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马,兵甲之本、国之大用:以白登之围为引,解读汉代河西养马制度

引言: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6年),韩王信叛乱,并与匈奴勾结,意图染指大汉江山,高祖刘邦震怒。公元前200年,刘邦亲率32万大军讨伐匈奴,扫除叛乱。本以为大军所到之处摧枯拉朽,不想却中了匈奴的诱兵之计,被围困于平城白登山达七天七夜,史称「 ”白登之围”。 「 ”白登之围”对心高气傲的刘邦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撇开别的因素不谈,这么多军队(主要是步兵)在匈奴骑兵手里居然没有讨到一丁点好处,自己反而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奇耻大辱啊。如果要问这场战争刘邦有什么收获,那就是让他看到了与匈奴之间的武力差距,也见识到了骑兵的强大之处。自此,汉高祖刘邦心中坚定了一个信念:养马,组建自己的骑兵部队。这一信念在汉朝历代统治者身上也都得到了延续和传承。 令刘邦蒙羞的白登之围 其实,不仅仅是汉代,纵观古代其他王朝之间的战争,决定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骑兵。作为战场上机动性极强的主力兵种,骑兵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军队的远程战略打击能力。组建一支进可攻退可守的骑兵部队一直是历朝历代统治者的梦想。影响骑兵战斗力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战马的优劣。 骑兵在冷兵器时代足以统治战场 因此,汉代统治者对养马工作十分重视并寄予厚望。《后汉书·马援传》记载:「 ”马者,兵甲之本,国之大用,安宁则以别尊卑之序,有变则济远近之难”,这也从侧面反应了马在军队建设(主要是骑兵)和维护封建统治方面所扮演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可是,良驹虽好,何处饲养呢?最终,自然资源丰富、环境得天独厚的河西地区肩负起了为汉朝养马这一历史使命。为什么汉代选择河西地区作为养马的大本营?汉朝在河西又是采取了什么样的制度来确保养马工作顺利开展?接下来,我们便一起走近那段历史,探究隐含在河西养马制度背后的历史根源与现实意义。 河西地区是汉代养马重地 汉家有宝地,名曰「 ”河西” 一、河西的地理位置 春秋战国及秦朝时期,河西地区指的今天的山西和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西部的区域,这是一个相对宽泛的概念。而到了汉代,河西地区的地理位置更加明确,通常是指黄河以西、祁连山以北的狭长地带以及青海和西宁的少部分区域,也就是河西四郡(武威、酒泉、张掖、敦煌)所包含的地理区域。 汉代的河西地区一般仅指河西四郡区域 作为连接中原地区和西域诸国的交通要道,自古以来,河西地区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秦代及汉初时期,活跃于河西地区的民族主要有月氏、乌孙、匈奴等等,后来匈奴发展壮大,完全占据了河西地区。除了在河西地区放牧,匈奴还经常侵扰边境,掠夺财物,边关百姓苦不堪言。 匈奴骑兵令边关百姓苦不堪言 河西地区纳入汉朝版图并成为养马重地最早始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21年,为了打通河西走廊,同时消除匈奴对边境地区的威胁,汉武帝分两次派遣霍去病出征河西。由于汉朝军队战术运用得当、各部队配合默契,几番激烈的战斗下来,匈奴伤亡惨重,被迫让出河西地区,远遁漠北。 两次河西之战将匈奴赶到漠北 两次河西之战,暂时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境的威胁,河西地区也正式划归汉朝管理。作为通往西域诸国的「 ”桥头堡”,河西地区为汉朝经营西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与此同时,汉朝也正式拉开了河西养马的大幕。 二、河西的自然环境及资源 自武威以西,……地广民稀,水草宜畜牧,故凉州之畜为天下饶。--《汉书·地理志》 除了地理位置重要,河西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也十分适宜放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说的大概就是这种富饶景象。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河西地区出产的牛、马等牲畜品质上乘,享誉全国。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河西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腹地,远离海洋,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加之地势偏高,所以光照充足,十分有利于牧草的生产。另一方面是来自祁连山丰沛的冰雪融水孕育了河西广袤肥美的草原。温暖的气候、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孕育了大片的森林和草场,这是汉朝选择在河西地区饲养马匹的重要环境条件。 水草丰美的河西草原是牧马的天堂 汉代选择在河西养马的社会及 ... 原因 一、河西养马氛围浓厚,游牧民族牧马水平高超 食肉饮酪,衣皮毛,非有城郭田宅之归居,如飞鸟走兽于广野。美草甘水则止,草尽水竭则移。--《汉书·晁错传》 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河西有人类放牧的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秦朝时期,河西地区一直被北方游牧民族所占据,月氏、乌孙等在此地逐水草而居,以放牧打猎为生,吃的是牛羊肉,穿的是动物皮毛缝的衣服,孕育了先进的畜牧文化。汉初,匈奴发展壮大,赶走了月氏和乌孙,独占了河西地区。不管是月氏、乌孙还是匈奴,这些游牧民族在畜牧方面是有天赋的,《汉书·匈奴传》中这样描述匈奴人,「 ”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肉食”,这种与生俱来的牧马天赋是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汉代人所不具备的。通过与汉朝边民的地理杂居与文化融合,匈奴先进的养马技术也传到了河西地区,极大地提高了汉朝的养马驯马水平。 匈奴十分擅长牧马打猎 二、汉朝屯兵戍边的国策,为河西带来了养马所需的大量人口 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史记·平准书》 河西之战后,汉朝正式接管河西,开始了历史上河西地区的第一次大规模开发。发展的首要因素便是充足的人口支撑,而河西地区最缺的也恰恰是人。因此,汉初采取了 ... 实边、屯兵戍边的政策,在河西地区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进行管理,并且派遣数十万军队驻扎于此。与匈奴间有战事时,这些卫戍部队上阵 ... 敌,保卫边疆;闲暇时间,大量的军卒则被用于开垦荒地,饲养马匹,从事农业生产。屯兵戍边这一政策对河西的发展影响深远,一方面, ... 斗争为河西农牧业生产保驾护航,另一方面,河西农牧业的繁荣又巩固了边防戍卫政策,二者相辅相成,互有裨益。 汉朝在河西地区实行屯兵戍边的政策 众所周知,养马需要大量的管理、饲喂人员,通过实施这一系列开发政策,河西地区成为了「 ”仓库有蓄,民庶殷实”的宝地,常驻人口也有了长足发展,为后续在此地养马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养马所需的人口问题算是解决了。 三、巩固边防,传递军情,组建强大骑兵的现实需要 河西之战虽然让匈奴伤亡惨重,但并未彻底消灭其有生力量。对汉代边境防卫重任来说,匈奴依然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巨大挑战,而扼守中原通往西域咽喉要道的河西地区更是首当其冲。 因此,巩固完善河西地区的边防守卫就显得格外重要,汉朝的西北边塞防御建设也应运而生,史称「 ”汉塞”。所谓的汉塞,「 ”令居至酒泉段,酒泉至玉门关段”,还搭配有一套完备的烽燧系统,自上而下设置了部都尉府、候官、部、隧等部门。由于西北地区的汉塞绵延不绝,各关卡之间相距很远,因此,军令的下发和军情的传递都需要依靠战马来执行。河西地区庞大繁杂的边塞防御体系对战马的需求量可想而知。本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原则,汉代最终选择在河西地区就地饲养马匹以满足 ... 需要。 汉代边塞遗址(汉长城) 前边我们提到过白登之围,让刘邦见识到了匈奴骑兵的强悍之处,并下决心组建自己的骑兵军队。但汉朝初年,经济萧条,百废待兴,堂堂大汉用「 ”家徒四壁”来形容也不为过,去哪里找能凑够一支骑兵部队所需要的战马呢?所以,当河西纳入汉朝版图后,这个肥沃丰美的天然牧场让汉代统治者看到了希望。为了组建强大的骑兵,巩固西北边防,同时便于更直接地与匈奴抗衡,河西这个「 ”桥头堡”被选作养马重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河西为汉朝提供了大量优良战马 汉代河西养马制度的具体内容及发展 汉朝时期,由于历代统治者的重视以及相关政策的施行,河西养马制度日趋完善。同时,饲料的改善与马种的改良使河西马匹质量和产量逐年上升,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从制度方面完善河西养马工作 太仆,秦官,掌舆马,有两丞。属官有大厩、未央、家马三令,各五丞一尉……又边郡六牧师苑令,各三丞。--《汉书·百官公卿表》 俗话说得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个利器便是制度规范。汉朝初期,官制大多延续秦代已有。在中央,设置太仆一职,位列九卿,总揽全国马政,属官众多;在地方郡县(主要是河西地区),设牧师苑令,牧师之下设马苑来具体负责养马的相关事宜。如此一来,汉代的马政管理机构便实现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全覆蓋,各级官员分工也更加明确具体,大家各司其职,马政因此能够由中央顺畅地送达地方。 除了在官制上为养马服务,汉朝统治者还在地方上推行了”复马令「 ”等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百姓养马。”令民有车骑马一匹者, 复卒三人” ,鼓励私人养马来抵扣兵役。这大大激发了河西地区民间养马的积极性,稍微有点财力而又忍受不了兵役之苦的人便通过为 ... 提供马匹来免服兵役。 通过在中央和地方所推行的一系列政策,在制度方面确保了汉代河西地区养马工作的稳步发展。 汉初延续秦朝三公九卿官制 二、新饲料的使用与喂养方式的改善充实了河西养马制度 众所周知,喂马的食物主要是草料。草料也有粗精之分,粗饲料通常指的是谷物的草秸;精饲料则一般是指粟、麦等粮食作物。由于祁连山冰雪融水的滋养,河西地区的粮食作物及草料生长茂盛,基本可以满足马匹的日常消耗。 马嗜苜蓿,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史记·大宛列传》 除了常规饲料,河西地区还积极探索开发新饲料来为马匹提供更为全面的营养。张骞出使西域后,为河西地区引入了苜蓿这一优良牧草。苜蓿极易种植,且产量非常高。此外,苜蓿含纤维素较少,易于马匹的消化,适于作青贮饲料。所以苜蓿的引入和大面积种植,对增强河西地区马匹的体质具有重要意义。 苜蓿草是喂马的优良饲料 通常来说,马的食量都比较大,马匹的喂养一般在白天执行。河西地区则采用更为合理科学的喂养方式,除了白天正常喂养,在夜间也根据情况投放饲料。由于饲喂时间更加合理,这些吃饱喝足的马匹,体质自然更加强健。 三、来自西域的改良马种为河西养马制度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 得乌孙马,名曰‘天马’。及得大宛汗血马,益壮,更名乌孙马曰‘西极’,名大宛马曰‘天马’。--《史记·大宛列传》 原产于中原地区的本土马种体型普遍瘦小,加之长期被圈养与驾车,其速度和耐力均不满足骑兵要求,与匈奴的战马更是不可同日而语。汉代统治者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特别重视优良马种的引进。自古以来,西域便是马的故乡,盛产骏马名驹,乌孙马、汗血马更是其中翘楚,所以汉代引入的多是西域马种。 西域盛产良驹 由于在地理位置上与西域相邻,汉代自西域引入的良种马大多被用于改良河西的汉代本土马种。本土马与西域马杂交后,体形由挽型变为挽乘兼用型,外貌由粗糙变的干燥结实,性情变得更为灵敏,行动变得敏捷,速度和耐力也有了很大提高。 马种改良的效果确实是立竿见影,「 ”既杂胡马, 马乃益壮”,河西地区的本土马种品质有了极大提高,河西也成为了汉朝优良马种的繁育基地,为汉朝骑兵的建设和边境防卫输出了大量优良马匹。 结语: 回到开篇,「 ”白登之围”的耻辱令汉高祖刘邦及历代继任者将养马上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最终,地理位置险要、自然资源丰富、环境适宜的河西地区承担起了这一历史使命。通过在中央和地方设置马政管理机构,汉代以制度的形式为河西养马工作保驾护航。同时,河西地区注重科学养马,探索开发新饲料,积极引入西域优良马种与本土马杂交来改良马种。凡此种种举措,完善了河西养马制度,促进了河西地区养马业的繁荣。 「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西汉名将陈汤的豪迈誓言犹在耳畔。喊出这一时代最强音的底气便是汉朝强大的 ... 实力。而汉代在河西地区所大力推行的养马政策在背后起到了重要作用,所产出的优良骏马为汉朝铁骑的创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其养马制度也为后世历朝历代创立了可以模仿的典范。

马,兵甲之本、国之大用:以白登之围为引,解读汉代河西养马制度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关东管领泷川一益:织田四天王之一

    泷川一益的官名在文书上一律用“左近”或“左近将监”的官名。>泷川一益在成为北伊势方面的担当后,与其他诸将一起征战畿内。泷川一益与柴田胜家等攻占坂井城、深谷城,至长岛的付城矢田城。有冈在阵期间,一益为织田军主力,转战冢口、食满、古屋野等各处,并于一之谷放火。同月27日,信长亲自前往一益所在阵中探望。同月21日,北条氏再次通过泷川一益给在上诹访本阵的信长献物以示祝贺。

  2. 科学喝牛奶更健康

    普及牛奶蜂蜜健康养生牛奶加蜂蜜,不仅能促进吸收,所补充的维生素、矿物质等物质也更全面。而将牛奶与茶混合饮用后,牛奶中的蛋白质和茶多酚相结合,能使茶多酚较容易被胃肠吸收,从而降低癌症发病率。

  3. 带有舌字的成语

    包含有“舌”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妄口巴舌——比喻胡言乱语。甜嘴蜜舌——象蜜糖一样甜的话。驷不及舌——驷:古时由四匹马拉的车;舌:指说的话。翘起舌头,久久不能放下。舌敝耳聋——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三寸之舌——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轻嘴薄舌——指说话轻率,言语随便。巧舌如簧——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金口木舌——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

  4. 韩安国为什么能死灰复燃?真相是什么

    韩安国用真实经历告诉你什么叫死灰复燃。他被任命为大将军,受赏赐黄金达千斤。韩安国作为梁国的使者去见长公主刘嫖,哭着解释在七国起兵之时,梁王为了保护皇帝和太后的安全跪送他们几个将领出征。此事的完美处理也使韩安国受到窦太后的赏识。后来韩安国犯法获罪,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便说了句:“你们信不信,我还能死灰复燃,我还能东山再起?”没多久,梁国的内史职位空缺,中央任命韩安国就任。

  5. *** 是谁? *** 拿过多少个世界冠军?

    *** 是谁? *** 拿过多少个世界冠军?  在中国体育史上,体操双李是不得不说的两个人物,双李则是代表了之前男子体操届两位最强的运动员,李宁和 *** ,而 *** 在自己的体育生涯中,一步一步前进,最后超越了李宁,那么 *** 是谁? *** 拿过多少个世界冠军...

  6. 外婆的经历

    外婆的经历万物众生相生相克冥冥之中自由主宰。故事讲的是我好朋友外婆的经历,事隔多年她依然健在,只是这件事发生后她在也没有做过接生,也不愿意再提起。>我朋友外婆姓李,当初是一个接生婆,乡亲们都叫他李大娘。>已经十二点了,可是李大娘却翻来覆去难以入眠。那男人走的很快,雨大路滑,李大娘深一脚浅一脚的在后面跟随。李大娘边走边觉着奇怪:可能是刚搬来的吧!

  7. 史话189 媳妇仔葱仔

    大洲教会张约翰长老有手记,题「上主的救恩在我卑微家」,封面题「上主大能古今显现在信主之家」,1987年4月记。文起头所述的是阿姑葱仔的故事。兹录其部分,加句读点并附注于括弧内。同年8月28日偕牧师首次采访五股坑,陈炮的谷仓成了偕牧师逗留的住处。1873年2月17日严清华被任命为传道师驻五股坑。偕牧师给她敢名为聪明,在台语「葱」与「聪」音相同。

  8. 供佛得福报的故事

    佛陀在世时,有一户大富人家,一家六口不仅和乐融融,而且家财万贯,奴婢随从众多,不可胜数。一天,佛陀与阿难到城里托钵,行至这户人家时,全家人都非常欢喜,于是乞请佛陀能接受供养。这家人命终之后即生天上,受福无量。

  9. 行走在徐州市茅村镇梅庄村,发现200多年前的乡规民约石碑

    大清嘉庆十八年,为公元1813年,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10. 梦见讲话

    周公解梦梦见讲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讲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返回
顶部