,来掌握军事行动最终决定权的周恩来行使这个权力,否则‘蒸沙难成饭’。所以我思来想去,也只有同意周恩来的意见‘煮粥焚须’了。”>博古说:“交权不仅仅是交三个印章,交几箱文件。最重要的是要向共产国际交待。这个工作必须由你来做。因为我和王明约定的秘密联络员是你,只有你去了,他才会相信这是我的意愿。为了预防万一,陈云同志也去。但两人要分开走,不管谁先到莫斯科,汇报以你为主,陈去补充。”>博古和潘汉年,两人推心置腹地谈了近四个小时,谈着谈着,两人都流泪了。>1935年2月10日,在红 ... 移的同时,潘汉年化装成商贩南下经云南转上海,走海上。同年6月陈云出发经四川转上海,走陆路。>8月初,陈云、潘汉年先后到达上海,在上海分局的安排下,前后各搭苏联货船,以押运员身份,经海参崴,再转乘火车先后去莫斯科。>王明听了陈云、潘汉年关于遵义会议及前后情况的详细报告后,对博古主动交权感到遗憾,对张闻天上台则表示尚能接受。>>1935年10月3日,王明决定派潘汉年和张浩两人分别回国,传达共产国际文件和对张闻天的任命。张浩原名林育英,由于不知红军在何处,陈云建议张浩走陆路,潘汉年走水路往回返。>张浩装扮成蒙古商人,从莫斯科经外蒙古,再穿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西沿的鄂托克旗,进入陕北,打探红军的所在。>1935年11月7日,张浩到达陕北定边,找到了县委。11月9日,周恩来派人把他接到瓦窑堡,一见面才知道原来是林育英。问及潘汉年是否已到,周说还没有。>其实,这时候潘汉年还没有离开莫斯科,他在共产国际的情报局学习“新编密码办法”和“第一套新编密码”。白天学习,晚上还要反复强记,不断默写,再烧毁。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已经完全背熟。>1936年1月中旬,潘汉年已准备就绪要回国了,这时王明又找他与蒋介石的武官邓文仪谈合作抗日。潘汉年同邓文仪进行了三次谈判,确定7月在南京和国民 ... 陈果夫继续深谈。>为了使这个接触能继续下去,并取得圆满结果,王明让潘汉年赶紧回国,向张闻天报告谈判情况。王明强调:要向张闻天阐明建立反日战线是当前的首要任务,也是唯一的能够动员全国的策略,要把“合作抗日”作为中心工作来抓。>1936年2月24日,潘汉年经列宁格勒,准备乘希腊客轮绕港回国。不料希腊情况突然变化,船出海两天后又折回列宁格勒。直到旅游旺季的4月8日,潘汉年才以旅游者的身份,乘坐国际列车,取道巴黎,从马赛乘船到港,此时已是1936年5月中旬了。>到港后得知红军已到陕北,而上海由于李竹声、盛忠亮的叛变,白色恐怖特别严重,进入上海十分危险。>这时距和邓文仪商定的7月会见陈果夫的时间已经很近了,先回陕北再来南京时间上恐怕来不及了,而且怎样过上海也是个大问题。于是他给陈果夫发信,告诉陈,让陈果夫派人来和他联系。>1936年7月7日,陈果夫派人在报上登了一则寻人启事:“叔安弟:遍访未遇,速到九龙酒店一叙。兄黄毅启。”(肖叔安是潘汉年在莫斯科与邓文仪谈判时用的化名)见面后,才知道黄毅是张冲的化名。>有了张冲这张护身符,潘汉年平安到达南京。可是当陈果夫、陈立夫兄弟得知潘汉年尚未和陕北朱德、 ... 、周恩来见面后,便不肯亲自出面,要潘先回陕北,将我党和红军的谈判条件带来南京,然后再和二陈进行正式谈判,并给了潘汉年特别通行证。>>有了特别通行证,潘汉年在1936年8月1日乘火车到达西安,8月7日顺利到达陕北保安。他向张闻天汇报了在莫斯科的情况,谈了共产国际七大精神和对张闻天的任命,以及王明交待的任务。特别是着重汇报了他和邓文仪、张冲、曾养甫谈判的情况。>三、潘汉年的迟归引发的误会>潘汉年去莫斯科到回延安,这一去一回的一年半时间里,已经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特别是他比张浩晚到9个月,没有尽快带回国际的指示和密电码, ... 很不满意。>对潘汉年的回来, ... 、周恩来都表现得比较冷漠,都没有接见他,只让他住到党校宿舍,拨出一窑洞,让他昼夜不停地把新编密电码写出来,交给邓颖超。> ... 对周恩来说:“潘汉年这个人不知轻重,这么重要的‘密电码’放在脑子里九个月,不积极返回根据地,把密码交给机要处后再去办别的事,却先去办‘国共和谈’,让我们在这里急等,耽误了大事,这样的人不可信用。”>1936年9月23日,潘汉年向博古辞行。博古语重心长地对潘汉年说:“我派你和陈云去莫斯科后,张、毛、周都焦急地等待回音。你脑子里带密电码,又以谈判代表身份回国,走比较安全的路,晚到一两个月,是无可非议的。张浩也曾说过,再等一个月潘汉年就能到来,结果你比他晚回来九个月。在这九个月里发生了这么多事情,和共产国际又联系不上,逼得 ... 又派邓发去莫斯科,汇报一、四方面军发生的一系列事情,你说毛能不生气吗?”>“再有一件事,就是今后我们两人少来往,你不论走到哪里,不论遇到什么情况,见到什么人,写文章谈话等等,一概不要谈到我。现在已经有人说你是我的人,这对你今后很不利,我也不想有山头,这件事的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1936年9月24日,潘汉年离开陕北前往南京。以后博古和潘汉年之间,除了公务,再没有私交了。>四、与汪精卫的秘密会见>1936年9月下旬,潘汉年回上海担任上海办事处主任,继续从事统战工作。回上海后,他一方面在宋庆龄、沈钧儒等爱国人士中间大力开展工作,为推动上海各界抗日救亡运动奔走,另一方面又和 ... 方面秘密接触,商讨合作事宜。>>“西安事变”后,国共和谈出现新转机。不久,陈立夫就派人把潘汉年请到南京,紧急商谈。“八·一三”抗战后,潘汉年改任“八路军驻沪办事处”主任。他利用“八办”的合法身份,积极开展救亡斗争,把上海各种爱国群众团体有机地统一起来,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抗日救国阵线。同时,他还一如既往地进行秘密活动,派遣同志打入敌特机关,广泛搜集情况。>1937年冬,上海沦陷潘汉年撤往港,继续从事文化、情报活动。1938年9月,潘汉年到延安任社会部副 ... 。潘汉年常到城工部研究敌占区工作问题,并不时到党校、情报训练部讲课。董慧是他的一位热心听众。她本是在港富商的千金,在抗日热潮下,她舍弃舒适的都市生活,来到延安。在与潘汉年接触过程中,她逐渐产生了爱慕之情,不久他们结为终身伴侣。>1939年,潘汉年夫妇奉命回港从事情报工作。他们的情报据点主要在香港和上海,董慧以银行职员身份为掩护,负责传递情报、筹措经费,潘汉年则常往来于港沪之间。>正是在这年秋天,李士群通过一个非常秘密的渠道,向我党表示希望建立联系。潘汉年详细研究了李士群的情况,并经同意,和廖承志随即决定派地下党员、诗人关露到李士群家里,和李士群建立了联系。>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一夜之间日军占领了所有租界,上海形势更加严峻,潘汉年经过反复考虑,决定亲自出面与李士群在李士群愚园路的家里碰头。这次碰面除了李士群的太太叶吉卿外,还有两个人,一个是与 ... 、 ... 中统、军统以及日本人都有联系的神秘人物袁殊,另一个便是胡均鹤。>这一次碰头没有实质性的成果,但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胡均鹤成了李士群与潘汉年之间的联系人,以后每一次往来,潘汉年在上海的住所安全等,均由胡均鹤负责安排保护。>1942年4月,潘汉年与李士群经胡均鹤联系,在李家又一次会面。李士群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除了向潘汉年透露了敌伪即将对苏北根据地进行扫荡的军事计划外,还让胡均鹤拿了一本上海储备银行的支票簿给潘汉年,说是潘可以随时支取。潘汉年再三婉拒没有成功,只得接受下来,可事实上一次也没有动用过。>>1943年4月,日伪对新四军根据地进行残酷的大扫荡。新四军领导要潘汉年到上海去一次,重新部署情报工作,加强与李士群的联系,尤其是要搞清楚日伪这次大扫荡的准确情况。>胡均鹤热情接待了潘汉年,潘汉年向胡均鹤提出,希望能立即见到李士群。胡均鹤犹豫了一下回答说:李士群不在上海,他到苏州去了。于是第二天潘汉年在胡均鹤的陪同下来到苏州李家,哪晓得又扑了个空,说是李士群不在苏州已去了南京。潘汉年考虑再三,还是由胡均鹤陪同又风尘仆仆赶到了南京。>胡均鹤陪同潘汉年跑到南京李家,李士群又不在家,说是去看汪精卫了。当天晚上,潘汉年便由胡均鹤安排住进了南京的一家高级旅馆。>第二天一早,李士群由胡均鹤陪同,来到潘汉年下榻的旅馆会见了潘汉年,李士群当即提出要带潘汉年去见汪精卫。这是潘汉年做梦都没想到过的事,这位老资格的特工顿时有一种被人玩弄的感觉。>他既无法向上级请示,又无法拉下脸而一口回绝,只得随同李士群与胡均鹤一同驱车到汪公馆会见了汪精卫,并和汪精卫作了简短的、没有任何实质性内容的会谈。>遗憾的是,潘汉年回到淮北新四军根据地复命时,隐瞒了他在南京秘密会见汪精卫一事。>1945年初,潘汉年来到了延安。 ... 亲切接见了他,并单独向他了解了他在敌后从事情报工作的情况。潘汉年又一次隐瞒了他在南京秘密会见汪精卫的情况。>>不久, ... 捕风捉影,在报上披露了潘汉年在南京秘密会见汪精卫、李富春在武汉秘密会见日本占领军领导人的事。有人向李富春、潘汉年核实此事,再一次遭到潘汉年的否认。>于是 ... 亲自发了由 ... 、康生署名的电报,明确指出特务机关说汉年到南京与日方谈判并见过汪精卫等等,完全是造谣污蔑。望告情报系统的同志千万勿听信此种谣言致中敌人奸计。>此事,埋下了潘汉年悲剧命运的种子。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潘汉年胡均鹤李士群莫斯科汪精卫周恩来张闻天博古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