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遵义会议后,周恩来仍在军事领导岗位上,但在同我的对话中,他一直说自己只是给毛主席当助手,把功劳归于毛主席。他的话语里,充满了真诚、谦恭和对毛主席的崇高敬意。...与周恩来“他只是‘第二提琴手’”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证明:只有...才能驾驭中国革命这艘航船,破浪前行。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幸运。周恩来也认为自己只是个助手。
周 ... 把功绩、贡献和荣誉从来都是记在他人账上,记在毛主席账上,记在党和人民的账上。他为自己记住的只是缺点、错误、责任和未竟的事业。
... 与周恩来
2006年3月,我到贵州遵义,参观了遵义会议纪念馆,又到茅台镇,瞻仰了红军一渡赤水的渡口和纪念碑,了却了自己心底多年的夙愿。踏着红土地,望着赤水河,我的思绪回到了过去的岁月,回到了 ... 身边。
本文作者纪东2006年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留影
纪东在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前留影
... 审批《红军 ... 路线校绘示意图》 讲四渡赤水
1970年,中央 ... 将一份《红军 ... 路线校绘示意图》送 ... 审阅。那段时间 ... 很忙,来不及批阅。地图一直在他办公桌上放着。
一天, ... 的情绪很好,急件也不多,我便想到了那份地图。于是拿出来试探着问:“ ... ,这份《红军 ... 路线校绘示意图》送来有一段时间了,今天是不是看一看,审批一下?”
... 爽快地回答:“好吧。”
这套图有好几张, ... 逐一翻看着,我在旁边帮他伸展着地图。当看到四渡赤水河示意图时, ... 对我说:“你来,我给你讲讲四渡赤水,你们年轻人对这段历史应该清楚。”说着, ... 伸手指着图上的箭头,充满深情地给我讲述了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的地点、路线和战斗情况。从哪一天开始渡河,当时是如何组织的,取得了什么样的战果,讲得绘声绘色,老人家脸上充满了快乐的光彩。
我认真地听着, ... 的话仿佛把我带到了那个炮火硝烟的年代。
《 ... 组歌》哪一句词写得最精彩
讲着讲着, ... 突然问我:“你看过肖华的《 ... 组歌》吗?”
我说:“在电视上看过。”
《 ... 组歌》是1965年由 ... 总政治部主任肖华上将作词,作曲家晨耕、生茂、唐诃、遇秋集体作曲,北京战友文工团排练演出的一套声乐组曲,一直深受群众喜爱。我听说 ... 也非常喜欢这套组歌,有的歌曲他还会唱。
... 接着问我:“你觉得《 ... 组歌》里,哪一句词写得最精彩?”
我对《 ... 组歌》中几首歌的词曲还是熟悉的,也能唱几段。面对 ... 考问的眼神,我反应很快:“是不是那句‘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对!是这句。这句词写得非常精彩!” ... 一边看着地图,一边继续说:“赤水河战斗,我们甩掉了敌人,把蒋介石和他的部队搞得晕头转向,找不准我们的真正去路。等他们清醒过来时,我们已经赶了几天的路程,把敌人远远地甩在后面了。四渡赤水是毛主席军事指挥艺术成熟的一个标志,也是遵义会议后打的第一个大胜仗。红军由此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二万五千里 ... 的胜利。事实证明,有毛主席的指挥,才能打胜仗。”
... 后的周恩来在陕北的留影
“胜仗还是靠毛主席指挥的”
我知道遵义会议后, ... 还是“军事三人小组”的成员,而且是在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便问道:“ ... ,当时您也是 ... ... ,这几次战斗,您都直接指挥了吧?”
... 笑了笑说:“不能这样讲。我只是一个助手,协助毛主席做一些具体工作,胜仗还是靠毛主席指挥的。” ... 说到这里,又继续看地图,沉浸在对昔日战斗的回忆之中。
我托着 ... 审阅过的地图,像托着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 ... 的历史,那么厚重,沉甸甸的……四渡赤水战斗胜利了,红军扭转了被动、挨打的局面,奔上了抗日战争的前线。
遵义会议后,周恩来仍在军事领导岗位上,但在同我的对话中,他一直说自己只是给毛主席当助手,把功劳归于毛主席。他的话语里,充满了真诚、谦恭和对毛主席的崇高敬意。
... 与周恩来
“他只是‘第二提琴手’”
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证明:只有 ... 才能驾驭中国革命这艘航船,破浪前行。在那危急关头,只有 ... 才能使红军走出困境,把部队带向光明。历史选择了 ... 。这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幸运。周恩来在血与火的战斗中,在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中,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认识了 ... ,选择了 ... ,并终生不渝,这也是历史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的幸运。恩格斯说过:“在马克思面前,他只是‘第二提琴手’。”周恩来也认为自己只是个助手。 ... 选择了这样一位得力的助手,这更是历史的必然,更是中国人民的幸运。
... 与周恩来
面对众人赞颂从不居功不自傲
写到这里,我想起另外一件事,也充分体现了周恩来从不居功不自傲的品格。
1971年9月13日,林彪折戟沉沙,葬身荒漠之后, ... 中央下发57号文件,通报林彪叛国的事实经过,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顺序进行传达。中央确定由周 ... 召集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其他知名人士在大会堂安徽厅作传达。到会的近200人。
中国 ... 内出了这样的事,总是不太光彩的。 ... 那天显得格外严肃、谨慎。到会的大多是与 ... 荣辱与共几十年的老朋友,他们见到 ... 非常激动,但大家都安稳地坐在各自的位子上,没有随便走动的。 ... 宣读完57号文件,又向大家讲了一下有关的问题,就散会了。
会后,乘坐汽车来的人,都要到地下室上车。我随 ... 到地下室的车库,准备坐车回西花厅。在车库,刚好碰到民盟中央 ... 胡愈之先生。老人家看到 ... ,激动不已,把手杖挂在小臂上,双手抱拳向 ... 恭敬问候,又行鞠躬礼,然后双手握着 ... 的手说:“ ... ,您是中国的栋梁,您是中华民族之大幸,您是咱们中国人民的功臣!”
这时,到地下室乘车的许多老先生们都围拢了过来。看得出,大部分人都是与 ... 久违的老朋友,大家都像胡先生那样赞颂 ... ,有的人眼里涌出了泪花。
... 安慰着他们,让他们一定保重,并坦诚亲切地说:“对我个人,大家千万不能那样讲,我只是毛主席的助手,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做些具体工作,尽我的职责。即使这样,我的工作仍然没有做好……”
大家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登车而去,许多人不时回过头来向 ... 招手。 ... 站在寒风中,看着他们一个个离开,才上车回家。
这就是周 ... 的品格!有人说,许多人是从周 ... 身上认识了中国 ... 的。我相信这是有道理的。周 ... 是真正的 ... 人。 ... 人就应该学习周 ... 这样的人。
古人云:“无欲则刚。”周 ... 正是如此大公无私的,周 ... 的精神也源之、在之。
本文摘自《非常岁月:回忆周恩来 ... 的最后八年》(纪东 著)。
纪东将军
作者简介:纪东,1943年11月10日生,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纪庄村人。1961年从西安市应征入伍,1964年入党,先后任中央警卫团战士、班长、区队长、指导员,并多次立功受奖。1968年8月奉调担任周恩来 ... 秘书直至1976年1月周 ... 逝世。1976年11月,转业到 ... 办公厅秘书局,先后担任会议、文电、信息处长;根据工作需要,1984年重新入伍,出任 ... 办公厅警卫处长(正师级)。1987年5月调武警总部任作战勤务 ... 、办公室主任。1994年任武警指挥学院副院长,1996年授少将警衔。2002年5月退休后,担任周恩来邓颖超研究中心顾问,周恩来思想生平研究会副会长。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