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九

五十七.成等正觉 《普曜经》上说:菩萨坐于菩提树下,以坚强不屈的意志,降伏了魔怨,终于成就了正真觉。于是建大法幢,昭示即将度脱三界一切众生;默坐树下,示现四禅,为将来学道者修行径路:意以清净,成一禅行;静然守一,专心不移,成二禅行;以净见真,成三禅行;心不依善,亦不附恶,中外俱净,表里无垢,正在其中,寂然无变,成四禅行。已得定意,建立四无量心,行三十七道品,是谓无为度世之道。 菩萨自知已弃恶本,无淫怒痴,烦恼已断,生死已除,一切功德圆满究竟,无所欠缺,所作已办,于明星出时,廓然大悟,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佛十种神力、四无所畏、十八种不共之法,一时俱得。若论佛道境界,微妙难知,高而无上,广不可极;渊而无下,深不可测;大包天地,细入无间。 其时菩萨自念道:从前锭光佛为我授记说:“将来成佛,号释迦文。”今果得之。然而细想起来,亦大不容易,无量劫来,诸所施为,道德慈孝,仁义礼信,中正守真,虚心学圣,柔和净意,行六度无极,所谓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行四无量心,所谓慈悲喜舍;常念四恩,养育众生,如爱赤子;承事诸佛,积无量德,累劫勤苦,总算功不唐捐! 五十八、诸天赞贺 《普曜经》上说:当时,欲界天王见如来坐于树下,以智慧神通降伏魔怨,成等正觉,所愿具足,竖大幢幡,因赞叹道: “伟大的佛陀,您将以无限的仁慈,为世间作大医王,救疗众生的疾患;您将以勇猛无畏的狮子威德,为众生作大依怙,解除众生的怖畏和痛苦;您将以圆满的智慧,为众生开示正法,令调和心意,灭除三垢,以达到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超越生老病死之四苦海。 “佛法犹如广大无边的宝盖,普遍救护三界一切众生。为梵志说清净法,令弃众恶;为比丘说解脱法,除诸愚冥。修戒定慧,灭贪嗔痴,越六趣苦,称为沙门。学不在多,行之为上。虽广学无限,不过博闻;要能智断尘劳烦恼,方为至德。欲渡苦海,必须勇猛精进,才能到达彼岸。 “释迦如来具足十力及无边功德法,为我等示现坐于树下,成无上道。因缘殊胜,千载难逢,我等遇见,实大庆幸!” 于是净居诸天、梵迦夷天、善梵天,化自在天,无憍乐天、兜率天、焰摩天、忉利天及四天王天,虚空大地神天,各各烧香散花,竖诸幢幡,以种种庄严宝物供养世尊,并皆发心归命世尊,以偈赞道: “仁师子辞正,尽誓立威神,坚固如金刚,志强不可毁。纵使肌肉消,骨髓尽无余,若不成佛道,终不起于座。余等诸天神,咸来得善利,将护三千界,普度诸众生。乃使最尊人,靡所不照明,我等闻佛音,皆劝助佛道。” 五十九、华严大法 《华严经》上说:当时佛在摩竭提国阿兰若法菩提场中,始成正觉。其时十方世界有微尘数菩萨,皆是已证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果位的法身大士,以及宿世大乘根熟的众生、天龙八部,皆云集而来,亲近世尊,一心瞻仰。 于是如来于最初三七日,现卢舍那身,为诸大乘菩萨说圆满大法《华严经》。此经名为顿教,共有七处九会三十九品:世主妙严品,如来现相品,普贤三昧品,世界成就品,华藏世界品,毗卢遮那品,如来名号品,四圣谛品,光明觉品,菩萨问明品,净行品,贤首品,升须弥山顶品,山顶偈赞品,十住品,梵行品,初发心功德品,明法品,升夜摩天宫品,夜摩宫中偈赞品,十行品,十无尽藏品,升兜率天宫品,兜率宫中偈赞品,十回向品,十地品,十定品,十通品,十忍品,阿僧祇品,寿量品,诸菩萨住处品,佛不思议法品,如来十身相海品,如来随好光明功德品,普贤行品,如来出现品,离世间品,入法界品。 佛成道后度化众生,也有先后次第。今以日光为例:当日出时,光明先照高山,次照幽谷,乃至普照一切大地,但山有高下,所以照有先后。如来出现世间,成就无量无边智光,而度化众生亦是如此,先度化菩萨,接着度化缘觉,又接着度化声闻,再接着度化善根已成熟的众生,然后普遍度化一切众生。 六十、顿制大戒 《梵网经》上说:当时,卢舍那佛坐千叶莲花上,告千花台上释迦佛,说心地中金刚宝戒。一切诸佛、菩萨皆以此戒为本源,离此戒则上切功德皆不成就;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佛性种子亦在此戒,要因持戒,然后佛性乃见。 因此,当时释迦牟尼佛初成正觉不久,第一首要之务,就是制定菩萨大戒。而菩萨戒的主要精神在于孝顺父母,孝顺师僧,孝顺三宝。由能孝顺父母、师僧、三宝,自不至于为非作歹,且能断恶行善,所以说孝名为戒,亦名制止。顺此孝道而行,可至无上菩提大道。 为了让人们认识到戒律的重要,佛从口中放出无量光明,为诸大众说一切诸佛大乘戒。佛告诸菩萨说:“汝等一切发心菩萨,既为佛子,即应当受持戒律。希望大家认真听着,如果有人发心要受佛戒,无论他是国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黄门、淫男、 ... 、奴婢、八部鬼神、金刚神、畜生,乃至变化人,只要能听懂法师的话,都可以受戒。 “菩萨戒最重要的有十条:第一不 ... 生,第二不盗财物,第三不邪淫,第四不妄语,第五不酤酒,第六不说四众过,第七不自赞毁他,第八不悭惜加毁,第九不嗔心不受悔,第十不谤三宝。除此之外,尚有四十八条比较轻的,第一条不敬师友戒乃至第四十八条破法戒。凡是受过佛戒的弟子们,都要敬心奉持。” 六十一、观菩提树 《大庄严经》上说:世尊初成正觉时,无量诸天皆悉称赞如来功德。当时世尊坐于菩提树下,观菩提树王,目不暂舍,入深禅定,以禅悦为食,不饥不渴,亦不起于座,意念清净。 这样地经过七日,欲界、 ... 上的诸天子等各捧宝瓶,盛满香水,来到佛所住处,恭敬礼拜,然后请如来澡浴。世尊受请,澡浴毕,诸天子等,各以天妙衣服奉献,烧天妙香,散天妙花供养如来。同时,有无数天龙八部鬼神人等,各取如来澡浴之水,以自洒身,而生道念。诸天子等将所余之水带回天宫,香气仍然不灭,而且所感受到的惟是佛的香味,不闻余香。因而诸天子皆大欢喜,各发菩提之心。 其时,有一天子名普花,向佛顶礼后请问说:“世尊于七日中结跏趺坐,而能达到身心不动,不知这是住于何种大定?”佛说:“这种正定称为喜悦三昧。如来常以此喜悦三昧为食而住。如来亦由此定力,最初七日,结跏坐观菩提树,不起于座,立志断除无始无终生老病死故。第二七日周匝经行三千大千世界以为边际,至第三七日观菩提场,目不暂舍,终于断除生死,得成佛道。” 六十二、龙宫入定 《本行经》上说:有一天世尊来到摩利支处,经行已,跏趺而坐。 这时,有迦罗龙王及目真邻陀龙王相继来到佛所,对佛说:“我此宫殿,往昔已曾布施诸佛,诸佛皆曾住过此殿。今日世尊来此,亦请接受我此宫殿,为怜愍我故,在此少住数日。”佛受龙王之请,即入其中跏趺而坐,经于七日不起。 在这七日中,风雨不停,天气十分寒冷。诸龙王从宫殿出,以大身七重围绕拥蔽佛身,又以七头垂世尊顶上,作成大盖嶷然而住,心中念道:“莫令世尊身体受寒冷、风湿、蚊虻诸虫所侵袭。” 七日已过,如来从定中起,时龙王化作年少婆罗门身,来到佛前,向佛顶礼,对佛说道:“我以龙身绕佛七匝,并以七头覆世尊上,并非要恐怖娆乱如来,而是怕寒冷风尘诸虫侵袭世尊贵体。”佛说:“难得你有此善心,我今为你传授三皈五戒,你当得大安乐果报。”龙王说:“只要是世尊教言,弟子定当遵从,不敢有违。”于是,龙王即从佛所,受三皈依,所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又受五戒。因此,于世间中最初受三皈、五戒而得度的是迦罗龙王和目真邻陀龙王。 六十三、林间宴坐 《本行经》上说:当时世尊于龙宫中禅坐,经七日后,从定而起。 其时有一天子,神通自在,能从身上放出大色最胜光明,于夜半时,照彼尼拘陀树如同白昼一样明朗。这位天子来到佛所,顶礼佛足后,对佛说: “我从前是一个牧羊人,当世尊为菩萨时,在彼林中修六年苦行,是我将乳汁净心供养奉上世尊,并折尼拘陀树枝,插在世尊身旁,为作荫凉。由于这些善根福业之故,使我命终之后,得生三十三天,为大福德威力天子。我今能有这样的果报,也是受惠于世尊的无量福德。世尊今已证得无上菩提,而当时插在世尊身旁的树枝也已长成大树。为了纪念这一殊胜因缘,惟愿世尊为怜愍我故,再次来到昔日的尼拘陀树下跏趺而坐,受彼树荫,随意安乐。” 世尊受请,来到尼拘陀树下,入定七日不动,以解脱力,受大安乐。七日之后,正念正知,从三昧起,对天子说:“你既与佛有缘,可来从我受三皈、五戒,将来当得更大安乐果报。” 天子受佛教敕,即从佛受三皈、五戒。于是,这位天子便成为天上最先受三皈、五戒的优婆塞。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释迦如来应化事迹连载之九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揭秘:貔貅就是大熊猫?史书这样记载,值得收藏

    貔貅在我们心中是一种招财的神兽,今天小编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历史记载的貔貅的故事,传说中貔貅和周武王见过,还是姜子牙的坐骑,还被封官,今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了解,咱们一起往下看!貔貅凶猛威武,它在天上负责巡视工作,阻止妖魔鬼怪、瘟疫疾病扰乱天庭。当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纣时,一次行军途中偶遇一只貔貅,但当时却无人认识,姜子牙觉得它长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设法将它收服并当做自己的坐骑。

  2. 日本专家挖出千年古墓,只见墓中织锦上书: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作为一个拥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更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了无尽的珍贵文物。1901年,他成功发现精绝国遗址,并将大批珍贵文物带回国内,因而声名大噪。他的低呼很快便惊动了周围的考古学家,而当他们将织锦打开后,里面的内容则令他们大吃一惊,因为这块织锦上竟赫然写着: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3. 揭秘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8件艺术品伪造案

    无论是为了金钱上的利益,还是仅仅为了...,艺术品伪造者伪造了丢失的艺术品,精确地复制了原作,并以著名创作者的风格想象了全新的物品。

  4. 明教是什么教?《倚天》里张无忌率领的不是魔教,而是光明的宗教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无忌所属的「”明教”,在人类历史上确实存在过,那就是有着巨大影响力的「”摩尼教”,由于吃素,并且崇拜教祖「”摩尼”,明教被当时的人们污蔑为「”吃菜事魔”,这就是「”魔教”一词的由来。其实,「”魔教”并不崇拜恶魔,相反,他们崇拜光明和善,他们的教祖摩尼,也是一个带来善的启示的「”光明使者”。一、明教教祖摩尼按照摩尼教的教义,宇宙起源于十二个千年以前,每一个千年都会产生一个伟大的先

  5. 他用一支笔复活了麦田里的汉魏洛阳城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当陇海铁路线的乘客,穿过洛阳市区与偃师之间的一片麦田时,很少有人知道,窗外曾经有中国古代最辉煌的都市之一——汉魏洛阳城。

  6. 《织锦记》戏剧中的董永,是一个父死不能葬,而只得卖身的穷人

    本文系作者单衫杏子红影视原创作品,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从《万曲合选》看明代民间的时尚与万历间罕见选本相类的,还有署名「”莆阳奎璧斋”梓刻的《新镌南北时尚乐府雅调万曲合选》(一名《万家锦》,称《南词一枝》)辑选的年月虽未注明,但从所选三十种散出的内容看,诸如《李逵下山》《焦赞祭主》《周氏拜月》《河梁救驾》《十朋祭江》《荫分别》《山伯访友》等出,多见收于万历选本《词林一枝》《八能奏锦》《玉谷新簧》《摘锦奇

  7. 一分钟弄明白,山海经的三大体系,山经海经大荒经到底指的是什么

    山海经里的大荒,海内与海外,大荒到底是哪里请看丫丫图说山海经。《山海经》——是一部先秦典籍,自古以来被视为一部奇书。书中记载了荒诞离奇的人物志怪,匪夷所思的奇异禽兽,天马行空的神话传说,千百年来让人们对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充满了好奇。然而山海经中涉及到了诸多自然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这些内容自然是不能写入到正常的历史典籍里的。

  8. 元代赵孟頫两信札成交2.67亿

    2019年11月19日晚,赵孟早期书札《与郭右之二帖卷》在中国嘉德「”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古代”历时一个小时7分多钟的漫长竞价后以2.67亿元成交。这一价格创下赵孟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新纪录。拍卖现场,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竞价赵孟《与郭右之二帖卷》以2.67亿元成交赵孟《致郭右之二帖卷》,此卷凡二帖,名为《应酬失宜帖》和《奉别帖》,皆写给元代大藏家右之(郭天锡),为赵孟早年书法作品。一通写赵孟在

  9. 清末蒙古兵为何「 ”不能打了”?乾隆:一座喇嘛庙,胜养兵十万

    但到清末的时候,蒙古兵的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的下降,上至王公贵族,下到平明百姓,要么负债累累,要么陷入破产的境地。我们难以想象,当年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铁骑的后人对沦落到如此境地,而这其中的原因之一,便是藏传佛教的文化影响了蒙古。一则数据显示,清初时期的蒙古人口达到了两百多万人,而到了清末后只有一百七十多万人口,整整减少了近20%。

  10. 民国画坛国粹派的代表——金城「 ”山水花鸟,师法宋元,笔墨谨严”

    在民国画坛上,金城作为国粹派的代表,称誉当时,允为翘楚。这主要缘于他的艺术成就以及组织画会,对艺术的传播发展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再重新审视民国初期的北京画坛那段尘封已久的历史,不难发现,毕生尊崇传统的一代艺术巨子金城在当时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机推荐

  1. 带有柝字的成语

    包含有“柝”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重关击柝——设置重门,击柝(木梆)巡夜。沉烽静柝——烽火熄灭,柝声寂静。比喻边疆无战事。重门击柝——柝:打更用的梆子。设置重重门户,并派更夫巡夜。指严加戒备,以防不测。

  2. 北伐中的奉节

    一、王维舟驻防奉节民国六年(1917年)夏,王维舟响应孙中山「”护法”号召,讨伐袁世凯,激战北洋军,兵临下川东各县。护国讨袁胜利后,王维舟任「”靖国军”团长,驻防奉节,司令部设在考棚(原老城奉节师范学校内)。民国七年(1918年),王维舟团主力开赴巴东、秭归一带追击北洋军吴光新部,团部仅留少数人驻守,且分一个连驻莲花寺。11月27日,知事刘瑞麟奉川东镇守使熊某密令,带领县警备队、商团,联合孙继武、

  3. 四只老鼠和一只猫的故事

    ◇一◇有四只小老鼠,他们恨一只叫丽娜的猫。>一天,小老鼠们从木偶剧团弄来一只布袋木偶狗,他们决定化装成狗,去吓唬丽娜。小老鼠们见过丽娜怕狗。四只小老鼠运足了劲,准备狠狠地吓唬一下丽娜。>担任指挥官的小老鼠刚准备发出进攻的口令,忽然,他愣住了----丽娜还会笑!>原先,小老鼠们以为丽娜不会笑,只会龇牙咧嘴地露凶相呢!>指挥官老鼠的心都快化了,丽娜温柔起来多可爱呀,他简直不相信眼前这个丽娜曾经咬过他。

  4. 战国说客之冠苏秦

    苏秦是东周洛陽人,被人们认为是有名的辩土,生卒年不详。那当然只有战国时期最伟大的外交家、纵横家——苏秦同志了。燕国人当然更听苏秦的,擦干眼泪,再次以两万大军,裹了粮食,自费助战。五国军队声势浩大,旌旗猎猎,战马嘶鸣,在中原河南的成皋地区会合,准备伐秦。所以齐秦对峙,是当时天下弱国的共同呼声。这不得不说是苏秦熟谙天下之大势,选对了符合三晋利益的主张去行事,因而事半功倍,顺利促成了五国攻秦之势。

  5. 庙公床下挖出明代珍宝 云林多了一座300年古庙

    庙公床下挖出明代珍宝云林多了一座300年古庙凤天寺找出明代的古铜双龙净炉,十分珍贵。

  6. 曹操手下的五大谋士,为什么在赤壁之战中毫无作为呢

    曹操是乱世枭雄,不仅本人有智谋和胆识,手下更是群英荟萃,其中最值得论道的便是五大谋士了。这五大谋士伴在曹操身边,为他出谋划策,坐稳乱世,一步一步夺得天下。而在曹操一生的丰功伟绩之中,赤壁之战是曹操为数不多战败的耻辱战役,但在这场著名战役中,我们却看不到五大谋士的出场,这是为什么呢?

  7. 民國十三年,土匪李水沫血洗劉和庄

    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說,老王泰的桿兒打下宋,殺人放火,搶劫財物,奸淫婦女,致使村中屍骨遍地血流成河。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苗店大隊組織的憶苦思甜會上,朱二娘曾幾次撩開衣襟露出胸前傷疤,哭訴着她在劉和庄種地時,慘遭桿兒子彈穿胸的痛苦經歷。桿兒都是些什么人?為何燒殺搶掠慘無人道?退休後,我帶着這些疑問,在退休干部劉全章(劉和庄人,85歲,1955年入伍,曾參加甘南剿匪戰斗)的熱情幫助和謝永彬、黃炳貴等朋友的支

  8. 周携王是什么人?一个正统的帝王

    周幽王死后,在诸侯们的支持下,周幽王时代的废太子姬宜臼继承了周幽王的王位,历史上称其为周平王。周携王治政二十一年,东土无战事,各族和平发展,其日益强大的国力却威胁到晋国向东北方向的拓疆发展。而周平王为了掩盖自己政权的非合法性。于是将有关于周携王的事情全部抹去,包括有关莫国的事。

  9. 老生常谈成语故事_成语“老生常谈”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拼音】老生常谈lǎoshēngchángtán 【释义】老书生常讲的话,没有新的意思。比喻听惯听厌的话。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管辂传》:“此老生之常谭。” 【主人公】管辂 【近义词】陈词滥调、老调重弹 【反义词】标新立异、真知灼见 【成语故事】 三...

  10. 哭笑不得造句

    哭笑不得造句一:秋天的天气一会儿出太阳,一会儿下雨,真让人哭笑不得。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